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到底是一部什麼性質的著作?

2020-12-06 修齊取名策劃

自古以來,《易經》一直流傳著兩個流派,「象數派和易理派」。象數派利用易經來預測,算命,看相,看風水等;易理派是通過包括易學的原理、哲理來闡述治國道理、社會、人生哲理等的學派。用辯證的思想來看,兩者猶如事物的一體兩面,很難完全割裂開來。

荀子說: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我個人的觀點,還是傾向於易理。從易理的角度,傅佩榮老師說易經的核心思想是「明天道以立人道」。

首先,易經表達的是天道的自然運行規律,人道的必然發展規律。順天道規律者則生,逆天道者則亡。這個規律就是一分為二物極必反,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兇中寓吉,吉中藏兇,吉兇之間不斷的轉化的自然規律,這正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等等這些哲學的道理,也是陰陽學中最核心的理念。

其次,周易的六十四卦中,每一卦又都有六個爻,每一個爻都有一個解釋,而這六十四卦又囊括了世間萬事萬物,每一卦的六個爻辭又詳細解析了時與位的關係,每種事情的產生、發展、變化的過程,如果你研究明白了周易,你自然就知道在什麼時候應該幹什麼了。

《易經》自古以來就被儒家奉為「五經之首」、五經有「詩、書、禮、易、春秋」。被道家奉為「三玄之冠」。三玄有「周易,老子,莊子」。

孫思邈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虞世南說「不知易,不足以為將相」。周易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自古以來從政治、經濟、軍事到生產、生活、思想,從安邦定國到衣食住行,從諸子百家到家常裡短、處處都有《易經》的影子。也正是這種原因,在《易傳》裡面才有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說法,這也是見仁見智這個成語的出處。說到百姓日用而不知,我們有很多成語,典故,風俗等等都是出自周易,比如,革故鼎新,自強不息,否極泰來,三陽開泰,變卦,不是東西,不三不四等等,那麼,今天我們要了解《易經》,應該先了解一下幾個基本概念。

周易與易經的區別

我們很多人把周易等同於易經,其實嚴格說來,易經和周易是有區別的,據《周禮·春官》記載,《易經》有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一曰《連山易》;二曰《歸藏易》;三曰《周易》。傳說《連山易》由神農炎帝所創,是以艮卦為開始,《歸藏易》,是軒轅黃帝所創,以坤卦為開始,據說現在已經失傳。我們現在通常所說的《易經》,是指《周易》。周易有易經和易傳兩部分組成,易經包括64卦以及卦爻辭,易傳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繫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這十篇文章。

周易名稱釋義

那麼為什麼叫周易呢?學界有幾種說法:

周字:第一種說法認為「周」是朝代名,指周朝。第二種觀點認為「周」是「周普」、「普遍」的意思。鄭玄《易贊易論》:「《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包。

易字:一種說法是源自「蜥蜴」大家都知道,蜥蜴又稱變色龍,所以說「易」是講究變化的書。一種說法是易字,上面是個日字,下面是個變形的月字,日月為易,陰陽也。《周易》是以研究事物的陰陽變化為根本任務的,「易」象徵陰陽二氣的消長變化。

周易的成書

周易的成書,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1、伏羲創八卦。2、周文王和周公父子演64卦的卦爻辭。3、孔子作易傳。

按照傳統的說法,《周易》成書的過程是「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所謂「三古」也就是上佔、中古、近古三個時代,所謂「三聖」是指伏羲、周文王、孔子這三個聖人。

個人認為,實際上周易的成書所經歷的時間非常長,應該不是某一個人創作的,應該是一個時代集體智慧的結晶,比如,伏羲創八卦,準確的說是伏羲的那個時代創製了八卦,伏羲是那個時代的代表性人物或者說是裡程碑式的人物。

伏羲八卦

伏羲,是中國神話中的人物,又被稱為我國的人文始始祖,根據學者的研究,伏羲可能是原始社會中的一個部落首領。在《易傳》中就已經說他創造了八卦,後來的學者就認為八卦的符號是由他創立的,在他統治的時代,《周易》只有八個符號,沒有任何文字,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先天八卦。那麼他是怎麼創製八卦的呢?在易傳裡面介紹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 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也就是說根據天文,地理,人類本身以及宇宙萬物,總結,歸納,化繁為簡,把複雜的宇宙萬物簡化為「乾 ,兌 ,離 ,震 ,巽 ,坎 ,艮 ,坤 」八種抽象的有規則排列的符號,這就是先天八卦。

文王和周公64卦

周文王是周族的首領,姬姓名昌。他因為反對殷紂王、要造殷紂王的反而被囚禁在羑裡(今河南湯陰縣內),傳說在被囚禁的時間裡,他把伏羲的八卦演化為六十四卦並加上卦辭,他的兒子周公做上爻辭,因此史書稱文王作《周易》,這種說法早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就有了記載。

