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出境旅遊,帶出去了中國人的狀態。
過去我們接待過很多國家的人:美國人、日本人、法國人,小到太平洋島國甚至地理知識還沒有涉及到的地方,同事們在一起總是談論各個國家的人種人品,不是歧視而是總結經驗,不是學習而是簡單類比得出一個印象。
外國人其實也是如此,沒有人因小見大。中國人出境旅遊伊始,一些不適宜的習俗習慣帶到了各地,衝出了亞洲走向了世界,比如說吐痰。一個人默默無聞地吐痰不是件壞事情,有專家可以解釋吐痰的益處,為什麼很多藥品都有排痰化淤一項功能,可見重要。重要的還有吐痰持之以恆形成習慣,一個人吐痰是習慣,很多人吐痰就不能不觀察和研究這是不是文化?衍生到吹拉彈唱樣樣出痰,就不能不吹毛求疵了。
冬天,我隨一個旅遊團參觀土耳其棉花堡,站在山頭鳥瞰棉花堡潔白山巒,背靠著羅馬古城的遺址讚嘆不已,周圍歐美人居多,只有一個日本團和我們20個中國人,自豪我們也有能力走非常規線路,和歐美人比肩的同時,背後傳來陣陣吐痰聲音,歐美人相視一笑,日本人默不作聲,其實這只是一行10天中的一個景象。每天,我們的隊伍都有三分之一的人有隨時隨地吐痰的習慣,一路走來背後咳咔聲音不絕於耳,無論是留學生還是當地的導遊,除了必要的講解外,遠遠地跟我們保持距離。
除了吐痰還有講話。在澳大利亞,我們進了一個西餐廳,大家很高興不在常規團所在的中餐廳裡搶食,西餐廳裡一般是自助,選擇餘地很大。雖然領隊出發之前提醒大家不要浪費,隨吃隨取,但是我們的同胞無論主食、色拉還是甜品都選擇最大的盤子,圍坐一起看著七疊八落的盤子,就仿佛看到了豐收看到了喜悅,團友們興高採烈用平時國內常見高八度的語音暢談澳洲暢談美好,餐廳裡其他國家旅遊團側目相視。
除了講話聲音大,還有抽菸不分場合、隨地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規則、譏笑外國人漢語等等。想起從善如流想起見賢思齊,我們總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只是對小學生,活到老要學到老,感嘆外國整齊乾淨管理有序,我們為什麼不學習?從我做起不只是口號,從善如流才能使人進步才能融入國際社會才能更好地觀察各地風情才能受益。見賢思齊才能進步才能獲得尊重才能被接納。
不要把你說話聲音大而受到冷眼看作是外國人對中國人的歧視,不要把你隨地扔東西、吐痰而受到的冷遇看作民族矛盾,不要以為你不守當地交通規則是中國強大的舉動,你只代表你自己。理智的人不會因為一個人的陋習延伸到一個民族,但是見多了一個民族很多人有同樣的陋習,那是印象而非偏見。見賢思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