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裝及服飾上的裝飾技法常用的有扎染、蠟染、鏤空型版印花、潑染印花、手繪、刺繡、抽紗、摺疊、編織、幟綴等。它們可用於各種機織品、針織品、皮革等服裝材料,使普通服裝材料擁有較為豐富的藝術魅力,形成一種新的視覺衝擊。同時,非服裝用的材質在服裝服飾上的運用將使服裝服飾更為錦上添花,具體方法如下:
1、染纈工藝:
纈是印花織物的通稱。纈有絞纈、蠟纈和夾纈。
絞纈,即扎染,是中國古代防染技法之一。它起源於民間,相傳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開始流行。這種方法既不需要花版,也不需用筆描繪,是印染中最為簡便和最易掌握的。在待染的織物上,按預先設計的圖案用線縫綴、扎結、摺疊、捆綁處理,浸染後,將線拆去,就顯出白色的斑點和花紋。由於扎結部分染液滲潤不一而自然形成的紋理變化和斑斕的暈色效果更是獨具魅力。這種防染法最適宜染制點花和條格紋,也能染出複雜的幾何紋及十字花形、蝴蝶形等。

蠟纈,即蠟染,因用蠟作為防染劑而得名,屬防染法。蠟染是用白、黃蠟及松香按一定比例加熱熔化,以蠟刀或毛筆在布串上繪製圖案,再浸染、攪動,蠟花開裂,染液順著裂縫滲透,凝固後浸染或刷染,最後在沸水或特定溶劑中除去蠟漬,漂洗即成。因塗蠟處染液難以上染,而使織物顯出白色花紋,這是單色蠟染。蠟染在染色過程中,由於塗蠟部位會產生自然的裂紋或有意折出的裂紋,染液滲入後形成獨特的花紋,所以又俗稱「冰紋」。
夾纈,是防染印花法,它是用兩塊對稱的鏤花夾版將織物夾緊再施色,染後花紋對稱。
2、印花工藝:
印花工藝又分鏤空型版印花和潑染印花,鏤空型版印花主要分為三大類,即鏤空型版白漿防染缸藍印花、鏤空型版白漿防染色漿印花和鏤空型色漿直接印花。
傳統的鏤空型版白漿防靛藍印花俗稱「藥斑布」、「藍印花布」,古代稱為灰纈。它的印花方法是將刻好花紋的錐空花版鋪在白布上,將石灰和黃豆粉調成的糊狀防染劑,用刮漿板刮入花紋鏤空處,漏印在布面上,待漿料幹透,浸染缸藍數遍,晾乾後刮去防染漿層,即顯現藍白相間的花紋。其圖案多用大小不同、疏密的點組合而成的吉祥紋樣。

鏤空型版白漿防染色槳印花與前者不同的是,它的染色是以多套色為主,並且可以運用局部的刷染和浸染相結合來取得豐富的染色效果。
鏤空型版色漿直接印花是用防水的皮質版材或防水油紙版材鏤刻成花版,使用色漿直接在錘空部位進行印花一種方法。
潑染是近年較為流行的手工印染方法之一。其製作方法是,用酸性染料在絲綢面料上隨意潑色或刷色,然後趁其未乾時向畫面上撒鹽,藉助鹽的鹼性與染料的酸性中和作用,在絲綢上形成自然流動的抽象紋樣。
3、手繪:

手繪是直接用筆蘸取染液在織物或服裝上描繪花紋的一種印花方法。手繪一般多用於絲綢面料,如真絲、電力紡、雙縐、喬其紗、素縐緞等。因繪製的工藝不同,手繪可分為直接繪、防染繪、阻染繪和型染繪四種類型。直接手繪所採用的色料有染料和塗料兩類,染料經稀釋後便可直接使用。防染繪是用防染劑在繃好的織物上先做必要的造型,然後再敷色彩的一種於繪方法,可分為隔離膠防染和漿防染給兩種。
4、刺繡: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之國,豐富的文化遺產是取之不盡的寶藏,刺繡藝術便是其中之一。刺繡,俗稱「繡花」,是在已經加工的服裝或紡織製品上,按照實際要求進行穿刺,通過運針繡線,對服裝或紡織製品進行裝飾、美化和再加工的一種工藝。

刺繡工藝品以其本體的語言表達方式,形成特有的藝術效果。刺繡工藝品類繁多,技法多樣,繡藝精美,題材廣博,因此被稱作手工藝品的經典。中國刺繡分蘇繡、湘繡、粵繡、蜀繡四大繡派。
刺繡從加工工藝上可分為彩繡(彩繡泛指以各種彩色繡制花紋圖案的刺繡技藝)、包梗繡、雕繡、貼布繡、貼線繡、釘珠繡等。在這些裝飾方法的基礎上,又運用新的手段和新的材料變化產生出許多新的形式。
5、抽紗:
抽紗是刺繡的個特殊品種,是織繡工藝中的一個種類,是在纖維材料上運用編、結、抽絲、扣鎖、雕鏤等方法,配合刺繡等工藝技法製成的工藝品。它是古老民間刺繡的基礎上,吸收歐式花邊技藝而發展起來的,因其在服裝材料再造中的廣泛使用而獨立成為一類改造方法。

採用紋理明顯、紗支較粗的亞麻或棉平布織物,根據圖案需要將部分經紗或緯紗抽去,在經緯向分別抽取紗線,形成條格的鏤空效果,在布料的邊緣沿一個方向抽紗形成流蘇效果,如果將經緯紗不規則抽取則能形成特殊的圖案,然後加以貼補,綴繡或鑲拼,形成透空花紋的裝飾手工藝品。隨著工藝技術的不斷革新,現在抽紗製品早已超出原來的含義,常與其他材料再造的方法一起使用,如抽紗後刺繡、梁色或穿插繩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