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產體育競技類電視劇看起來都很傻很天真?類型劇有春天嗎

2020-12-18 羿雲天

藍臺開播的青春愛情競技成長劇《冰糖燉雪梨》開播至今,又將國內體育競技類電視劇推上了一個新高度。

伴隨張新成和吳倩飾演的男女主角的冰上夢想,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國內體育競技類電視劇為什麼看起來總是透著一種很傻很天真的尷尬?

藍臺在經歷了某明星去世事件之後,一直被全網Diss,然後卻又憑藉《王牌對王牌》的情懷牌收割了一波又一波高收視。於是,藉助這個販賣情懷的「王牌」節目,藍臺邀請了男主角張新成參加了疫情期間和該劇開播前一天的王牌綜藝。

主持人大力推介該劇,仿佛要押寶該劇實現大翻身。

然而,剛開始看了看《冰糖燉雪梨》,小鮮肉和小鮮花的組合,雖然演技過關吧,張新成憑藉《你好,舊時光》積累了一定的國民度和好評度,可是,奈何劇集依然太小眾,並沒有實現藍臺期望的大爆。

並不是說該劇不好,只是當國內職場劇被拍的一部比一部還爛之後,涉獵很少的體育競技類電視劇也開始走上了一條死亡之路。有些劇,真的是拍給特殊需要粉絲看的,比如《冰糖燉雪梨》,聚焦冰球,講述「速滑少女」棠雪在大學校園裡重逢「冰球男神」黎語冰,兩人在追逐冰上夢想的過程中,收穫真摯愛情的故事。

從之前的《浪花一朵朵》,圍繞國內少年遊泳競技,通過聚焦遊泳運動,主要講述一個菜鳥女記者雲朵戀上泳壇運動員唐一白,並鼓勵昔日失意的他重返泳壇巔峰的故事。

女主角由譚松韻主演,飾演一名體育記者,可是譚松韻的娃娃臉始終撐不起一個合格記者的氣場,加上和顏值一樣稚嫩的演技,完全演不出劇情的設定。演繹《最好的我們》中的耿耿倒是形象和人設吻合,成為經典。

到了《浪花一朵朵》則變成了一名花痴,面對四個大學生遊泳健將,誤打誤撞的尷尬橋段讓本來大有看頭且國民認可度很高的遊泳運動變成了陪襯,成為披著運動外衣的瑪麗蘇甜寵劇和粉絲跪舔劇中男主角的賣腐劇。

後來又有關曉彤和鹿晗定情之作《甜蜜暴擊》,改編自韓國漫畫《狂野少女》,以體校正則學院為背景,講述了因格鬥競技而結緣的年輕人們共同成長的勵志故事。

可是,蹭著兩人戀愛的巨大流量開播,卻最終徹底撲得一塌糊塗,再一次證明,國人對於日韓漫畫和經典電視劇的改編往往只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只買了金玉其外的故事外殼,內裡卻依然是一堆敗絮。

類似的例子還有楊洋、胡冰卿、白敬亭主演的聚焦跆拳道的《旋風少女》,還很有信心地拍了第二部,還計劃拍第三部;蔣勁夫主演的擊劍題材劇《進擊吧!閃電》;王俊凱和王源主演的講述棒球運動的《我們的少年時代》。等等。

反觀國內體育運動項目,極具國民度的桌球、羽毛球、跳水運動至今似乎沒有相關的電視劇,唯一拍了一部話題度和賣相不錯的《中國女籃》卻因為種種原因至今未能上映,除此之外,國產體育競技類電視劇卻往往總是喜歡拍歐美日韓青少年擅長的棒球、冰球、橄欖球,也不知道是編劇認為這些運動高大上,還是腦子進水了?

日韓雖然同屬亞洲,但是相比中國,對於青少年的運動項目的鍛鍊和普及卻有著很大的差別,日本的棒球、足球、遊泳等項目從小學開始就已經設定為必修課進行訓練和普及,號稱全民熱愛都毫不為過。所以日本才會拍出產生巨大影響力和好評度的《足球小將》、《灌籃高手》、《網球王子》、《北鬥神拳》等漫畫和改編的影視劇。

這些體育競技類電視劇和漫畫往往非常貼切本國少年運動特色,本來就是他們從小熟識和鍛鍊的。也就是拍自己熟能生巧又具有很高國民度和熱愛度的題材,只要劇本紮實,演員演技到位,就更容易贏得喝彩和高收視。

