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隨著各省市高考狀元和考試分數的出爐,人們無不感嘆今年學子是多麼的不容易,卻忽略了他們背後的父母——
有人賣掉大房子,換成老破小學區房;
有人一擲千金,給孩子報各種名師輔導班;
有人挑燈夜讀、發奮學習,只為了能再多輔導孩子幾年;
還有人辛苦半生,拼盡全力託舉孩子、讓他向更高的地方看齊......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吶!
有媒體採訪了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現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值得學習借鑑!
每一個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莫言曾經說過: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前途是你自己的,
做父母的不求回報,
人生只有一次,不可回頭。
爸媽能陪你一時,卻不能伴你一生。
爸媽深知能留給你的,就是要讓你明白,要贏得他人的尊重,要過上幸福的生活,就是能用自己的能力爭取一個美好前途!
但那個時候,可能爸媽已經兩鬢白斑,步履蹣跚。你也會明白,爸媽所做的努力,他們最終得不到什麼,一切都是為了你。
網上的一句話,讓人深有感觸:「爸媽必須讓你先立起來,免得我們忽然倒下了,而你卻不會站立。」
①孩子,你見過凌晨4點半的廚房嗎?
來自一名考生曉琳的發帖說,有一天,她在4點半從噩夢中驚醒,繫著圍裙的父親馬上衝進他的臥室。
如果不是那場噩夢,曉琳永遠不會發現,父親那感人的「背影」他每天凌晨4點半起床熬粥。
你知道嗎?
一碗看似簡單的小米粥,從燒水,淘米,下鍋,熬煮到上桌,至少需要半小時。
年輕人總用「見過凌晨4點半的某地」,形容勤奮,因為4點半是個尷尬的時間,熬夜的會在那時候入睡,早起的在那之後才起床。
凌晨4點半的廚房,竟然是一位陪考爸爸的感人背影。
曉琳的父親是萬千中高考生家長中的一位,中高考這一年,他們往往忍受著勞累、孤獨,卻還要展現出積極樂觀的一面,做孩子堅實的後盾。
有些付出,只有自己知道。
曉琳這種拼命複習的狀態,幾乎所有考生都會經歷,這是個老套的故事。下面這個時間表,恐怕是所有考生的日常。
22:00 刷題
00:00 睡覺
05:00 起床
06:00 早讀
07:00 跑操
08:00 上課
12:00 午飯
21:00 回家
考生真的非常辛苦,他們往往在挑燈夜讀後,於凌晨5點起床,吃過早飯,6點準時坐在教室早讀。7點跑操,8點正式上課。
除了吃飯和上廁所,他坐座位上十幾小時一動不動,晚上回到家又打起精神挑燈夜讀……
等等,你不覺得少了點什麼嗎?
是誰,在凌晨5點把熱騰騰的早飯端上餐桌?
是誰,在中午12點把午餐送到校門口?
是誰,在晚上9點半把沾滿汗臭的校服洗淨,甩幹,熨平,又在寫字檯放上一杯熱牛奶?
考生永遠在抱怨,備考生活太枯燥,每天重複著家和學校的兩點一線,像個定時工作的機器人。
這時不如想想,是誰默默地支持著,使這種快節奏的學習生活井井有條。
如果說,中高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那麼,考生家長就是敵後根據地的後勤戰士。
誰又能說,後方不是戰場呢?
「十年寒窗,百鍊成鋼」,每個人才的成長,都不是與生俱來的。
同學們為了知識,為了未來,在辛苦耕耘著自己的明天。
父母給了孩子生命,甘願為孩子遮風擋雨,創造溫暖天地。
可有多少孩子能看到他們身後,默默付出一切的父母,他們獨自承擔著生活裡的疾病、貧困、苦痛……
是的,從來沒有什麼橫空出世,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②孩子,你見過媽媽打人的場景嗎?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因為精良的製作、過硬的劇本和演員的精彩演繹而大火,其中童瑤扮演的顧佳廣受好評,又颯又美,活出人們心中的女強人模樣。
她最大的特點,就是為了家付出自己的一切。她名校畢業,能力出眾,做事有大局觀,明明工作風生水起,卻甘當全職家庭主婦,每件事都條理分明,儘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為了讓兒子許子言上昂貴的馬術課,為上國外名校累積優勢,她賣掉了自己喜愛的珠寶。
她為了讓孩子上頂級的貴族幼兒園,一向傲嬌的她,卻主動放下身段,親手為王太太做精緻糕點、搗鼓望遠鏡,光腳為王太太提鞋,只為王太太寫入園推薦信。
她說:「這是我當媽的修行,不需要靠別人,就靠自己。」
她的示弱和隱忍,全是絲絲入扣對兒子的愛。
但另一方面,她的隱忍,並不代表她的軟弱無能。只要有人膽敢欺負她的兒子,她絕不姑息,什麼體面和矜持、人設全都不管不顧了。
因為得罪了幼兒園家委會會長,她的兒子慘遭霸凌。明明是小朋友間的生日聚會,許子言卻被關進了小黑屋。
顧佳知道情況、救出兒子後心疼不已,當即取下手錶、甩掉高跟鞋,一把揪住幕後主使木子媽媽和另一個幫兇,拽進房間就是一頓痛揍,毫不留情。
她本不是粗魯之人,為了孩子,百般無奈。
「三十歲了,第一次動手打架,因為比起體面,有更寶貴的事和想要保護的人。」
說一千道一萬,人生實苦,為人父母諸多不易。所謂的歲月靜好,都是有很愛你的那個人扛住一切,將風刀霜劍轉化為暖暖初陽。
③孩子,你見過父親在工地搬磚的身影嗎?
