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

2020-10-13 迅圖

八天長假,七天下雨,讓本身就喜歡宅的我,更有了宅的理由。

國慶幾天在家狠狠地看了幾本文學書,都是大家之作,當然也都名不虛傳。

今天分享一下王安憶的《長恨歌》。

《長恨歌》寫的是一個上海女孩王琦瑤跌宕起伏的一生,在大上海幾十年滄桑變化的歷史背影下,個人的命運和時代的脈搏不可避免地共振著。

王琦瑤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兒,漂亮、講究、乖巧、懂事、做事有分寸......卻,出身普通。

她的漂亮為她贏得了「滬上淑媛」、「上海小姐」的稱號,在選美比賽中她獲得了第三名,是鼎鼎有名的「三小姐」。

由於冠亞軍有內定的意味,她這個「三小姐」是實打實由群眾選出來的。然雖有群眾基礎,在那個名利場卻格外地單薄,因為這正說明她背後是沒有權力這個靠山的。

美貌是人人都渴望的東西,但很多人卻不知道,美貌有時候對當事人卻不一定是好事。

因為美貌是稀缺的,人一旦擁有了美貌,便覺得不拿去換點東西,簡直是一種浪費。

所以王琦瑤心安理得地做起了國民黨大員李主任的外室,是那麼地理所當然、水到渠成,她甚至都沒想過自己還有沒有其他的路可走。

這倒也無可厚非,世間的一切本就是交換——拿我們有的,去換我們沒有的。

王琦瑤拿美貌換得李主任豢養,以前遙不可及的榮華富貴唾手可得,這其實也很公平。

所以在永無止境的等待中,王琦瑤雖寂寞,卻無怨言。

但是,這只是他和李主任的交換,命運呢?

茨威格早就說過,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背後都標好了價格。

王琦瑤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她的貴婦生活,命運就已經迫不及待地追上來跟她討帳了。

上海灘翻雲覆雨的李主任,終究還是抵不過命運的翻雲覆雨手,他死於一九四八年的一次空難。

這,距離王琦瑤被選為「上海小姐」,不過兩年光景。真是「眼看她起高樓,眼看她宴賓客,眼看她樓塌了」。

之後的王琦瑤,守著李主任給她留下的一匣子金條,學了技術,做了護士,居然也能養活自己。

但是,就像外婆說的,王琦瑤「頭沒開好,開頭錯了,再拗過來,可就難了」。

所以,王琦瑤的一生,註定要比普通人要動蕩一些。

王琦瑤後來又和好幾個男人有過交集。

程先生是萬年備胎,從她選美時就圍前繞後,幫她出謀劃策,後又在她最落魄時幫她託底,最終還是被發了好人卡。

因為王琦瑤看似變了,老老實實做她的護士,踏踏實實過著一份平靜的日子。

王琦瑤卻也始終沒變,她不是不再想走捷徑,只是沒機會罷了。平庸的程先生,始終入不了她的法眼。

所以,王琦瑤戀上了豪門少爺康明遜。但富二代有富二代的無奈,康沒有養活自己的能力,在家裡也沒有話語權,他們只能沒名沒份地同居。

但這份平靜也被王琦瑤的懷孕打亂了,康明遜負不了責任,他的軟弱、自私和薄情讓他選擇了逃避,把麻煩丟給了王琦瑤。

又在王琦瑤解決了麻煩後,心安理得地回來了。

王琦瑤果然如外婆所說,頭開錯了,於是一步錯,步步錯。

王琦瑤獨自撫養大了女兒薇薇,除了自己辛苦賺錢,也陸續變賣了早些年的衣物,以及李主任給她留下的金條。

這大概是冥冥中李主任對她的補償,也是命運對她的手下留情吧。

經歷過生活的大起大落後,王琦瑤知道,什麼都靠不住,唯有錢最靠得住。

這一匣子金條,是她的依傍,是她的底氣,所以她看得很重,女兒女婿都不肯給一個。

在女兒女婿出國之後,王琦瑤靠著這些金條,過著體面的晚年生活。

她去熱鬧的場所,做時髦嘗試,結交年輕朋友,但她卻越來越感覺到孤獨,老之將至的那種。

她拿出最後的金條,想用此挽留住年輕的老克臘,陪她度過生命最後的幾年,沒想到不但沒留住這個曾經對她傾慕的年輕人,反而引來了遊手好閒、經濟窘迫卻出手闊綽自稱是富豪的「長腳」,最終命歸黃泉。

王琦瑤的一生結束了,卻也沒結束。

因為作者寫的是王琦瑤,卻又不僅僅是王琦瑤,而是一大批王琦瑤式的女孩。

小說的開頭,作者這樣寫著:

王琦瑤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兒。每天早上,後弄的門一響,提著花書包出來的,就是王琦瑤;下午,跟著隔壁留聲機哼唱著《四季歌》的,就是王琦瑤;結伴到電影院看費雯麗主演的《亂世佳人》,是一群王琦瑤;到館去拍小照的,則是兩個特別要好的王琦瑤。每間偏廂房或者亭子間裡,幾乎都坐著一個王琦瑤。

這麼多王琦瑤,王安憶其實是想告訴我們,王琦瑤就是上海弄堂裡最平凡普通的女孩子。

這樣的一個女孩子,本該有著平凡而幸福的一生,但卻由於她出眾的美貌,以及不甘平凡的心氣兒,硬是走了一條看似花團錦簇,實則荊棘暗布的路。

連嶽曾在文章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美貌消失得很快,人不可能一輩子賣弄風騷,年輕姑娘(小夥)不幸染上這個毛病,到了中年以後,只剩賣弄的習慣,再無賣弄的資源,人生反而非常難走了。

王琦瑤的一生充滿了遺憾,由於是美人的緣故,這遺憾便更加令人唏噓。

有人說,作者將這部小說取名為《長恨歌》,有「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之意,是對世俗的不解與憤恨。

但我覺得更有「人生長恨水長東」之意,是對命運的無奈與屈從。

當然,這是從另一個層面來看的,也是小說中傳遞出來的宿舍觀念,我下次再從這個角度寫一篇。

好的小說,會讓人產生無數的思考,《長恨歌》便是如此。

相關焦點

  •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歌》裡的遺憾與悔恨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白居易寫《長恨歌》,也算是觸景生情了,那時,白居易與三兩好友一起外出遊玩,正巧去了馬嵬驛附近的仙遊寺,我們都知道,當時的楊貴妃就是在馬嵬坡被賜死,晚唐詩人李商隱也曾寫過《馬嵬二首》,其中就記述了這段歷史,「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也算是種惋惜吧!
  •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長恨歌》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40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 笛子協奏曲《長恨綿綿》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樂曲根據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的詩意創作而成。作者以詩樂相通的手法,採用奏鳴曲式,敘事、抒情相結合,以笛子協奏曲的形式,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 詩人白居易一生佳作無數,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了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唐憲宗吊其詩云:「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誦琵琶篇。」
  •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但願我們相愛的心就像黃金寶鈿一樣忠貞堅硬,天上人間總有機會再見。臨別時殷勤地託使者寄語君王表情思,寄語中的誓言只有君王和我知道。當年七月七日長生殿中,夜半無人我們共起山盟海誓。在天願為比翼雙飛鳥,在地願為並生連理枝。即使是天長地久也總會有盡頭,但這生死遺恨卻永遠沒有盡期。
  •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你有了你的選擇,我只是送你最後一程。你來的時候,我一無所有。你走了,我依然一無所有。那時候,我對於茶還沒有那麼痴迷。只是偶爾燃起的香菸,嗆著你的鼻子和眼睛。那是個挺立的鼻子,以及裝滿春天的眼睛。一閃一閃的,像春天開滿的花朵,像夜晚滿天的星星。總是淡淡的略帶心疼的說:「少抽點」。你走的最後一句話,也是「少抽點」。
  • 《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多麼精闢的隱喻,委婉地道盡了人生沉重、悲涼的底色。旗袍是舊上海時髦女性的象徵,也是「滬上淑媛」王琦瑤的最愛。她的一生曲折坎坷,愛恨糾纏就像這身旗袍一樣,透著影影綽綽的美,美麗的背後卻是道不盡的辛酸、悲涼。數十年的愛恨痴纏、繁華流離不過是曇花一現的煙火、絢麗奪目過後,便是無邊的寂寥。熱鬧的都是來來往往的看客。
  • 古典情詩,催人淚下——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李商隱《無題》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
  • 香席·招魂 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
    直至後來「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則純粹是運氣使然招魂招魂,招的,其實便是這亂走的爽靈小孩受到驚嚇,出竅而跑的是爽靈;人新死,最先離開身體的是爽靈;人屍骨無存,仍會在死亡地徘徊的,依然是爽靈於此反推,只要通過招魂的方式招回爽靈,便能達到醫治小孩丟魂兒、讓病人短暫的迴光返照
  • 「天地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一首長恨歌,道出痴情白居易
