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東晉時期的詩人陶淵明,大家都對他流傳下來的詩句印象深刻。在東晉時期,他曾經也是一名官員,不僅他的詩句流傳至今,也曾經一句「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而代代相傳。
那今天就為大家說說這句話的由來!
在《晉書·陶潛傳》中曾記載過:「潛嘆曰:「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裡小人邪!」
由此可以看出,陶淵明當時是因為不喜官場的爭鬥,而想放棄官職。
但辭官之後的他,因為這句話付出了什麼?而在之後的田園生活又過得如何呢?
陶淵明,字淵明,又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陶淵明
說到陶淵明「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這一稱號,是後人稱讚他不苟且於仕途,而歸隱田園生活的氣度。當年,陶淵明本為東晉時期的彭澤縣令,而為官後深受上級所讚賞,當時也為百姓做出了很多貢獻,但為什麼都說,他是自己放棄為官?
陶淵明是位心直口快的人,特別不喜歡官場上的明爭暗鬥。
陶淵明其實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他的性格卻十分耿直,但從來不為名利。東晉末年時期朝政腐敗不堪,並且官官相鬥,而陶淵明非常不喜歡這種明爭暗鬥,所以就想辭官而去。而一位好友就勸說陶淵明,為官就是養家餬口的現實道理,千萬不要意氣用事而辭官。陶淵明雖聽得進去,但官場的「腐臭之氣」讓他覺得厭惡。而心性清高的陶淵明,也多次向上級反映辭官問題,卻都沒有得到準確的答覆。
這一年,四十的陶淵明出任了彭澤縣令,潯陽郡曾派一位督郵下來進行視察,可這位督郵喜好收受賄賂。而陶淵明本人一生正氣,不想巴結這樣的小人,隨後回到縣衙就寫好辭書,將辭官書遞了上去,也不管同不同意,就攜帶家眷歸隱田園。
其實當年那位友人勸告他不要辭官,是覺得他要養家餬口,辭官後會吃不上飯,而天性秉直的陶淵明一句「不為五鬥米折腰」,就讓友人打消了勸告的理由。
其實辭官以後,陶淵明並沒有吃不上飯,他回到自己的家鄉,雖然沒有了俸祿,但作為名門之後,祖上還是留下了不少房屋地產。
而歸隱後的陶淵明喜好詩書,然後就跟自己的老婆以耕種為生。雖然日子過得很平淡,但陶淵明把這些親身感觸,書寫在田園風格的詩作中,所表達的意境也是無憂無慮。
一位田園風格的詩人,當他對官場上不良風氣而產生厭惡,毅然決然選擇放棄官職。而就因為他的性格,我們才能欣賞到陶淵明灑脫的詩篇,真的值得慶幸。
小貓咪看天下,中外歷史知識,古代奇聞異事、古代未解之謎,應有盡有,有你好看!
原創內容,禁止抄襲,喜歡的小夥伴們幫忙點讚加評論哦!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