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成長密碼每個「逆天改命」的孩子,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2020-10-18 藏地聊吧


這些天,隨著各省市高考狀元和考試分數的出爐,人們無不感嘆今年學子是多麼的不容易,卻忽略了他們背後的父母——

有人賣掉大房子,換成老破小學區房;

有人一擲千金,給孩子報各種名師輔導班;

有人挑燈夜讀、發奮學習,只為了能再多輔導孩子幾年;

還有人辛苦半生,拼盡全力託舉孩子、讓他向更高的地方看齊......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吶!

有媒體採訪了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現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值得學習借鑑!

每一個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莫言曾經說過: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前途是你自己的,

做父母的不求回報,

人生只有一次,不可回頭。

爸媽能陪你一時,卻不能伴你一生。

爸媽深知能留給你的,就是要讓你明白,要贏得他人的尊重,要過上幸福的生活,就是能用自己的能力爭取一個美好前途!

但那個時候,可能爸媽已經兩鬢白斑,步履蹣跚。你也會明白,爸媽所做的努力,他們最終得不到什麼,一切都是為了你。

網上的一句話,讓人深有感觸:「爸媽必須讓你先立起來,免得我們忽然倒下了,而你卻不會站立。

①孩子,你見過凌晨4點半的廚房嗎?

來自一名考生曉琳的發帖說,有一天,她在4點半從噩夢中驚醒,繫著圍裙的父親馬上衝進他的臥室。

如果不是那場噩夢,曉琳永遠不會發現,父親那感人的「背影」他每天凌晨4點半起床熬粥。

你知道嗎?

一碗看似簡單的小米粥,從燒水,淘米,下鍋,熬煮到上桌,至少需要半小時。

年輕人總用「見過凌晨4點半的某地」,形容勤奮,因為4點半是個尷尬的時間,熬夜的會在那時候入睡,早起的在那之後才起床。

凌晨4點半的廚房,竟然是一位陪考爸爸的感人背影。

曉琳的父親是萬千中高考生家長中的一位,中高考這一年,他們往往忍受著勞累、孤獨,卻還要展現出積極樂觀的一面,做孩子堅實的後盾。

有些付出,只有自己知道。

曉琳這種拼命複習的狀態,幾乎所有考生都會經歷,這是個老套的故事。下面這個時間表,恐怕是所有考生的日常。

22:00   刷題

00:00   睡覺

05:00   起床

06:00   早讀

07:00   跑操

08:00   上課

12:00   午飯

21:00   回家

考生真的非常辛苦,他們往往在挑燈夜讀後,於凌晨5點起床,吃過早飯,6點準時坐在教室早讀。7點跑操,8點正式上課。

除了吃飯和上廁所,他坐座位上十幾小時一動不動,晚上回到家又打起精神挑燈夜讀……

等等,你不覺得少了點什麼嗎?

是誰,在凌晨5點把熱騰騰的早飯端上餐桌?

是誰,在中午12點把午餐送到校門口?

是誰,在晚上9點半把沾滿汗臭的校服洗淨,甩幹,熨平,又在寫字檯放上一杯熱牛奶?

考生永遠在抱怨,備考生活太枯燥,每天重複著家和學校的兩點一線,像個定時工作的機器人。

這時不如想想,是誰默默地支持著,使這種快節奏的學習生活井井有條。

如果說,中高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那麼,考生家長就是敵後根據地的後勤戰士。

誰又能說,後方不是戰場呢?

「十年寒窗,百鍊成鋼」,每個人才的成長,都不是與生俱來的。

同學們為了知識,為了未來,在辛苦耕耘著自己的明天。

父母給了孩子生命,甘願為孩子遮風擋雨,創造溫暖天地。

可有多少孩子能看到他們身後,默默付出一切的父母,他們獨自承擔著生活裡的疾病、貧困、苦痛……

是的,從來沒有什麼橫空出世,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②孩子,你見過媽媽打人的場景嗎?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因為精良的製作、過硬的劇本和演員的精彩演繹而大火,其中童瑤扮演的顧佳廣受好評,又颯又美,活出人們心中的女強人模樣。

