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第五屆海峽兩岸村裡長交流會在嵐舉辦,兩岸社區、基層代表等齊聚一堂,共話兩岸社區治理、基層融合。5名來自兩岸的社區工作者圍繞「讓生態環保走進社區」「營造美麗和諧的新家園」「社區治理與公眾參與」等主題,分享基層社區治理經驗。同時,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邱毅、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謝楠作為點評專家,分別在線上及現場對案例進行了精彩點評。
讓生態環保走進社區
鄭勝中 平潭後田村社區營造師
2017年,我和平潭環保志願者協會想要在平潭共建嵐臺生態環保的自然學校,讓更多的鄉村能夠理解生態環保對於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
在我們開展的環保志願教育課程中,「上遊一公裡」主題活動特別受歡迎,志願者中既有成人,也有兒童,他們邊走邊撿拾沿路垃圾。附近村居的老人看到這麼多人,一開始非常警惕,通過我們的環保理念宣導,他們逐漸改變了看法,後來還會開心地請我們喝涼茶、吃花生。
我們經歷了從一開始完全不被接受,到後來許多社區的青年志願者願意加入。現在,我將實踐經驗帶到後田村,和村兩委計劃藉由發展生態旅遊促進鄉村振興。前期通過入戶宣講生態環保理念、成立愛村志願者服務巡守隊等方式,改變村民觀念,整治村容村貌。下一步,我們計劃在持續推廣環保意識的同時,結合村裡的實際情況,依靠村民們種植的農作物進行招商引資,進一步發展鄉村經濟。
點評
邱毅:「健康中國」是整個中國的發展戰略,健康中國的基礎是健康城市、健康社區,而在健康社區裡面,生態環保是最核心的內容。凡事一定是由小而大,一開始可能並不是被大家所接受的,但經過教育、宣傳、推廣,現在已經有很多群眾主動參與,這就是健康社區的「地基」。
謝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那麼,綠水青山如何變成金山銀山?我認為這離不開當地居民的參與。激活當地居民的參與意識,讓越來越多的居民參與生態環保,才能共享環保成果。不僅是在環保方面,這種主人翁意識同樣是平潭經濟發展和國際旅遊島建設所必須的。
社區治理與公眾參與
黃桂坤 平潭馬腿村社區營造師
我過去工作所在的忠孝社區,人口近4000人,生活機能便利,但人口老齡化較嚴重。我們通過播種、紮根、成長、茁壯、成蔭這樣的發展模式。首先播種是發動群眾參與社區治理,而紮根是要了解群眾多元化需求,完善各類基礎設施的同時,做好對老人、各類弱勢群體的兜底保障服務。接下來的成長、茁壯、成蔭分別是加強社區凝聚力、整合資源併合理利用,最後實現永續經營。
來平潭一年多,我把臺灣的社區運營理念運用在馬腿村,剛來的頭一個月,我都在村民家吃飯,一家家去了解,去接近老百姓,看看他們需要什麼,再把我們的理念慢慢傳送給居民,現在他們都願意參加村裡志願者團隊,共同治理我們的社區。
在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發動村民進行房前屋後周邊陳年垃圾治理、開展汙水治理等工作,同時通過發動志願者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實施垃圾分類設置及家戶環境評比制度等措施提升整治效果。
點評
邱毅:志願服務的參與對社區治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社區工作人員要學會與居民真心交流溝通,引導更多群眾參與到志願服務隊伍中,打造有熱情、有衝勁的志願服務隊伍,為社區治理貢獻力量。
謝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社區治理要達到一個良好穩定的水平,需要一個逐步累積的過程,從播種到成蔭,這個比喻非常形象。社區治理成敗與否,要取決於社區營造師的精心設計,更依賴於民眾的積極參與。
淺談如何化解基層矛盾構建社區治理共同體
許敏芳 廈門市海滄區新陽街道興旺社區黨委書記 居委會主任
興旺社區共有戶籍人口12350人,流動人口14160人,居民多為新廈門人,來自全國各地,生活習慣、文化構成多元,鄰裡糾紛頻發。近幾年,興旺社區以微調節促進微治理,充分弘揚「遠親不如近鄰」文化,化解基層矛盾,建設社區治理共同體。
