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文藝 | 張煥全 | 塘西河,我的母親河

2020-08-30 文藝在線


作者簡介

張煥全,網名:樟木,退休職工,曾是下放知青、國企職工、農村工作者。早年在《江淮文藝》雜誌發表過詩歌;1997年在《安徽日報》刊登《企業要創造市場需求》理論文章。在《詩詞文藝》《今日頭條》《中國文化網》等刊發過詩詞作品。


塘西河,我的母親河

◎樟木

.

塘西河,我的母親河

你是天賜的玉溪

是我幼小的乳汁

來自遠古的流淌

你滋潤著沃土

培育著我們的農耕文明

是我們生命延續的源泉與營養

.

塘西河,我的母親河

你是土地的溫馨

是我善良的基因

來自歷史的蘊藏

你維護著故土

見證著我們的無數拼戰

是我們趕走惡鬼的勇氣與力量

.

塘西河,我的母親河

你是田野的生機

是我生活的渴望

來自成長的夢想

你拍打著泥土

驚醒著我們的土地責任

是我們不斷耕作的精神與志向

.

塘西河,我的母親河

你是時代的遠望

是我幸福的追求

來自自然的和暢

你守望著土地

凝視著我們的生態平衡

是我們持續共享的期望與信仰

.

塘西河,我的生命河

你是彎曲的河流

是我勤勞的母親

來自歲月的慈祥

你傳承著神曲

指揮著我們的齊奏交響

是我們不斷奔騰的樂章與希望

.

2020.08.25於廬州

( 責編:鴻飛 | 校對:百野)