她最大的特點,就是為了家付出自己的一切。她名校畢業,能力出眾,做事有大局觀,明明工作風生水起,卻甘當全職家庭主婦,每件事都條理分明,儘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為了讓兒子許子言上昂貴的馬術課,為上國外名校累積優勢,她賣掉了自己喜愛的珠寶。

她為了讓孩子上頂級的貴族幼兒園,一向傲嬌的她,卻主動放下身段,親手為王太太做精緻糕點、搗鼓望遠鏡,光腳為王太太提鞋,只為王太太寫入園推薦信。

她說:「這是我當媽的修行,不需要靠別人,就靠自己。」

她的示弱和隱忍,全是絲絲入扣對兒子的愛。

但另一方面,她的隱忍,並不代表她的軟弱無能。只要有人膽敢欺負她的兒子,她絕不姑息,什麼體面和矜持、人設全都不管不顧了。

因為得罪了幼兒園家委會會長,她的兒子慘遭霸凌。明明是小朋友間的生日聚會,許子言卻被關進了小黑屋。

顧佳知道情況、救出兒子後心疼不已,當即取下手錶、甩掉高跟鞋,一把揪住幕後主使木子媽媽和另一個幫兇,拽進房間就是一頓痛揍,毫不留情。

她本不是粗魯之人,為了孩子,百般無奈。

「三十歲了,第一次動手打架,因為比起體面,有更寶貴的事和想要保護的人。」

說一千道一萬,人生實苦,為人父母諸多不易。所謂的歲月靜好,都是有很愛你的那個人扛住一切,將風刀霜劍轉化為暖暖初陽。

③孩子,你見過父親在工地搬磚的身影嗎?

山東58歲的趙大叔,每天工作12個小時,可是收入卻很少只有3000元,可是他一幹就是20年。

20年,每天三萬斤是什麼概念?!

視頻中,趙大叔正在搬瓦,一片瓦三斤半重,雙手一抱10多片就是三四十斤,一天下來,他要搬超過3萬斤的瓦。

儘管戴著手套,趙大叔的手上還是磨出了厚厚的繭子,趙大叔說:「老伴身體不好,只能指望他出來幹活。

一說起來家裡的情況,他就只想掉眼淚,但是一想起兩個女兒都上了大學,他就覺得非常欣慰,覺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父親的支持下,這個曾經被遺棄的姑娘,一定會有值得期待的未來。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改變人生。這是老一輩堅信不疑的人生道路

對於一些不夠富有、不夠強大的父親來言,拼命供孩子上學,就是他們最深沉的愛!也是能夠改變孩子,走出小山溝唯一的希望!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硬核」父母

有人說「慈愛殘酷」,可能也就是古人常說的「愛之深,責之切」了吧!

不許你看電視,限制你上網,監督你作業,克制你的貪玩。

甚至你有時候不小心犯了錯,怒氣洶洶地頂撞起來,氣急敗壞的我們也會「兇」你幾句。

你委屈難過,難道爸媽心裡就會好過嗎?

身為父母,多想讓你知道,爸媽對你的責怪和批評都是良苦用心;

苦口婆心地嘮叨大道理,都是為了能讓你能早點兒懂事,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多少年前,當我們也還是你這個年紀的時候,也有多少不服氣,有多少年少輕狂。

但是,人都是長大之後才能明白,所有的孩子,都是踏著父母的肩膀成長起來。

網上有有句流行的話:比別人家有錢更可怕的是,有錢人的孩子比我們的孩子更努力。作為「不那麼有錢」的人家,我們必須做「硬核」的父母,從小對孩子不心軟,對孩子「狠」一些,只有這樣,才能養出孩子的好品質,才能讓他們擁有能夠應對未來的籌碼。

①吳奇隆:父母的嚴厲和心狠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前段時間吳奇隆在節目上聊到童年,說自己小時候幾乎每天都在訓練。

「每天五點多起床訓練,放學之後接著訓練,晚上十點十一點才能回家。我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他們考90分就會有獎勵,我考90分就會挨打。」

