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書店是巴黎的網紅景點,總的來說,買書的人多於打卡者

2020-12-11 剛行路上

如果說巴黎的浪漫是一種說法,那麼巴黎的文藝就是真實的存在,關於巴黎這座城市所蘊含的味道,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不過當你走過塞納河,看過遊船經過,經歷巴黎咖啡的系列,感受巴黎的風,似乎就會有全新的感受。

我想更加具體的感受這座城寺,應該需要從一些具體的事物開始,比如人們對於巴黎記憶深刻的建築,書寫過無數名著的名人,還有你行走街頭可能遇到的熱心路人,無論是怎樣的人,都會給人留下幾多令人記憶深刻的事情,這可能都是巴黎帶給人的不同,而在這不同之中,還有特殊。

坐落在巴黎塞納河邊有「世界上最美的書店」的莎士比亞書店,宛如一個少女,安靜地藏在城市角落,不過,這裡卻是巴黎的文化地標。如果能夠靜下心來, 翻翻書,讀讀文字,就像是走進了一部電影當中,浪漫卻又那麼真實的感覺,這應該屬於巴黎最具有特色的地方。

從它誕生開始,就在機緣巧合下吸引了喬伊斯、海明威、菲茨傑拉德、紀德、拉爾博、瓦樂希、安太爾等作家與藝術家,不僅成為英語和法語文學交流的重心,也是當時美國「迷惘的一代」流連忘返的精神殿堂。導致這個莎士比亞書店從一個文人作家精神家園,變成了遊客必來的打卡的地方。

書店因為在巴黎聖母院附近,《愛在日落黃昏前》裡面男豬腳籤售的書店也是這家。因為最早的老闆是英國人,所以書店裡賣的是全都是英文書。 書店不大,真的全被書籍包圍了。

裡面還有特別古老的打字機和沙發,那種年代感,親歷其中才能體會。書店的二樓有個地方,大家都把自己拍立得的照片或是地鐵票貼在那裡留作紀念。

當我們走進這家「網紅」書店時,你才會發現原來和你想像中的高大上相差甚遠,門面窄小,樓梯木頭老舊,裡面的擺設還有一些十分古老收藏品,裡面滿牆的書籍,懸掛著的著名作家與歷任書店主人的合影,透露著莎士比亞書店的不平凡。 或許真的有那麼一天,你們會在莎士比亞書店相遇!

其實來這裡的大部分人都是個在角落靜靜閱讀的讀者,樓梯踩上去嘎吱作響,目前店裡出售的大多是英文書。也有一些法語書籍,方方面面都有,包括如今流行的漫畫和繪本,有人說來這裡買書需要一種情懷,其實並不是,這裡作為原版的英文書籍,對於你收藏或閱讀,無疑都是最好的選擇。

店內不可以拍照,但是在店外和旁邊的咖啡廳可以,就在停留的一段時間裡,的確看到了很多人來到這裡拍照打卡,大部分都是遊客,反倒是走進 書店的人,很多都是在這裡閱讀並且待很長時間的人,大多數應該不算遊客,而是喜歡書的人。

來到書店除了買書之外,還可以選擇購買明信片可以蓋上書店的郵戳 ,還有一些非常具有書店特色的手提袋,手工藝品,看上去很有質感,價格和書籍的差不多,另外,這裡也是淘寶的好地方,因為除了昂貴的新書之外。這裡還有一些經典的二手書,有些可以作用永久收藏。

「如果你年輕時有幸在巴黎住過,那麼你此後的人生中不論到哪裡,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場流動的盛宴。」1921年,年輕的海明威以駐歐記者的身份移居巴黎,在那裡結識了一幫文學同好,並經常到塞納河邊的莎士比亞書店聚會。後來,這群文壇新秀中的許多人和海明威一樣成為家喻戶曉的大師,莎士比亞書店也成了見證他們文學生涯的關鍵地標。

的確如此,巴黎這個地方不僅讓很多人痴迷,是因為有包容,也有更多的開放,還有就是可以讓你能夠學到一些在其他地方所無法學習到的內容,這些或許只有當你真正抵達的時候才會理解,而且並不是僅僅抵達巴黎,而是選擇一個合適的地方。

莎士比亞書店的傳奇延續至今。如今,它不僅是巴黎最大的英文書店、法國文化部承認的文化學院,也是不容錯過的重要旅遊景點。無數人懷著對傳統實體書店微妙的思慕到此一遊,或靜坐看書,或拍照留念,同上世紀的海明威和喬伊斯等人一樣,從書海中獲得慰藉。