孔子易傳

易傳,是孔子所做的注釋易經的十篇文章,《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繫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 俗稱「十翼」, 翼有輔佐,輔助的意思,翼有為翅膀,曾仕強教授說十翼是孔子想讓易經飛起來。也正是這10篇文章,把易經從一種卜筮的書籍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和儒家的五經之首。

所以說,在性質上,《周易》本來是一部佔卜的書籍。由於春秋戰國時期,孔子所著《易傳》的出現,使它上升為一部特殊的哲學著作。

相關焦點

  • 《易經》到底是一部什麼著作
    《易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經典著作,被譽為集成遠古先民卓越智慧的哲學著作。被後人廣泛應用於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但是一提到《易經》,大部分人會想到佔卜,但是《易經》卻是一部哲學著作。《易經》作為群經之首,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起到舉足輕重的地位。《易經》一共分為三部:《連山易》、《歸藏易》、《周易》。其中《周易》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著作。
  • 中國古代著作《周易》
    在《周禮》「太卜」的記載中,亦有《三易》的說法;《三易》是指《連山》、《歸藏》和《周易》,三個不同朝代的佔筮書。據說「連山」是夏朝的佔筮書,「歸藏」是殷商的佔筮書,「周易」是周朝的佔筮書。   東漢鄭玄的著作《易論》認為「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這句話總括了易的三種意思:「簡易」、「變易」和「恆常不變」。
  • 《周易》並非原著,而是一部經過改編的著作
    《周易》之四,從蒙卦看周代優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本文只講蒙卦的三條辭在本人此前的文章中,《周易並非是原著,而是一部經過改編的著作》中講到,在孔子三百多年前,因《易經》竹簡損壞而字跡受損,被人改編。從此在後世的《易經》中,原著的辭的句式,基本上不復存在;在本文中的辭句中,恢復了原著辭的三字四句式,即《周易》所有的辭都應該是三個句子,每個句子都應是由四個字組成。下面的辭是本人在其原有基礎上補充、改寫而完善的,其解釋也力求以當時人的用語來表述。
  • 《易經》到底是一部什麼書
    周易探源《易經》被儒家尊為六經之首,它也許是中國最神秘的一部典籍了。有人說它是一部哲學書,宣稱它包含宇宙中所有的奧秘。那麼,它到底是一部什麼性質的書呢?其實這個問題按道理來說應該不是個多麼複雜的問題。因為,如果我們假設它是一本哲學書,那麼這本書的內容就必然是在講述某個或某些哲學道理。如果我們能夠清楚明白地確定經文的內容正是在講述這個或這些哲學道理的話,那我們宣稱《易經》是一部哲學書就是一個確定無疑的決斷了。
  • 《山海經》到底是什麼性質的書
    《山海經》是我國第一部描繪山川與物產、風俗與民情的大部頭地理著作然而,對於這樣一部體系龐大的「怪」書的性質歸類,卻是各有各的看法。有一種比較有影響力的觀點認為, 《山海經》是一部巫術之書,即祭祀的禮書和方士之書,是古人行施巫術的參考書。
  • 《周易》到底值不值得研究?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意義在哪裡?
    有朋友問:《周易》到底值不值得研究?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意義在哪裡?在極端實用主義者眼中,除了謀生技能就沒有值得研究的東西。《周易》的象、數、物與大多數人認為《周易》是中華神秘學的想像不一樣,它其實是一部哲學著作,集中體現了古人的哲學思考,同時還是一部倫理著作,反映了古人的社會、政治倫理觀念。那為什麼我們現在一提到《周易》,直接就聯想到算命、預測之類的古老中華讖緯學呢?
  • 張繼海:《李鏡池周易著作全集》的出版是跨越57年的緣分
    4月28日,《李鏡池周易著作全集》首發式暨「易學與文化傳承」學術研討會在華南師範大學舉行。會上,中華書局副總編輯張繼海先生回憶了《李鏡池周易著作全集》的出版歷程。   今天我們開會慶賀《李鏡池周易著作全集》的隆重出版,這在文史學界和出版界都是一件值得紀念的事。
  • 周易的智慧: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有些學者認為《周易》講封建迷信,是偽科學;有些學者則認為「太極是科學的燈塔」。那麼,《周易》到底是怎樣一部書,我們又該怎樣理解它,評價它呢?五四以來,在理論上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態度主要分為三種:國粹派全面肯定、全面繼承。西化派全面否定。毛澤東則主張「吸取其民主性精華,剔除其封建性糟粕」。
  • 《周易》是外星文明的作品嗎?
    假如,我們今天有人能穿越到過去,並將牛頓或愛因斯坦的著作帶到遠古社會,那麼這些著作對遠古的人們來說就相當於外星文明了。問題是當古人看到這些作品後能否理解它們。這些著作被帶到遠古社會時能否在客觀上起到促進原始文化開化的作用呢?我想這個問題是不好給出肯定的答案的,文明的演進也應當理解是一個自然成長的過程。
