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以下這幾點,輕鬆增產增收

2020-12-18 農業向日葵

馬鈴薯栽培過程中要選擇合適品種,做好種子處理等工作,及時防控馬鈴薯的病蟲害,達成提高馬鈴薯產量與質量的目的,大幅度提升馬鈴薯種植效益,改善種植戶的經濟條件。文中聯繫實際情況,探討做好馬鈴薯栽培及病蟲害防治的措施。

1、馬鈴薯栽培技術要點分析

1.1 選擇合適品種

品種選擇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馬鈴薯後期生長,依據種植地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馬鈴薯品種,保證馬鈴薯高質高產。通常選擇具有較強抗病能力、高產的馬鈴薯品種。

1.2 做好種薯處理

催芽處理。利用散射光照射處理提前準備好的馬鈴薯種薯,保證光照的充足性,2~3d翻動一次種薯,縮短發芽所需時間,等待種薯芽生長到(0.5~1)cm時,便可以進行切塊處理。整個過程中避免陽光直射、雨水淋溼及霜凍等,及時剔除其中出現的爛薯、病薯,避免對種薯發芽產生不利影響;種薯切塊,完成種薯催芽後進行切塊處理,切塊前要對刀具進行消毒處理,選擇70%酒精或0.5%高錳酸鉀溶液,選擇豎切方式保證薯塊上均有1~2個芽苗。切塊時控制好每一個薯塊的重量,保證生長時充足營養。

1.3 整地與種植

馬鈴薯是茄科作物,實際栽培時避免出現連作的情況。條件允許情況下選擇合適的地塊,儘可能選擇具有較厚砂壤土的土地,保證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同時做好雜草處理,保證土壤酸鹼度的合適。保證田地具有良好的排水能力,乾旱地區則要保證基本的灌溉。整地過程中改善土壤條件,滿足馬鈴薯生長的需求。此外,整地時要深翻處理土壤,提升土壤的透氣性。保證土壤足夠肥力,並預施農家肥,增加土壤中營養物質的含量。依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馬鈴薯品種。

1.4 灌溉與施肥

栽培馬鈴薯時,首先要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同時還要儘可能提高其對氮肥的吸收效率,通過大量的研究、實驗和記錄,進而得出關於水肥的標準化、量化施用模式。研究證明,馬鈴薯生長階段不同,對水分的需求量不同,同時對N、P、K以及微量元素的需求量和比例也不盡相同。

一般情況下,前期肥施用量應佔到總量的70%~80%,加上適度灌水;在馬鈴薯種植中期需要進行擱田控水,待馬鈴薯開花後再施以20%~30%的氮肥。同時要注意以有機肥為主,再配合適量有機肥,具體使用原則還要以當地氣候、馬鈴薯品種、種植條件來決定。馬鈴薯處於不同生長階段時需要不同比例的營養物質,要依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施肥比例與灌溉措施,保證馬鈴薯生長過程中對於肥料與水分的需求。

1.5 收穫和貯藏

依據馬鈴薯生長情況選擇合適的收穫時期,當馬鈴薯地上莖葉大部分乾枯時進行收穫。這個時期馬鈴薯塊莖與匍匐莖之間容易分離,馬鈴薯表皮變厚,其中塊莖幹物質含量達到最大,實現馬鈴薯產量最大化。如果選擇機械收取,需要提前割掉馬鈴薯秧苗或選擇化學滅秧,直接清理乾淨地表的莖葉。機械收穫是作業深度≥25cm,避免出現漏收、破損等情況。堆放在田間地頭時需要蓋土進行保存,避免直接將馬鈴薯曬成青薯。對馬鈴薯進行挑選,將病薯、爛薯剔除掉,窖藏馬鈴薯數量不得超過容量的1/3,控制好窖內溫度與溼度,利用通風方式完成調節。

