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使人得氣增氣感最強烈的幾個穴位

2020-12-21 21資訊時代生活

說到穴位人們會想到針灸按摩!通過刺激方法得到改善身體微循環的作用!這個作用就是得氣受益的!是身體精微氣脈通暢了,從而補充身體循環所需,調節身體總體能量!那麼就聊聊有得氣強烈的穴位!然後運用它來幫助自己養生!

古代習武都提到要鍊氣,如何煉?有說走經脈!你走經脈,你能確定經脈走的是正確的嗎?又說走任督二脈!你連氣都感覺不到,亂走得到的只會是你自己的意想!煉了有點用,會上火的!因為只有意,那個是你強行聚積起來的身體氣血!剛開始是有效果的!時間長了會出問題!你調動了本該甲區的氣血進入乙方,好像留躥的強盜,除非你身體強壯,能很好的調整!如果弱就會馬上出事情!所以煉武的都會先煉體魄,武術套路就是為這個而生的!煉體魄的目的,就是為靜養鍊氣!最終的目的就是以力化氣!不是單純的力,而是融合的氣力!這是我的理解,也許有偏頗!但是道理是對的!

說到鍊氣養生就得說經絡!據說豎脈為經,橫脈為絡!經絡分十二正經,奇經八脈之說!周身有二十四脈之多!在諸多脈絡中匯聚相連的點,就是穴位!我們通過這些穴位來打通自身經絡,用這個方法來得氣養生!就很輕鬆的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比較有效果的穴位有哪些?

第一,百會穴,在頭頂稍後位置。它是督脈的頂點匯聚陽氣的穴位,是個死穴!使用揉按一定要輕微!治頭痛,中瘋等!它是內外氣交換的一個穴口!靜心吸氣冥想,可使它吸收宇宙清靈之氣!提高智力、記憶力有很好效果!

第二,印堂穴,這是個了不起的穴位!印堂往內又叫泥丸宮這是上丹田!藏神聚精的地方!有病沒病看印堂!這是有道理的!運用的方法就是:閉目儉氣,意守印堂就可以了!印堂有性光可產真氣!這個穴位可多用心體會!印堂發亮邪不欽擾,印堂發暗,邪走天窗!這個天窗就是風門、風戶穴。所以印堂是精、氣、神匯合的地方!就是人體裡的洞天福地!

第三,神闕穴,俗稱肚臍!人體中宮向下一寸三分處為下丹田!此處是唯一突出的穴位!人未出生時連接母親的臍帶所在的位置!它是道家所指的先天之門!又說不用鼻呼吸而用臍呼吸為先天呼吸!稱之為先天之境!它是身體一個熱源穴,怕風吹!溫熱養全身,寒涼病纏身!更是養生最重要的保養穴!對女性尤為重要!它可養脾溫腸,修煉得氣最快的方法就在這個穴位!可以仔細修習採氣法:意念用腹內氣圍繞神闕穴做正向旋轉!使氣產生腹鳴為益!多用心感受!始終保持溫熱狀態!有胃痛的,練久了!就自然好了!食慾也會提升!

第四:會陰,任脈、督脈、衝脈!三脈相合源頭穴!聚眾陰之首!極陰至陽,穴也分靜動!這個就是個動穴!可以運動,運化的穴!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緜緜若存,用之不勤。

我自認為它就是所謂的穀神!修道的根本!

自然這只是我的想法!如果激活它,就會有一股很強的熱流由脊背直衝腦門!區時全身麻癢確很舒坦,這就是真氣!真實存在的東西!

第五:命門,我之福祿健康穴!人體熱能發動機!又被稱為後丹田!直起腰杆做人!命門活力不旺,想直你都直不起來!命門是產生熱能量最強的地方!溫腎養生必須要做的事,就是激活命門穴!腰疼你就練命門穴就對了!

穴位是氣血通路,這五穴每一穴都可稱為丹田!因為他們都在丹田範圍內!人身體的總開關!配合五臟原穴,五大陽俞穴!就能治癒諸多慢性難治的疾病!沒病更能養生,增強五臟氣血!道,本是人心!養生既是修道!