當時父母的嚴厲和心狠,今年再回憶起來時,吳奇隆沉思良久。「很辛苦,但是這個階段吃的苦,都將成為未來生活很重要的基礎。讓我養成了不輕易放棄、自律、堅持努力的習慣。」

②周杰倫:你曾經吃過的苦,總有一天會笑著講出來

華語樂壇流行音樂天王周杰倫,曾在節目中自爆小時候被母親逼著學鋼琴的辛酸史。

他說,自己也不是從一開始就對鋼琴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當媽媽發現自己對音樂有天分時,就拿出家裡的積蓄,為他請最好的鋼琴老師,也買了一架好鋼琴,4歲開始每天必須練夠兩小時。

他還說,很羨慕其他小朋友在外面玩,而且不止一次的想,為什麼別人在那看漫畫,我卻在學畫畫對著鋼琴說話?別人在玩遊戲,我卻靠在牆壁背我的ABC

他也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媽媽很嚴厲,但也恰恰因為母親的嚴厲,讓他彈好了鋼琴。

當謝霆鋒問他:「你那麼小,能坐得住媽?」

周杰倫笑著回答:「不可能坐得住,所以我媽媽會拿著藤條站在旁邊,但是現在真得很感謝她,所以我寫了《聽媽媽的話》。」

或許,沒有周媽媽當年的「逼迫」,就不會有今天的周董。

縱觀周杰倫今日在樂壇的地位,不禁想到那句話:你曾經吃過的苦,總有一天會笑著講出來。

③劉歡:對孩子,要經常地推一把

劉歡在某次採訪中說起女兒的教育問題時,提及女兒的音樂天賦,兩次說到了「後悔」二字。

因為劉歡一直和妻子秉承著「快樂教育」原則,覺得不應該強迫孩子去做不喜歡的事情。而他的女兒是那種喜歡彈琴但不願練琴的人,於是劉歡和妻子向女兒妥協了。

如今的劉歡感嘆:「從小沒有迫使她學音樂,我覺得有點後悔。」

此外,劉歡以「過來人」的經驗奉勸那些有心栽培孩子的家長們:「其實你迫使孩子練一練,他可能就很好。有這方面天賦的孩子,還是可以推一把。」

孩子就像一棵小樹,父母自始至終不斷引導,他就會筆直地長,中間有問題都好修建,可如果一旦偷懶,指望孩子自覺,他就會長歪,此時再去修剪,就太難了。所以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自覺,我們在孩子身上偷的懶,貪圖的享受,總有一天,是要還的。

因此,藏地聊吧小編的結論是:有時候,孩子的童年過得沒一點壓力,長大了未必對父母心存感激,反而,他們也會後悔當初的輕鬆放縱,甚至反過來責怪父母。

在教育這條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自覺」,適當地推孩子一把,會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何培養優秀的孩子,明智的父母都懂得這樣做!

我們都希望孩子長大後出人頭地,有所成就,但是僅僅對孩子嚴厲,逼孩子學就夠了嗎?

很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逼孩子很容易,但是如何逼孩子,逼到什麼程度,往往是家長們掌握不好的問題,一旦家長使錯勁了,害的還是孩子。以下幾點建議供家長們參考——

①找到孩子的「天賦」所在

當下的父母都很焦慮,我們害怕孩子落後、害怕孩子被時代拋棄,所以我們傾盡所有的想要培養一個優秀又全能的孩子。

我們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培訓班,然而你給孩子報班的根據是什麼呢?

別人家孩子報了,你也報;

這個班很火,你也想讓孩子學一學;

你覺得孩子喜歡這個,擅長這個,你就給報了?

