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包書皮儼然成開學「必修課」 「這一課」家長們最好別包攬
發課本,包書皮;發本子,包本子皮……這是開學報到後,孩子們的第一項「作業」。開學4天了,記者昨天調查發現,小學生們的書皮、本子皮都已經包好,不過這項「作業」幾乎都被家長包攬,甚至有些高年級的學生,包書皮的任務還是由父母來代勞。
-
80後父母集體懷念「包書皮」時代 遺憾溫馨難再
原標題:80後父母集體懷念「包書皮」時代 遺憾溫馨難再9月9日,一位學齡童家長對往昔求學時光深深懷念,並和許多80後父母一樣,認為電子時代紙質日曆的減少以及商品種類的齊全,使得往昔溫馨記憶不再重演。 9月9日,在鄭州市金水區某大型超市裡,記者看到,開學季一到,日記本、筆盒等各種文具被商家擺放在顯眼位置促銷,其中有一個專門的類別,放的是各種各樣顏色和風格的塑料書皮,吸引了許多孩子和家長前來選購。
-
開學這幾天 八零後爸媽回憶兒時包書皮的樂趣
開學季,孩子們領到了新書本,家長們的第一個作業就是包書皮。 對於很多70後、80後的人來說,包書皮可以說是件樂事,有著親情的傳遞,動手的樂趣,還有設計的成就感。 而如今,書皮種類越變越多,還出現了塑料書套和貼書膜,不少家長包著包著,不禁回憶起了自己小時候和爸爸媽媽一起包書皮的那些事。
-
從掛曆紙升級到包書膜 開學包書感覺有點「變味」
年年開學,報名、領書、包書皮已經成為了「開學三件事」。記者在微信朋友圈內看到,家有學子的家長們基本上都在忙著給孩子「包書皮」,從早年的掛曆紙、牛皮紙包的書皮,如今慢慢轉換成了塑料紙等質地的書皮或者塑料貼膜,變化的是書皮的材質,不變的是這樣一種情懷和習慣。
-
小學生自己動手包書皮,如何?
        每個學期開學前後一段時間,「毒書皮」的事幾乎都會成為熱點話題。
-
包書膜取代傳統包書皮 掛曆包書成回憶
包書膜取代傳統包書皮 掛曆包書成回憶 文具店中,五彩斑斕的包書膜和塑料封套成為「00後」小學生的消費熱點。而早先的油紙、掛曆紙早已變成了一種回憶。 「現在的孩子更喜歡包書膜。」王女士的文具店在南師附小對面,「每年的包書皮都會有一些新花樣,以前只是賣雪白的包書紙,後來有了彩色圖案的包書紙,再後來出現了塑料封套,現在還有類似手機貼膜的包書膜了。」由於材質、尺寸不同,文具店裡包書皮的價格從2元到12元不等。
-
那些80、90後開學第一天的樣子!你還記得嗎?看哭了……
那些80、90後開學第一天的樣子!你還記得嗎?看哭了…… 轉眼間,開學已經一個星期了 如今的80後、90後 早已角色轉變 現在是目送孩子們去上學
-
冬至吃餃子|南方人也擀皮兒包餃子~
上周分享了羊肉,那今天就來分享餃子吧~我雖然是生在長在西南,但因為奶奶是東北人,爸爸也是十幾歲才從北京到貴州,所以家裡還是有逢年過節包餃子的習慣。不過,我自己是去年生了孩子才開始自己學著擀皮兒包餃子的,以前都是奶奶和面擀皮兒、所以相比起大多數北方朋友的「擀皮兒」童子功,我這個技術算很菜了,但這一年多,幾乎每周都擀皮兒包餃子,慢慢也熟練起來了,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尤其是以前自己和面揉面常常力道力度掌握得不行,費勁兒使勁兒麵團卻揉的不好~還好現在我都用麵包機和面,真的是省時省力,和出的麵團軟硬剛好,擀皮兒都輕鬆了不少,實話實說其實除了省時省力之外,
-
作家爸爸吐槽:出再多書不如別人家家長包書皮(圖)
原標題:作家爸爸吐槽:出再多書還不如包!書!皮!作業寫完了吧發新書了吧你包!書!皮!了!嗎!?開學第一天,朋友圈就有杭州媽媽因為包書皮受到了一萬點傷害。原來,別人家的家長給孩子包的書皮,真的都創意滿滿讓人驚豔!
-
我包書我快樂
開學第一周的勞動課上,大溪中心小學三(1)班學生在潘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用舊報紙給新書包書皮,一個個快樂動手,學會了包新書。新學期勞動第一課在孩子們的期盼中開始啦!「叮咚——」我的腦海裡出現了一個人——我的奶奶,她在我心目中可是一位包書大王。她包的書既工整又漂亮。我回到家後馬上就找奶奶教我包書。奶奶馬上找出一份舊報紙,打開撕成兩半。一會工夫就包好了一本,可是我啥也沒看懂。奶奶看見我愁眉苦臉,就猜到了我的心事,笑眯眯地對我說:「慢慢來,不要急。」奶奶耐心地教我包書。
-
一種「打蟲藥」,承載了80後兒時的記憶,為什麼突然「消失」了?
