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人民時評:形成尊法崇法的社會環境

2020-12-12 人民網

  以判例的形式將法治精神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形成尊法崇法的社會環境

  

  判例是一個國家法律認知水平的生動註腳,也是法治進步的鮮明標識。日前,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大典型民事案例」,生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司法裁判的導引功能,體現了判例在指導、評價、引領公民行為方式方面的獨有價值。

  「鬧者贏、賴者勝」「有理人吃虧、無理人獲利」等反常情況,一度影響了人們的法治信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公民道德建設,倡導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德法相融、以案明德取得顯著成效。此次公布的十大典型民事案例,對於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弘揚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大有助益。例如,英雄烈士是國家的精神坐標,是民族的不朽脊梁,對待英雄烈士的態度是折射民族精神價值的一面鏡子。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通過相關判決,直接表達了司法機關在呵護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方面的堅定態度。人民法院通過對英雄烈士名譽權的司法保護,培育和樹立全社會崇尚英雄、敬畏英雄、捍衛英雄的習慣和共識。

  以判例的形式將法治精神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形成尊法崇法的社會環境,有助於為全面依法治國增添內在動力、提供精神支撐。一段時期,因「攙扶摔倒老人反被訛詐」被炒作,導致「扶不扶」成為挑戰公眾良知和公民道德底線的一道考題。此次公布一個典型案例:路人孫某阻止撞傷兒童的郭某離開現場,後郭某在等候110處理時因心臟驟停死亡,其家屬遂起訴請求孫某和物業賠償40餘萬元。法院審理認為,路人孫某的行為是其履行公民義務、保護兒童權益、維護公共秩序的正當之舉,本身不具有違法性,且其行為與郭某死亡無法律上的因果關係,故法院判決其不承擔侵權責任。這一典型案例向全社會昭示,鼓勵守望相助、見義勇為的社會風氣,將永遠是中國司法應當秉持的價值取向。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對司法機關來說,如何在網際網路時代塑造守法環境、淨化網絡風氣,同樣是一道考題。比如,個別電商用「暗刷流量」等行為虛構事實,騙取客戶信賴,產生糾紛被訴至法院。人民法院認為,「暗刷流量」的行為違反商業道德底線,破壞正當的市場競爭秩序,欺騙、誤導網絡用戶選擇與其預期不相符的網絡產品,最終減損廣大網絡用戶的利益,判決確認「暗刷流量」的交易無效。人民法院對「暗刷流量」的否定評價,對於構建網絡誠信秩序、淨化網絡道德環境、提高網絡治理能力具有深遠意義。另外,隨著網際網路社交媒體的發展和普及,隱私、名譽、榮譽等人格權保護也日益引發關注。人民法院通過相關判決表明:網絡虛擬空間並非法外之地,禁止任何人用網絡媒介損害公民、法人的人格尊嚴。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略任務,也是一場深刻而重大的社會變革,離不開司法的力量。人民法院只有自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的全過程,才能生產出更多承載公平正義的判決,讓一個個鮮活的判例成為法治中國進步的時代標識。

  (作者為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二級大法官)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18日 05 版)

