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社區工作者分享基層社區治理經驗

2020-09-23 問政平潭

22日,第五屆海峽兩岸村裡長交流會在嵐舉辦,兩岸社區、基層代表等齊聚一堂,共話兩岸社區治理、基層融合。5名來自兩岸的社區工作者圍繞「讓生態環保走進社區」「營造美麗和諧的新家園」「社區治理與公眾參與」等主題,分享基層社區治理經驗。同時,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邱毅、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謝楠作為點評專家,分別在線上及現場對案例進行了精彩點評。

讓生態環保走進社區

鄭勝中 平潭後田村社區營造師

2017年,我和平潭環保志願者協會想要在平潭共建嵐臺生態環保的自然學校,讓更多的鄉村能夠理解生態環保對於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

在我們開展的環保志願教育課程中,「上遊一公裡」主題活動特別受歡迎,志願者中既有成人,也有兒童,他們邊走邊撿拾沿路垃圾。附近村居的老人看到這麼多人,一開始非常警惕,通過我們的環保理念宣導,他們逐漸改變了看法,後來還會開心地請我們喝涼茶、吃花生。

我們經歷了從一開始完全不被接受,到後來許多社區的青年志願者願意加入。現在,我將實踐經驗帶到後田村,和村兩委計劃藉由發展生態旅遊促進鄉村振興。前期通過入戶宣講生態環保理念、成立愛村志願者服務巡守隊等方式,改變村民觀念,整治村容村貌。下一步,我們計劃在持續推廣環保意識的同時,結合村裡的實際情況,依靠村民們種植的農作物進行招商引資,進一步發展鄉村經濟。

點評

邱毅:「健康中國」是整個中國的發展戰略,健康中國的基礎是健康城市、健康社區,而在健康社區裡面,生態環保是最核心的內容。凡事一定是由小而大,一開始可能並不是被大家所接受的,但經過教育、宣傳、推廣,現在已經有很多群眾主動參與,這就是健康社區的「地基」。

謝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那麼,綠水青山如何變成金山銀山?我認為這離不開當地居民的參與。激活當地居民的參與意識,讓越來越多的居民參與生態環保,才能共享環保成果。不僅是在環保方面,這種主人翁意識同樣是平潭經濟發展和國際旅遊島建設所必須的。

社區治理與公眾參與

黃桂坤 平潭馬腿村社區營造師

我過去工作所在的忠孝社區,人口近4000人,生活機能便利,但人口老齡化較嚴重。我們通過播種、紮根、成長、茁壯、成蔭這樣的發展模式。首先播種是發動群眾參與社區治理,而紮根是要了解群眾多元化需求,完善各類基礎設施的同時,做好對老人、各類弱勢群體的兜底保障服務。接下來的成長、茁壯、成蔭分別是加強社區凝聚力、整合資源併合理利用,最後實現永續經營。

來平潭一年多,我把臺灣的社區運營理念運用在馬腿村,剛來的頭一個月,我都在村民家吃飯,一家家去了解,去接近老百姓,看看他們需要什麼,再把我們的理念慢慢傳送給居民,現在他們都願意參加村裡志願者團隊,共同治理我們的社區。

在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發動村民進行房前屋後周邊陳年垃圾治理、開展汙水治理等工作,同時通過發動志願者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實施垃圾分類設置及家戶環境評比制度等措施提升整治效果。

點評

邱毅:志願服務的參與對社區治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社區工作人員要學會與居民真心交流溝通,引導更多群眾參與到志願服務隊伍中,打造有熱情、有衝勁的志願服務隊伍,為社區治理貢獻力量。

謝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社區治理要達到一個良好穩定的水平,需要一個逐步累積的過程,從播種到成蔭,這個比喻非常形象。社區治理成敗與否,要取決於社區營造師的精心設計,更依賴於民眾的積極參與。

淺談如何化解基層矛盾構建社區治理共同體

許敏芳 廈門市海滄區新陽街道興旺社區黨委書記 居委會主任

興旺社區共有戶籍人口12350人,流動人口14160人,居民多為新廈門人,來自全國各地,生活習慣、文化構成多元,鄰裡糾紛頻發。近幾年,興旺社區以微調節促進微治理,充分弘揚「遠親不如近鄰」文化,化解基層矛盾,建設社區治理共同體。

我們通過設立「民聲傾聽室」,公開接訪社區群眾,及時掌握居民的問題訴求和意見建議,進而解決群眾問題。同時落實區、街、社區三級便民服務體系建設,成立社區便民服務代辦點,推動服務靠前、錯時服務、上門代辦等特色、貼心服務,方便群眾生產生活。

社區還通過開展「進網格話家常」活動,充分利用休息日。茶餘飯後等空閒時間,深入居民家中,交流談心,了解群眾真實需求,摸底排查矛盾隱患,聽取他們對社區建設的建議,還給他們一些處理事情的主動權,增強居民對社區文化的認同感和家園歸屬感,讓他們參與整個社區的建設,也共享整個社區的快樂。