山東58歲的趙大叔,每天工作12個小時,可是收入卻很少只有3000元,可是他一幹就是20年。
20年,每天三萬斤是什麼概念?!
視頻中,趙大叔正在搬瓦,一片瓦三斤半重,雙手一抱10多片就是三四十斤,一天下來,他要搬超過3萬斤的瓦。
儘管戴著手套,趙大叔的手上還是磨出了厚厚的繭子,趙大叔說:「老伴身體不好,只能指望他出來幹活。
一說起來家裡的情況,他就只想掉眼淚,但是一想起兩個女兒都上了大學,他就覺得非常欣慰,覺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父親的支持下,這個曾經被遺棄的姑娘,一定會有值得期待的未來。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改變人生。這是老一輩堅信不疑的人生道路
對於一些不夠富有、不夠強大的父親來言,拼命供孩子上學,就是他們最深沉的愛!也是能夠改變孩子,走出小山溝唯一的希望!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硬核」父母
有人說「慈愛殘酷」,可能也就是古人常說的「愛之深,責之切」了吧!
不許你看電視,限制你上網,監督你作業,克制你的貪玩。
甚至你有時候不小心犯了錯,怒氣洶洶地頂撞起來,氣急敗壞的我們也會「兇」你幾句。
你委屈難過,難道爸媽心裡就會好過嗎?
身為父母,多想讓你知道,爸媽對你的責怪和批評都是良苦用心;
苦口婆心地嘮叨大道理,都是為了能讓你能早點兒懂事,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多少年前,當我們也還是你這個年紀的時候,也有多少不服氣,有多少年少輕狂。
但是,人都是長大之後才能明白,所有的孩子,都是踏著父母的肩膀成長起來。
網上有有句流行的話:比別人家有錢更可怕的是,有錢人的孩子比我們的孩子更努力。作為「不那麼有錢」的人家,我們必須做「硬核」的父母,從小對孩子不心軟,對孩子「狠」一些,只有這樣,才能養出孩子的好品質,才能讓他們擁有能夠應對未來的籌碼。
①吳奇隆:父母的嚴厲和心狠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前段時間吳奇隆在節目上聊到童年,說自己小時候幾乎每天都在訓練。
「每天五點多起床訓練,放學之後接著訓練,晚上十點十一點才能回家。我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他們考90分就會有獎勵,我考90分就會挨打。」
當時父母的嚴厲和心狠,今年再回憶起來時,吳奇隆沉思良久。「很辛苦,但是這個階段吃的苦,都將成為未來生活很重要的基礎。讓我養成了不輕易放棄、自律、堅持努力的習慣。」
②周杰倫:你曾經吃過的苦,總有一天會笑著講出來
華語樂壇流行音樂天王周杰倫,曾在節目中自爆小時候被母親逼著學鋼琴的辛酸史。
他說,自己也不是從一開始就對鋼琴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當媽媽發現自己對音樂有天分時,就拿出家裡的積蓄,為他請最好的鋼琴老師,也買了一架好鋼琴,4歲開始每天必須練夠兩小時。
他還說,很羨慕其他小朋友在外面玩,而且不止一次的想,為什麼別人在那看漫畫,我卻在學畫畫對著鋼琴說話?別人在玩遊戲,我卻靠在牆壁背我的ABC?
他也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媽媽很嚴厲,但也恰恰因為母親的嚴厲,讓他彈好了鋼琴。
當謝霆鋒問他:「你那麼小,能坐得住媽?」
周杰倫笑著回答:「不可能坐得住,所以我媽媽會拿著藤條站在旁邊,但是現在真得很感謝她,所以我寫了《聽媽媽的話》。」
或許,沒有周媽媽當年的「逼迫」,就不會有今天的周董。
縱觀周杰倫今日在樂壇的地位,不禁想到那句話:你曾經吃過的苦,總有一天會笑著講出來。
③劉歡:對孩子,要經常地推一把
劉歡在某次採訪中說起女兒的教育問題時,提及女兒的音樂天賦,兩次說到了「後悔」二字。
因為劉歡一直和妻子秉承著「快樂教育」原則,覺得不應該強迫孩子去做不喜歡的事情。而他的女兒是那種喜歡彈琴但不願練琴的人,於是劉歡和妻子向女兒妥協了。
如今的劉歡感嘆:「從小沒有迫使她學音樂,我覺得有點後悔。」
此外,劉歡以「過來人」的經驗奉勸那些有心栽培孩子的家長們:「其實你迫使孩子練一練,他可能就很好。有這方面天賦的孩子,還是可以推一把。」
孩子就像一棵小樹,父母自始至終不斷引導,他就會筆直地長,中間有問題都好修建,可如果一旦偷懶,指望孩子自覺,他就會長歪,此時再去修剪,就太難了。所以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自覺,我們在孩子身上偷的懶,貪圖的享受,總有一天,是要還的。
因此,藏地聊吧小編的結論是:有時候,孩子的童年過得沒一點壓力,長大了未必對父母心存感激,反而,他們也會後悔當初的輕鬆放縱,甚至反過來責怪父母。
在教育這條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自覺」,適當地推孩子一把,會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何培養優秀的孩子,明智的父母都懂得這樣做!
