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熟知的四大名著中,水滸與三國有很多相似之處。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兩本書中都有許多猛將,一些猛將甚至很像,在謀士出謀劃策方面也很像,不過三國中謀士相當多,而水滸中謀士很少。
那麼,如果要從水滸中評選出三位頂級謀士,哪些人會上榜呢?其實,個人以為,水滸中謀士太少,也只能評選出三位。(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首先是吳用
很多人對吳用有成見,這種成見甚至比對宋江的成見還深。比如,他們認為吳用只會坑人害人,說他根本不懂計策謀略,頂多就是坑人上山;還有人認為吳用的名字諧音「無用」,這是作者在嘲諷他。
實際上,吳用的名字早在元雜劇中就定了,施耐庵不過是沿用而已。另外,吳用還叫吳加亮,加有超過的意思,亮則是諸葛亮,這又怎麼解釋呢?何況作者在贊詩中也說,吳用是「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
言歸正傳,吳用號稱智多星,他的智謀的確是很有用的。從最初謀劃的智取生辰綱,到後來打敗何濤率領的官兵,江州劫法場,三打祝家莊,大敗曾頭市,兩贏童貫,三敗高俅等,一生用了三十餘次計策,只有兩三次失手,勝績很多。
另外,吳用很善於誘敵,火攻,詐降,安排內應,對各種手段都相當熟悉,尤其是裡應外合之計,他用的最多。
吳用在用人方面也很準,他多次用到時遷飛簷走壁的本領,讓他去盜甲,去潛伏在敵人城中,去放火為號等等,都取得了勝利。
其次是公孫勝
公孫勝在梁山坐第四把交椅,屬於機密軍師,他的綽號是入雲龍,善於道家法術,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也算得上半仙了。比如晁蓋、吳用等人逼上梁山時,何濤率軍來打,當時就是公孫勝召喚大風,以助火勢,燒得官兵紛紛跳河。
可能是因為公孫勝法術太強,又前後兩次離開梁山,有點縹緲玄乎,所以人們對他的印象容易被固化,人物他就是個牛鼻子老道。也因此有人認為,公孫勝和吳用是諸葛亮的兩面,公孫勝代表著諸葛亮的道,吳用代表諸葛亮的謀。
實際不然,公孫勝也相當有謀略,比如在收服芒碭山樊瑞、李袞和項充時,公孫勝就曾布下八卦陣,又變作長蛇陣,生擒李袞和項充。
可以這麼說,公孫勝的實力相當高,他發揮的並不是全部。但即便如此,他也已經很厲害,所以能在梁山擔任機密軍師。
最後是許貫忠
許貫忠的名字跟羅貫中讀音一樣,一些人也認為這是羅貫中把自己寫在了書中。(水滸的作者向來是謎,有施耐庵之說,也有施耐庵、羅貫中合著之說)
許貫忠在書中是一位高人,雖然從沒有參與任何戰役,但從作者的描述中,還是能看到許貫忠的不一般。
燕青曾經說過,許貫忠博學多才,還中過武舉,顯然是文武雙全。許貫忠甚至有預測的能力,宋江等人徵遼之後,他送給燕青一幅圖,後來發現是三晉山川城池地勢圖,上面標註也很詳細,哪裡可以埋伏,哪裡可以屯兵,哪裡可以廝殺等都很詳細。
這張地圖,幫梁山好漢順利平定了河北田虎。
以許貫忠的本領,他若是出山,一定也是文武雙全,智謀超群的英雄好漢。可惜他看透了朝廷,所以選擇了歸隱。
對了,朱武的本領並沒有多高,尤其是他的謀略。
昱嶺關之戰中,史進、石秀等六人中計而亡,與朱武不派人探查有關。朱武的強項是識陣,但破陣能力不行,曾擺下「鯤化為鵬陣」,結果被遼軍衝散,連主帥盧俊義都失聯了。後面,盧俊義兩次遇險,若非武藝高超他已經死了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