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北京京劇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主辦,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暨第三屆「梨園雅集」兩岸京劇名家張派經典折子戲專場演出將於9月29日晚19:30在長安大戲院隆重上演。
由張君秋先生所創張派於上世紀50年代後期初具規模,並於70年代基本定型,是繼四大名旦之後,旦行中最有影響、流播最廣的流派。張派唱腔雖定型較晚,卻是經近半個世紀的廣收博採、擷取精華,反覆凝鍊而成,其中汲取了梅蘭芳的「甜」、程硯秋的「婉」、尚小雲的「堅」、荀慧生的「綿」,合四家之長。張君秋先生音域寬廣,高低自如,早、中期剛健清新、柔俏多姿,晚年減少了高音區的行腔,在中音區增加了跌宕、險峭的旋律,節奏也趨向自由和自如,由醇美中顯示出華麗、舒展。
著名京劇藝術大師、
京劇張派藝術創始人張君秋先生→
著名京劇大師張君秋先生是當代最為重要的京劇旦角藝術家之一。他在繼承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演唱藝術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條件,自覺創新,自成一派,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創了京劇張(君秋)派表演藝術,對京劇藝術創新性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張派藝術的創立與形成主要在北京京劇院的前身北京京劇團,張君秋先生是北京京劇院重要奠基人之一,為北京京劇院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張派藝術是北京京劇院重要的藝術血脈,在北京京劇院傳承有序,張派代表劇目《狀元媒》《詩文會》《西廂記》《望江亭》等成為劇院經典保留劇目,深受廣大觀眾喜愛。
// 本次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暨第三屆「梨園雅集」兩岸京劇名家張派經典折子戲專場演出中,北京京劇院領銜主演、一團團長、張君秋先生親傳弟子、張派名家王蓉蓉將領銜主演張派經典代表劇目《詩文會》《祭塔》《狀元媒》中的精彩片段。專場演出將通過現代傳媒科技手段實現張君秋先生與王蓉蓉、劉海苑兩位親傳弟子共同演唱毛主席詩詞《憶秦娥·婁山關》。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翟墨、方旭及優秀青年演員裘識也將在專場中演出折子戲片段《三關宴》《斷密澗》。
張派名家王蓉蓉1978年在中國戲曲學院學習就成為張君秋大師的弟子。她感言到:「在我的學生時代有幸被恩師選中,從此我在傳承張派藝術道路上前行了四十餘年。恩師對我在藝術上的成長影響是巨大的。紀念恩師誕辰一百周年之際,我非常懷念恩師,感恩恩師為京劇藝術留下豐富寶貴的藝術財富,還要學習繼承恩師的創新精神,為張派藝術的傳承貢獻我的力量。」
《詩文會》王蓉蓉 飾 車靜芳 ↑
《狀元媒》王蓉蓉 飾 柴郡主 →
本次「梨園雅集」折子戲演出戲迷們將看到:
《詩文會》片段
《詩文會》是京劇張(君秋)派的經典代表性劇目,由編劇沈鳳西於1960年將明代戲曲家吳炳的傳奇《綠牡丹》改編而成,並由張君秋先生於1961年首演。該劇情節曲折、不落俗套,張派唱腔華美動聽,深受戲迷觀眾所喜愛。「喜盈盈進畫堂」一段【四平調】婉轉纏綿,如鶯聲百囀,如遊絲縈迴。演員通過這段柔婉的唱腔,輔以身段動作及面部表情,將車靜芳作為少女嬌羞待嫁的心境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劇中人………扮演者
車靜芳 ……… 王蓉蓉
謝瑛瑛 ……… 劉明哲
車步青 ……… 孫震震
牛斯文 ……… 包巖巖
飄香香 ……… 王曉麗
《斷密澗》片段
《斷密澗》是京劇傳統劇目,又名《雙投唐》。該劇是一出銅錘花臉和唱工老生合演的對兒戲,講述瓦崗散將,李密先投唐後反唐,死在斷密澗的故事。「這時候孤才把這寬心放」一段節奏由慢轉快,演員對唱時要精準把握節奏,具備行腔韻味,對演員唱功要求極高。末句「王伯當錯保無義的王」正宮嘎調需音質通明透亮,形成一飛沖天,響遏行雲之勢。
《斷密澗》劇照/ 方旭飾 李密
《斷密澗》/ 裘識飾 王伯當
劇中人………扮演者
李 密 ……… 方 旭
王伯當 ……… 裘 識