我們都希望孩子長大後出人頭地,有所成就,但是僅僅對孩子嚴厲,逼孩子學就夠了嗎?
很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逼孩子很容易,但是如何逼孩子,逼到什麼程度,往往是家長們掌握不好的問題,一旦家長使錯勁了,害的還是孩子。以下幾點建議供家長們參考——
①找到孩子的「天賦」所在
當下的父母都很焦慮,我們害怕孩子落後、害怕孩子被時代拋棄,所以我們傾盡所有的想要培養一個優秀又全能的孩子。
我們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培訓班,然而你給孩子報班的根據是什麼呢?
別人家孩子報了,你也報;
這個班很火,你也想讓孩子學一學;
你覺得孩子喜歡這個,擅長這個,你就給報了?
我想大部分家長都是這三種心理狀態,然而我們給孩子報班最應該遵循的是孩子的意願與天賦。
可能小孩子都不願意學,那我們就應該幫助孩子挖掘他的天賦所在,如果孩子真的有天賦,他的能力也不會差到哪去。
每個孩子都是舉世無雙,獨一無二的珍品,每個孩子的特質都是不同的,每個孩子的頻率也不盡相同。
願我們每個父母,都能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在適當的時候,用適當的方法,用力地推孩子一把,讓他們能朝著美好的未來一路狂奔。
②積極鼓勵和情感支持
我們需要認識到的現實是,孩子終究是孩子,他們沒有太多的自控力,所以家長除了監督督促孩子之外,還要給予孩子充分的鼓勵和情感支持。
孩子總有學習煩躁的時候,這是就需要我們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孩子再堅持一下,比如你可以對孩子說:「寶貝,你今天很努力,但是還有一點兒就完成了,媽媽相信你可以堅持練習完,我們每天都在進步,這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啊!」
相比責備而言,這樣的話更容易被孩子聽進去。
那如果孩子有一天學到崩潰了怎麼辦?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對孩子進行共情,我們大人還時常有崩潰的時候,所以你可以對孩子說:「寶貝,媽媽知道你很累,但是這世上本就有很多困難,媽媽也是從你這時候長大的,所以堅強一點,克服了困難我們就進步了,媽媽會一直陪著你的。」
我想,當孩子獲得了足夠的共情和情感支持,所有的困難都變得不那麼難了。別動不動就爆發你的情緒,孩子也是你的朋友,用心交朋友,就會換來好結果。
③從小培養孩子的「自覺性」
我們每個人都有惰性,沒有形成自控力的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如果你不約束孩子,只會讓他越來越放縱自己。
還記得那個廣西的理科狀元楊晨煜嗎?他的高考成績是730分,不僅學習成績優異,而且興趣愛好也很廣泛,一夜之間「火」遍全國,那這麼優秀的孩子到底是怎樣培養的呢?
當記者問楊晨煜媽媽育兒經驗時,她說:
「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時,監督養成習慣,但定型以後,後面的路就好走了。
我們平時基本只管好他的後勤工作,他的課業我們就交給老師了,我們就不去打擾他。」
我很認同楊媽媽的教育觀念,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好監督工作,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然,監督也是有學問的,楊媽媽說監督孩子習慣養成的過程是很痛苦的,要時時刻刻地監督他、留意他。而且監督的過程中,父母自己也要自律,不能讓孩子學習自己卻在玩手機,與孩子一起進步,才能起到更好的引導作用。
其實,這世上哪有那麼多的天才,只不過是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父母在奮力託舉。
如果,你想要孩子有一個好未來,不要只和他說「不要害怕讀書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而是要與孩子肩並肩一起進步,當孩子堅持不下去的時候,該出手時就出手,助孩子一臂之力!
在結束本文時,藏地聊吧小編要說:
為了孩子能好好讀書、學有所成,家長們真的很拼。
因為,走過學生時代,又經歷了生活不易的我們都知道:
學習辛苦,但是不學習,以後的人生將會更辛苦。
所以,我們才千方百計地託舉孩。
讀書,是對未來最好的投資。
感謝父母對我們的奮力託舉,感謝父母的不計回報。
藏地聊吧小編也對看到這篇文章的孩子們說:
青春就是用來奮鬥的,不奮鬥的青春,終將留下悔恨!
你只有經歷了成長,在矢志不渝地發奮學習後,生活才會為你打開幸福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