相關焦點

  • 針灸中常說的得氣是什麼?為什麼要追求得氣?怎麼才能得氣?
    在針灸治療過程中,醫生常常會提「得氣」這個概念。得氣與否好像和治療有著很大的關係,但是好像也並不是每個穴位都能夠得氣。那麼什麼是得氣呢?得氣就是毫針刺入穴位後,產生針刺感覺。對患者來說,針感就是經氣流動時穴位局部產生的感覺;對施針醫生來說,針感就是經氣流動時手下的感覺。醫生和患者的感覺可同時出現,但是具體表現有所不同。得氣時,患者的感覺:最常見的得氣感表現為的酸、麻、脹、重。這是經氣流過穴位的表現,並非越強越好。
  • 一個穴位暢通全身之氣!
    一個穴位暢通全身之氣 在祖國博大精深的養生文化中,有一個穴位如同身懷絕技的掃地僧,雖不顯山露水,卻暗藏深厚功力。它就是位於我們肩膀上的肩井穴。此穴位於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找起來十分方便。
  • 把氣出來的結節,肌瘤,「氣」回去的要穴
    但是最起碼這些氣出來的問題, 有了一個宣洩的通道。 但是女性有了心事,往往喜歡憋在自己的心裡。這個就像是一個垃圾桶一樣,裡面垃圾多了,生出小蟲子是早晚的事情。所以,女性的性格決定了相對於男性而言,更容易出現氣出來的病症。怎麼辦呢?
  • 《素問新解》氣穴論一:人體主要穴位為什麼會有三百六十五個?
    【解讀】上來黃帝先問,我聽說有人體三百六十五個氣穴,與年周期中的三百六十五日相應,卻不知到底是人體那些部位,我很想知道。歧伯低頭再拜後講,您問得夠深入啊!若不是求精微求真知的人,誰能夠問這樣深刻關係到道的問題呢?我盡其所知,試對您講一下。
  • 倒步返回功——內氣外放法
    下面是幾個內氣外放的手型(見圖),二、內氣外放的自身訓練姿式內氣外放法,必須反覆實踐,反覆修煉,煉到意到氣到心意相隨,心息相融,身體必須調整到最舒適的位置,隨後進行靜心修煉。內氣外放,顧名思義必須先把意念集中,自然調息,將體內充盈的內氣集中到丹田。
  • 中醫講的氣是什麼?哪些舉動最傷氣?人體 10大補氣穴位!
    那麼,「氣」到底是什麼,怎樣會傷氣,而「傷氣」又有哪些表現呢?中醫講的氣是什麼?氣是如何被傷的?不玄虛——氣其實是一種物質。很多人認為氣是一種很虛的概念,但在中醫的認識中,氣同時具備了物質性和功能性的理解。從物質性上講,氣是人體內運動不息、且極細微的一種精微物質,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的基本物質之一,它維持著臟腑功能,常與「血」相對出現,並稱「氣血」。
  • 緩解胃脹氣7大妙招 穴位按摩見效快
    胃脹氣讓人吃了「一肚子氣」,想要有效消氣,就一起來學習小編今天介紹的調理妙招吧。穴位按摩按摩內關穴有助於消除胃脹氣的情況,內關穴位於手腕橫格紋以上大概三個手指寬的地方,用另一隻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壓20-30次,並且按摩1分鐘,就會逐漸減輕胃脹氣的感覺。
  • 初學捧氣貫頂法的幾個知識點及體會
    2、捧氣貫頂法練的是外混元(智能功按照混元氣混元的層次分為外混元、內混元、中混元),一開始練功就是要先練外混元的,外混元練得有基礎以後再練內混元。什麼是外混元?外混元就是用我們的意識去和人體外面的混元氣相混化、相結合。混元氣是什麼?
  • 健脾疏肝可找這幾個穴位!
    「何止有點,是非常急,現在管人特別難,天天被那些破事兒煩著,心情可不好呢!」她說著說著語速就不自覺地變快了。簡單分析她的問題,不難發現既有脾胃功能下降的問題,也有肝氣瘀滯不暢的問題,而且兩者間還多有關聯,肝氣不舒為因,脾胃不運為果,這在中醫裡叫做「肝氣乘脾」,治療起來並不難,一方面健脾,一方面疏肝。
  • 」道教中最緊要而有用之字,要算是一「氣張景嶽則反覆強調氣在防病延年中的重大意義,指出氣是人體盛衰壽夭的根本。他說;「蓋以大地萬物皆由氣化;氣存數亦存,氣盡數亦盡,所以生者由乎此,所以死者亦由乎此,此氣不可不寶,能寶其氣,則延年之道也」。宋《聖濟總錄》提出:「萬物壯老,由氣盛衰」的觀點,並認為「人之有是形也,因氣而榮,因氣而病」。《素問》裡面說「氣聚而成形」。
  • 中國人所說的氣到底是什麼意思?武術太極拳裡面真的有氣嗎?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氣一直是很神秘的存在,我們所認識的氣,其實有三種,中醫講的氣,道家講的氣,和武術的氣。今天給大家簡單的講講三者的區別,以及氣到底是什麼。中醫講的氣是通過針灸來講的,我練武術,對中醫懂點皮毛。當穴位進針以後,人體會有酸,麻,脹這三種感覺,中醫裡面講這個現象叫做「得氣」。