我想大部分家長都是這三種心理狀態,然而我們給孩子報班最應該遵循的是孩子的意願與天賦。

可能小孩子都不願意學,那我們就應該幫助孩子挖掘他的天賦所在,如果孩子真的有天賦,他的能力也不會差到哪去。

每個孩子都是舉世無雙,獨一無二的珍品,每個孩子的特質都是不同的,每個孩子的頻率也不盡相同。

願我們每個父母,都能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在適當的時候,用適當的方法,用力地推孩子一把,讓他們能朝著美好的未來一路狂奔。

②積極鼓勵和情感支持

我們需要認識到的現實是,孩子終究是孩子,他們沒有太多的自控力,所以家長除了監督督促孩子之外,還要給予孩子充分的鼓勵和情感支持。

孩子總有學習煩躁的時候,這是就需要我們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孩子再堅持一下,比如你可以對孩子說:「寶貝,你今天很努力,但是還有一點兒就完成了,媽媽相信你可以堅持練習完,我們每天都在進步,這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啊!」

相比責備而言,這樣的話更容易被孩子聽進去。

那如果孩子有一天學到崩潰了怎麼辦?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對孩子進行共情,我們大人還時常有崩潰的時候,所以你可以對孩子說:「寶貝,媽媽知道你很累,但是這世上本就有很多困難,媽媽也是從你這時候長大的,所以堅強一點,克服了困難我們就進步了,媽媽會一直陪著你的。」

我想,當孩子獲得了足夠的共情和情感支持,所有的困難都變得不那麼難了。別動不動就爆發你的情緒,孩子也是你的朋友,用心交朋友,就會換來好結果。

③從小培養孩子的「自覺性」

我們每個人都有惰性,沒有形成自控力的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如果你不約束孩子,只會讓他越來越放縱自己。

還記得那個廣西的理科狀元楊晨煜嗎?他的高考成績是730分,不僅學習成績優異,而且興趣愛好也很廣泛,一夜之間「火」遍全國,那這麼優秀的孩子到底是怎樣培養的呢?

當記者問楊晨煜媽媽育兒經驗時,她說:

「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時,監督養成習慣,但定型以後,後面的路就好走了。

我們平時基本只管好他的後勤工作,他的課業我們就交給老師了,我們就不去打擾他。

我很認同楊媽媽的教育觀念,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好監督工作,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然,監督也是有學問的,楊媽媽說監督孩子習慣養成的過程是很痛苦的,要時時刻刻地監督他、留意他。而且監督的過程中,父母自己也要自律,不能讓孩子學習自己卻在玩手機,與孩子一起進步,才能起到更好的引導作用。

其實,這世上哪有那麼多的天才,只不過是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父母在奮力託舉。

如果,你想要孩子有一個好未來,不要只和他說「不要害怕讀書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而是要與孩子肩並肩一起進步,當孩子堅持不下去的時候,該出手時就出手,助孩子一臂之力!

在結束本文時,藏地聊吧小編要說:

為了孩子能好好讀書、學有所成,家長們真的很拼。

因為,走過學生時代,又經歷了生活不易的我們都知道:

學習辛苦,但是不學習,以後的人生將會更辛苦。

所以,我們才千方百計地託舉孩。

讀書,是對未來最好的投資。

感謝父母對我們的奮力託舉,感謝父母的不計回報。

藏地聊吧小編也對看到這篇文章的孩子們說:

青春就是用來奮鬥的,不奮鬥的青春,終將留下悔恨!