2、馬鈴薯常見病蟲害防治措施

2.1 預防病蟲害措施

馬鈴薯健康生長的主要保障措施就是病蟲害的預防,馬鈴薯早期階段的病蟲害主要包括:早疫病、晚疫病、環腐病、蚜蟲、螻蛄等。馬鈴薯開花前後是早晚疫病發生的時期,種植戶做好田間巡查工作,當發現植株出現感染情況時,要及時拔除並利用石灰進行消毒,控制土壤內部細菌含量。

做好上述處理後,還要對病株周邊植物進行藥物處理,避免病情蔓延。通常選擇66.8%梅多克600倍溶液或72%普力克800倍溶液封鎖處理,通常需要使用兩次藥物,間隔10天。並在此基礎上對整個田地進行藥物保護,選擇70%安泰生600倍噴霧,從根本上保護整個馬鈴薯田地產量;此外,可以選擇將毒餌撒在鬆散土壤中的方式避免螻蛄病害。

2.2 做好病蟲害排查

隨著農業栽培技術水平的提升,市場不斷出現具有較強抗病性能的馬鈴薯品種,做好從根本上預防病蟲害的目的。通過選擇優質馬鈴薯品種方式預防常見病蟲害。

考慮種植地的氣候情況與溫度變化,選擇合適溫度時進行種植,利用自然環境模式提升馬鈴薯抗病性能。同時調查了解與排查馬鈴薯病蟲害與上年病害,選擇合適的預防措施。如果病蟲害情況較為嚴重,直接選擇化學藥物防治的措施,但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藥物用量,避免造成土壤汙染,將藥物對馬鈴薯品種的影響降到最低。

3、結語

馬鈴薯營養價值較高,且植株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種植效益顯著。馬鈴薯栽培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種植方式保證馬鈴薯產量與質量。此外,強化病蟲害的治理,可以控制病蟲害的危害,實現提高馬鈴薯種植效益的目的。

