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戴軒)疫情期間,公眾出入醫院、商場、寫字樓等場所常被要求掃描健康碼。國家衛健委等部門近期印發通知,提出在低風險地區,除特殊場所和特殊人員外,一般不應查驗健康碼。
新文件放寬健康碼查驗要求 醫院防控仍較謹慎
今日(12月10日),國家衛健委官網公布《關於深入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該文件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部門下發。
《通知》對健康碼的查驗提出明確要求。疫情期間,商場、寫字樓、醫院等場所要求公眾出示或掃描健康碼,《通知》提出,在低風險地區,除特殊場所和特殊人員外,一般不應查驗健康碼。
國務院小程序顯示,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滿洲裡市東山街道為高風險;呼倫貝爾市滿洲裡市北山街道、南區街道、興華街道,扎賚諾爾區第三街道、第四街道、第五街道為中風險;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崔家店華都雲景臺小區及底層商鋪、郫都區郫筒街道太平村、唐昌鎮永安村8組為中風險。
哪些屬於特殊場所和特殊人員?《通知》中沒有明示。記者了解發現,醫院的防控要求普遍較嚴格。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友誼醫院、北京安貞醫院、北京同仁醫院等三甲醫院在官方掛號平臺上明確,患者和家屬來院時,應當準備好北京健康寶或國務院行程碼。華西醫院位於成都市武侯區,為低風險地區,同樣要求患者出示健康碼。
健康碼應「一碼通行」 老年人可採取替代措施
《通知》還提出實現健康碼「一碼通行」。各地要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落實健康碼信息互認機制和規則,明確跨地區流動人員健康碼信息在各地區可信可用,切實方便人員出行和跨省流動,實現防疫健康碼統一政策、統一標準、全國互認、一碼通行。
近年來,老年人被現代化防控手段「困住」的事件屢有發生。《通知》提出,對於老年人等不使用、不會操作智慧型手機的群體,可採取識讀身份證、出示紙質證明、親友代辦或一人綁定多人防疫健康碼等替代措施。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應當在入口處增設無健康碼綠色通道,配備人員幫助查詢防疫健康碼、協助手工填寫完成流行病學史調查,縮短等候時間,為老年人等群體提供更加細緻適宜的服務。
此外,《通知》還要求強化行業內「一碼通用」。各地要按照國家制定發布的統一技術標準規範,加快推進居民電子健康碼規範應用,重點解決醫療健康服務「一院一卡、互不通用」問題。鼓勵各地以普及應用居民電子健康碼為抓手,推進實名制就醫,探索以身份證號碼為主索引,其他證件號碼為補充,加強居民衛生健康身份標識與使用管理。推動居民電子健康碼替代醫療衛生機構就診卡,拓展在診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慢病管理、在線信息查詢、健康教育、血液管理等領域的使用,逐步實現衛生健康行業內一碼通用。對老年人、兒童等群體,要合理保留線下人工服務,切實解決智能技術障礙。
新京報記者 戴軒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李立軍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