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的理念永遠不會過時

2020-12-10 筆名千嶺之松

(作者:千嶺之松)

「藝術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是俄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文學評論家、作家,革命民主主義者車爾尼雪夫斯基在《藝術對現實的審美關係》一書中提出的藝術創作的觀點。

俄國文學評論家、作家尼古拉·加夫裡諾維奇·車爾尼雪夫斯基

我認為,雖然在現實中越來越多的人在藝術作品創作中更講究個人的主觀感受,在作品中著力渲染個人的主觀意念,湧現了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等不同藝術流派,但是,「藝術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的理念永遠不會過時。

第一,創作藝術作品需要豐富的想像力和創作靈感,但任何藝術的基礎都來源於生活。即使是非常豐富的主觀想像,也來源於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離開生活的藝術無異於空中樓閣,無異於痴人說夢。而且,對生活的洞察力越強,對生活的體會越深刻,創作的藝術作品越成功。

以詩歌和小說創作為例:

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想像力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但如果他缺乏對大自然細緻入微的觀察以及深刻的人生感悟,是創作不出《蜀道難》《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行路難》這些千古名篇的。

唐代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如果沒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同樣也寫不出《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這些具有現實主義思想光輝的詩歌。

中國當代作家路遙嘔心瀝血,創作了轟動中國文壇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成為幾乎家喻戶曉的文學精品。但是,如果路遙沒有一顆憂國憂民的心,沒有對時代脈絡的把握,沒有對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的命運的深入體察和深刻思考,沒有豐富的生活積累,就創作不出《平凡的世界》這部經典之作。

法國現代小說之父巴爾扎克,創作了91部小說,合稱《人間喜劇》,塑造了2742個各個階層不同處境的人物形象,其中高老頭葛朗臺高布賽克拉斯蒂涅這些巴爾扎克筆下的人物形象,也在中國現代和當代文學青年的腦海裡留下了深刻影響。巴爾扎克在文學創作上的生活基礎,來自於他對時代大事件的高度關注和深入了解,來自於他先後經營出版業,開辦印刷廠、鑄字廠的的失敗經歷,來自於他對那個時代不同階層的人們的生活的細緻觀察和苦苦思索,來自於他一生嘗夠了窮愁潦倒生活的痛苦。當然,如果巴爾扎克在商業上取得成功,也就不會有《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朱安黨人》《驢皮記》等閃耀於世界文壇星空的璀璨精品存在了。

法國小說家奧諾雷·德·巴爾扎克

英國現實主義作家狄更斯,創作了《大衛·科波菲爾》《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老古玩店》《艱難時世》《雙城記》《遠大前程》等著名小說,在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狄更斯家境貧困,做過童工,當過學徒,法庭記錄員、報館採訪員等。他的小說素材完全來源於他自己的底層生活,以及對底層小人物生活和命運的思考和感悟。如果狄更斯沒有這些現實生活的艱難和體驗,也就不會產生狄更斯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

英國作家查爾斯·約翰·赫法姆·狄更斯

以繪畫藝術為例:

畫家創作作品,其創作素材無一不來源於生活,每一幅畫作都是對自然的反覆觀察、領會、想像。所以,畫畫有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寫生和觀察生活。

當代畫家羅中立創作的油畫作品《父親》,曾獲第二屆中國青年美展金獎,作品被收藏於中國美術館比利時國家歷史博物館。《父親》的原型,是四川達縣的一位老農民。羅中立這幅油畫的成功,源於他對生活中典型場景中的農民的深刻觀察和對老農民生活的關注和感情。

中國當代畫家羅中立油畫作品《父親》

天賦秉異的西方現代派繪畫主要代表畢卡索,一生創作了近37000件作品,他創作的名畫《哭泣的女人》《老吉他手》《格爾尼卡》等享譽全球。不管畢卡索的作品風格是古典主義還是立體主義,是表現主義還是超現實主義,其創作靈感和創作素材,無一不源於這位天才畫家對生活深刻的感知、探索和領悟。

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巴勃羅·畢卡索

以音樂作品為例:

創作音樂作品的素材和靈感,同樣來源於生活。音樂創作人有一個豐富自己音樂作品內容和風格的環節,就是採風。採風可以使音樂創作人到民間去收集不斷變化的民間音樂,使創作者不斷產生創作靈感。脫離生活的音樂創作,等同於無病呻吟。

我國著名的西部歌王王洛賓,一生創作了歌劇七部,搜集、整理、創作歌曲1000餘首,出版歌曲集六冊。他的代表作《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達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蓋頭來》成為男女老少廣為傳唱、歷經歲月風雨經久不衰的歌壇精品。王洛賓取得的成就,是與他大半輩子生活在西部邊陲,長期植根於現實生活中,具有深刻的甚至是痛苦的生活體驗分不開的。

中國民族音樂家王洛賓

著名的波蘭愛國主義鋼琴作曲家蕭邦,一生創作了200多部作品,其中《C小調練習曲》,就是蕭邦1831年赴巴黎途中,聽聞俄軍入侵華沙的消息後,將滿腔悲憤和強烈的愛國情懷用音樂創作表現出來,由此產生了這部極負盛名的音樂作品。

19世紀波蘭作曲家、鋼琴家弗裡德裡克·弗朗索瓦·蕭邦

所以,藝術來源於生活,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被所有的藝術創作所證明。

第二,藝術來源於生活,但任何藝術都不是對生活的簡單記載、

刻錄或者描述。藝術要高於生活,是指藝術作品是作者對來源於生活的素材和體驗的再創造。在藝術作品中,作者抓住生活中的一點或幾點生發開來,賦予了自己的創作思想和人生體驗在藝術作品中,蘊含了作者自己對生活的情緒、感受和理想

正如魯迅先生在《我怎樣做起小說來》中所說:「所寫的事跡,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決不全用這事實,只是採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表我的意思為止。人物的模特兒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是嘴再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腳色」的手法,將眾多不同的人物的突出的特點綜合起來,然後進行創造,從而創造出全新的形象。

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

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音樂作品,抑或是美術作品,只要是被稱為藝術作品,都是作者對生活進行主觀創作的產物。作者將自己的主觀感受、情緒、想像寄託於藝術創作中,產生一個個鮮活的藝術作品。藝術作品,代表了作者鮮明的藝術思想和藝術特徵。

即使是那些對民間作品進行改編的藝術作品,也賦予了創作者自己的藝術靈魂。

例如蕭邦的瑪祖卡舞曲,應用了民間節奏,但對原有的節奏賦予了生動的詩意的變化性,並以非常專業化的藝術標準進行了再創作。

例如王洛賓創作的《在那遠遠的地方》,並不是簡單地將藏族民歌《亞拉蘇》、哈薩克族民歌 《羊群裡躺著想念你的人》、維吾爾族歌曲《牧羊人之歌》、歐洲七聲音階調式拼湊在一起,而是將這些旋律的藝術特色進行了創造性的融合,無論是歌曲的旋律還是歌詞,都充滿了王洛賓對愛情的美好感受。

所以,對生活的簡單記錄、描述、臨摹,都不是藝術。

總之,所有藝術創作者,都不應偏離「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的理念。藝術創作者對生活的理解越深刻,想像力越豐富,付出的主觀思考越多,所創作的藝術作品生命力越強。