《祭塔》片段
《祭塔》是京劇張(君秋)派的經典代表性劇目,講得是白素貞被壓入雷峰塔下,其子許仕林得中狀元,衣錦還鄉,知母親事,乃至雷峰塔前哭祭,白素貞出見,哭訴往事,終忍痛分別的故事。此劇的特色是要唱近40句的【反二黃】,聲情並茂,繁難非常。京劇的【反二黃】板式音韻寬廣,起伏很大,高腔特別高,低腔又特別低,因而十分考驗演員唱功,需要在每字每腔中融入真摯的感情以打動觀眾。
↑《祭塔》劇照
張君秋先生親傳弟子王蓉蓉飾 白素貞
劇中人………扮演者
白素貞 ……… 王蓉蓉
許仕林 ……… 王 超
揭諦神 ……… 於 帥
《三關宴》片段
京劇《三關宴》由著名戲劇家吳祖光改編自上黨梆子《三關排宴》,是一出老旦的重頭戲。佘太君訓楊四郎一段是《三關宴》劇情矛盾的頂點,藝術欣賞的高潮,也是演員表演最「要勁」之處。這段長達四十句的唱段,通過【倒板】【回龍】【慢板】【圓板】【跺板】【吟板】等豐富的板式變化,在十四分鐘內一氣呵成。演員以情帶聲,激昂處鏗鏹有力,悲涼處委婉低回,腔腔血、字字情,內涵豐富,生動感人。
《三關宴》劇照/ 翟墨飾 佘太君
劇中人………扮演者
佘太君 ……… 翟 墨
楊四郎 ……… 于欣澤
《狀元媒》片段
京劇《狀元媒》是深受廣大戲迷觀眾歡迎的一出張派代表劇目,是張君秋先生在北京京劇團創排的一部張派特色濃鬱的作品,亦是張派劇目演出場次最多的劇目。這齣戲妙趣橫生、喜劇效果強,人物關係設置巧妙,情節波瀾起伏。張君秋先生飾演的柴郡主有大段的唱腔,板式豐富,如【南梆子】「天波府忠良將宮中久仰」【西皮二六】「珍珠衫本來是老王遺贈」以及「宮中」一場中經典的【二黃原板】「自那日與六郎陣前相見」,張君秋先生運用了高超嫻熟的演唱技術和技巧,加之端莊、優美、華麗的扮相,細膩、委婉、柔媚的表演,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高度讚譽。同時根據該劇拍攝而成的京劇數字電影,由王蓉蓉領銜主演,深受人們的喜愛。
劇中人………扮演者
柴郡主 ……… 王蓉蓉
呂蒙正 ……… 宋昊宇
趙德芳 ……… 劉明哲
毛主席詩詞《憶秦娥·婁山關》
《憶秦娥·婁山關》是毛主席於1935年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從內到外勾勒出一幅雄渾壯闊的冬夜行軍圖,描畫了紅軍長徵途中徵戰婁山關的緊張激烈場景。其篇幅雖短,但雄奇悲壯,氣勢如虹,寥寥數筆,「份量」很重,充分體現了毛主席面對失利和困難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博大胸懷。張腔《憶秦娥·婁山關》全部採用了長於抒情的二黃曲調,運用【導板】【回龍】【慢板】【原板】【散板】等板式,通過長短、繁簡、高低、疏密等豐富的音樂手段,把詞情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出來。本次演出將通過現代傳媒科技手段實現張君秋先生與王蓉蓉、張派名家劉海苑共同演唱該詩詞。
王蓉蓉
劉海苑
原唱者:張君秋(影像)
演唱者:王蓉蓉、劉海苑(影像)
「梨園雅集」是北京京劇院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合作的品牌活動,自2018年成功走進臺灣,已獲得兩岸京劇界的高度認可。2020年恰逢張君秋先生百年誕辰,北京京劇院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將於9月29日19:30共同主辦張派經典折子戲專場演出。屆時,歡迎廣大戲迷觀眾走進長安大戲院,觀賞張派經典折子戲片段,感受京劇張派藝術之美,一同向京劇藝術大師、京劇張派藝術創始人張君秋先生致敬。
排練花絮《祭塔》王蓉蓉飾 白素貞
排練花絮《三關宴》翟墨飾 佘太君(左)/于欣澤飾 楊四郎(右)
排練花絮《斷密澗》裘識飾 王伯當(左)/方旭飾 李密(右)
未來,北京京劇院將始終秉承張君秋先生遺志,繼往開來,將張派藝術發揚光大,踐行北京京劇院肩負的傳承、創新、推廣、普及的歷史使命,為京劇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執排導演劉耀春(中)
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
暨第三屆「梨園雅集」兩岸京劇名家
張派經典折子戲專場演出
演出時間:2020年9月29日19:30
演出地點:長安大戲院
2020 梨園雅集節目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