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在美國限制下將斷供對海思晶片,但大陸的晶片產業正處於加速發展狀態。據日媒報導,中國大陸兩家新成立晶片企業從去年開始大量從臺積電挖人,吸收了百名臺積電資深工程師以及經理。兩家企業過去鮮為人知,但通過大量引進人才有望加速晶片產業,減少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
日本《日經》新聞12日報導,有消息人士稱,中國大陸半導體初創企業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HSMC),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QXIC)從去年開始大量挖人,包括資深工程師以及管理人員都會其尋求的目標。
大量引進技術人才後公司將致力於開發14納米以及12納米晶片製程技術,儘管這些技術依舊落後於臺積電2-3代,但這目前已經中國大陸最先進的工藝製程。據介紹,弘芯成立於2017年11月,總部位於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司為招攬臺積電人才開出優渥條件,開出的薪資是臺積電年薪紅利的2至2.5倍。另泉芯更是2019年剛成立不久的初創公司,為吸引人才泉芯的薪資待遇同樣比臺積電要好。
隨著半導體領域的技術人才流動加快,一些前臺積電管理層也紛紛選擇加入大陸企業,如前臺積電聯合COO蔣尚義,前研發部高管梁孟松以及前聯華電子CEO孫世偉等。消息人士指出,人才流失並不會動搖臺積電在業內的地位。
成立於1987年的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半導體製造廠,包括蘋果、高通等都是臺積電客戶,而過去大陸主要的晶片供應也來源於此。臺積電在回復日媒報導時評論指出,臺積電近年的離職率低於5%,員工是臺積電的寶貴資產,未來將持續致力於培訓內部人才。
據早前報導,近年來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從臺地區引進的技術人才超過3000人,但也有對半導體進行分析的研究機構Gartner表示,即使中國大陸通過聘請人才來扶持行業發展,但短時間內看不到效果,先進的晶片廠建立需要時間和積累。
在工藝製程上,世界領先水平是5nm,並且已經開始向更高層次衝擊,而國內目前的目標是14nm量產以及更進一步的7nm研究,短時間內無法趕上是事實,但幾年來短板已經成為被卡脖子的環節,哪怕時間長也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