  • 氣至而有效的「氣」是什麼
    《中醫大辭典·基礎理論分冊》:「經氣是運行在經脈中之氣,亦稱脈氣。」《素問·離合真邪論》:「真氣者,經氣也。」《靈樞·九針十二原》:「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內氣(脈氣、經氣、真氣、神氣)是什麼?筆者認為:人體經絡的內氣是組織液氣,簡稱液氣(電磁信息)。
  • 得氣快,功效好的——自然靈通功
    全身放鬆,把經絡、穴位、毛孔打開做自然體呼吸。吸氣時意想把大自然的好氣遇過全身經絡、穴位、毛孔吸進下丹出,呼氣時想到把全身的病獨之氣從全身各處或湧泉排出,反覆進行7次。(二)捧氣歸頂歸丹田接上式姿勢不變,兩手向體側外分成側平舉。掌心向下吸地氣片刻,轉掌心向上收天氣。然後兩手從兩繼往頭上百會貫氣沿任脈收回下丹田。
  • 針刺後得氣不順,促其氣至的方法
    如金·竇漢卿的《標幽賦》說:「輕滑慢而未來,沉澀緊而已至」,「氣之至也,如魚吞鉤餌之浮沉;氣未至也,如閒處幽堂之深邃。」明·張景嶽說:氣至如獨龍擺尾。」楊繼洲《針灸大成》又說:「如針下沉重緊滿者為氣已至,……如針下輕浮虛活者,氣猶未至,如插豆腐者,莫能進之,必使之候,如神氣既至,針自緊澀,可與依法察虛實而施之。」都形象地說明得氣與不得氣反應迥然不同。
  • 血海走血分,與氣分穴位相配,調和營衛,蕁麻疹灸它?
    今天的穴位我們來講血海穴。看名字就知道,和血有關。血海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在膝關節內上方,屈膝,在大腿內側,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可以針、也可以灸,灸的話,用七年以上陳年艾葉。至於溼疹的穴位以前我們也講到有,曲池。這個穴位針刺時針體穿過皮膚、淺筋膜、深筋膜,在底的內上方,股骨內上緣,刺入股內側肌中。支配該皮區的神經是股前皮神經的內側分支。講講血海的功效主治原理。①脾統血,本穴為血所匯之處,其血之多如海。因以為名。
  • 淺談書卷氣、金石氣、廟堂氣 | 楊明臣
    在書法品評中,書卷氣、金石氣、廟堂氣這幾個概念,是經常遇到的,反映的是三種不同的藝術範疇,各自包含著不同的藝術風格、語言和主體精神。今天的書法藝術已完全從實用性脫離出來,官做得高,學問做得大,字不一定寫得好。因此,今天書法家所追求的書卷氣,大可不必對古人所推崇的這種「士氣」過於執著,但是,古代文人所崇尚的那種文人風骨、文人情懷以及深厚學養,還是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借鑑。
  • 氣通周天后的深入練功法——點線面體行炁法
    一般能做到氣隨意行,四肢百骸意到氣到。然而,要做到幾個點同時有氣感,並非易事,點行炁法具體步驟如下第一步:練兩腳心之湧泉穴同時有氣感第二步:練兩手心之勞宮穴同時有氣感第三步:練桶泉穴和勞官穴同時有氣感。
  • 太極大師們強調的「氣沉丹田」是錯誤概念。
    太極大師們強調的「氣沉丹田」是一個錯誤概念。外丹指用藥物煉丹,最著名的就是魏晉時期的五石散。這個丹能極大地調動食丹人的興奮情緒,不僅能提高性慾,還能讓皮膚白嫩,面色紅潤,是那時的貴族一刻也離不開的興奮劑,比後來的鴉片還讓人上癮。魏晉時有名的美男子, 曹操的繼子兼女婿何晏就特別推崇五石散。內丹是指在體內煉丹,若煉成了就能成仙,可見這是個虛無縹緲的東西,有點玄,因而不可信。
  • 《周易.坎》丨習坎/神氣相感,氣聚於坎,穴位
    坎也者,氣所陷也。習者,彗日。彗也者,氣動神應,帚也,是積塵土。如彗星遨遊虛空,為宇宙之清道夫。遊天之學,化入神識,曰習。習是對宇宙的遊學認知。大過,神氣相運成經絡,習坎,神氣相感成穴位,氣得以聚而成形,化生肉質。
  • 【將軍書法】短文 | 「一氣貫終生」「上氣接下氣」
    今天將軍發給我一篇名為《氣說》的短文, 寫得很好,讀得有味。現與親們分享! 氣 說 :.天有「天氣」,地有「地氣」,月有「陰氣」,日有「陽氣」。縱觀天地萬物,大凡都有「氣」。人就更是「一氣貫終生」,「上氣接下氣」:在娘肚子裡有「胎氣」,生出來有「奶氣」,小時候「淘氣」,長大了充滿「朝氣」,遲暮之年有「暮氣」,老了自然有「老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