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光:加快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 建設鞏固馬克思...

2020-12-13 人民網

摘要:加強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創新的需要,也是黨的理論創新的要求。一要強化政治意識,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主導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二要強化使命意識,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三要強化創新意識,遵循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律推進話語體系建設。

加強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創新的需要,也是黨的理論創新的要求。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為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明確了指導方針和思路要求。這是當前和今後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指引和基本遵循。

一、強化政治意識,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主導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

意識形態屬性是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重要特徵。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1]在我國推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根本方向。

第一,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首先要確立和鞏固馬克思主義話語權

話語體系是話語權的基礎。話語體系是一個政黨、階級、民族、國家在理論與實踐活動中賴以確立主動權的表達形式,是一個政黨、階級、民族、國家在思想文化領域確立領導權的重要條件,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在國際關係中,話語體系體現著一個國家、民族的地位;在國內關係中,話語體系關係到某一階級及其政黨在意識形態領域、思想文化領域的領導。[2]對我國來說,話語體系建設關係到黨的執政基礎和領導地位,關係到黨執政的理論、路線、政策和策略的實施和落實。

話語體系不是個別的概念範疇,也不是簡單的表達方式,而是一個嚴密、科學、有邏輯性的概念範疇的表述體系。話語體系在構成要素上,包括反映階級利益、意識形態、價值判斷的「主題選擇」「分析框架」和「使用語言」,[3]有著確定的意識形態內涵。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確立馬克思主義話語權,需要我們在話語體系建設上,從黨的立場出發、從工人階級立場出發、從人民的立場出發選擇主題,作為話語體系主旋律,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擇立和正確運用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術語。

確立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話語權,在話語體系建設上,絕不能搞所謂的「中性化」「純粹學術化」「價值中立化」,絕不能搞「去政治化」「去意識形態化」,必須是非清楚,旗幟鮮明,選邊站隊,敢於亮劍。當前,馬克思主義話語權佔主導地位仍然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主流,但也存在著馬克思主義話語被篡改、被取代、被邊緣化的傾向,借學術外衣排斥甚至否定馬克思主義話語的現象還廣泛存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有的領域中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籤化,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4]對這一現象,一方面要堅決抵制,另一方面要主動發聲。我們既要堅決繼承馬克思主義的已被實踐和歷史檢驗的已有話語,又要結合當代實際,不斷創造馬克思主義的新鮮話語,豐富發展創新馬克思主義的話語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把哲學社會科學話語權牢牢掌握在人民手裡,掌握在黨的手裡。[5]

第二,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必須要重視思想輿論引導和鬥爭

爭奪哲學社會科學領域話語權,是鞏固黨的意識形態陣地的必然要求。在學術研究中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主動宣介黨的理論、路線、綱領和方針,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支撐。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來表達,才能正本清源,以正視聽,引導思想輿論,激發正能量。習近平同志2012年6月19日在視察中國人民大學《資本論》教學與研究中心時指出:「現在我們好像有一種風氣影響,好像誰能夠(掌握)西方最時尚的理論,誰就最時髦,好像是最受歡迎,這個是值得商榷的。特別是我們教學戰線,你們要堅守,要旗幟鮮明,要理直氣壯。」[6]必須堅守馬克思主義核心話語的表達權,避免模稜兩可的話語在思想理論領域起模糊乃至誤導作用。尤其是要防止對馬克思主義話語的誤讀、曲解和有意迴避;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話語的錯誤或不科學運用;對西方話語的過度推崇和不加辨析地引用;對中國傳統文化話語的不分良莠地照用,特別要警惕和防止打著創新和發展等口號用一些誤人子弟的所謂新名詞替代馬克思主義話語;打著現代化、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名義歪曲和誤讀馬克思主義話語;通過設置議題、引導輿論和炒作社會熱點問題用一些中性的概念來取代馬克思主義語境下具有特定內容的話語。