相關焦點

  • 安徽塘西河沙灘公園遭汙染成臭水溝 監控系統失靈
    「2011年塘西河沙灘公園項目一期正式向市民開放。而今,塘西河已沒了往日的美。」昨日,有讀者投訴稱,塘西河公園變成臭水溝,白色沙灘上垃圾遍地。記者探訪發現,塘西河的水質已經發綠髮黑,加上天氣悶熱,散發出陣陣惡臭。  塘西河變身臭水溝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塘西河沙灘公園北岸。
  • 詩詞文藝 | 張煥全先生個人詩詞專輯(一)
    作者簡介張煥全1977年《江淮文藝》雜誌發表過詩歌;1997年《安徽日報》刊登《企業要創造市場需求》經濟理論文章;2009年建國60周年,「輝煌60年·前進中的工會」主題徵文《工會大學校培養了我》獲全國總工會和《工人日報》三等獎;2011年《鄉鎮工會要在基層奮發有為》論文被全總《中國工會理論與實踐文集》收錄並出版發行。
  • 把職責擔起來 讓河水清起來——包河區塘西河河長制工作顯成效
    「十三五」以來,合肥市秉承「集成創新、因地制宜、生態和諧」的理念啟動塘西河綜合治理,包河區從「河道整治、汙染治理、水源補給、生態重建、監控調度」等方面綜合施策,著力推動塘西河河長制工作從有名到有實,塘西河整體水質從2018年的劣Ⅴ類上升到今年月均值Ⅳ類,水質明顯改善。
  • 西河·西河——朱明德西河人物畫展在蕪湖眾藏藝術館隆重舉辦
    ·西河——朱明德西河人物畫展」受到前來觀展嘉賓的一致好評。在蕪湖縣、紅楊鎮、西河社區的支持下,朱明德在西河建立了《朱明德畫畫的地方》美術畫屋,常年與村民們生活在一起,與他們拉家常、交朋友,為鄉親們畫吉慶有魚,並把畫展辦到鄉親們的家門口。「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當過兵,做過行政幹部,並且長期工作在文化、文藝戰線領導崗位,朱明德對文藝工作的本質有著深刻的認識,他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國家領導人對文藝工作的要求。
  • 跪在母親河的源頭 有多少人想過生命的來處?
    百度說西河一處源頭在劍閣縣五指山南麓,一處源頭在江油縣皇堂埡,二者在江油鄧家壩合流,流經劍閣縣進入南部縣境後匯入嘉陵江,在南部境內流長400餘裡,是南部的母親河。留意這段文字的人應該不多,這些地名也沒有多少人考證。
  • 任玉春報告文學:"母親河"從我心頭流過
    "我的亢姓同學,他家是從河南省靈寶縣大王鄉遷來的,現他兩個姐姐與兄弟倆安居在黨河東岸、鳴沙山下;我兩個姨從敦煌呂家堡公社隨返回河南的人到靈寶縣川口、陽店,現王張兩家的六個表兄弟、三個表姐妹在黃河南岸生活和工作。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
  • 詩詞文藝 |「故鄉」主題詩會特輯
    本期「故鄉」上刊詩人名單|阮毅民|劉洪福|沉魚|海城侯濱|張煥全|谷卓義|王意中|熟米|風雨兼程|包權|彭慶輝|沈建新|巴山雄鷹|文莊|平有|左神州|陳勳偉|王貴蓮|徐素芳|唐志祥|收穫秋天|向吉英|林英|柳浪聞鶯|秦麗美|楊宏|
  • 河間西河大鼓:唱不盡曲故情長
    正是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張領娣9歲學唱西河大鼓,15歲就在市級文藝調演中獲得了一等獎。這為她以後的藝術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堅守著在傳統文藝上刻苦鑽研的初心,張領娣集多位名家之所長,磨練著技藝。  到目前,張領娣能夠演唱的曲段有上萬餘個,其中,傳統經典老段目有《唐王嫁女》《劉老三開店》《賈寶玉夜探肖像館》等。  張領娣創作、演出的新段子《包公到河間》《白求恩在河間》等,以說新唱新、弘揚主旋律為主。
  • 詩詞中讀懂海塘,「觀潮勝地」古來有之 | 海塘記憶
    錢塘江潮水浩瀚廣大、雄壯多姿,詠錢塘江潮的詩詞也視角多面、內容豐富。治塘治潮的大量詩篇,寄託錢塘江兩岸人們的願望,成為錢塘江潮的千載「歷史畫卷」和「藝術名片」。本期,將帶來表達治塘治潮的原因以及觀潮勝地的展示兩個部分給大家賞析。治塘治潮❁寄託錢塘江兩岸人們的願望中國古代詩詞中,有著相當程度的人民性和民主性,反映著人民的甘苦和心願,詠錢塘江潮詩詞作品也是這樣。
  • 河間:西河大鼓 唱不盡曲故情長
    正是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張領娣9歲學唱西河大鼓,15歲就在市級文藝調演中獲得了一等獎。這為她以後的藝術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張領娣曾先後赴北京、天津,向西河大鼓名家周喜容、郝豔霞等老藝術家學習,又在天津拜西河大鼓趙派第三代傳人田蘊章為師,成為趙派第四代弟子。
  • 守護「母親河」 潤澤一座城
    南明河是貴陽的「母親河」,養育著無數築城兒女,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快速增長,大量生活汙水、工業廢水一度直排入河,導致南明河水質不斷惡化。作為南明河重點流經區域,近年來,南明區在省、市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決扛起治理、保護「母親河」的重大政治責任,將生態保護修復與經濟社會發展一體謀劃、統籌推進,認真分析汙染成因、科學制定治理方案,按照控源截汙、內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態修復的治理思路,堅持不懈對南明河流經段進行綜合治理,有力推動了南明河水清岸綠河暢景美。