(責編:嶽弘彬、尹深)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形成尊法崇法的社會環境
    ​人民日報:形成尊法崇法的社會環境 2020-05-21 0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時評 |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
    人民時評 |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 2020-12-14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遵法走向尊法的法治意蘊
    從遵法走向尊法的法治意蘊 2016年02月24日 14:3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源 金成波 字號 內容摘要:從遵法走向尊法的法治意蘊?
  • 從「遵法守法」到「尊法守法」
    「讓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在談到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時,非常鮮明地提出了這一目標。  請注意,這裡說的不是「遵法守法」,而是「尊法守法」,一字之差,但含義有很大的差別。
  • 理解人民日報時評文章與國考申論寫作備考關係,申論作文高分簡單
    每一個2019年國考備考生都聽過申論老師或者申論得分高者說,一定要去看人民日報時評的文章,對我們寫申論作文有著巨大的幫助。可是人民日報時評文章與申論寫作得高分到底是什麼關係?對於一篇國考申論作文來說,字數要求一般為1000字左右,那麼通過人民日報時評的文章,我們明顯發現的規律就是:1、 開篇立意簡明直接,文章寫作結構清晰,採用的都是事實案例的鋪墊引入中心論點。這是人民日報時評文章最擅長所使用的方法。對於我們申論作文寫作來說,也是必須要學習的。
  • 向市民報告丨我市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情況如何?
    向市民報告丨我市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情況如何?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我市尊法
  • 讓學法 尊法 守法 用法成為全區人民共識 ——兗州區積極迎接濟寧...
    讓學法 尊法 守法 用法成為全區人民共識 ——兗州區積極迎接濟寧市「七五」普法檢查驗收 2020-09-03 18:1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在「更」字上書寫「舌尖安全」
    原標題:在「更」字上書寫「舌尖安全」(人民時評)   開年講話聚焦食品安全,既是給「年味兒」送上安心味道,也是打響「十三五」期間食品安全工作的發令槍         春節將近,準備年夜飯的心情是幸福洋溢的,儲備年貨的表情是笑意融融的。
  • 人民時評常用高級詞、比喻句、擬題八式、句式...
    內 容 中學語文 人民時評高級詞彙 ▼ 示例: 從凝聚團結互信的強大力量,到築牢
  • 學法守法用法尊法
    這就是我今天要講的第一個問題:學法。    有的同學覺得自己伸張正義,一氣之下把小偷打傷打殘,周圍的人不勸解,反而大喊「打得好」,這些都是違法的。有的同學偷看別人的日記或者偷拆別人的信件,並傳播「小道消息」,都是不可取的行為。    所以,大家要學法。青少年學法的內容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是涉及未成年人的法規,二是涉及全體公民而且與青少年成長相關的條文。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以現代治理敦風化俗
    對轉型期的中國而言,移風易俗應與基層治理、社會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從構建新的文化環境的角度在更高層次上予以考慮      古人講,習俗移志,安久移質。人文風俗無論好壞,都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群眾喜歡什麼,反對什麼,都可以從中看出一些端倪。
  • 培養現代文明人格 讓尊法守法成為自覺行動
    民法典內容涉及人民群眾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了對人民生命健康、人格尊嚴、財產交易、婚姻家庭等各方面權利的平等保護。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只有每個人都自覺守法,整個社會才會井然有序、和諧穩定。在自覺守法的同時還要積極用法,養成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習慣。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節儉辦會 當效「南京經驗」
    原標題:節儉辦會 當效「南京經驗」(人民時評) 「築夢之塔」攝人心魄,地面投影氣勢磅礴……南京青奧會開幕式上,一場聲光電的視覺盛宴,讓人大呼過癮。而這一切的耗費,只有數千萬元。 從2009年申辦之日起,「節儉」就成為南京青奧會的主題詞。
  • 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29)·尊法:形成共同追求 築牢法治根基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該如何理解「尊法」的內涵?首先,要學法、懂法。這是基礎。只有了解法律制度,才能具有底線意識,明確「可為」與「不可為」之間的界限,在行為上做到遵從法律。其次,要相信法律。
  • 人民時評:多方面推進民法典實施工作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多方面推進民法典實施工作(人民時評)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強民法典重大意義的宣傳教育,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自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民法典以來,民法典實施的準備工作有序推進。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靠什麼擊碎「健康謠言」
    原標題:靠什麼擊碎「健康謠言」(人民時評)   放大主流健康媒體的「高品質」聲音,鍥而不捨地普及科學知識,全民健康素養的「水位」才有可能節節升高      聲稱有「癌症預防研究所」公布抗癌防癌蔬菜排行榜,「國務院防癌辦」建議網友轉發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婚姻法變遷見證家國情懷
    以此為標誌,廣大人民群眾徹底從舊時代的婚姻制度桎梏中走出,真切感受到了社會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的溫暖。70年來,在婚姻法的框架下,我國的婚姻家庭制度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守護了幾代人的婚姻生活,濃縮了無數中國人的愛與記憶,匯聚成一條奔流至今的溫暖河流。   婚姻家庭的時代切面,是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見證,也是社會發展進步多稜鏡的重要側面。
  • 遵法先要尊法
    推進法治建設,其中首要的一環就是樹立「尊法」意識。據不完全統計,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公開講話與文章中,「尊法」一詞已經出現過近10次。從「遵法」到「尊法」,一字之別,實際上是中國社會法治理念的一大進步。本期「廉議匯」就此話題約請三位嘉賓進行討論。
  • 人民日報:法安天下 德潤人心
    法律依賴道德而被認同和遵行,一個人的道德覺悟提升了,必然會自覺尊法守法;全社會的道德水準提升了,法治建設才會有堅實的基礎。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必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為法治實施創造良好人文環境。   在道德體系中體現法治要求。
  • 營造學法用法守法 護法尊法良好氛圍
    佛山日報訊通訊員佛任宣記者黃碧雲報導:昨日,市人大常委會機關黨組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專題學習民法典,要求機關全體工作人員爭當學法用法守法護法尊法的排頭兵。會議邀請了市民法典宣講團成員、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李曉春作民法典專題輔導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