相關焦點

  • 農民栽培馬鈴薯,病蟲害防治很重要,來學學這些措施
    栽培馬鈴薯涉及的環節較多,不僅要在栽培技術上加強質量控制,也要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加強控制。基於此,本文主要從理論層面詳細分析馬鈴薯栽培技術,探究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措施,以期對馬鈴薯的栽培者提供有益思路。2 馬鈴薯催芽及播種2.1馬鈴薯的催芽操作要點馬鈴薯栽培過程中,催芽操作要加強質量控制。通過保障催芽工作的質量,能從整體上降低種植中的病蟲害發生率,是保障馬鈴薯栽培質量的重要舉措。
  • 做好馬鈴薯病蟲害綜合防治,為最終實現增產、提質、增效打好基礎
    馬鈴薯營養豐富,市場需求大,種植前景廣,但也是病蟲害侵染比較密集的作物,而且除了發生在生產過程中,在貯藏期間也存在著病害問題。另外,還有諸如馬鈴薯病毒退化等都是令種植戶頭疼的問題。要想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完全依靠藥效防治這一單項防治技術,顯然是不行的,需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一、什麼是馬鈴薯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 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手段有哪些?
    馬鈴薯的種植一般來說分為兩季種植,第一季為3至4月種植,六七月就收,第二季則是九月過後種植,叫秋洋芋,來年就可以收,但是我們農村一般都是種植的春洋芋,就是第一季,這季好種植,病蟲害少,洋芋相對要健康些!而第二季種植的馬鈴薯就比較不好管理,很容易發生病蟲害,管理不好的話就會沒有收穫!
  • 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技術,如何預防病蟲害,技術員的首要任務!
    馬鈴薯又被稱為土豆、洋芋,近些年我國馬鈴薯種植規模得到顯著提高,馬鈴薯的加工技術水平也不斷發展,馬鈴薯逐漸成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但是,馬鈴薯在生長過程中會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影響產量,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本文基於此,對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探究,希望能給農戶一定的幫助。
  • 豌豆栽培及病蟲害管理技術
    由於豌豆市場需求量大,農民數量多,下面就介紹豌豆栽培和病蟲害防治技術。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1。選地整地豌豆種植場應平整,便於排水。豌豆種植也需要高土壤質量。土壤必須富含養分,pH值為微酸或中性。播種前,將土壤翻到一邊,以確保土壤的滲透性。此外,該地一年內無豆科作物,否則很可能發生病蟲害。
  • 淺析武漢百合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
    淺析武漢百合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陳鳴麗百合,又叫夜合、中蓬薯,是一種具有較高價值的植物。百合花可作為觀賞植物,也可作為一種蔬菜、藥材,具有廣泛用途。百合通常種植於中國、日本、朝鮮等地,品種豐富、歷史悠久。
  • 盆栽扶桑花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盆栽扶桑花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繁 殖扦插繁殖 3 ~ 10 月進行,以梅雨季成活率最高,冬季在溫室內進行。由於扶桑對環境要求不嚴,但喜陽光、炎熱乾燥氣候,而且對水肥又比較敏感,所以在栽培管理上要根據其生長特性做好澆水、施肥、摘心修剪、光照、溫度等技術工作。澆水 在生長與開花季節,要給予根部充足的水分,才能使其生長旺盛、開花良好。盆栽扶桑春、秋季每天澆 1次水,夏季每天早晚各澆 1 次水。
  • 馬鈴薯發生病蟲害的原因是什麼?防治方式很重要,種植戶要掌握
    其實不論在種植任何的農作物時,種植戶們都不願意遇到病蟲害,因為它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以傷害到整個田裡的種植戶,所以必須要弄清楚自己所種農作物為什麼會發生病蟲害,同時也要學習些專業的防治方式。在種植馬鈴薯時,要是遇到了病蟲害,有可能擴散的非常快,導致種植戶沒有任何收益,所以下面給大家說說在馬鈴薯發生病蟲害的原因,以及預防的一些方法。
  • 馬鈴薯常見病害防治分析,種植栽培要點,值得一看!
    定西市是我國著名的馬鈴薯種植地,該地已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應。近些年,馬鈴薯種植產業在取得巨大社會經濟效益的同時,由於馬鈴薯種植的特殊性,受病蟲害的困擾程度逐年增高。基於此,注重馬鈴薯種植經濟對定西市的經濟影響力,為促進該地區馬鈴薯產業朝著規模化的方向發展,病蟲害防治是關鍵的技術環節,提升馬鈴薯種植技術水平對該地區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和現實意義。
  • 桂花扦插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桂花扦插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黨 偉等桂花(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又名木樨花、巖桂、 「十裡香」,為木樨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居住環境日益重視,對桂花樹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對桂花苗木的栽培質量要求也更高。桂花樹雖然適應性強,但其對繁殖技術、花期控制技術、受凍復壯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等有較高要求,在生產管理上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難以培育出優質的桂花樹。
