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擁有一個兵團的華北野戰軍,卻走出了兩位元帥,一位上將

2020-12-20 熊熊講歷史

在部隊進行整編後,第二野戰軍擁有三個兵團,第三野戰軍擁有四個兵團,然而,第四野戰軍也是擁有四個兵團,當時的第一野戰軍本來是擁有兩個兵團的,但是後來又從華北野戰軍,借了兩個,這樣一來,第一野戰軍也擁有四個兵團。被第一野戰軍借走了兩個兵團的華北野戰軍,就剩下一個兵團了。作為只擁有一個兵團的華北野戰軍,其實力陣容也不容小視。要知道,在開國時為元帥中就有兩位元帥,是來自華北野戰軍的。

第一位元帥是華北野戰軍司令員聶榮臻,俗稱聶帥。他是重慶江津吳灘鎮人,在1923年就投入了革命事業,之後被上級派遣到蘇聯學習,並就讀於莫斯科東方勞動大學。回國後,被安排到黃埔軍校任秘書兼政治教官,可能大家都知道,周公在黃埔軍校擔任過政治部主任,其實聶帥與葉帥都在黃埔軍校任教員。然而,在蔣介石發動412事變後,聶帥離開了蔣介石陣營,並開始他的武裝革命生涯,同年參加了南昌起義,還有廣州起義。

聶帥

在這兩場起義都遭到國軍圍剿後,聶帥來到了蘇區,開始從事參謀長,政委等工作,之後又被分到紅一軍團任政委。當時,軍團長是林總,政委是聶帥,這樣算來兩人還算是師生關係,林總是畢業於黃埔四期的。兩人在一起合作了許多經典戰役。包括之後的長徵道路,兩人率領紅一軍團作為開路先鋒,一路披荊斬棘,為大部隊開通一條安全之路,掩護上級機關單位安全的從江西到達陝北。在這一路走來,聶帥領導的紅一軍團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然而,在抗戰時期,這兩位元帥又共同執掌115師,創造了八路軍出師第一仗的平型關大捷。之後由於林總負傷,聶帥帶領115師一部前往五臺山建立抗日根據地,也就是後來被大家熟知的晉察冀根據地,在聶帥的領導下該根據地發展到擁有七十二個縣,1200萬人口,成為八路軍在抗戰時期最大的一個根據地,也是第一個建立起來的敵後根據地。為壯大我軍實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聶帥

等到了解放戰爭時,該根據地的八路軍發展成晉察冀野戰軍,也就是華北野戰軍的前身。要知道,在部隊改編後,華北野戰軍也是擁有三個兵團的,只不過後來,第18兵團,第19兵團借給了一野,這樣一來,華北野戰軍就剩下第20兵團。成為解放戰爭時期五大野戰軍中,擁有兵團數量最少的一個野戰軍。不過,聶帥並沒有閒著,在三大戰役結束後,他擔任平津衛戍區司令,隨後又兼任北平市市長,清理北平黑暗勢力,準備迎接上級入駐北平城。而且,聶帥還是我國第一任閱兵總指揮。之後又投入了我國科研飛彈工作,在這一方面聶帥是功不可沒。

第二位元帥是華北野戰軍副司令員徐向前,他是山西人,也是十大元帥中唯一一位北方元帥,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在軍校讀書時,徐帥的表現很平凡,並不被校長蔣介石所看好。但是,在踏出校門口第一天,徐帥的人生輝煌才剛剛開始,並且在土地改革時期,他就成為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所有的軍事都是他說了算,也是張國燾最倚重的將領。要不是後來由於身體不適,在軍事方面徐帥將會創造更輝煌的戰績。

徐帥

雖說他身體不好,但是在解放山西的過程中,率領6萬地方部隊與遊擊隊,成功解放了山西。在這過程中,他靈活指揮,創造了許多以少勝多的戰役。將盤踞山西三十八年的閻錫山軍事集團殲滅,徹底解放山西。在建國後,他擔任我軍總參謀長,之後還參與策劃了許多邊境自衛反擊戰,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還有一位上將是第20兵團司令員楊成武,他也是華北野戰軍,唯一一個兵團的司令員。同時也是聶帥的愛將,從抗戰時期,到解放戰爭時期。楊成武一直追隨聶帥南徵北戰,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因此,他被授予上將軍銜。

