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已經開始,不知廣大考生是否已經著手複習。申論是歷年國家公務員筆試必考的科目,為了幫助各位考生學習申論知識,甘肅中公教育為各位準備了豐富的申論備考技巧,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
各位同學,你們覺得申論寫作難嗎?相信不少考生在「寫作」這塊都出現的過「短板」。簡單綜合一下同學們認為寫作「難」的原因歸結為以下幾點:1.不是文科生,沒有華麗的詞藻和相應的素材積累;2.時間不夠,提筆寫不出來,只能抄材料;3.懶得動筆,一動筆容易「卡頓」,容易跑題。針對上述存在的共性問題,今天甘肅中公教育專家談論的話題就是:如何在考場練就「提筆成文、妙筆生花」的本領,用應試的方法,破解「提筆難」的問題。
一、學會搭建寫作的知識「框架」
「寫作」的源頭活水不僅是素材,更是思維。我們在研發「文章寫作」的過程中,反反覆覆站在命題人的角度,站在學生角度,不斷思索如何讓提筆寫不出來完整文章的同學,能提筆成文;如何讓有文字功底的學生,可以妙筆生花。因此,形成一整套方法來針對應試文章。這個方法最本質的就是:從什麼角度來寫文章,用什麼方法來組織語言,文章的每一個部分應如何靈活運用。
理科講求方法,文科亦如此。想要提筆成文,首先得先學會搭建框架,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列提綱,不僅是文章的提綱,更重要的是成文之前的「文章寫作」的知識框架。把文章比喻成一場戰爭,而在座的我們是一個個指揮戰役的將領,我們必須先要清楚團隊每一部分的構成,才能靈活應對的組織爭戰。
因此,考生們學習了作文的「方法論」之後,不代表就會靈活運用,依舊會讓很多考生出現「提筆難」。原因在於,聽了不代表就明白了。一定要先把知識框架梳理出來,然後加以思考,進而尋找自己容易掌握的分析方法的寫法,再去練習。只有自己清晰了每一部分如何寫,才會提筆有方向。
二、把握命題方向,有針對性的積累素材
提筆有了方向,就到落筆了。但是依舊「提筆畫圈圈」,沒有知識補充去豐富論據。在這裡,就要強調,積累的素材越多越好嗎?其實,素材積累的多,對於自己提筆是有幫助的,但未必會用的「恰當」。所以,一定要明確「考情」,了解命題的考察方向和命題思路,有針對性的積累知識素材。
在積累知識素材的過程中,並不是背範文,而是學會積累它的框架。比如一些修辭手法的框架,一些表達文章觀點新穎的框架,靈活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另外,「訴諸權威」在邏輯上被稱之為謬誤,但在申論寫作方面,運用「它」,會使文章出彩。把握住了積累知識素材的方向,也要去記憶關於這些方向,這些領域,權威人士的觀點,進而讓我們的論據充盈一些。
「方向」不僅指向的是全篇文章的框架、脈絡,也指向的是文章內部論述的內容。
三、多練筆、多磨文、多舉一反三
接著就要秉持「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原則了。首先,可以不卡時間去寫文章,主要熟悉怎麼運用方法組織成文,每一個部分的作用是什麼,怎麼來寫。其次,一篇文章寫完之後,反覆推敲,「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就在於此。在不斷更改過程中,也是不斷的刷新認知。最後,加上自己的思考,思考非常關鍵,可以通過思考,使你積累的知識素材可以由多變一,也就是,只需要積累幾個典型的例子,就可以套用不同的主題。
以上內容,就是破解申論作文「難落筆」的建議。最核心的還是要把我們的「方法」掌握,學會方法,就明確文章的方向,有了方向,再加之積累的素材,不斷地練筆,精雕細琢出佳作。
最後,中公教育希望通過此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論備考時間是寬是松,基礎是強是弱,唯有掌握「風向標」、「死磕細節」,才能持續進步。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周濤)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