寫於2020年5月26日

相關焦點

  • 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
    繪畫藝術在於創造,於是就有了繪畫的風格和流派的多樣化,無非就是三種風格和流派的藝術創造,即中國畫,西洋化,中西融合。作為畫家,尤其是高層次的畫家,就必須具有各方面的廣泛修養。藝術作品是畫家對藝術修養的程度,也是畫家把大自然的物象通過繪畫語言所表達出來的一種審美情趣。因此,就有著 「人品高,畫品也高」之說,可見,如果人的品格優劣,直接影響到審美情趣的高低,以及繪畫語言的價值;也就是說,審美情趣的平庸、低級是達不到高層次的藝術境界的。
  •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如何理解現實生活和藝術之間的關係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藝術之所以成為藝術,是因為它通過對人們熟知的生活的再創造,提煉出深刻的教育意義。或者是給人以啟迪;或者是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望;或者是表達人們懲惡向善的心理等等,用來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所以,藝術是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
  • 無處不在的德雲社,藝術真的是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可能我是中了德雲社的毒,所有的話題都離不開德雲社,原諒我是三句話不離德雲社,真的沒辦法,德雲社的很多相聲段子就是來源於生活啊,你在生活中所經歷的方方面面都可能與相聲裡說到的事兒有關。小白相聲裡說的東北孩子小時候要啥像啥那就是我們小時候生活的真實寫照啊!看到抽菸喝酒燙頭人就一定想到于謙,等等等等,真的太多了。果然是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啊!
  • 蔡紅祥:藝術首先是生活,來源於生活,然後高於生活
    2歸樵藝術首先是生活,來源於生活,然後高於生活,最終再還給生活。一味圖強變法未免陷入極端主義。藝術變革我想應該是隨著生命的行走而自然發生改變。刻意強變,為畫而畫,為藝術而藝術,我覺得也不能操之過急。沒有過程的藝術,很難站的住。2018春日,紅祥並小記。
  • 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致敬所有努力的追夢人
    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藝術雖然高於生活,但是又不能脫離生活,只有融入生活情感,反映生活變遷和情感變遷的作品才能稱之為好作品。就像只有那些服務於生活,改善人們生活條件,或者保障人們安居樂業的科技才能稱之為高科技.《可可託海牧羊人》,深情的創作,深情的演唱,洋仔唱紅了這首歌,這首歌也成全了洋仔的付出和堅持。
  • 藝術雖然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還要服務於生活,才是完整的鏈條
    在她的繪畫作品中,無論是山水畫還是花鳥畫,我們能夠看到一些古人的影子,但是她與古人不同的是,她在同樣尺寸的畫幅裡面做了一些自己的安排,有一些個人的考慮形成了符合當下審美,同時在題跋當中也有一些,時代之風的展現,讓大家看了以後,不僅僅會覺得這就是古人的作品,而是會覺得這些作品既有古人又有當下的生活兩者緊密聯繫在一起
  • 藝術真的高於生活嗎?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相信當提及『藝術』二字時,腦海裡彈出的必是這句耳熟能詳的名言。藝術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生活中所有的部分都能成為藝術;藝術是理想化的生活,填補人生與自然的缺陷。如果說藝術本就屬於生活的一部分,自然也不存在高於生活這一論斷了。對於藝術作品,「都是作者對於自己生活經驗的加工與提煉」。
  • 波普藝術——源於生活 高於生活
    在時代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藝術不再是專屬於「上層」社會,而逐漸與普通民眾拉近距離。自20世紀50年代,波普藝術作為一種國際性的文化思潮,不斷進入人們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衝擊了全世界人民的傳統審美觀,從而產生巨大的影響。
  • 藝術來源於·生活
    進入大學生活,生活那是豐富多彩,自由自在,感覺解放了,但是也有繁重的課程伴隨著。接下來我從我們大學課堂的某一小節來與大家分析藝術,簡單地說,這堂課讓我對藝術有了更深刻地理解與體會。正在休息的師傅這是一堂是攝影與寫作課,要求我們去發現生活中的藝術之美,並且要用文字詮釋出來。兩方面相結合將藝術體現的淋漓盡致。
  • 我們的藝術來源於我們的生活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這是家喻戶曉的名言。生活是什麼呢?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動。如:種田、吃飯、旅遊、休息等等。藝術是什麼呢?藝術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動中,對自然現象進行的體驗、感悟、提煉、加工,並用藝術的形式去表現它。例如:用音樂去表現高山流水,用繪畫中去表現梅蘭竹菊,用書法去表現陰晴圓缺。總之用藝術詮釋自然、生活之規律。