相關焦點

  • 華北野戰軍雖然只有一個兵團,卻出了2位元帥,1位上將
    華北野戰軍只有一個兵團,卻出了2位元帥,1位上將新中國成立前,我國的部隊進行了整編,第二、第三野戰軍都是四個兵團,第一野戰軍只有兩個兵團,後來為了彌補第一野戰軍人數上的缺失,它從華北野戰軍借了兩個軍團出來也變成了四個兵團。
  • 華北野戰軍的三個兵團,司令員都是誰?既有開國元帥,也有上將
    1948年11月,根據全軍整編命令,解放軍野戰部隊改為野戰軍,按照所在地區分為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東北野戰軍、華北野戰軍,這就是著名的五大野戰軍。華北野戰軍轄三個兵團,即第一、第二、第三野戰兵團,三個兵團司令都是我軍赫赫有名的將帥。
  • 最難打的一座城市,三個兵團和兩位元帥上陣才解放
    比如說解放長春,東北野戰軍動用了兩個縱隊和七個獨立師,一位大將蕭勁光和一位上將蕭華坐鎮。解放濟南,華東野戰軍動用了六個半縱隊,兩位上將許世友和宋時輪坐鎮。解放天津的戰役比較華麗,東北野戰軍用了五個縱隊,這五位縱隊司令員其中四位都是上將,由劉亞樓上將負責統一指揮。也就是解放天津,有五位上將坐鎮。
  • 志願軍兵團司令與副司令,不是上將就是中將,為何這兩位沒有軍銜
    還有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員陳賡,許世友,副司令員王近山,曾紹山都是第三兵團正副司令員,除了許世友是來自解放戰爭時期的第三野戰,剩餘的三位都是第二野戰軍的名將。並且他們的軍銜都不一樣,陳賡大將軍銜,許世友上將,王近山與張紹山都是中將。
  • 華北野戰軍三個兵團,徐元帥擅長以少勝多,10位虎將有多牛?
    華北野戰軍三個兵團,一個是晉冀魯豫地方部隊升級組建,另外兩個是晉察冀的主力部隊。徐向前元帥擅長練兵和大兵團作戰,以地方部隊吃掉了閻錫山10多萬大軍。該野戰軍裡,來自兩支部隊的10位虎將,也都戰功赫赫。
  • 都知道上將三楊,其實在開國上將中,還有一位將軍也姓楊,他是誰
    這三位在解放戰爭時期,都是各大野戰軍的兵團司令員,同時都是出色的指揮員。楊成武擔任過第20兵團司令員,是華北野戰軍聶帥麾下最得力的幹將。加上人長得高大,因此被稱之為白袍小將。同時,楊成武將軍還有隨駕將軍之稱,因為在新中國成立後,他多次陪毛爺爺視察過全國各省,擔任保護毛爺爺的安全任務。
  • 此將是元帥的戰功,大將的軍銜,上將的資歷
    在開國將領中,有一位將領,他軍事才華出眾,在解放戰爭時期,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是中國戰爭史上的軍事奇才,而他指揮的一系列經典戰役,也受到後人的敬仰,因此大家都稱他為解放戰爭時期的戰神。說到解放戰爭時期的戰神,可能大家都會想到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總,以及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元帥(擁有軍神之稱)。其實除了這兩位,還有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戰神。只不過,他並非是元帥軍銜,而是大將軍銜。雖然,粟裕司令員是大將軍銜,但他確實名副其實擁有元帥戰功。
  • 五大野戰軍中,唯有三野只有一位元帥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分為五大野戰軍,十大元帥中,除了朱老總和葉帥,其他人都有對應的野戰軍歸屬。一野彭老總,二野劉帥和賀帥,三野陳帥,四野林總和羅帥,華北野戰軍是聶帥和徐帥。當然,這其中賀帥的情況比較特殊,早期屬於西北野戰軍,也就是一野,擔任副司令員,在中野進軍大西南的時候,他調赴二野,擔任副司令員,並且在劉帥調離之後,他出任了西南軍區司令員。等於一野二野各有一個半元帥。
  • 獨立於四大野戰軍之外的華北野戰軍及華北軍區
    64軍是華北野戰軍的王牌軍。十八兵團、十九兵團在華北全境解放之後,調往西北戰場。二十兵團成為解放軍總部直屬兵團。負責京津地區的守備任務。華北軍區不在擁有野戰兵團,但設有補訓兵團(由曾湧泉(原晉察冀軍區副參謀長)任司令員,朱良才任政委),擁有九個教導師,主要培圳新兵,向前線輸送合格新兵。
  • 評選打仗最厲害的開國上將,無論怎麼排名,這五位上將必在其中
    第一位是解放戰爭時期第四野戰軍名將鄧華,他也是林總麾下四大兵團司令員之一。在擔任縱隊司令員時,鄧華是一位戰場上衝鋒陷陣的猛將,等擔任兵團司令員後,鄧華又是一位出色的指揮員,從參加平津戰役到進軍中南,並且參與指揮解放海南島等重大戰役,都有他一份功勞。