一種「打蟲藥」,承載了80後兒時的記憶,為什麼突然「消失」了?對於上個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人,可能在他們的記憶中,有一個叫做「寶塔糖」的藥品,寶塔糖是一種「打蟲藥」,也是一代人的回憶,很多80後和90後,應該對這種糖有著深深的記憶,在小的時候,這種藥在孩子們的心中是一種「糖果」,很多孩子,小時候偷著拿它當糖吃。但是如今再難找到它的蹤跡,為什麼這種「打蟲藥」會突然消失了呢?
-
開學季文具市場火熱 書皮套一天賣出800個(圖)
有些家長表示,買的書皮套雖然方便,但孩子們自己動手包書的機會少了。 一元一張書皮套賣「火」了 「大媽,幫我拿5張最大號的書皮套。」陳大姐在右營街開了一家文具店,旁邊就是右營街小學,每逢春秋季開學初,都會迎來一波小朋友買書皮套的熱潮。
-
紙包書皮,這個80後都會的簡單手工,如今的小孩很多都不會了吧
不管愛不愛學習,都一定愛包書皮。在我們小的時候一領到新書,我們那時一般都會自己動手用報紙包的,講真不是因為我多愛惜書本,就是趕流行、湊熱鬧、好玩。手捧著新書小心翼翼的,生怕弄髒弄掉了它們,翻看的時侯,雙手輕捏,不忍下重手,要是有一個摺痕都心疼得要死。
-
天津「80後」記憶中的冷食,雪人、小碗兒、冰袋帶來美好回憶
一、有一種雪糕叫雪人兒「80」後記憶中的雪人兒其實是一款雪糕,當時求面哥對於冰棍兒和雪糕的分別方式非常簡單,就是冰棍是不好咬的,而雪糕是軟的,有牛奶的味道的。而雪糕和冰淇淋的分別更簡單,求面哥一直覺得雪糕的中間是有一根木片兒,而當時的冰淇淋則是木片當作小勺,蒯著吃。
-
環保開學季,從包好書皮開始
一些學校鼓勵孩子自己動手,用舊布、報紙等做書皮,還引導孩子選擇可重複使用的塑料書皮,減少對環境的壓力教科書、作業本,都要包上書皮;除了要在書本上包一層紙書皮,外面還要再包一層透明塑料書皮——又到開學季,一些學校在準備相關工作時,對包書皮的材質、規格等提出了要求。
-
學校開學商家嗅商家 「學科定製」包書皮(圖)
學校開學商家嗅商家 「學科定製」包書皮(圖) 書店裡擠滿購買教輔書的家長。 今天,中小學開學了。孩子們戀戀不捨地結束假期,家長也開始為孩子的新學期忙碌,商家們敏銳地嗅到商機,紛紛「進軍」開學季市場。
-
又到開學季,我為孩子包書皮,帶你重溫童年的記憶
作者:寶寶知道 小羊崽崽寒假結束,大寶今天開學了,學校發了新書,老規矩:我和孩子一起包書皮。每次包書皮我都能想起小時候,上小學時最盼望的就是拿到新書,一回家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包書皮。媽媽將舊掛曆都攢著,用來包書皮。
-
你也包書皮,我也包書皮曾經美好回憶,如今有點「淘氣」
原標題:你也包書皮,我也包書皮曾經美好回憶,如今有點「淘氣」 中國江蘇網2月18日訊 包書皮,是迎接開學的必要事項之一,已經成了「開學傳統文化」。對家長來說,這是一件十分費力並且頭疼的事情,有家長甚至發帖表示,老師不僅規定必須要包書皮,而且連包書的材料都有要求,課本和作業本要用不同的材料包,錯了的話孩子就會挨批評。
-
開學包書皮挑花眼 專家建議:首選紙質,牛皮紙最佳
「平時怎樣選購包書皮呢?」初二的張鵬告訴記者,「我都是買的牛皮紙,以前學校門口沒有進牛皮紙包書皮的時候,我是在網上買的,或者直接用家裡的掛曆來包,沒有考慮過是否好看,主要是為了保護書不爛掉,男生誰會買那些卡通的啊。」張鵬說他從來都不買塑料包書皮,因為家人說含有甲醛,而且塑料本身就含有不健康元素,味道還刺鼻,天聞這種味道,會出現頭暈、咳嗽、噁心等不適的感覺。
-
廣州囡手繪一份獨家廣州記憶,讓80後回到小時候廣州
就能安心入夢百貨公司小時候聽爸爸說在珠江河畔有座大廈叫南方大廈也叫「南大」人們習慣叫它「城外的大新公司」曾經的「南大」像現在的北京路一樣熱鬧廣報君家裡第一臺電視機、收音機爸爸最喜歡穿的皮大衣夜色深沉而近處漁家燈火獨亮長長的階梯盡頭掛著紅燈籠的小艇上插一「粥」字黃旗艇上忙著熬粥的阿叔阿嬸臺階上爭著喝粥的細路仔何等歡快「半路出家」手繪廣州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