而國內的電視劇可能依然延續著「國外的月亮比較圓」的定律吧,總是拋棄自己擅長和國民度很高的運動項目,卻照貓畫虎地喜歡拍一些國內少年不會鍛鍊和普及度很低的運動項目。不僅以己之短去挑戰別人之長,而且還很容易從第三集開始就走上了一條八十年代臺灣偶像劇的套路,男女主角無論多麼的冤家路窄和地位懸殊,總會在各種尷尬的誤打誤撞中惺惺相惜,演變成一部無腦戀愛劇。

正如網友評價《冰糖燉雪梨》:從情節的設計中感受不到女主對男主的愛,我只看到了女主的自私雙標以及男主的舔狗。這個對於甜劇來說是最致命的。

體育競技的精神沒有拍出來,戀愛又拍的一塌糊塗。最終就是兩邊都不討好,撲街就是一種必然。豆瓣評分高的雖然不一定是好劇,但是評分低的百分百是爛劇。

國內拍攝的體育競技類電視劇往往喜歡打著體育運動的幌子,找兩個顏值不錯的男女主角談戀愛,不僅沒有挖掘到運動員成功背後實在的心酸和無助,最終更是忽視了電視劇本身所要表達的體育精神更高更快更強的真諦。

這也怪不得那些主演的小鮮肉和小鮮花,因為根據他們的生活經歷,演繹職場大BOSS缺少氣場,演繹婆婆媽媽的家庭戀愛劇又顯得太小,又沒有太多經典的校園戀愛劇供他們挑選,但是一茬接一茬的年輕明星也要吃飯,他們背後的公司也要營業,所以就只能一部接一部地接拍那些無腦的戀愛劇了。仿佛拍電視劇不談戀愛就活不下去了,虛假的戀愛太廉價,最終就變成了一堆又一堆垃圾。

這種垃圾拍的多了,就形成了對於還未形成固定正確三觀的少男少女的思想汙染,以為這些電視劇中的夢想才是他們要追求的夢想,所以才覺得不戀愛就是傻子,而又沒有教會少男少女何為正確的戀愛觀和價值觀。

速食文化的大量泛濫,看似涉獵了很多類型的劇集,仿佛也在倡導影視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可是每年拍了上千集電視劇,最終能夠上星的不到十分之一,轉而退其次淪為網播的電視劇也在良莠不齊的網劇中成為了話題很高質量很次的炮灰,大部分最終成了壓箱底的垃圾,或者成為白天無人觀看時段的填充劇。

不要以為那些遺憾未能在衛視播出的電視劇就是滄海遺珠,其實仔細想想,回頭再看,他們只不過是一塊破石頭罷了!

國產體育競技類電視劇的春天還遠遠沒有到來。

羿雲天,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自閉症療育師,自媒體主編。原名徐亨福,生於蘭州,現居鄭州。專注婚姻家庭、時事熱點、影視評論原創作者。不隨波逐流,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雲天;微信公眾號:羿雲天說(ID:yiyuntianshuo)。