你只有經歷了成長,在矢志不渝地發奮學習後,生活才會為你打開幸福的大門。

相關焦點

  • 詩詞才女考入清華:每個橫空出世的孩子,後面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武亦姝高一時獲得詩詞大會總冠軍,走紅全國,高二時據透露是收到了北大自主招生的橄欖枝,高三又已經通過了清華的自主招生,但是她都依然努力備考,考到了613分的好成績。教育專家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寫道:「成人心中有馨香,才能對兒童形成宜人的薰陶。」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做孩子的榜樣。
  • 高考狀元啟示錄:父母眼裡的好孩子和孩子心中理想的父母
    最近全國公布的高考狀元,一時之間又掀起了一股熱浪。在普通的父母眼裡,狀元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在孩子眼裡,卻會發現狀元身後有一對別人家的父母。那些名字和分數對未來的學弟學妹們,都是一種振奮人心的鼓舞,父母們也是各種深挖,想要借鑑別人的經驗和方法。
  • 《童年不缺愛》: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奮力託舉
    樊登在《陪孩子終身成長中》說:親子關係,決定了我們與世界的關係,因為一個人和父母的關係就是他和整個世界關係的投射。阿德勒也說過,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到底怎樣的孩子才能長成那種有底氣的孩子,讓人一看就是從哪些充滿愛的家庭裡面出來的呢?
  • 高考狀元都是家境超群?父母的不上進,將帶給孩子一生卑微
    如同往年一般,各地媒體今年也紛紛開始爆料各種高考狀元,採訪、解讀他們的身份、他們的故事。而同樣不出人所料的,是高考狀元依然都是家境超群,就讀於各地頂級中學。貴州省會貴陽,「貢獻」出了貴州文理兩科的狀元,都是來自貴陽市一中;卓汐聰,四川高分考生,不僅興趣廣泛,愛好籃球,課餘做藝術節主持人,還自導自演了舞臺劇《趙氏孤兒》,而且分數還高得嚇人。凡此種種,讓去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當時盛傳的話,再次被人們回想起來:「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
  • 高考狀元盛瓊著書反思自身成長 狀元不意味快樂
    高考狀元盛瓊著書反思自身成長 狀元不意味快樂   中新網廣州9月6日電(記者 宋秀傑 索有為)新學期的開始使得一波「高考狀元」的潮水漸漸退去,曾經的安徽省文科「高考狀元」、專業女作家盛瓊出版的新書《孩子,我要你快樂》,則又掀起了一輪對於狀元的培養和家庭教育的思考。
  • 每個孩子都是哪吒,但不是每個父母都是李靖夫婦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哪吒,但不是每個父母都是李靖夫婦。和以往的動畫不同的是,這次的人物塑造完全突破了成見。哪吒不再是白白淨淨讓人討喜的「別人家的孩子」: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而是變成了一個完完全全的自家的「熊孩子」。
  • 央視9.1分紀錄片《高考》:每個孩子都應該看懂的3個真相
    高中後,孩子有些叛逆,再架不住他媽總是嘮叨。一談到讀書、高考,孩子總是反駁:你自己讀書不好,為什麼要我讀書好?高考又不是唯一出路?關於高考的重要性,我想到了一部紀錄片《高考》。會寧的孩子都知道:想要走出大山、擺脫貧困,唯有高考這一條路。劉洋洋就是其中之一。劉洋洋是一個再典型不過的寒門學子。父母雙亡,由奶奶拉扯大,生活費和學費,是由叔叔拼湊而來的。全家人無數次在牆壁斑駁、透著陳腐氣味的老屋裡念叨,不管怎麼樣,洋洋一定得考上大學,再難再苦,也得供到她畢業。
  • 福建女孩高考687分摘狀元,考上北大,獲100萬獎金,一分值千金
    許多父母從小不僅教孩子懂得讀書好——「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還告訴孩子:「書中自有黃金屋。」把讀書好了,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有不少調皮的孩子不以為然,沒把讀書當回事,幾次考試之後,排名都靠後,也就開始自我否定,認為自己天生就不是塊讀書的料,讀書沒啥用。
  • 60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曝光:苟且的父母,養不出孩子的詩和遠方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尋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每年高考放榜之後,對於高考狀元家庭出身的研究便會層出不窮。2017年北京市文科狀元熊軒昂就曾直言不諱的說到:「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我認為我能得到狀元,主要是因為父母帶給我的影響。我父母都是外交官,所以從小就給我營造了一種很好的家庭氛圍,包括對我學習習慣、性格上的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