相關焦點

  • 全球最美書店-法國巴黎莎士比亞書店
    這個書店二戰之中由於受到納粹的騷擾而關閉。 1951年, 一個叫喬治·惠特曼的美國人在巴黎聖母院對面的BUCHERIE街37號開了一家賣英文書籍的書店。 像西爾維亞一樣, 他把書店的二層闢為圖書館, 書堆間還有床鋪, 成了文人聚會, 甚至臨時棲居地。喬治·惠特曼與美國東海岸作家來往密切, 在50年代, 書店成了垮派作家在巴黎的聚點, 金斯堡和威廉。巴勒斯都在書店前的空地上朗誦過他們的作品。
  • 巴黎左岸的莎士比亞書店
    才知道在巴黎頗負盛名的莎士比亞書店的老闆叫喬治·惠特曼,而這位已經98歲的老人,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的年底去世了。禁不住心裡湧出一陣傷感,也有一份敬意。  開在巴黎左岸拉丁區的莎士比亞書店,是巴黎的一道風景。雖然趕不上羅浮宮或巴黎聖母院那樣人流如織,但喜歡書籍和文學的人,那裡是不可不去流連的地方。
  • #文化# 巴黎「帶著書店面具的烏託邦」:莎士比亞書店
    1920年碧奇女士在莎士比亞書店二戰期間德軍佔領巴黎,一個德國軍官想買走書店裡最後一本喬伊斯的《芬妮根守靈夜》,被碧奇女士拒絕,便揚言要沒收所有的書。於是一夜之間,碧奇女士和朋友們將所有的5000冊書、照片、家具等等都搬離書店,塗掉了招牌上的店名,拆毀了書架。德國人沒有抄到書,碧奇女士被囚禁六個月。一直到戰爭結束,書店都沒有再重開。
  • 莎士比亞書店:巴黎英語文學最活躍的地點
    法國的媒體並沒有像英語媒體一樣連篇累牘地報導,《巴黎人報》甚至只是刊登了一則簡訊。  「我們法國人英語不太好,所以對這裡不是很了解,但這裡很有名,我只是出於好奇才來看一下。」這是我在隨機採訪書店裡的法國人時,聽到重複得最多的一句話。與英語媒體所渲染的「這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英文書店」相比,法國本地人對莎士比亞書店並不怎麼熟悉。
  • 書店·莎士比亞書店·莎士比亞
    蓬蓬 上一次買關於書店的畫冊書,還是在2008年。相比《書店的燈光》那些老老實實講書店故事的書,會覺得,書店的畫冊書有些華而不實,就不再買,也不大關注。最終讓人靜下心來翻一本關於書店的書的,是那些帶著手澤的溫存:書裡所使用的木刻花邊紋飾均來自倡導精緻出版的莫裡斯的設計,部分插圖出自《喬叟作品集新印》,裡面的八十七幅木刻插畫,由莫裡斯的終身至交愛德華·本·瓊斯設計。這本書被很多人譽為十九世紀最美的一本書……書裡這樣的段落,不斷讓我想到董橋,想到寫《託爾金的袍子》的傑寇斯基,甚至《天堂電影院》裡的最後一幕。
  • 拍照的人遠遠多於買書的人,網紅書店變美之後怎麼賺錢?
    來源:一財網「西安方所終於開店啦,對於我這樣不愛看書卻愛去書店的人來說那是必須去打卡的。」9月7日,西安方所書店試營業第一天,有網友在小紅書上連發了多張自拍。全國各地的「網紅」「最美」書店接連湧現,「不愛看書卻愛去書店」的人也越來越多。
  • 流動盛宴——法國巴黎莎士比亞書店!
    漫步巴黎左岸能讓人沉迷,帶上一把彎柄傘求雨,希望能在雨中邂逅幻想過無數次的那些巴黎場景。在這裡可以找到許多值得停留的書店。花神咖啡館對面的攝影書店讓我可以呆上一整天,所有大師的作品圖冊都可以在這裡慢慢翻個夠,還有專門單張出售的大幅限量版照片看得讓人心熱眼饞。啜完咖啡往巴黎聖母院方向走,如果真得有雨,而且雨還下得不小的話,那就有足夠的理由再去莎士比亞書店逗留一會兒。通常情況下,我不太願去那裡。
  • 莎士比亞書店的傳奇
    (圖片來源:全景網)在實體書店大量倒閉之後,茶館、咖啡館開始偽裝成書店,擺上一些書,供茶客們在旁邊竊竊私語,或高談闊論,乃至大呼小叫。即使真正賣書的書店也不得不注重裝修,招引來紛紛攘攘的自拍者。裝修畢竟是人民群眾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 與莎士比亞書店老闆一起沿巴黎左岸散步
    西爾維亞是莎士比亞書店的主人,克裡斯塔是講述書店歷史的新書《莎士比亞書店:一部心靈二手店歷史》(Shakespeare and Company, Paris: A History of the Rag and Bone Shop of the Heart)的編輯。這本書於去年十一月出版,當時正值書店六十五周年,書中收錄了短篇小說、採訪文檔、書信、日記和新聞報導。
  • 到網紅書店打卡要買書,並非「霸王條款」
    ●特約評論員 黃西蒙(北京)最近,重慶一家舊書書店變身網紅。據「上遊新聞」報導,這個書店只有巴掌大的一塊地方,不到11平方米,大部分面積被一摞摞舊書佔據,能落腳的空間也就3平方米左右。來拍照的人幾乎就沒有斷過檔!最多的時候一天來了上百人!於是有讀者向他建議,收錢拍照。他覺得不太妥,如果只是收錢讓人拍照,他心裡難安。後來,70歲的店主王米渝立了個規矩——拍照可以,但拍完照得買一本舊書,這樣的「霸王條款」不但沒有引起拍照者的反感,還引來了不少回頭客,找他薦書。
  • 疫情中掙扎前行的巴黎莎士比亞書店,向讀者發出求援信