相關焦點

  • 四本體育競技類小說,足球,籃球,橄欖球,賽車
    今天給大家推薦四本體育競技類小說,足球,籃球,橄欖球,賽車,激情四射,馳騁賽場。作者對主角和比賽的劇情鋪墊,以及敘述文筆都很有煽動性,讀起來熱血十足。 作者文筆不錯,而且對足球應該也很了解,雖然書中也有不少問題。但是小說做的最好的就是不管你喜不喜歡足球,看不看球賽,都能看得很爽。
  • 國產劇和美劇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汪海林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逃離」大螢屏,都去打遊戲去了快沒人看電視劇了,堅守在電視機前的只剩下家庭主婦以及部分中老年。為什麼呢?歸根結底是質量不行。內地的電視劇經歷了80年代的初露崢嶸,90年代的野蠻生長,到00年代進入了空前的的繁榮,大量經典噴湧而出,《大宅門》《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黑冰》《天道》等經典電視劇都在這個時候問世。
  • 盤點電視劇裡那些不討厭的「傻白甜」,我天真善良,但絕不拖後腿
    說到傻白甜這個詞,簡直就是討厭的代名詞。以前的電視劇女主大多都是這樣,天真善良可愛,對什麼都懵懵懂懂,還經常犯錯拖後腿,然後讓身邊人的來給自己收拾爛攤子。但是現在這種角色已經完全不再吃香了,所以電視劇裡出現的傻白甜角色就是總是讓人吐槽,這也太討厭了吧!
  • 愛情喜歡一廂情願的四大星座,很傻很天真
    可是有些人的愛情,總是喜歡一個人愛著,不管對方愛不愛,都不太在乎,能愛當然最好,不能愛也能一個人堅持下去。下面一起看看哪些星座愛情喜歡一廂情願,哪些人很傻很天真?等到有一天戀人離開自己,才想到自己當時為什麼很傻很天真,那麼的自以為是。第二名:總相信自己魅力的天蠍座天蠍座的人一向神秘,他們對自己的魅力從來都不質疑。在愛情中,他們總是有一廂情願的態度,很多時候他們總是覺得只要自己付出,就一定會得到回報。
  • 我的體育老師與急診科醫生都有張嘉譯,豆瓣評分為什麼差那麼多?
    去年大熱的兩部劇《我的體育老師》和《急診科醫生》都是張嘉譯作為男主角出演的電視劇,豆瓣評分一個7.0一個6.1,為什麼會差別這麼大?首先說《我的體育老師》。最後,最重要的,每個男人都想娶一個王小米!每個男人都想娶一個王小米!每個男人都想娶一個王小米!重要的事說三遍!以前看到過一篇文章標題叫《每一個中年男人都想娶一個王小米》。可是我卻想說,是每一個男人都想娶一個王小米!
  • 「很傻很天真」怎麼翻譯?
    如果你是英語學習者,那麼其中不少臺詞都是很好的學習素材。而伊甸園翻譯的這版中文字幕,就把純美式英語的幽默翻得超有中國特色,小編在此精選兩條與大家分享哦。亮點一:大眾點評網?!英文原文:This is going way beyond a negative review in Zagat.
  • 有一種電視劇叫做導演認為我傻!
    最近有一部由甜馨媽李小璐主演的狗血倫理國產時尚劇《守護麗人》進入了各位媽媽阿姨的視線,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儘管槽點滿滿,但這部劇依然成為了媽媽阿姨的大愛劇。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這部劇披著時尚的外衣的國產劇雖然彩色皮草十分辣眼,但是穿幫鏡頭還是能夠供人一樂的。
  • 2015國產電視劇大趨勢
    今年,國產類型劇又有哪些新景觀?都市情感劇、抗戰劇、偶像劇「三足鼎立」  按照流行分類來看,目前的都市劇、抗戰劇、古裝劇、傳奇劇等紛紛向偶像劇靠攏,「高顏值」成為不可或缺甚至唯一的要素,內容元素被嚴重忽視。
  • 2020國產電視劇:在品質提升中記錄時代發展
    2020年,圍繞重大時代主題展開創作的電視劇有兩個突出亮點:一是集中整合優質創作資源對重大社會事件進行藝術化、高質量的快速反映,二是「單元劇」的創新呈現模式令人耳目一新。抗疫題材劇《在一起》和脫貧攻堅題材劇《石頭開花》是典型例證。
  • 為什麼如今的電視劇演繹的都是富人生活?窮人都去哪裡了?
    如果說早期的《王子變青蛙》、《命中注定我愛你》、《流星花園》、《我可能不會愛你》等劇還能夠讓年輕人為愛感動,那麼,如今被國產劇翻拍乃至坐在家裡編寫的電視劇,簡直就是在侮辱觀眾的智商。那些未能上星播出的網劇和轉戰視頻網站的電視劇,本來以為是一塊遺漏的璞玉,最後發現其實都是一塊又臭又硬的爛石頭。
  • 有一種雙重悲傷叫做《NANA》將翻拍成國產電視劇
