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軍方剛剛經歷了「雄三飛彈誤射」,近日,又有媒體稱,臺灣一退伍軍人涉嫌為大陸方面提供情報。此前,拒絕為「飛彈誤射事件」引咎辭職的臺防務部門負責人馮世寬曾聲稱,「身為軍人的風骨就是負起責任,改革軍紀」,但軍紀如此,這位71歲的老人真是任重道遠。
近日有臺灣媒體報導,現年32歲的主犯莊某從臺灣陸軍一等兵退伍後,在大陸從事工程方面工作,經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大陸方面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從去年開始,莊某用Skype等通訊軟體與大陸方面聯繫,並多次在兩岸間往返。
五名嫌犯
在臺灣,他吸收四名退役軍人與現役軍人,並以每筆1萬至25萬元(新臺幣,下同)的價格,搜集「臺軍方演習計劃」等軍事機密。他們全部所得不超過100多萬元(約合20萬元人民幣)。
涉及此案人員的官階並不高,軍階最高的為現役職業軍人29歲的諸姓中尉,其他三名嫌犯分別為29歲的牟姓士官、28歲的陳姓及29歲的劉姓嫌犯,他們都是義務役士官兵,且均已退伍。「陸軍第八軍團」表示,諸姓中尉屬於「564旅」,已記大過兩次,目前將檢討是否將他開除。
由於大陸早前一般都會吸收高級軍官或將領當間諜並使用大量的金錢,而此次卻吸收級別不高的義務役官兵且出資不高,因此檢方懷疑此次共諜案,大陸應該是在試探此種模式的可行性。
上述人員與大陸接觸約有一年一個月之久,共進行20多次的刺探、收集軍事機密的行動。他們將收集到的情報,上傳至大陸方面提供的Gmail、百度雲等帳號。
高雄地檢署2015年接獲「憲兵指揮部」屏東憲兵隊陳報情資,指疑似有大陸人士吸收臺灣退役與現役軍人為其搜集臺灣軍事機密後,隨即成立專案小組進行調查。
經專案小組長期調查,證實他們搜集軍事機密之事證明確後,指揮「憲兵」在高雄市、屏東縣、臺南市等11處展開搜索,查獲隨身碟及部份涉及「國家」軍事機密之文件。他們也陸續逮捕上述5名嫌犯以及一名27歲的師姓男子。
檢察官以莊某犯罪嫌疑重大,且經常往來大陸,與當地人士多有接觸有逃亡及串供之虞將他羈押;至於陳姓、諸姓、劉姓、牟姓嫌犯則以2萬至4萬元不等交保,而師姓男子則被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