  • 紅絨球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紅絨球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紅絨球別名紅合歡、美洲歡、美蕊花、朱纓花,為含羞草科朱纓花屬常綠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原產南美洲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我國廣東、雲南、臺灣、廈門、廣西等地有栽培。紅絨球株高可達2~3m,枝條擴展,小枝圓柱形,褐色,粗糙。
  • 鳳尾蘭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鳳尾蘭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劉 丹鳳尾蘭為百合科百合屬常綠闊葉灌木或小喬木,原產北美東部及東南部,現在北京及以南地區廣泛栽植,是北方地區不可多得的常綠闊葉樹種。播種繁殖 選擇長勢健壯、枝葉繁茂、無病蟲害的鳳尾蘭作採種母株,待種子成熟後及時採收,在陽光下晾曬,果皮開了後用木棍敲打果實,選取籽飽滿的進行收集,然後用乾淨布袋貯藏於通風處。翌年 3 月中旬,用 30℃的溫水浸泡 24 小時,可進行播種。苗床採用高床,施用經腐熟發酵的牛馬糞作基肥。
  • 菩提樹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菩提樹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菩提樹( Ficus religiosa L. ),是常綠或半落葉喬木,樹高可達15~25m。近年來,菩提樹在南方園林綠化中應用越來越廣泛,探討菩提樹的栽培繁殖技術及其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對菩提樹的引種及推廣應用具重要意義。1 菩提樹栽培技術研究進展潮溼,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溫度高於25°C生長迅速,最低生長溫度約為10°C,不耐霜凍,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生長在肥沃,鬆散,微酸性的沙壤土中好。
  • 西洋杜鵑花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西洋杜鵑花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1  引言杜鵑花本身是杜鵑花屬的統稱,內部花卉種類較多,北溫帶分布居多,多生長在山區,雨水較多的酸性土地區更適宜生長杜鵑花,由於其自身的價值和特性,所以,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 三角梅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三角梅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1 三角梅的特徵特性三角梅苞片大而美麗,鮮豔似花,當奼紫嫣紅的苞片展現時,給人以奔放、熱烈的感受。2 栽培管理技術2.1 扦插繁殖三角梅繁殖主要採用扦插繁殖,對於扦插不易生根的品種,可採用嫁接法或高壓繁殖。扦插繁殖可採用基質扦插繁殖,也可用海綿根插。2.1.1 扦插苗的採取。
  • 馬鈴薯幾種常見病蟲害詳解,遇到後,又有哪些防治措施?
    引言隨著青海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馬鈴薯種植的面積和規模不斷擴大,但是表現出來的病蟲害問題更是日漸突出。近些年,為提升馬鈴薯種植效益,重視馬鈴薯病蟲害防治工作,逐漸被農戶提升科學種植管理的議事議程。文章就幾種常見病蟲害的流行及防治措施,一一做匯總闡述,要點性知識以供參考和借鑑。
  • 桃樹密植型栽培技術優勢分析
    桃樹密植型栽培技術的使用,能夠通過改型和密植等方式實現增產。兩主枝栽培代替了原有的三主枝栽培,實現了對桃樹株行距的合理調整,更利於機械化的運用。在實際栽培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各個環節要點的有效控制。尤其是在四年生的栽培當中,相較於傳統的三主枝自然開心形栽培而言,運用兩主枝栽培能夠促進增產 14000kg/hm 2 左右。運用密植型栽培技術五年生的平均產量達 45000kg/hm 2 以上,相較於傳統三主枝自然開心形栽培技術而言,其增產能夠達到 30000kg/hm 2 左右; 運用密植型栽培技術六年生的桃園增產能夠達到 32550kg/hm 2 左右 。
  • 千葉蘭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千葉蘭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千葉蘭為蓼科千葉蘭屬多年生常綠藤本植物,又名千葉草、千葉吊蘭、鐵線蘭。選取健壯、無病蟲害的千葉蘭枝條,除掉葉片,剪成長度5 ~ 8cm 的插條整齊的捆成 1 小捆,然後將每 1 捆千葉蘭基部 2 ~ 3cm 向下整齊排列放在盛有生根粉溶液的盆中浸泡 10 ~ 15 分鐘,然後取出按照3cm×3cm 的株行距進行扦插,深度為枝條長度的 1/2 左右。
  • 廣西河池百香果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廣西河池百香果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藍雪芳百香果的種植過程包括了土地的科學選擇、培育和繁殖幼苗、植株的定植整形、搭設莖藤攀爬架以及田間綜合管理等多個步驟,每個步驟都要以百香果的健康生長為宗旨,注重果實產量和質量。
  • 秋紫蠟的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秋紫蠟的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1  秋紫蠟的繁殖技術秋紫蠟種苗和大規格苗木的繁殖多採用嫁接的方法,以白蠟為砧木,優良秋紫蠟品種作接穗。病蟲害防治:待接穗萌發後,及時防治美國白蛾、青刺蛾等害蟲。可施用20%的滅幼脲800倍液每60d噴灑1次 ,還應注意巡查嫁接口處灰暗斑暝的危害。1.1.6  秋紫蠟種苗的成型培育   一年生嫁接苗移栽及管理方法:一年生嫁接苗移栽前先準備好苗床,按株行距 50cm×50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