  •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但是生活總是會給我們帶來酸甜苦辣。但是你要相信,苦一時甜一世。所以許多人都會把生活中的美好、苦難、困擾都寫入小說。以作品的形式來展現每一個人不一樣的人生和對未來的無限期盼。這時候就發生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都說藝術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
  • 京劇臉譜: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
    京劇臉譜起源於生活。每個人面部器官的形狀、輪廓相似,生理布局也都有一定的規律,面部肌肉的紋理與人物的年齡、生理、經歷、生活的自然條件也都有密切關係,所以京劇臉譜的勾繪是以生活為依據,也是生活的概括。臉譜雖然來源於生活,但又是實際生活的放大、誇張。
  • 所謂的藝術到底是何物,藝術是否來源於生活,一定會高於生活嗎?
    但與我們當今相比又何嘗不是一樣的呢,當然不一定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所謂藝術就是人類記錄手段也是創造產物更是我們身邊的一切事與物,所以藝術其實沒有所謂的定義與邊界,但是在不同時期藝術會分高低會有相對性。因而正在寫文章的我以及正在看文章的你都在創造著藝術,我們都是藝術的一分子,擁有著創造藝術的能力呢!
  • 他是揚州八怪之一,他的畫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尤其是他的人物畫,取材於現實生活,形象的刻畫出真實的生活場景,用筆潑辣老練,不求神似只求形似。黃慎的畫法受到了徐渭的影響,不論是黃慎的花鳥畫還是他的人物畫都有著逸潑辣之風,用墨揮灑自如,筆法凝練概括,他的這種畫法看似不拘細節,但是帶來了勃勃生氣。
  • 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現實題材電視劇應如何書寫現實
    如鏡一般觀照,將展現創作積極介入現實的力度;像窗一樣敞開,將延展敘事的廣度;涵養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審美厚度,將給影像書寫帶來更廣闊的天地與更美好的想像近日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引發了觀眾關於「原生家庭」「老人贍養」「代際溝通」等問題的思考
  • 當眾裸體:過分高於生活的藝術
    虛擬@現實之五嶽散人專欄  江湖傳言,一批藝術家在京郊大地上歡度「裸體日」的時候,把幾位對於現代藝術不那麼了解的農民兄弟給驚嚇到了。這事的後果如何估計還要下回分曉,但就目前而言,也很可以說上幾句。  話說我當年住的地方離軍隊大院比較近,經常可以去那裡看露天電影。
  • 創造力來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
    就是因為我們缺少一定的生活常識。還記得一個故事,說有個人發現腿的顏色發深,通過百度等各種方式查找原因,覺得自己可能患上了絕症,每天吃不香睡不好。無奈到醫院檢查,醫生給他開的方子只有一句話:建議回家洗澡。原來是他新買的牛仔褲掉色。所以,生活的閱歷非常重要,有時候多一份閱歷,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從文章,我們可以看出,知識有時候並不一定都是生產力。
  • 藝術是來源於現實生活——我的繪畫
    每個人的技巧都是不一樣的,就拿我個人來說吧,心情好,就畫得好一些,心情差就畫得不好,繪畫的靈感是來源於生活,完全是憑著感覺自由發揮,其實每個人都是藝術家。繪畫時,要從上到下,從整體到局部繪畫,養成一個繪畫的好習慣。要學會憑著靈感運筆發揮。繪畫的畫不同,畫紙就不同,大概可以分為6種:水粉紙、水彩紙、油畫紙、素描紙、生宣紙、熟宣紙。
  •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所以,一幅好的藝術作品還要有純正而動人的魅力和內在藝術個性的生成,畫面的效果不是磨出來或刻意的製做出來的,而是巧妙的畫出來的,這樣才有藝術性的美感。作為畫家,尤其是高層次的畫家,就必須具有各方面的廣泛修養,即具有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文化修養。 藝術作品是畫家對藝術修養的程度,也是畫家把大自然的物象通過繪畫語言所表達出來的一種審美情趣。
  •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一直以來,藝術與商業並非「水火不容」有的人帶著對藝術的敬畏和對商業的警惕進入對話,也有人更願意了解藝術與商業碰撞中的可能性。 設計美學在現代生活中日益普及,藝術與商業之間的「化學反應」也惟妙惟肖,商業場景迭代,藝術跨界已勢不可擋。 時下,購物中心也扮演起藝術、人文、購物、社交於一身的「新角色」。我們搜集了享譽全球的9座購物中心,或復古、或現代、或藝術......成就了一座座城市商業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