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只有到大學裡才能聽到的東西,今天老師們送培訓到基層,我一定把握好機會,認真學習,掌握新技術,一定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好。」10月22日,在河南魯山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第二期非遺扶貧研培班開班儀式上,參訓學員王國慶激動地說。
本次非遺扶貧研培班是由河南省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鄭州輕工業大學承辦,是2020年度第二期非遺扶貧研培班,培訓班為期30天,在魯山花瓷非遺扶貧工坊和魯山麥稈畫非遺扶貧工坊正式開班。培訓內容涵蓋品牌建設、產品類型、市場開拓、宣傳推廣等方面,為魯山花瓷和麥稈畫項目培養更多技術能手、工匠達人,使非遺資源轉變為文化資產、經濟資本,助力脫貧攻堅,激發持續的再生動力。
鄭州輕工業大學自2016年承辦河南省傳統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研培計劃以來,在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指導下,秉承非遺司「傳統工藝走入現代生活、現代設計走入傳統工藝」指導思想和「強基礎、增學養、拓眼界」指導意見,已順利完成14期非遺研培任務,共培訓學員7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接下來30天的培訓中,「以文化力量助推脫貧攻堅,既是對歷史文脈的傳承,也是對時代要求的呼應,希望學員和老師在培訓中深入互動,以非遺研培為紐帶,集中精力把產品做好,把文化品牌打響,將來拿出好的作品宣傳魯山風土人情和歷史底蘊,讓傳統工藝文化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魯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劉萬福說。(通訊員 雷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