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秋思之祖」?《天淨沙·秋思》也!

2020-12-05 王老師同步課堂

大家好,歡迎來到好好做教育,我是王老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小令「秋思之祖」《天淨沙·秋思》。

圖片展示:課題內容說明

一、題目解說:

「天淨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題眼是「思」,「秋」是特定時節。「秋思」二字暗含著遊子思鄉的愁緒。

圖片展示:「元曲」常識

[拓展]元曲是繼唐詩、宋詞之母興起的一種藝術形式。

二、作者簡介:

馬致遠(約1251-1321以後),號東籬,一說字千裡,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漢宮秋》是元代雜劇中優秀作品之一。他的《天淨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

圖片展示:馬致遠

三、句子解讀:

第一層,寫景寄情,積極渲染悲涼氣氛,表現了一個長期瓢潑異鄉之人的惆悵思鄉之情。

「枯藤老樹昏鴉」中「枯藤」是秋末之景;「昏鴉」是黃昏時歸巢之鴉。大意是:乾枯的藤、衰老的樹,樹上棲息著黃昏時將要回巢的烏鴉。

「小橋流水人家」中「流水」與靜態的「小橋」「人家」相應,更顯幽靜。這是以樂景寫哀景,反襯遊子思鄉的愁緒。大意是:小小的橋、潺潺的流水,近處坐落著幾處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中「古道」是主人公的行經地;「瘦馬」是他所騎;而「西風」正吹在他身上。通過寫馬瘦更加反襯出遊子在客途中的孤獨寂寞之情。大意是:古舊的道路、蕭瑟的秋風,走來一匹疲憊不堪的瘦馬。

第二層,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遊子之悲。

「夕陽西下」點明了遊子思鄉的特定時間,渲染了悲涼的氣氛,使全曲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大意是:夕陽已經朝西方落下。

「斷腸人在天涯」揭示了主題。「斷腸」一詞抒發了作者羈旅異鄉的惆悵之情,足見其鄉愁之濃重。大意是:思家懷鄉的瓢潑人還遠在天邊。

圖片展示:真題再現

<點撥>常見的答題模式:①點明觀點(好或不好);②闡述理由(比較詞語不同的表達效果)。

四、主題歸納:

《天淨沙·秋思》是一首小令,描繪了一幅蒼茫蕭瑟的夕照秋景圖,表達了遊子長期瓢潑異鄉的悽苦、惆悵之情。

圖片展示:結構圖示

五、寫作特色:

(1)對比映襯手法:

圖片展示:具體說明

(2)巧用白描,言簡意豐。

全詩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卻描繪了一幅詩情濃鬱的畫面,創造出悽冷悲寂的意境,表現了一個羈旅天涯,漂泊他鄉的遊子的哀愁。前三句,十八個字寫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事物,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絕妙的深秋暮色圖。

六、探究:《天淨沙·秋思》的意境

圖片展示:問題探究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是本詩的點睛之筆。深秋的原野上,一位漂泊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悽冷的秋風,孤獨前行,肝腸寸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表面上是在寫遊子,其實是表現詩人懷才不遇的悲涼情懷。