當前,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用「全新的社會主義」即民主社會主義錯誤解讀者有之,歪曲其為「資本社會主義」者有之,污衊它是「新官僚資本主義」者有之;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人只談「市場經濟」,不談「社會主義」;對全面深化改革中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人污衊為「新權威主義2.0版本」;還有錯誤和片面地運用「公民社會」「新聞自由」等看似中性的詞語隱藏其西化思想的取向,試圖以此來解讀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等等。這些都是借西方話語搞穿鑿附會,企圖取代或歪曲馬克思主義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概念和範疇,試圖削弱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領域的指導地位。[7]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社會思潮中還存在著一種復古主義傾向,借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精華之名,將歷史上已被實踐證明是錯誤的、過時的理論觀點用新的詞語包裝起來,誤導社會大眾。對這些層面的不同話語及其背後隱藏的問題和誤導,需要從馬克思主義立場出發給予有針對性的話語回應和批駁。

第三,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要重視話語辨析和吸納

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範圍廣闊,涉及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不同領域話語雖然具有各自的應用情境和話語對象,但需要堅持共同的正確立場,同時還需要有相互協調、相互借鑑和共同發揮作用。譬如,就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建設來說,隨著歷史的發展,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中的用語、概念、範疇也在不斷擴大、深化、豐富。列寧的「帝國主義論」、毛澤東同志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鄧小平同志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既是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創新的理論形態,又有其不斷發展創新的話語形式。我們黨成功地將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構建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對於傳播、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發揮了重要作用。[8]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運用需要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這個載體,而對不同話語體系的辨析、批判、吸收和整合又是非常必要的。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必須重視哲學社會科學話語的辨析和吸納。馬克思主義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話語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主導話語。加強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重中之重是加強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建設。一方面,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的研究需要注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研究,梳理和提煉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判斷、範疇和表述,梳理和總結我黨重大理論成果中的概念內涵和主題語言,使之成為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的核心元素;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的梳理和總結需要立足實踐,即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和人民群眾實際關心的問題,注重吸收世界先進文化及其優秀話語表達,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以實踐特色、時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需要遵循開放性原則,運用恰當的語言和方式來表達正確的觀點和立場,堅決避免盲目地照抄照搬西方流行和時髦的概念範疇、分析框架和表達形式。需要處理好政治話語、學術話語及大眾話語之間的關係。既要提升政治話語力量,也要加快學術話語的科學性和引導性,更要注重大眾話語的崛起,通過不斷推進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才能真正鞏固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和話語權。

二、強化使命意識,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

建設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是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面臨的重要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我們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與基本遵循。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話語體系建設的指示精神,充分認識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使命擔當意識。[9]

第一,圍繞「兩個創新」,高度重視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

實踐創新帶動理論創新,理論創新指導實踐創新。在偉大實踐創新的基礎上必將產生偉大的理論創新,偉大的理論創新必將引導偉大的實踐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全面推進,是我們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實踐創新,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不斷豐富和發展,又是我們黨在實踐創新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歷史上每一次大的社會變革,無不蘊含著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學術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10]這種實踐創新,也是中國共產黨人自覺地在進行理論創新指導的背景下取得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開闢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性地創立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及其話語體系,發出「中國聲音」闡明「中國經驗」和「中國奇蹟」。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及其話語體系、話語權的確立,馬克思主義及其話語體系、話語權在中國化進程中的衍進和確立,極大地凝聚了中國人民的最大共識,帶動了中國社會的歷史性進步。當前,我國已經步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國夢」的新的偉大徵程。中國正日益成為我們這個時代聚光燈下的主角,日益走進歷史舞臺的中心,為世界歷史上演「中國故事」。這就迫切需要我們進一步推進實踐創新,並在實踐創新進程中,進一步加強理論創新,用理論創新的成果指導實踐、闡釋實踐、推進實踐。而在實踐和理論的雙向互動創新進程中,不斷推進話語體系創新,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有效地對我國發展實踐做出科學全面的解釋,有力地回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種種誤讀、錯解和歪曲,打破西方話語壟斷,築牢思想防線,最大限度地凝聚社會共識,牢牢掌握意識形態的話語權,用生動而準確的術語、概念和語言,編織和描繪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劇本,用中國的聲音吸引人、說服人和感染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提供理論學術的話語支撐。[11]

