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穩步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大好形勢下,9月26日,「2020年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詩歌峰會」於海南省臨高縣召開,30餘位中外詩人、學者、翻譯家、聚焦「海洋詩歌與大國自信」,以開放包容之心態、交流互鑑之視野,匯集詩家的智慧,唱響新時代海洋詩歌的最強音,共同譜寫海洋詩歌的新篇章。
會議現場1(王小武 攝)
臨高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孟倫在致辭中說,2018年5月在臨高舉辦的首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詩歌臨高峰會」成果豐碩,填補了海南詩歌史上的空白,在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新時代,再次舉辦國際詩歌峰會,與國內外著名詩人嘉賓進行詩歌對話和精神交融,必將開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化交流新路徑,以實際行動融入「一帶一路」,加快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讓詩意臨高的詩歌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臨高成為更多人心中的「詩和遠方」。
會議現場2(王小武 攝)
《詩刊》社主編李少君在發言中說,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在臨高舉辦國際詩歌峰會,必將為自由貿易港注入文化內涵、提供精神動力,必將推動海洋詩歌創作,掀起海洋詩歌的寫作熱潮。
海南省作協主席、《天涯》雜誌社社長梅國雲表示,新時代海洋詩歌是一片繞不過去的大海,海洋性書寫是中國文學出海、走向世界的一條重要路徑,是文學自信的一個新預設和新突破。
《詩刊》原主編、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葉延濱表示,中國新詩的誕生和發展離不開中外詩歌的交流互動,回顧百年新詩歷程,展望國際交流前景,詩歌始終是人心之間最近的橋梁,詩人永遠是燃燈者。
中國詩歌學會黨支部書記王山表示,這是一次意義非比尋常的盛會,在國際形勢風雲變幻的背景下,我們更需要以一種「四海皆兄弟」的開放心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閩東詩人湯養宗認為,我們有必要建立起語言主場意識,讓語言的能量通過詩歌激發出來。海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江非提出,當代詩歌正經歷著從空間性向時間性的思維方式轉變,從而獲取一種更富邏輯性的表達形式。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車延高相信,只有向大海敞開的詩歌,才是最具活力的詩歌。
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員、翻譯家樹才指出,海洋作為一個場域、一個象徵,既動蕩不安,也帶來希望,世界文化的發展逐漸從陸地走向海洋,詩歌本質正是水的流動不定性,廣袤無邊的海洋等待我們去發現,去傾聽。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海岸以《一切從大海出發》為題,梳理近年興起的海洋文學研究熱點,挖掘全球化語境下當代海洋詩歌價值,海洋詩賦予人們深刻的思考與博大的胸懷。
採風現場1(王小武 攝)
採風現場2(王小武 攝)
採風現場3(王小武 攝)
採風現場4(王小武 攝)
俄羅斯詩人娜斯佳(Настя)生平第一次看到大海就在海南,「在中國學習、生活、寫詩,都是源於大海的召喚。中國是一個包容而偉大的國家,就像大海一樣,作為俄羅斯青年詩人,希望用詩歌駕起中俄友誼的橋梁。」在中國生活了27年的依琳娜(Ирина Чуднова)看來,海洋是無限的象徵。僅憑肉眼無法看清,但可以通過詩歌來認識海洋,理解世界萬物的本質,擴展語言的界限。加拿大詩人唐浩宇(Jonathan Mulcahy),從「大海」作為一種喻體、一種空白和一種文本產物三個層面,剖析「大海」意象在加拿大視覺詩(Visual Poetry)中的呈現形式。
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胡丘陵提出,與許多文學流派不同,海洋詩歌似乎一開始不是從文本中抽象出的一般概念,而是先有詩歌主張,後有詩歌文本,是文化資本、社會資本構成符號資本的詩歌場域,海洋詩歌應是個人與社會共振、詩歌與海洋匹配的大詩歌。海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艾子認為,海洋具有開闊的品質,賦予詩人豐富的創作題材,海洋在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中意義至關重要。海洋作為人類共同體的重要見證,我們應積極探索,寫出更多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四川省詩歌學會副會長蒲小林說,我們的大地如此厚重,我們的海洋如此寬闊,面對著大海,面對著萬物,我們應思考如何加深我們與海洋之間的血肉聯繫,增進我們與現實與萬物之間的互融共進。
本次活動由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與中共臨高縣委、臨高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詩歌網、中共臨高縣委宣傳部承辦,臨高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海南省詩歌學會協辦。
出席會議的嘉賓有: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詩刊》原主編葉延濱,《詩刊》主編李少君,中國詩歌學會黨支部書記、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王山,海南省作協主席、海南省文學院院長、《天涯》雜誌社社長梅國雲,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車延高,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湯養宗,《詩刊》社副主編、詩歌評論家霍俊明,中國詩歌網總編輯金石開,臨高縣文聯主席林表,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員樹才,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海岸,加拿大詩人、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外創意寫作中心教師唐浩宇(Jonathan Mulcahy) ,浙江大學研究生新聞與傳播碩士、俄羅斯業務主管娜斯佳(Настя),2018年莫斯科文化遺產獎決賽入圍者,詩人、隨筆作家、翻譯家伊琳娜·丘特諾娃(Ирина Чуднова),海南省司法文聯主席林琳,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胡丘陵,海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江非,海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艾子,湖南科技大學教授吳投文,海南省詩歌學會主席李孟倫,武漢大學文學院《寫作》雜誌副主編榮光啟,南昌市詩歌學會副會長毛江凡,四川省詩歌學會副會長蒲小林,廣西作協詩歌委員會副主任劉春,詩人蔣浩,湖南省詩歌學會副會長、常德市《桃花源》雜誌社社長談雅麗,青海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劉大偉,甘肅作協理事李滿強,黑龍江省《綏芬河日報》原副總編阿西等30餘位國內知名詩人。
朗誦會現場(王小武 攝)
峰會結束後,詩人們走訪臨高特色景點,欣賞民間藝術瑰寶——漁歌「哩哩美」和人偶戲,感受臨高得天獨厚的風土人情,領略「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魅力。會後還將舉辦「絲路上的濤聲」詩歌朗誦會、「隔海觀詩」中外詩歌對談等文化交流活動。(劉彬宇 王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