  • 《周易》是道家著作,為何被列入了儒家的《四書五經》之中?
    國學典籍有很多,最出名的便是《四書五經》,而《四書五經》卻是儒家的著作,那麼為什麼包含陰陽之道的《周易》,也被列入了《四書五經》之中呢?》中有著孔子的悟道所得《周易》和《論語》都有著孔子的直接或間接的參與,《周易》本來應該稱為《易經》,但是相傳是周文王姬昌依據伏羲八卦所作,所以又叫《周易》。
  • 《戰國策》到底是不是歷史學著作
    《戰國策》到底是不是歷史學著作 2017年12月05日 07:5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高迎澤 字號 內容摘要:《戰國策》由西漢末年劉向編訂而成,《漢書·藝文志
  • 關於《周易》著作年代的幾種代表性觀點
    本文所說的《周易》著作年代,不包括八卦和重卦的製作年代,主要指卦辭爻辭經文;本文所說的《易傳》即《十翼》:《彖傳》上、《彖傳》下、《象傳》上、《象傳》下、《繫辭傳》上、《繫辭傳》下、《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及《雜卦傳》。《周易》經傳的著作年代及相應作者的問題,一直是中國哲學史、思想史及易學史上爭論已久的問題。
  • 第四章《周易》的主題是什麼
    那麼,《周易》其書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要知《周易》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就要先知《周易》的是一本什麼書?已知《周易》分《易經》《易傳》兩部分。那麼,《周易》是一本什麼書呢?【《周易》,指《易經》或《易經》中經的部分,不包括《易傳》和易學。
  • 《李鏡池周易著作全集》 首發式在廣州舉行
    南方日報訊(記者/姚瑤)4月28日,《李鏡池周易著作全集》首發式暨「易學與文化傳承」學術研討會在華南師範大學舉行。
  • 淺讀世界最早的哲學著作《周易》,讓我們一起探討生活的奧秘
    《周易》是我國最早的佔筮書,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今天我們一起來研讀由遼海出版社印刷的《周易》讀本。前言寫到《周易》是我國的一部古典哲學著作,闡述的是哲學的理論,是我國最早的哲學起源。現流經傳世的《周易》共有十卷,包含《易經》《易傳》兩部分。2015年西漢海昏侯墓出土了簡牒,這裡的簡牒完整的記錄了《易經》最完整的部分,國家已經對此出土文物進行掃描整理、經過釋讀後相信會給大家一個不一樣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揭開2000多年來的前塵往事。
  • 《周易》到底能不能改變「命運」(下)
    關於《周易》到底能不能改變命運,其實我只想提醒諸位思考幾個問題:1、自古以來那些帶著各種大師、國師頭銜的易學工作者,有幾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的?2、到了現代,為什麼總是開夏利的大師給開賓利的打卦,開奧拓的給開奧迪的堪輿,一介布衣給達官顯貴算命?3、為什麼諸如尚秉和、南懷瑾、曾仕強這樣的名人並非巨商富賈、達官貴人卻能深受世人愛戴?
  • 《周易》:一部深奧難懂的奇書,並非佔卜算卦這麼簡單
    《詩》:即《詩經》,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詩歌,共311篇。《書》:即《尚書》,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彙編,今天我們看到的《尚書》是漢代人的偽作,這是清華大學整理戰國竹簡後,得出結論。
  • 何俊:周易程氏傳》的傳釋模式、理的性質以及延異
    摘要 通過對《易》的傳釋以建構理學,這是理學的基礎性著作《周易程氏傳》的根本任務。通過對《易》的傳釋以建構理學,這是程頤的《周易程氏傳》的根本任務,此書亦因此成為理學的基礎性核心著作。學界對於《周易程氏傳》的研究,多集中於其闡發的義理,雖亦有學者分析其論說體例,卻又往往聚焦於具體的成卦之義以及爻之象位的說明,因而對於如何由易學轉成理學的方法及其性質,或尚付闕如,或仍具間隔。本文試圖分析《周易程氏傳》的傳釋模式,進而理解其由易學轉出理學的方法、理的性質,以及帶來的思想空間。
  • 高迎澤:《戰國策》到底是不是歷史學著作
    高迎澤:《戰國策》到底是不是歷史學著作 2017年12月05日 09:1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高迎澤 字號 內容摘要:《戰國策》由西漢末年劉向編訂而成,《
  • 《周易》究竟是誰寫的,為何幾千年來,我們到現在還理解不透
    《周易》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神奇的著作之一。至今依然是一部讓全世界驚嘆著迷的書。而且至今依然有數不清的人在研究《周易》,並且這些研究者中,其文化水平和思想深度,還都是非常高的那一類。但是,這部讓世人迷戀研究數千年的著作《周易》,竟然是周朝初年的周文王寫的(雖然現在還有很多其他說法,但是認為《周易》的作者是周文王的,還是目前比較權威的結論)。要知道,幾千年前的西周初年,人類的各種思想文化,都還處於起步階段,何以那時候的人寫的一個東西,至今人們都沒完全搞懂,都還在研究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