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許洪勝 通訊員 呂金虎 東營報導
12月14日下午,利津縣重點項目觀摩團觀摩部分市觀摩重點項目。
第一站觀摩德州路西延暨東津黃河大橋建設項目。德州路西延暨東津黃河大橋工程,路線起於墾利區境內德州路與S507交叉口,在墾利勝利社區北跨過黃河,終點位於S315孤陽線處,全長10.105公裡(特許經營範圍),包含墾利側道路接線7.557公裡、利津側道路接線941米和東津黃河特大橋1607米。
目前,跨黃河大橋已完成立項,並於6月29日舉行了工程奠基儀式。大橋採用雙向六車道,主橋橋面寬34米,引橋橋面寬31.5米,大橋兩側引線工程採用一級公路標準修建,設計速度80公裡/小時,雙向四車道,路面寬25.5米,建設總投資為14.6億元,已完成投資約8600萬元。大橋通車收費後,年利稅可達1500餘萬元。工程建設採用特許經營模式,通過公開招標,由中鐵建城投公司、中鐵十四局、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和山東黃河工程集團公司聯合體成為項目投資人,註冊成立中鐵東津大橋管理有限公司,負責項目設計、建設和運營。
工程計劃建設期36個月,經營期25年。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完善全市區域路網、優化黃河三角洲交通布局,成為東營市跨越黃河、東西聯通的最便捷通道,切實減輕跨河交通壓力,有效破解全天候全車型跨河通道不暢的問題,對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巨大作用。
第二站觀摩利津縣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利津縣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作為創建省級四星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縣的引領工程,總投資3.9億元,其中今年申請政府專項債資金1億元。2020年重點實施「智慧利津綜合指揮調度中心」和「智慧利津—縣域治理綜合應用」項目。項目位於縣博物館二樓,面積約13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投資7000萬元。項目於今年3月立項,5月正式開工。
項目以打造「數聚鳳凰城、智繪新利津」的智慧城市品牌為目標,建成集視頻會商、協同聯動、應急指揮、決策支持等功能於一體的智慧利津綜合指揮調度中心,並與縣域治理運行管理中心場所共用、信息共享。目前有縣域治理運行管理中心、縣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縣民生熱線管理中心、縣大數據服務中心4家單位入駐集中辦公,縣綜合執法局、縣水利局、縣公安局、縣氣象局等12家部門單位派員入駐;打造以雲計算中心、大數據平臺、空間地理信息平臺、融合通信平臺、可視化展示應用等為主要內容的智慧利津「雲底座」,為各部門各領域智慧應用建設提供公共資源支撐。建成經濟運行、應急管理、網格化平臺、數字城管、重點項目管理、視頻應用、環境保護等10餘個智慧應用模塊,實現對城市運行狀態的動態監測、分析預警和決策輔助,讓縣域治理更科學、更精準、更智能,提升了利津縣縣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
第三站觀摩利津縣中心醫院新院區建設項目。利津縣中心醫院新院區建設項目是利津縣委、縣政府確定的縣重點民生實事工程,位於利一路以北、利二路以南、省道316線以東、津九路以西,佔地面積約260畝,總建築面積124862.45平方米,設計床位1000張、日門診人數2000人次。項目包括門診醫技樓、住院樓、行政教學中心、後勤保障中心、學術報告廳、感染樓、放療中心及其它附屬樓群,規劃綠地率35%,配套完善公用、消防、安全、環保等設施,是集醫療、急救、預防保健、康復、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現代化三級綜合醫院。
項目於2019年10月完成立項,今年3月開工建設,計劃2022年12月竣工投用。項目總投資7.8億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2.5億元。
項目聚焦利津縣公共衛生領域短板,突出「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理念,堅持高起點規劃,由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規劃設計;高標準建設,由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及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兩個央企進行施工建設;高效能管理,由縣屬國有企業利津縣財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進行建設過程中的管理,以不同程度滿足人民群眾差異化、多樣化醫療健康需求,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
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全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有益補充,為利津縣城鄉居民提供更加全面、更加安全的保健衛生服務,有效緩解人口迅速膨脹與全縣經濟發展不平衡帶來的醫療保健壓力,極大促進全縣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加速健康利津進程。同時,新院區建成後可以提供就業崗位約1200個,具有十分廣泛的綜合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