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儀式感,不是鋪張浪費,也不是肆意妄為的惡意宣洩,或徒有其表的的走走過場,而是一種對生活負責,對自己、對所愛之人愛的深沉。
文 | 梵zz
前幾天,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這個梗特別火。
我在知乎看到關於這個梗的提問,感覺很有意思。
有高票網友答:
儀式感當然是一件重要的事,我們習慣於把情感著於一個特殊的時間點,跨年時候倒計時辭舊迎新,畢業典禮的時候把帽子高高拋起告訴自己要邁入社會,婚禮的時候從她父親那裡牽過她的手意味著準備好此生不渝。
李思圓在《生活需要儀式感》裡說過:我們喜歡過紀念日、過生日、過節日,無非就是希望收穫一份生活的儀式感,讓我們知道被人在乎的感覺真美妙。
如果沒有儀式感,我們的生活就像夜空少了月亮和繁星點綴,沒有一絲光彩,只被整片漆黑包裹。
不得不說,儀式感在我們生活中確實非常重要。
它能給我們平淡的生活添上一抹色彩,一點小驚喜、小浪漫,就能在內心蕩漾出歡愉,讓我們在往後的回憶中想起時,都是滋味悠長的。
好的儀式感,是愛的表達方式,它能讓我們發現生活之美,享受生活樂趣。
而一些偽儀式感,不僅給我們生活帶來負擔,還讓真實的儀式感失去了原本的味道。
1.「偽儀式感」加重經濟負擔
看過這麼一條新聞。
一對馬上步入婚禮的戀人,準備結婚時,女方要求操辦一場高儀式感的婚禮,在無視雙方家庭經濟的條件下,要求婚禮現場必須擺滿鮮花,而且必須是香檳玫瑰。
婚禮辦的是很隆重,可婚禮預算卻超支不少。
兩人結婚以後,雙方曾為裝修爭執不休,女方一味追求新房必須高檔奢華,節衣縮食也不能降低裝修格調。結果房子裝修了一半,資金全部耗光了。
夫妻二人因為裝修費這件事,鬧的很不愉快,結果房子不僅沒住成,感情也破滅了,最後只能去民政局辦理離婚。
本來是為了慶祝喜結連理的人間幸事,卻因為過度追求儀式感,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落得人間悲劇寥寥收場。
李銀河曾說過:「精緻的生活首先是清醒的,不是懵懂的,既意識到自己自身存在的;其次是平和的,不是不安的;再次是喜樂的,不是痛苦的。」
當你的能力,達不到你所追求的高物質標準時,過度追求所謂的儀式感,除了給生活造成沉重的負擔以外,不過是沉醉在證明自己擁有的臆想中,自欺欺人罷了。
殊不知一切擁有的東西背後,都暗中標好了價碼。當需要你來償還的那一刻,哪裡還有儀式感帶來的喜樂,只有面對生活無盡的煩惱和憂傷。
這樣的生活,就像給自己築造了一個外表精緻的殼,內裡卻千瘡百孔,破陋不堪。
儀式感讓生存變成了生活,可偽儀式感卻讓生活變成了更艱難的生存。
2.偽儀式感,讓儀式感失去味道
《中國青年報》曾做過這麼一項調查,近8成被調查者認為,如今的婚禮已經失去原本的味道。
為什麼現在的婚禮,會越來越失去味道呢?