第二,著眼「兩個鞏固」,積極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

理論服從並服務於指導實踐,話語體系服從並服務於理論體系,更服從並服務於實踐。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12]話語體系從來不會獨立於社會生活之外,它恰恰構成當代世界各種意識形態及其價值觀傳播的話語支撐。我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為「兩個鞏固」服務,服從並服務於「兩個鞏固」。當前,我們黨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面臨著治國理政的新的巨大考驗。在內部,由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利益主體多元化的影響,我們面臨著社會思潮多元化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挑戰帶來的風險;在外部,由於兩種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鬥爭仍在激烈進行,我們面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思想文化滲透帶來的挑戰。這就要求我們在構建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同時,通過創新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用貼近現實、反映真理的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創新話語來解釋現實,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團結群眾、武裝群眾、掌握群眾,增強主流思想輿論的解釋力和說服力。加強馬克思主義指導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可以有效抵禦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防止西方敵對勢力的「顏色革命」「和平演變」,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對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13]

第三,立足「兩個視野」,科學看待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

凡是世界的,就是民族的;凡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既需要國際視野,也需要民族視野。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既需要吸納世界文明成果,也需要突出中國特色文化優秀基因,要做到「世界性」與「民族化」相結合。[14]

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需要有世界眼光,立足國際視野。只有準確把握當代世界的發展潮流,堅持從與世界互動的角度分析中國的發展脈絡和前進方向,將歷史的縱向比較與各國的橫向比較相結合,才能更深刻地闡釋和宣傳好中國道路和中國經驗。中國要融入世界並在世界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也必須使自己的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具有更廣闊的國際視野和更大的國際影響。當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要積極地「走出去」,走向世界舞臺,開闢中國特色的話語表述渠道,藉助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通過具有中國智慧的表達方式,推廣中國文化、中國精神,演繹中國理念、中國思想,講述中國道路、中國方案,努力佔領國際話語的道義制高點,最大限度地贏得國際社會理解認同。譬如,要主動闡釋中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定義,推廣傳播「新安全觀」「新型大國關係」「合作共享」等中國話語,消除國際疑慮。要通過宣傳「一帶一路」戰略,發揮我國在經貿文化方面的引領作用,宣傳「和平發展」理念。要通過國內外學術交流和智庫交流,借鑑性地使用國際上的流行話語,探討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推動全球經濟政治文化合作治理,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國際影響力。

立足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的民族視野,就是要始終堅持中國立場、中國表達,要自覺地把中國道路、中國制度、中國理論、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力量融入理論研究和分析的過程和結論中,用中國特色的民族語言表達傳播和宣介;就是要堅持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思想的特性,讓話語體系更多地包含中國聲音、中國基因、中國元素;就是要用生動鮮活、具有民族特色的大眾語言,賦予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以時代性、通俗化和新活力。[15]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的主流話語體系仍然存在著尖銳的對立和矛盾,在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工作中不能盲目照搬西方話語體系,不能「言必稱西」,奉西方話語為圭臬,盲目信奉和照搬所謂「國際慣例」「國際流行」「西方主流」,不能在理論工作和科學研究中落入西方話語權的陷阱。堅持民族視野,核心是要堅持中國的本國立場和學術主體性,反對西方對中國的矮化、妖魔化。要對西方的雙重標準進行有力辯駁,避免在國際學術界喪聲、在國際宣傳領域啞語、在國際輿論場失語、在學術論壇上缺語。

三、強化創新意識,遵循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律推進話語體系建設

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生成、演變和發展有其內在的規律性,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需要遵循話語體系發展的內在客觀規律。具體地說,是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堅持政治方向與學術導向的統一

加強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就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學術研究中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要嚴守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在重大政治原則和大是大非面前,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始終保持政治清醒、政治定力、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自覺抵制各種錯誤的社會思潮及其話語表達。[16]