  • 60個高考狀元背後的教育真相:父母不苟且,孩子才有詩和遠方
    「你能來到清華,不僅僅是因為你努力,更是因為你的父母!」這是清華大學新生入學第一節社會學概論課上,老師對學生說的話!能走進清華大學的課堂,都是各個城市的頂尖學霸、高考狀元。每年高考放榜之後,對於高考狀元家庭出身的研究便會層出不窮。
  • 一個非酋如何逆天改命成為歐皇
    為了逆天改命,他訪問了所有好像神靈的雕像,最終求得客棧秘訣 在交談中,憨憨竟然隨便一打就打出來他密碼的位數,這樣的運氣絕對逆天啊!!小仙女快幫我打裝備!!!
  • 內蒙古兩名學霸刷屏: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
    高高、瘦瘦,說話時總是滿臉笑容,同學們送「男神」稱號,他就是今年高考715分獲得者蒙傑。23日,高考放榜,在呼市第二中學的校園內正在進行全國高校招生諮詢會,現場人頭攢動。蒙傑手捧鮮花,與老師同學們合影留念,格外引人注目。「孩子學的文科,今年考了666分。分值雖高,但是遠不能體現孩子的優秀度。」
  • 狀元父母無意暴露扎心真相:有些孩子,一出生就贏了
    高考結束了,相信這時候每個人都想知道今年的高考狀元是如何養成的,但看完這些高考狀元家長的採訪之後,我相信大家都會有一樣的答案,有3件事從孩子出生起我們就該做起來了。調查顯示,80%的高考狀元有閱讀的習慣。而這個習慣從他們出生起,就在父母的薰陶中養成了。
  • 孩子成績好,離不開父母的教育,教師職業培養出許多「狀元郎」
    所以現在的父母都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爭取在將來長大之後,面對殘酷的社會競爭可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每個孩子都是一張乾淨的白紙,後天的能力離不開來自父母的悉心培養,也就是說,孩子是否優秀
  • 《哪吒》:成年人的世界很難逆天改命……
    特別燃,讓成年人都難免熱血沸騰,心潮澎湃。然而,在現實當中卻很難複製哪吒的這種逆天改命的行為。無數歷史上的案例告訴我們,在「天劫」面前,個人是無比渺小的存在。毋庸置疑,70後和80後對此心領神會,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太多被逼迫的時候,小時候被父母和學校逼著,長大後又被上司、領導和客戶逼著,我們一邊無力的掙扎,一邊又只能是隨波逐流。只是隨波逐流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怎麼反抗那沉重如山一樣的現實和命運?「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
  • 十個高考狀元七個會樂器!孩子學樂器的5個益處,父母別怕浪費錢
    隨著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很多父母都意識到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紛紛開始給孩子報一些特長班。 2019年的四川省文科高考狀元「呂濱睿」,高考成績662分,古箏是八級的水平。她表示自己小時候7歲開始就學習古箏了,一直堅持到初三。
  • 46名高考狀元共同的特性:學霸養成,小學階段開始就「拼父母」
    每年的高考都是父母與孩子最關心的事情之一,每一年都會有考分位於榜首的人,稱為「狀元」,高考狀元以及他們的家長在這個時候都是受人矚目的。優秀的人都是有共性的,在調查了今年的四十六位高考狀元後,得出一個結論,學霸的養成在小學階段就開始了,而且需要「拼父母」。
  • 衡水中學豪取2020高考榜眼、探花,錯失河北省理科狀元,網友:強
    我們都只知道衡水中學因其驚人的升學率,無數的學生考入名校(985、211),吸引了大量的優秀學子前來報到,衡水可以說是尖子生的聚集地,名校學子夢開始的地方。承德一中逆天改命斬獲河北省理科狀元縱使衡水中學如此的強大,也難掌握「狀元的命運」,2020年的衡水中學高考並沒有奪得狀元的頭銜,拿到河北省理科狀元的是承德一中,刑雨涵以語文140分,數學143
  • 高考狀元都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
    一年一度的高考,一批又一批的狀元,一波又一波讓無數家庭羨慕不已的「狀元類家庭」。雖然現在的爸媽們都已經比以前的父母們冷靜多了,國家也不讓大肆宣揚「狀元」,但課外補課產業的火爆,說明家長們還是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從傳統的視角看,高考「狀元」就是傳說中的龍、鳳。
  • 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真相:苟且的父母,養不出孩子的詩和遠方
    之前有個新聞,表示全國31個省份的68名高考狀元進行過一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5%的狀元是城鎮戶口,只有15%的是農村戶口。確實說寒門出貴子的話已經有些過時,現實就是如此殘酷,如果你不努力 ,你就是會趕不上那些天生就有優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