    「天地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是白居易寫的《長恨歌》中的一句,白居易與朋友在馬嵬坡遊玩,觸景生情,寫出了《長恨歌》。有人說《長恨歌》是白居易諷刺唐太宗愛美人,而誤了江山。的確,在詩的前半部分的確是諷刺了唐太宗的昏庸無道,也就是「雲棧縈紆登劍閣」之前便是。
  • 從妖貓傳到白居易的長恨歌:此恨綿綿無絕期
    由此,引出了白居易的長恨歌。人對初戀都有一種特別的感情,戀戀不忘。「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也許因為愛而不得,特別的遺憾,所以才會同情貴妃的愛情悲劇,才會在長恨歌中安排了一個飄渺令人遐想的結局。因為愛過,所以慈悲。
  • 劉先銀註解《長恨歌》說:《長恨歌》最好的名稱是《長情歌》
    劉先銀註解《長恨歌》說:《長恨歌》最好的名稱是《長情歌》劉先銀註解《長恨歌》說:《長恨歌》最好的名稱是《長情歌》,《長情歌》就是沒有覺悟的情歌, 《長情歌》就是皇帝的情歌,本歌格調不高,以恨為標題,一定會對讀者的精神造成不良的影響,而引發精神汙染和心靈的傷害
  • 吳語|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
    流浪的蛙蛙 - 長恨歌微博上一起感人的時間:一位患病的老爺爺,用顫抖的幾乎不成調的聲音,輕輕吟唱著這首白居易的《長恨歌》,那是早已失傳的樂府曲調;這位老爺爺是王之煬,年輕時的他曾學過一些樂府詩詞的曲調,數年之後他仍牢記於心,其中便包含這首《長恨歌》。2014年9月13日,王之煬老人的孫女在求助微博上這樣寫到。
  • 一個女人的《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王安憶的《長恨歌》開篇就好像老上海的舊唱片,咿咿呀呀半天,但是它就好像有著無窮的魔力,讓我一直忍不住追尋著這支老掉牙的曲子,想看清那端的人和事,眼前浮現出一張張黑白照片式的畫卷。有人說王安憶的小說開場太過囉嗦,又有人說《長恨歌》這篇小說不該用散文的筆法寫成,可是我倒是想起了一個詞:文無定式。
  • 白居易的長恨歌最後一句,竟拼湊出膾炙人口的佳句
    一如牛郎織女,「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的離愁暗恨,故豬八戒常言「多情自古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自古多情之人總有很多遺憾,遺憾長居內心沒有結束的限期。遺憾常雖有,詩句更深情,此句詩深情遺憾,綿綿無期,意境可謂深。但是很多人在初次聽聞的時候並不知道,其實這並不是一句完整的詩句,而是拼湊而成,卻流傳廣泛,膾炙人口。
  • 白居易的《長恨歌》僅僅為了寫動人的愛情?其實不然
    關於白居易寫《長恨歌》的目的,有兩種說法,有的說是為了諷諭,有的說是為了寫愛情。 我認為,《長恨歌》在諷喻和愛情的主題裡,不是側重愛情,而是側重於諷喻。為什麼這樣說,因為《長恨歌》裡對於統治者的荒淫生活,是站在無情予以揭露這一角度的。 比如長詩一開始就寫「漢皇重色思傾國」,這一說法,就為下文唐玄宗因為好色而疏於政事,最終導致亡國的悲劇結局,埋下了一個大伏筆。
  •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
    唯美的愛情如潺潺流淌的溪水,流過天涯海角,流過古今中外,浸潤一對對有情男女,激蕩起一點點相思的漣漪,一波一波蕩漾開去...... 愛情,是內心柔軟的觸動,是牽腸掛肚的思戀,是神魂顛倒的嚮往,是痴纏一生的迷戀,是生死相依的追隨。
  • 《楊貴妃》與《妖貓傳》裡的詩情畫意 千古絕唱長恨歌(3/結)
    那麼一句話就是:品味電影《王朝的女人楊貴妃》和《妖貓傳》裡的詩情畫意,同時也是對白居易《長恨歌》纏綿故事的精彩詮釋。從故事來講,《楊貴妃》側重前半部分,畢竟人西事息;《妖貓傳》則像是長恨歌的打亂重塑,重意象而人物(楊貴妃)形象扁平化。《長恨歌》 唐 白居易(接前文)相看兩眼淚。凝睇,凝神注目。
  • 億萬年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鑄奇石就天長地久
    海洋玉髓天然圖案《天長地久》這方海洋玉髓天然圖案觀賞石,被收藏者(兀.白嘎力收藏)命名為《天長地久這是一幅億萬年前生成的寶石玉,通過畫面我們看到的是一幅中國的寫意水墨,男左女右相親相愛,相互對拜以表達執子之手、天長地久的感人場面。這幅畫面也充分解讀了《老子》第七章:「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唐·白居易《長恨歌》:「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意境。
  • 950經典誦讀 | 白居易《長恨歌》
    《長恨歌》是白居易的兩篇著名長篇敘事詩之一,「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 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因為長詩的最後兩句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所以他們就稱這首詩叫《長恨歌》,稱那篇傳叫《長恨傳》。 當時長安妓女以「我誦得白學士《長恨歌》」而自誇,並因此身價倍增。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從《長恨歌》裡看到的就是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在馬嵬之變中,由於眾臣和百姓子民的壓力,他也不想讓江山斷送在自己手中,最終,玄宗不得已選擇放棄了楊貴妃,選擇了江山。楊貴妃明明知道一切,為了玄宗甘願赴死,在楊貴妃死後,玄宗仍對楊貴妃戀戀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