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首先要在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中使馬克思主義話語成為核心話語、主流話語,發揮主導和引領作用;要在教材編寫中堅持運用並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本命題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的話語表達,在學術命題、學術觀點上深刻表達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本觀點的範疇、概念,充分說明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和生命力;要在學術評價上以馬克思主義的用語突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建立方向明確、科學權威、公開透明、公平開放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和成果評價話語體系,扭轉學術成果和人才評價體系中馬克思主義導向指標少、權重弱、標準低的失語失聲失蹤現象。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固然要吸收人類社會先進話語成果,但在引進國外相關哲學社會科學範疇和術語時,不能不加辨別地一概收用,要防範西方利用學術話語權轉移帶來的侵蝕,避免被西方用學術話語牽著鼻子走,按西方的話語邏輯「給爭論下定義」,由西方「提供參考術語」,從而掉進其「分配注意力」陷阱。總之,要在中國學術自信基礎上推動話語體系建設,這是當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走向成熟的標誌。

加強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必須正確處理好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之間的關係。要尊重學術發展規律,善於用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話語闡釋並傳播正確的政治觀點,在更深層次和更大範圍內,借學術邏輯、學術概念和學術語言表達正確的政治觀點,避免以政策宣傳替代學術研究,將學術理論簡化為政治口號,削弱理論研究和學術研究的話語影響力和說服力。

第二,堅持話語繼承與話語創新的統一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為根與魂。一種話語體系能不能落地生根、能不能成為主流話語體系,關鍵要看它是否科學、徹底和說服人。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是對客觀世界、人的思維認識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反映。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和在這個立場、觀點、方法指導下所構建的基本原理是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它所提供的理論指導、分析框架、邏輯結構和話語體系仍然是我們洞察說明當代世界和探索預測未來社會的有力武器,它不僅沒有過時,也不會過時。當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需要繼承馬克思主義一貫的話語體系本色,在學術研究和理論宣傳中要保持馬克思主義話語永遠「在場」。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又是開放的、發展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實踐的推進,需要根據新的現實,構建出新的理論框架,揭示出新的學術原理,總結出新的思想觀點,不斷推出新的話語表達,豐富和深化馬克思主義的邏輯範疇、術語概念和話語表達,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表達形式,特別是中國特色的表述方式。[17]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必須把研究闡釋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及其話語特色作為重要任務,準確把握其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歷史定位,闡釋好其實質要義、時代內涵和精神品格,闡明其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脈相承的關係,揭示其與時俱進的特質,把握其話語表達特點。譬如,要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四個意識」「四個自信」「五大發展理念」等重要論述,進行深入具體的話語表達的創新性研究,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更豐富更生動,更具有理論穿透力和輿論影響力。

第三,堅持話語創新與學術創新的統一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離不開話語表達的創新。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新的學術觀點宣介往往需要用新的學術話語來表達。話語體系建設要重視學術話語表述創新,要賦予哲學社會科學話語更廣闊的背景、更深遠的語境、更富有特色的語言、更廣泛的受眾,推動話語體系的大眾化、普及化。[18]

話語體系創新不能獨立進行。話語體系創新應當貫穿於話語構建的各領域,涵蓋學科體系、學術體系、教材體系和評價體系等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發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作用,要注意加強話語體系建設。」我國話語體系建設水平總體不高,在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在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標準、學術話語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還不太相稱。話語體系建設要結合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教材體系、學術體系、評價體系等加大創新推進力度。[19]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要在學術創新過程中推動話語創新。話語創新離不開學術創新,話語創新要立足於學術研究的理論創新,既要建立在人類現有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之上,又要勇於突破原有的理論範式和學術原理,要敢於在前人基礎上提煉出新概念、新觀點和新術語。

(作者:王偉光,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協調會議召集人)

[參考文獻]

[1][4][6][10][15][19]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J].時事報告,2016(6).

[2][3]梅榮政.構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學術話語體系簡論[J].學校黨建思想與教育,2013(14).

[5][7][9][11][13][14][17][18]王偉光.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J].中國社會科學,2016(12).

[8]張海鵬.推進中國歷史學話語權體系建設[J].福建日報,2017-02-14.

[12]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57.

[16]董雲虎.努力建設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J].學術月刊,2016(4).