    繼上周紐約史傳德書店表示經營困難並向公眾求助以來,又有一家著名的書店發出了求援。10月28日,位於巴黎左岸的莎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 Company)告訴讀者,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讓顧客望而卻步,書店正面臨艱難時期。隨著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繼續激增,法國預計將再一次將全國封鎖一個月,包括巴黎在內的法國大部分地區現已實施了宵禁。
  • 傳說中最好的書店:在莎士比亞書店朝聖
    十二年前第一次到巴黎,跟著旅行團行程匆匆,又正值巴黎人瀟灑度假中,別說莎士比亞書店,就連綠箱子的影子也沒看見。留下幾多遺憾。  幾年後,又在捷克的中世紀小鎮克魯姆諾夫見過一家小小的莎士比亞書店,一無所獲。  十二年一輪迴,終於有機會再去法國,心說一定不能錯過。
  • 為維持生存,巴黎莎士比亞書店呼籲讀者網上購買其書店的圖書
    記者 | 徐悅東據《衛報》報導,受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巴黎標誌性書店莎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因財務壓力向社會緊急求助,希望大家能在網上購買他們的圖書。近期,由於病例激增,法國宣布再次「封國」,莎士比亞書店將面臨更為艱難的狀況。該書店給客戶群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像許多獨立企業一樣,我們在努力掙扎。我們試圖在虧損時期找到前進徳方向。」該電子郵件呼籲客戶從他們的網站上訂購圖書。自今年3月份以來,該書店的銷售量下降了80%。
  • 法國印象之三|| 巴黎,塞納河畔的舊書店----莎士比亞書店
    「莎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 Company)」誕生於一戰之後, 主要以出售英文書籍為主, 當時在巴黎的海明威, 費茲傑拉德, 斯坦因等「迷惘的一代」都是書店主人西爾維亞·畢奇(Sylvia Beach
  • 歐洲之旅:莎士比亞書店,文學天堂
    巴黎旅行,最不能錯過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巴黎聖母院,不管是實際的教堂還是雨果的教堂,一個是莎士比亞書店。熱愛文學,了解法國文學大師和人物,不能錯過莎士比亞書店。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當時在巴黎的海明威、菲茨傑拉德、斯坦等「迷惘一代」是書店的座客,書店的主人是西爾維亞海灘。
  • 左派莎士比亞書店與紅色中國
    他倉皇逃往巴黎,在莎士比亞書店躲雨,沒成想卻在樓上的藏書室免費住了幾個月。後來,喬治成為毛澤東政治觀的忠實支持者,他至今仍告訴所有人,上海才代表著城市發展的未來。中國政府官員曾在1960年代突然造訪莎士比亞書店。他們了解喬治的共產主義傾向,邀請他到北京開辦一家莎士比亞書店的分店。「他們將支付所有的費用,但我分身無術。這裡實在太忙了,一直很忙。」他喃喃自語道。
  • 莎士比亞書店的前世今生 | 鳳凰副刊
    之前,碧奇從沒出版過書,她也知道這樣做可能是災難性的,但她還是以書店名義與喬伊斯籤了出版合同。首印1000冊,龐德、葉芝、紀德、普魯斯特都幫忙訂了書。1921年7月,書店搬到一個更大的地方——奧德翁街12號。喬伊斯把這裡作為他的辦公室和信箱,稱之為「奧德翁的斯坦福」。那年冬天,海明威來到巴黎。他在《流動的盛宴》中寫道:「在那些日子裡,我沒有錢買書。
  • 接待過三萬名「風滾草」的莎士比亞書店是一本未完的草稿
    莎士比亞書店主管奧克塔維亞·霍根(Octavia Horgan)受邀參加了國際書店論壇。「樓梯就像愛情詩,每走一步都能讓靈魂得到釋放」莎士比亞書店傳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戰之後。1919 年,美國人西爾維亞·畢奇女士在巴黎創辦莎士比亞書店,主要出售英文書籍。
  • 評《莎士比亞書店》:一個書店的文化與商業地標
    》  一個書店的文化與商業地標  於1919年在巴黎左岸開張的莎士比亞書店榮譽載身: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書店」之一,是巴黎的文化地標和全世界獨立書店的標杆,吸引了喬伊斯、海明威、菲茨傑拉德、紀德、拉爾博、瓦樂希、安太爾等作家與藝術家,不僅成為英語和法語文學交流的重心,也是當時美國「迷惘的一代」流連忘返的精神殿堂。
  • 巴黎書店:最真實的法國記憶
    醉巴黎書店書店是巴黎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究竟什麼吸引著他們愛書?因為書本購自莎士比亞書店?因為書店邀請讀者即興彈奏鋼琴?還是因為左岸經常有名人出沒?抑或什麼都不是,你只是想在買一本烹飪書籍的時候,順手又買了本送上一罐巧克力的《巧克力是怎樣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