  • 我的家鄉之月上西河
    西江月月上西河(新韻)文/雪吻草叢月上西河唱晚,紅燈高掛屋簷。青石舊巷憶流年。又過幾家小店。畫傘穿梭歲月,琴音夢擾孤帆。斑駁樹影滿西園。再飲三杯醉喚。西河古鎮位於安徽省蕪湖縣南,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一座默默無聞的江南水鄉古鎮,相傳已有600多年悠久歷史,又因位於弋江河西,故名「西河古鎮」。我已記不清小時候是否去過西河古鎮,卻記得大人們閒聊間常提起西河老街,那時我對「街」也沒什麼概念,想來比村路寬闊些,熱鬧些。以前老街多是青石鋪路,比起現在的水泥路、柏油路多了份懷舊味道。
  • 南充西橋,曾經跨越三年的母親河
    南充西河橋,當年梁思成與林徽茵考察中國古建築曾專程考察過這座古橋,親自繪製製作的西橋幻燈片至今仍完好的保留在大英博物館內。但九墩七拱,橫跨西河,規制宏巨,蔚然壯觀。它仍在默默地為來往西河兩岸的人民服務。這是值得南充人永遠記住的橋!如今,南充人正在整治西河,並將河西修建安漢故城,打造南充的「清明上河圖」。真應該將老西橋納入其中,清爽橋身,恢復橋欄,重建橋亭,再立橋碑,使其以名勝古蹟的新身份進入人們的心中。作為90後對西橋的記憶並不深刻,只知道到它一直穩穩地佇立在西河之上,八百多年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和積澱。
  • 第七屆河間西河大鼓書會長篇書場開幕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西河大鼓」,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廣泛流傳,深受群眾喜愛。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廣大群眾文化生活,讓人民重溫西河大鼓藝術魅力,助力第七屆河間西河大鼓書會成功舉辦,10月25日下午,由第七屆河間西河大鼓書會組委會組織的,西河大鼓長篇書場在李多奎大劇院門前廣場舉行開幕式。
  • 歌詠灄水母親河---黃陂政協詩詞大講堂學員作品(一)
    黃陂自古文風蔚盛有著詩教的傳統,但目前在詩詞傳承上也存在著青黃不接的現象。為了弘揚古典詩詞傳統、傳承古典詩詞文化,提高政協委員及協力書畫院書畫家們的文化水平和詩詞修養,也為熱愛詩詞的中小學教師們提供詩詞旁聽學習的機會,黃陂區政協協力書畫院和區詩詞協會共同開辦了詩詞大講堂。
  • 關愛母親河,保護母親河
    本報5月21日訊(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何英娥) 為深入開展關愛母親河進校園活動,樹立保護母親河生態從娃娃抓起的理念,近日,東營黃河河務局聯合史口鎮學校開展「走進黃河關愛母親河」活動。據悉,下一步,雙方還將通過召開主題班會、製作手抄報、開展主題徵文、班級演講比賽等活動,引導孩子深入、獨立思考,實現黃河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宣傳全覆蓋。「希望孩子在環保實踐活動中受到教育,建立起『天更藍、水更清、草更綠』的環保目標。」此次活動的帶隊負責人介紹,通過開展類似活動,號召更多的人保護母親河,讓母親河越來越美。
  • 劉家瑋:湖南交通文化遺產古樸塘風雨橋
    據史料推測,事實恰恰相反,元明之際的樸塘橋應乃陳友諒部,即本土豪強羅有朋前賢,一為提高個人威望,二為造福家鄉百姓,在南宋樸塘平板橋的基礎上重建的一座風雨橋。只因自己慘敗於楊天繼的鐵蹄之下,修橋之功德全給朱元璋部抹消殆盡,然後,取而代之。就是如此,厚重的真象給輕飄飄的拋棄於歷史的塵埃之中。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此亦是也。
  • 沙溪——我心愛的母親河
    如果說閩江是福建的母親河,那麼沙溪就是沙縣的母親河。它千百年來譁啦譁啦的河水譁啦譁啦地淌,沙溪過去不僅是對外的重要交通線和沿岸居民飲用水源,也是兩岸居民遊泳、戲水沐浴的良好天然場所。它不僅滋潤了這方土地,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沙縣人。浩浩江水更養育了燦爛的文化;滋養出20萬年前的史前文化——萬壽巖遺址,1萬年前的閩人——「清流人」等大量文化古蹟,以及閩學大師羅從彥等無數歷史名人。
  • 六年級作文:我的母親河
    我的家鄉——長春,有一條美麗的河——伊通河,人們也叫她「母親河」。「母親河」兩岸的風景迷人,成為家鄉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春天,河岸兩邊的小草偷偷地從地底下鑽了出來,在春姑娘的輕輕吹拂下,小草們就像調皮的孩子搖身四處張望,好像是在和人們打招呼問好似的。
  • 我和雄安的故事⑩丨西河大鼓傳承人趙連方:為古老非遺賦予新內涵
    趙連方我是雄安新區雄縣人,我叫趙連方,大概15歲開始拜師學藝,從小就受西河大鼓的薰陶,那時候西河大鼓正在盛行。我師傅是河北省曲藝學校的教師、西河大鼓老藝人。我跟著師傅學藝學了三年,三年之後,我自己開始領班。由於大眾審美的多元化,學唱的人少,西河大鼓曾經一度失去往日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