通過本課四首詩的學習,更加激發了我學習古詩詞的熱情,聰敏的,你有什麼感受和收穫?快來評論區告訴我們吧,等著你們。

相關焦點

  •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為何被稱為秋思之祖?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為何被稱為秋思之祖?我們要搞清楚一點,何為「秋思」?是指秋天的相思,秋天的思緒,還是秋天的思戀?大多數人認為「秋思」自然是指秋天的思緒。可是論寫秋思,馬致遠實在無法論「祖」,我們若選出屈原的《楚辭》,倒是說得過去,即使不算春秋戰國,兩漢、魏晉南北朝的詩人各有千秋,寫秋天的作品如過江之鯽,再到盛唐、兩宋,豪放、婉約,唐詩宋詞,那種文體沒有將秋寫盡?
  •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為何被稱為秋思之祖?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為何被稱為秋思之祖?我們要搞清楚一點,何為「秋思」?大多數人認為「秋思」自然是指秋天的思緒。可是論寫秋思,馬致遠實在無法論「祖」,我們若選出屈原的《楚辭》,倒是說得過去,即使不算春秋戰國,兩漢、魏晉南北朝的詩人各有千秋,寫秋天的作品如過江之鯽,再到盛唐、兩宋,豪放、婉約,唐詩宋詞,那種文體沒有將秋寫盡?
  •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稱得上是古典文學「秋思之祖」嗎?
    在中國古典文學中,以秋天為題材的作品多如牛毛,不勝枚舉,而且正如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名句所言「自古逢秋悲寂寥」,但凡秋詞必寫蕭殺悲涼,其中元代馬致遠的名曲《天淨沙·秋思》最為出名,被後人公推為「秋思之祖」,足可見這首元曲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 《天淨沙·秋思》,一首堪稱「秋思之祖」的元曲
    [賞析]《天淨沙·秋思》是元代著名戲曲家馬致遠寫的一首配樂歌唱的散曲。散曲都要有曲調和曲牌名,此散曲的曲調是越調,曲牌名「天淨沙」,題目「秋思」。又因為此曲獨立成篇,相當於一首小詩,用了一個曲牌,一韻到底,形式短小,自由活潑,又稱之為小令。
  • 天淨沙秋思賞析 天淨沙秋思的意境賞析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是一首悲秋之作,全詩以景託情,寓情於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悽涼悲苦的意境。「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濃鬱的秋色之中蘊含著無限悽涼悲苦的情調,表明了作者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 品讀馬致遠《天淨沙秋思》,不帶愁字極致說愁,秋思之祖當之無愧
    今天,小琦和童鞋們聊聊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一首元曲——《天淨沙·秋思》,作者是元朝的馬致遠。了解元曲的童鞋應該都聽說過馬致遠,號稱「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仨人都有誰?小琦叨咕叨咕啊,關漢卿(聽說過吧?
  • 《天淨沙·秋思》·雅坤
    雅坤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著名播音員、節目主持人,播音指導 《天淨沙 · 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 秋思之祖:馬致遠天淨沙秋思,王國維稱讚它深得唐人絕句之妙境!
    秋思之祖: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原文[越調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天淨沙秋思》小令,開頭三句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個名詞羅列起來,中間沒有任何的動詞、助詞、介詞或者語氣詞做聯繫,九個名詞即是9種不同的意象,9種不同的景物有機地連綴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蕭瑟蒼涼的秋景。
  • 「純是天籟,秋思之祖」馬致遠《天淨沙.秋思》賞析
    《天淨沙·秋思》通過描寫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等景物,勾勒出一幅秋郊夕陽照,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悽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這首隻有28個字的小令,是「秋思之祖」
    本文乃作者獨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如果沒有電視和電視劇,中國又回到幾十年前的那些夜晚,人們可能不會通過這支只有二十八個字的小令《天淨沙·秋思》才知道一個名叫馬致遠的人,戲臺上有的是比枯藤老樹昏鴉更好看的東西,它們至少有十五部是他寫的。
  • 古詩詞賞析三「純是天籟,秋思之祖」馬致遠《天淨沙.秋思》賞析
    其小令《天淨沙•秋思》雖體制短小,但由於所描繪的景物,表現的情思都頗具普遍意義,因而成為一直傳誦的典範作品。元代著名評論家周德清所著《中原音韻》曾稱這支小令為「秋思之祖」。 你看它寥寥二十八字,既無藻飾,又無典故,卻能無比鮮明地刻畫出一個天涯遊子的形象,凝結出豐富而跌巖的感情,沒有高超的藝術表現力是難以辦到的。本文在藝術上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化景為情,情從景出。
  • 《天淨沙·秋思》解析
    天淨沙·秋思文/於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這首《天淨沙·秋思》。注釋:天淨沙:曲牌名,屬越調。又名「塞上秋」。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鴉:黃昏時的烏鴉。昏:傍晚。人家:農家。此句寫出了詩人對溫馨的家庭的渴望。古道:古老驛道或年代久遠的驛道。西風:寒冷、蕭瑟的秋風。瘦馬:瘦骨如柴的馬。
  • 悲秋之作:當《楓橋夜泊》遇上《天淨沙·秋思》:誰更勝一籌?
    今天我們就把這兩首古典詩詞當中最經典的悲秋作品放在一起比較,當《楓橋夜泊》遇上《天淨沙·秋思》:誰更勝一籌?一、錄詩首先我們請出這兩首詩詞的原版。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賞析 天淨沙秋思翻譯簡短
    我們學過許多描寫遊子的古詩,作者會將自己的思鄉與孤寂落寞之情都寫進詩句中,《天淨沙·秋思》就是其中一首,讓我們一同來賞析一下這首詩吧。  《天淨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 馬致遠這首28個字的小令,被譽為「秋思之祖」,秒殺唐宋秋思佳作
    現如今,誰要還不會念叨一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怎麼好意思說自己是念過幾年書的?至於那「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那更是為賦新詞時候的必備金句。《天淨沙秋思》這首小令,是菜品裡的清蒸豆腐、畫作中的簡單素描,可偏偏從意境到語言,都堪稱封神之作。沒有一個「思」字,卻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譽為「秋思之祖」。
  • 初中七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之《天淨沙·秋思》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七年級語文文言文知識點之《天淨沙·秋思》,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天淨沙·秋思》   1.馬致遠,生卒年不詳,字千裡,號東籬,大都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後人把他和關漢卿、白樸、王實甫稱為「元雜劇四大家」。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
  • 2019年中考語文複習提綱之《天淨沙·秋思》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19年中考語文複習提綱之《天淨沙·秋思》,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天淨沙·秋思》   1、馬致遠,生卒年不詳,字千裡,號東籬,大都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後人把他和關漢卿、白樸、王實甫稱為「元雜劇四大家」。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
  • 天淨沙秋思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天淨沙·秋思》的主旨句是什麼
    說起《天淨沙·秋思》,大家一定已經十分熟悉了。每當讀起這首小令的時候,我們的腦海中便已經有了畫面:在一個蕭瑟的秋天,一位遊子獨自走在路上,充滿了孤獨之感,難免使人感同身受。這首小令很短,只有五句,那麼大家是否知道它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呢?是否知道這首小令的意思呢?不知道的朋友就要和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了。
  • 兩曲《天淨沙》,秋思或不同
    詹  丹    被譽為「秋思之祖」的馬致遠小令《天淨沙·秋思》膾炙人口,其意象組合的特有魅力,讓闡釋其藝術奧秘的學者名家排成長隊。在老樹安棲的昏鴉和在家之人成為一組,在古道的瘦馬和在天涯的人則為另一組。但微觀深入,就可以看到,生命的主體,比如「昏鴉」「人家」和「瘦馬」,都處在每句的結尾部分,是隱退在畫面中,構成景物的一部分。而「斷腸人」,被作者提到了所處那一句句子的最前,從而在詞語的組合關係中被鮮明凸顯了。這樣寫,使得同為生命體的安頓問題,在不同層面思考可以獲得不同的意義。
  • 天淨沙 秋思
    【題目回放】附天淨沙  秋思〔元〕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