    曾經,有一種悲傷叫做自己喜歡的動漫真人版。而現在,有一種雙重悲傷叫做自己喜歡的動漫將要翻拍成國產電視劇。作為多少人心中的白月光般存在的《NANA》則將要翻拍成國產電視劇《娜娜》。你期待嗎?這個世界上肯定會有另外一個我,做著我不敢做的事情,過著我想過的生活。日本動漫《NANA》,雖同樣是nana,兩個人的性格卻截然不同,小松奈奈天真可愛,但生於溫室裡的她不懂世故,在小天地裡只有她的男朋友。大崎娜娜來自破碎的家庭,她性格堅強,行事果斷,渴望成為一個朋克樂手。兩個人的相遇是故事的開始,她們並不美好,甚至有些黑暗。
  • 求求國產編劇看看別人的女主角是怎麼寫的...
    國產編劇真的永遠抓不住一部類型劇的重點是什麼。大家這不是想看年齡、身份、階層懸殊下的都市男女婚戀麼,怎麼給我整一出大型不倫畸情秀呢?我現男友的朋友是我前男友的爸爸最後又變成了我公公.....雖然說一個電視劇都按照你喜歡的劇情走會有點無趣,而且現實裡像主角這樣猶猶豫豫三心二意的人應該很多。但回顧整部劇,你會發現賀繁星這個人設的基本邏輯都不通。女主30好幾,資深少女,小白兔人設。
  • 真正聰明的人,看起來都很傻
    劇本寫完後,被導演滕華濤看上,問六六:「沒有劇本費,你同意拍嗎?」自己辛辛苦苦寫出來的劇本卻要白送人,在外人看來真是傻到家了,但六六卻咬牙同意了。《雙面膠》播出後,六六獲得了白玉蘭最佳編劇獎的提名。她現在寫劇本,有的一集高達數十萬元。
  • 春交會盤點:現實題材升帳,第一商業類型劇乾坤大挪移
    在今年的北京電視劇「春交會」上,位於主會場正門對面廣告位上的兩個海報十分搶眼,一部是紅白色調的《覺醒年代》,一部是黃黑色調的《新世界》。和絕大部分凸顯主演「大頭貼」的國產劇海報不同,這兩個海報都走極簡主義風格的路線,「萬花叢中一點綠」,辨識度極高。
  • 鑑劇:《愛在春天》能更爛嗎
    《愛在春天》中徐璐也試圖去抓住金露露性格的核心:天真,可是《愛在春天》中金露露的天真得有些無腦,不時嘟嘴賣萌刻意扮可愛,扯著嗓子哭著要媽,與陸達生玩親親等幼稚情節在原版中藍鳳萍是一個悲情人物,她的悲情不在於性格上的逆來順受,而在於對愛情的痴迷。她長得漂亮且楚楚可憐,是一個乖巧也很有夢想的女孩,由於萬綺雯的美貌及修長曼妙的身材,很多劇迷喜歡藍鳳萍甚於姚小蝶。
  • 評分最高的國產電視劇都有哪些?
    這些年看的國產電視劇也不少,但真正讓我覺得好看的有這五部。第一部:大丈夫該劇由王志文、李小冉、韓童生、許娣等主演的都市家庭喜劇。2015年8月9日,在第17屆華鼎獎中國電視劇滿意度調查發布盛典上,楊玏獲得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新銳獎、李瀟獲得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編劇獎、全國觀眾最喜愛的電視劇作品獎。第二部:天道該劇由張前執導,王志文、左小青、曾紅生及石爻領銜主演。講述了年輕的女警官芮小丹通過朋友結識了商界怪才丁元英,並受託在古城照料丁元英的生活。
  • 雍正王朝:翠兒,看起來很傻很天真?她才是男人的擇偶標準
    表面看來,翠兒只是一個嬉笑怒罵皆立刻表現,很傻很天真的小姑娘。在李衛正式步入仕途以後,翠兒也擺脫了奴婢的命運,跟隨李衛一步步走向人生的頂端。隨著李衛的官職越做越高,李衛和翠兒這對「苦命鴛鴦」似乎已經沒有了當初的深厚感情,翠兒也逐漸向一個市井潑婦的形象靠攏,李衛不得不夜不歸宿乃至直接對罵撕打。
  • 小時候被嚇傻的國產電視劇中,《聊齋》「不敵」梁麗版《封神榜》
    雖說像HBO這類大尺度美劇「專業戶」,推出過像《權力的遊戲》、《黑道家族》、《西部世界》、《羅馬》等情色、暴力、血腥「大滿貫」的電視劇作品,但若論國內觀眾比較熟悉的重口味影視劇,非《聊齋》、梁麗版《封神榜》這類國產電視劇莫屬。
  • 為什麼好看的國產電視劇都不見了?原因恐不是說觀眾喜歡就能拍
    大家有沒注意到國產電視劇現在一般都60集左右,而韓劇,日劇,美劇多數都在20集左右。但是國產電視劇大部分豆瓣評分不及格,而國外電視劇大多數都7分左右,超過8分的也屢見不鮮。是不是我們那國產電視劇的集數控制一下也能拍出高分作品呢?
  • 又臭又長的國產電視劇,2倍速看我都嫌慢
    不是錯覺:越來越長的國產電視劇國產電視劇的集數一直這麼多嗎?通過豆瓣爬取的國產電視劇數據來看,並非如此。哪怕是我們印象中播得永無止境、簡直像有九九八十一集的86版《西遊記》,其實竟然也不過25集。上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電視機還是普通家庭裡的稀罕物件,電視行業也尚未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