  • 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最後授銜的時候都是什麼軍銜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度,當時被授予軍銜的有10大元帥10大將和55位上將(後來補授兩位共57位),175位中將(後來補授兩位共177位),8798位少將(後來補授和晉升一共1360位),這些將軍來各個軍中,如果按照解放後期的編制算,基本算是來自於四大野戰軍,那麼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新中國的兩位門神上將,一個是護駕將軍,一個是空軍司令
    有兩位年輕小將威風凜凜地站在他們兩旁,好像兩尊門神。(劉亞樓和楊成武)是哪兩位將軍呢?一個是楊成武,一個是劉亞樓。巧了,他們都是福建人。楊成武是福建省長汀人,劉亞樓是福建武平人。這兩位將軍在中國革命的每個階段都戰功赫赫,當之無愧地成為開國上將。
  • 華北野戰軍二十兵團,司令員是楊成武,軍長都是誰?二人開國中將
    1948年11月,解放軍野戰部隊改稱為野戰軍,華北軍區野戰部隊改稱華北野戰軍,和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東北野戰軍成為著名的「五大野戰軍」。華北野戰軍轄三個兵團,即第一、第二、第三兵團,到了1949年1月,這三個兵團又分別改稱解放軍第十八兵團、第十九兵團、第二十兵團。
  • 十位大將中,哪兩個當過兵團政委?他們搭檔的兵團司令員是誰?
    但解放戰爭期間,我軍共組建了十六個兵團,其中第一野戰軍二個兵團,第二野戰軍三個兵團,第三野戰軍四個兵團,第四野戰軍四個兵團,以及華北軍區的三個兵團,都是從這一時期開始的。值得注意的是,這十六個兵團,是1949年初我軍統一改編後形成的兵團,事實上,在此之前,我軍還組建了一些兵團,承擔著獨特的作戰任務。例如第四野戰軍的前身東北野戰軍,曾經組成了第一、二兵團。
  • 兩位開國大將:一個被特批享受元帥待遇,一個主動申請上將待遇。
    其中大將軍銜有10位,55位是上將軍銜。可想而知,獲得大將軍銜要多麼的出色。按道理說,十位大將應該待遇一致,可是偏偏有兩位大將待遇不一樣,他們就是張雲逸將軍和許光達將軍,他們戎馬一生,張雲逸將軍被特批享受元帥待遇,許光達將軍卻主動申請降銜自願享受上將待遇,這又是為什麼呢?
  • 湧現出三位開國上將,曾經天下第一兵團,其中三位獨臂將軍!
    喜愛歷史朋友一定知道我軍的解放軍兵團,這個成立於1949年的第一兵團只存在了不到一年的短短時間,但是其取得的成績還是很非同凡響的,並且威名響徹四方。此話怎講呢?因為第一兵團的做戰地位於祖國的大西北地區,那裡環境非常的艱苦。
  • 最後一位去世的開國大將、上將、中將分別是誰
    在1955年授銜的開國將軍中,元帥、大將、上將、中將都已經不在人世了。那麼在這些革命先輩中,元帥、大將、上將、中將中最後一位去世的分別是誰呢?最後一位去世的元帥是聶榮臻。抗日戰爭中,聶帥創建了晉察冀根據地,解放戰爭中,聶帥發展了華北野戰軍,指揮解放石家莊,參與指揮了平津戰役,建國後,聶帥在兩彈一星的研究中貢獻也是十分突出。1992年5月14日22時43分,聶帥在北京去世,享年93歲。最後一位去世的開國大將是肖勁光。
  • 參加秋收起義的5位開國上將,到解放戰爭,最低也是兵團副司令員
    這次偉大的起義,走出了五位共和國未來的開國上將。他們當時的職位都比較低微,有普通的戰士,有班長,職位最高的一位才是連長,可是到解放戰爭時期,他們都成為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最低的也是兵團的副司令員。建國後成就都很大。他們都是誰呢?
  • 五五授銜時,哪些正兵團級幹部未獲得上將軍銜
    其中: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7名(含1956年和1958年補授);中將177名(含1956年和1958年補授);少將806名(含1956年和1958年補授),大校軍銜1266人。按1955年1月23日軍委發布的《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有關規定,評定軍銜主要以1952年軍隊幹部評定級別為依據。
  • 抗美援朝總預備隊,西北野戰軍出了1個軍,隸屬華北野戰軍19兵團
    在這27個軍中,唯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軍隸屬於原西北野戰軍(第一野戰軍),軍長黃新廷。 1947年,三五八旅和獨立第一旅組建晉綏軍區第一縱隊,後改稱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