我們通過設立「民聲傾聽室」,公開接訪社區群眾,及時掌握居民的問題訴求和意見建議,進而解決群眾問題。同時落實區、街、社區三級便民服務體系建設,成立社區便民服務代辦點,推動服務靠前、錯時服務、上門代辦等特色、貼心服務,方便群眾生產生活。
社區還通過開展「進網格話家常」活動,充分利用休息日。茶餘飯後等空閒時間,深入居民家中,交流談心,了解群眾真實需求,摸底排查矛盾隱患,聽取他們對社區建設的建議,還給他們一些處理事情的主動權,增強居民對社區文化的認同感和家園歸屬感,讓他們參與整個社區的建設,也共享整個社區的快樂。
點評
邱毅:和諧社區的建設,離不開望聞問切。社區工作者要懂得察言觀色、聽取意見、詢問需求,就知道問題癥結在哪,要從哪裡切入解決,正確化解雙方之間的矛盾。
謝楠:如何有效地去解決鄰裡之間的問題?其實就是要在鄰裡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還有社區工作者適時地介入,通過工作機制、工作方式、工作平臺的創新,讓矛盾雙方能夠心平氣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訴求,共同尋找一個妥協點。
多方參與助力社區服務「升溫著色」
陳麗 福州市鼓樓區南街街道楊橋河南社區黨委書記、主任
楊橋河南社區現有居民住宅樓63座,居民3747戶,9832人,社區以「助老、助殘、助學、助業」等服務為依託,紮實打造服務品牌,營造文明、和諧的社區氛圍。
我們依託社區服務陣地,先後建成居家養老服務站、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社區圖書館、開心農場等平臺,構成「多點成線、連線成面的」居民活動矩陣。並發動多方相繼成立十多支志願服務隊,開展送餐、代買物品、辦理證件等「親情代辦」服務。
依託志願者團隊,我們還搭建起良性互動平臺,通過各類慈善公益活動,為孤寡老人提供貼心服務,為特殊兒童群體開展教育培訓、康復訓練、生活技能課程,逐步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我們還引進培訓機構,同時發動社區文藝骨幹發揮特長,按照居民的興趣,開設各類適老化課程、組建文化隊伍,吸引居民參與到社區文化活動中,讓轄區老年人的生活藝術化、充實化。
點評
邱毅:在臺灣的社區,也會組織老人一起包粽子、包水餃,比賽唱歌、象棋,老人有很多的樂趣,跟年輕人一樣,兩岸可以相互借鑑養老服務經驗。
謝楠:在推動兩岸社區基層交流的過程當中,彼此都需要一個包容、開放的心態,看到彼此間的共性和不同,互相學習先進的治理經驗,實現互惠共贏。
營造美麗和諧的新家園
李建民 臺中市太平區新高人文關懷協會理事長 平潭青觀頂村社區營造師
我所服務的臺中市太平區大新光社區,是目前臺中最為紅火的開發區域,屬於住宅區與商業區相結合的綜合型社區。
健康社區是我們的目標之一,社區通過成立環保志工隊做好環境衛生與各類倡導工作,時常舉辦醫藥健康講座,讓居民都有正確的醫藥健康常識。此外還有守望相助隊、老人關懷據點、愛心志工隊等各類隊伍,從志願服務工作中發現社區的問題所在,進而解決,營造一個居民期盼的幸福社區。
2019年我來到平潭青觀頂村協助執行社區營造工作,美麗的自然環境資源是青觀頂村的優勢,我們希望藉此發展景區觀光、田園休閒度假旅遊與海島民俗體驗。為了推動村莊發展,我和村兩委一起組建志願者服務隊,村書記帶頭,邀請村民共同參與,然後帶著志願者隊伍開展水汙清溝環境整治等工作。
這種志願者參與村莊治理的方式帶動了村民思想觀念的改變,出現越來越多的村民以志願服務為榮。在大力開展環境美化工作的同時,我們藉助將軍山景區優勢,挖掘村內地理、人文、旅遊資源,已初步形成了頗具特色的鄉村民宿產業。
點評
邱毅:社區治理離不開居民的參與,只有大家都把社區當成共同家園,社區的發展才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謝楠:今年疫情期間,我們大陸,充分利用高科技大數據,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我認為臺灣健康社區的建設,同樣可以借鑑大陸的經驗。
來源:平潭綜合實驗區融媒體中心
文字:楊詠林
圖片:念望舒
責編: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