有將近50%的人表示,「許多人雖舉辦婚禮,其實只是隨大流,但並不了解婚禮儀式以及內涵」。
似乎婚禮表面看起來光鮮隆重,而實則只是「走過場」。
而原本庄重的婚禮,甚至成了惡搞的鬧劇,使人們只注重婚禮這一儀式過程,而忽略了婚禮真正的內在涵義。
前幾天熱搜有這麼一條新聞,河南開封市區一家酒店門前,一對新人正在舉辦婚禮,而新郎卻被他的兄弟們從頭手頭到腳,扒的只剩內褲。
其中他的兩個哥們,用繩子把新郎綁了起來,然後關押進了一個大鐵籠子裡。
現場還準備了幾筐雞蛋,還有一桶油漆。
見新郎已無還手之力,和拔腿跑的機會。這一群準備就緒的人們,開始朝新郎扔起了雞蛋。
還有一人走到新郎身後,提起油桶,對著新郎腦門,一股腦澆起了綠色油漆,新郎立即變成了小綠人。
一頓惡整之後,鐵籠旁堆滿了雞蛋殼液,還有綠色油漆,現場一片狼藉。
於是,身上滿是雞蛋液和油漆的新郎光著腳,一瘸一拐的和他的哥們們回了酒店。
知情市民表示:結婚是一輩子的事,這樣的行為確實不太好看。
而高票網友們評論:
知乎高票網友回答:
《小王子》曾說過:「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它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本來是一件莊重並且象徵著紀念意義的日子,可就是這樣美好的日子,卻成了低俗報復性的婚鬧。
我們舉辦儀式,是因為我們知道,遇見值得珍惜的人和事物不容易,所以需要儀式感這個載體,邀親朋好友一起來見證和分享自己的幸福和喜悅。
然而有些人卻把儀式感當做了,宣洩自己報復心的手段,玷汙了儀式感。
中國青年報朱珠曾呼籲:我們舉辦儀式應回歸婚禮本身的意義,把婚禮當成人生的洗禮,在每一個環節用心感悟對婚姻家庭的責任。
而為了滿足私慾,無節制的報複式的的偽儀式感,不僅不能讓我們領略儀式感所帶來的真實意義,也讓儀式感失去了原本的味道。
3.儀式感是愛的表達方式
村上春樹曾說過:「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它並不神聖,而是滲透在生活的每個小細節裡。」
它也許是餐桌前的一朵花;也許是一頓營養豐盛的早餐;也許是走在戶外,低頭驚嘆,草叢上一片紋理漂亮的葉子,然後製作成標本作紀念;也或許是致友人的一封手寫信等等。
它似乎很簡單,簡單到,我們只要稍稍留點心,輕輕踮起腳尖,就能夠創造出這個世界任意一種美好。
而它的重要性,並不是儀式感所呈現出來的外在形式,而在於我們對生活、對自己,以及所愛之人的一種用心的態度,這種用心就是情不自禁的,想要要通過儀式感表達出來。
9.26號孫儷生日,鄧超在她生日前一天特意發了微博:此微博熱評第一就是明天我送給孫儷的生日禮物,周知。
搞笑的是,熱評第一居然只有一個字「屁」。
孫儷生日當天,鄧超輕描淡寫的發微博說:「禮物送到了」
網友們評論:鄧超真的只送了屁嗎?哈哈哈
其實人家這一天忙著給孫儷做蛋糕呢。
孫儷在微博說:
《唐頓莊園》裡有這麼一句話:「你厭倦了格調,也就厭倦了生活。」
孫儷和鄧超結婚8年,孫儷在微博裡曬出的日常,可以看出兩人的生活特別有煙火氣。
最重要的是,他們都非常熱愛生活。並且總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小驚喜和小浪漫,把日子過的有滋有味。
有次孫儷給鄧超煲湯,裡面加了很多香菇,鄧超看著湯特別開心的對孫儷說:「老婆居然用靈芝給我煲湯了。」
孫儷說:「對不起,只是香菇。」
其實鄧超哪裡不知道那是香菇啊,他不過是用一種調侃性的搞笑方式,對孫儷表達愛意罷了。
因為愛,生活中許許多多看似平淡的事物,通過儀式感,也忽然變得獨特起來。
而當我們愛自己,愛他人、愛世間萬物的一切美好時,我們便會情不自禁的用儀式感來饋贈所愛。
儀式感就像小仙女手中揮舞的仙女棒,把生活中的柴米油鹽,也變成了詩情畫意。
而真正的儀式感,不是鋪張浪費,也不是肆意妄為的惡意宣洩,或徒有其表的走走過場,而是一種對生活負責,對自己、對所愛之人愛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