來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

相關焦點

  • 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確要求「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全面闡釋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遵循的基本原則
  • 社科院院長解讀《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
    王偉光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記者採訪了中國社科院院長、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主席王偉光,請他對《意見》進行解讀。
  • 謝伏瞻: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
    摘要:從「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不僅是一個重大提法的變化,而且是黨中央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職責、戰略要求的重大發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時代的呼喚,是黨和國家的要求,是中華民族的期盼,也是新時代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所有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擔負的崇高使命。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
    此次讀書班的主題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以及致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40周年賀信、致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賀信、致中國非洲研究院成立賀信精神,深入研討如何更好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三大體系」(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新時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新聞創新實踐深入推進,中國特色新聞學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進一步構建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中國特色新聞學在新時代的重要任務。
  • 擔負起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崇高使命
    3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為使哲學社會科學真正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而探索努力。本版今天特刊發3篇文章,圍繞建設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進行探討。
  • 習近平: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該具有什麼特點呢?我認為,要把握住以下3個主要方面。第一,體現繼承性、民族性。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形態,是古往今來各種知識、觀念、理論、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結果。
  • 嚴書翰: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需正確處理「三大關係」
    這是對加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簡稱「話語體系建設」)提出了更明確、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充分認識加強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及其艱巨性,扎紮實實地做好這方面的基礎工作,正確處理三個重要關係,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推向新的階段。 一、加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及其艱巨性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
  • 引領學術,牢記使命,加快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構建
    針對什麼是世界一流期刊、如何推進一流學術期刊建設,與會的領導和專家一致認為要從內容質量建設、深化體制改革、注重創新引領、服務國家發展、辦出優勢特色、推進產業化發展、提升國際影響、培育世界品牌等方面著手。
  •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浦東論壇「文學理論話語體系建設...
    尊敬的各位學者:  經過七十年的建設與發展,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的文學理論研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創造出了富於中國特色與時代特色的話語體系,並且仍然處在快速發展之中。
  • 發揮高校優勢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我們要將《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作為新形勢下做好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路線圖與指南針,圍繞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要求,加快構建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 【理論文章】發揮學術引領作用,加快中國特色 哲學社會科學「三大...
    姜 輝當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哲學社會科學界正在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開創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新局面而努力奮鬥。編纂出版學術年鑑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特別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在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上發揮重要作用,在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上發揮重要作用,在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中國思想和中華文明的世界影響力上發揮重要作用
  •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話語之維
    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是時代精神的鮮明體現,是主流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新時代,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大力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著力提升話語的「能見度」。堅持建設性批判精神的話語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要善於處理好批判性話語與建設性話語的關係。
  • 培育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大師 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三大體系」,人才是基礎和關鍵。缺少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的名家大師,已成為影響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因此,我們要抓緊培育造就一批支撐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名家大師,加快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 關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重要成果
    2016年5月,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戰略目標和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以下簡稱「三大體系」)的基本原則,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繪製了宏偉藍圖。三年過去了,「三篇文章」的發表正是「三大體系」迅速發展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 書寫當代中國學術史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修訂出版《當代中國學術思想史叢書》(以下簡稱《叢書》),對於推動我國當代學術史研究,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
  • 深入理解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特色」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習近平同志指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這表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主要優勢和特色,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解決好的首要問題。
  • 李錦斌:加快打造中國特色安徽特點的哲學社會科學
    原標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打造中國特色安徽特點的哲學社會科學 12月19日下午,全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在合肥召開。省委書記李錦斌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安徽特點的哲學社會科學,為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 ...總書記「5·17」重要講話精神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四年來,在「5·17」重要講話和三次致我院賀信精神指引下,中國社會科學院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工作取得新成績,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新進展、呈現新面貌:不斷深化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三次致我院賀信精神重大指導意義的認識,全院同志更加自覺地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賀信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戰略任務上來;持續深入學習研究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三大體系」建設引領哲學社會科學邁向未來
    近三年來,哲學社會科學界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為指引,努力進取,積極開拓,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為己任,以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宗旨,學科體系不斷健全,學術體系不斷完善,話語體系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