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8月,林婉珍出生於上海。
林婉珍在上海與福建之間,度過了顛沛流離的童年、少年時光。
1947年1月,還不到17歲的林婉珍,跟隨哥哥到達臺灣,就讀省立補習學校。
1949年,林婉珍十九歲,她考進了臺肥公司,一生就此改變。
同一年,還有一個男青年進入了臺肥公司,這個青年名叫平鑫濤。
林婉珍拒絕過多名男士的追求,但在平鑫濤的強大攻勢下,林婉珍找不到拒絕的理由。
人生就是無數次,選擇與組合的故事。
選錯一次,足以錯一生。
平鑫濤在臺肥公司工作期間,與朋友合資籌辦《皇冠》雜誌。
1954年2月22日,《皇冠》雜誌正式創刊,但業績艱難,退書堆滿房間。
合資的朋友不堪虧損,紛紛退股,平鑫濤依然艱難支撐。
林婉珍全力支持平鑫濤的夢想,與平鑫濤的約會,就是幫他包書、處理訂戶資料等等。
1955年1月9日,林婉珍與平鑫濤舉行了婚禮。
林婉珍以為,只要好好地,認真地過日子,就一定能克服彼此的差異。
婚後的林婉珍,挺著大肚子,忙家務,忙於處理《皇冠》業務。
平瑩、平珩、平雲,相繼出生。一家五口,很熱鬧,很開心。
1961年,《皇冠》雜誌改版,終於轉虧為盈。
平鑫濤辭掉臺肥工作,專門辦《皇冠》,業績蒸蒸日上。
林婉珍作為家庭主婦,繁忙而勞碌地,過著相夫教子的平靜生活。
1963年,瓊瑤的長篇小說《窗外》在《皇冠》發表,空前暢銷。
那年冬天,瓊瑤到臺北接受電視專訪,第一次與平鑫濤會面。
那一年,瓊瑤25歲,與丈夫慶筠育有一子,林婉珍33歲,與平鑫濤育有二女一子。
因為瓊瑤的出現,改變了平鑫濤,也改變了林婉珍。
在平鑫濤眼中,林婉珍是搪瓷盤子,耐用,裝燙的、酸的、苦的、辣的,都沒問題,怎麼用都不會破,不怕壞。
而瓊瑤則是骨瓷,脆弱,易碎,需要小心呵護。
1964年,瓊瑤搬到了臺北居住,就住在林婉珍一家的對面。
那年夏天,瓊瑤與慶筠離婚。
瓊瑤與林婉珍一家,往來頻繁。
平鑫濤與瓊瑤之間,越來越多地顯露出了曖昧的痕跡。
平鑫濤為了拍攝瓊瑤小說改編的電影,成立了火鳥電影公司,二人經常到各地出外景。
平鑫濤和瓊瑤一起到歐洲度假一個月,花光了錢,還叫林婉珍匯錢供他們在外逍遙。
瓊瑤有豐富的故事,有浪漫的愛情追求。
林婉珍,有三個小孩要照顧,要做晚飯,要管孩子的功課,還有繁瑣的家庭日常生活。
林婉珍被迫離開皇冠。
1976年,林婉珍與平鑫濤籤訂了離婚協議書。
平鑫濤說:「你比較堅強,她比較軟弱。」可是現實生活中,受傷的,卻是強者。
在感情與婚姻方面遭遇打擊的林婉珍,開始反思自己,決定去做自己過去從來沒機會去做的事,學插花,讀英語補習班,學古箏,學國畫。
1979年,林婉珍與平鑫濤正式辦理離婚登記,結束了21年的婚姻。
二女兒平珩問父親為什麼要離婚,平鑫濤回答:「貧賤夫妻百日哀。」
林婉珍與平鑫濤婚姻生活前面十多年裡,「共苦」生活,支持平鑫濤打造出版王國,照顧好三個子女,當平鑫濤事業提升之後,沒能繼續同甘共苦,而是選擇了與瓊瑤「同甘」。
離婚,改變了林婉珍的生活。
好在林婉珍沒被離婚摧垮,而是開啟了新的生活。
林婉珍徹底從家庭主婦的角度轉變,學了十五年國畫,然後又教了二十五年國畫。
林婉珍在國畫中獲得了欣慰與快樂,覺得自己不再乾枯、困頓,對於未來不再那麼恐懼,對於自己的命運也就不那麼悲觀了。
禍兮福所倚。國畫,成就了林婉珍的輝煌人生。
林婉珍現任中國美術協會理事、中華書畫會常務理事、臺北市中國畫學會榮譽理事,曾獲亞太地區第二屆「金獅藝文獎」,新加坡「新神州藝術院火鳳凰杯金獎」,至今舉辦過18次個人畫展,受邀國內外展覽三百多回,出版畫冊四本,作品被國內外文化機構及企業界收藏。
林婉珍離婚後,再嫁給王子平先生,直至王子平先生89歲去世。
2017年5月,平鑫濤病重失智,在是否插鼻胃管治療的問題上,瓊瑤卻沒有選擇與平鑫濤「共苦」。
平鑫濤曾多次對孩子們說:「你們的媽媽是全世界最善良、最好的女人,我這輩子唯一最對不起的人就是她。」
2018年4月,林婉珍已經88歲高齡,她出版了一本書,名叫《往事浮光》。
這本書以「沉默50年,終於發聲」為題,講述了林婉珍的生活經歷,以及瓊瑤作為「小三」上位,對林婉珍生活的改變。
這本書出版的時候,適值瓊瑤80歲生日,算是送給瓊瑤的生日禮物。
林婉珍,隱忍五十年,終於發聲。
歷史可以被原諒,但不能被忘記。
林婉珍的經歷,見證了母性的偉大,也或許可以被當作某種愛情警世錄。
婚姻可以改變生活,但不足以毀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