點評

邱毅:和諧社區的建設,離不開望聞問切。社區工作者要懂得察言觀色、聽取意見、詢問需求,就知道問題癥結在哪,要從哪裡切入解決,正確化解雙方之間的矛盾。

謝楠:如何有效地去解決鄰裡之間的問題?其實就是要在鄰裡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還有社區工作者適時地介入,通過工作機制、工作方式、工作平臺的創新,讓矛盾雙方能夠心平氣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訴求,共同尋找一個妥協點。

多方參與助力社區服務「升溫著色」

陳麗 福州市鼓樓區南街街道楊橋河南社區黨委書記、主任

楊橋河南社區現有居民住宅樓63座,居民3747戶,9832人,社區以「助老、助殘、助學、助業」等服務為依託,紮實打造服務品牌,營造文明、和諧的社區氛圍。

我們依託社區服務陣地,先後建成居家養老服務站、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社區圖書館、開心農場等平臺,構成「多點成線、連線成面的」居民活動矩陣。並發動多方相繼成立十多支志願服務隊,開展送餐、代買物品、辦理證件等「親情代辦」服務。

依託志願者團隊,我們還搭建起良性互動平臺,通過各類慈善公益活動,為孤寡老人提供貼心服務,為特殊兒童群體開展教育培訓、康復訓練、生活技能課程,逐步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我們還引進培訓機構,同時發動社區文藝骨幹發揮特長,按照居民的興趣,開設各類適老化課程、組建文化隊伍,吸引居民參與到社區文化活動中,讓轄區老年人的生活藝術化、充實化。

點評

邱毅:在臺灣的社區,也會組織老人一起包粽子、包水餃,比賽唱歌、象棋,老人有很多的樂趣,跟年輕人一樣,兩岸可以相互借鑑養老服務經驗。

謝楠:在推動兩岸社區基層交流的過程當中,彼此都需要一個包容、開放的心態,看到彼此間的共性和不同,互相學習先進的治理經驗,實現互惠共贏。

營造美麗和諧的新家園

李建民 臺中市太平區新高人文關懷協會理事長 平潭青觀頂村社區營造師

我所服務的臺中市太平區大新光社區,是目前臺中最為紅火的開發區域,屬於住宅區與商業區相結合的綜合型社區。

健康社區是我們的目標之一,社區通過成立環保志工隊做好環境衛生與各類倡導工作,時常舉辦醫藥健康講座,讓居民都有正確的醫藥健康常識。此外還有守望相助隊、老人關懷據點、愛心志工隊等各類隊伍,從志願服務工作中發現社區的問題所在,進而解決,營造一個居民期盼的幸福社區。

2019年我來到平潭青觀頂村協助執行社區營造工作,美麗的自然環境資源是青觀頂村的優勢,我們希望藉此發展景區觀光、田園休閒度假旅遊與海島民俗體驗。為了推動村莊發展,我和村兩委一起組建志願者服務隊,村書記帶頭,邀請村民共同參與,然後帶著志願者隊伍開展水汙清溝環境整治等工作。

這種志願者參與村莊治理的方式帶動了村民思想觀念的改變,出現越來越多的村民以志願服務為榮。在大力開展環境美化工作的同時,我們藉助將軍山景區優勢,挖掘村內地理、人文、旅遊資源,已初步形成了頗具特色的鄉村民宿產業。

點評

邱毅:社區治理離不開居民的參與,只有大家都把社區當成共同家園,社區的發展才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謝楠:今年疫情期間,我們大陸,充分利用高科技大數據,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我認為臺灣健康社區的建設,同樣可以借鑑大陸的經驗。

來源:平潭綜合實驗區融媒體中心

文字:楊詠林

圖片:念望舒

責編:金子

相關焦點

  • 第五屆兩岸基層治理和社區發展論壇在青海成功舉辦
    9月24日至30日,青海省臺辦和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臺灣工作部共同主辦的第五屆兩岸基層治理和社區發展論壇在青海省成功舉辦(圖片來源:青海臺辦供圖)論壇於9月25日上午開幕,青海省臺辦主任郭根旺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智慧化基層治理「坪山經驗」 應邀在全國社區治理論壇上分享
    本報訊 (深圳僑報記者 呂曉春) 日前,記者從坪山區委政法委獲悉,坪山區受邀參加第五屆中國社區治理論壇暨全國城鄉社區疫情防控優秀案例經驗交流會,並作為優秀案例代表在大會上做經驗交流。
  • 兩岸社區代表相聚南京共話基層治理
    新華社南京12月1日電(記者 陸華東)2018南京·新北智慧社區論壇日前在南京舉行。來自新北市的50位裡長和南京的社區負責人,圍繞社區的智慧化建設主題開展了交流研討。  「我們參觀了南京市鼓樓區江東街道睿城社區,感覺大陸的社區規模都比較大,智慧化程度也很高,活動非常豐富,很溫馨。」
  • 東營臺灣基層社區交流活動啟動 分享社區治理金點子
    7月23日,市臺辦主辦的2018年東營臺灣基層社區交流活動在我市啟動。臺灣高雄、臺南社區交流團走進我市,開展雙方基層社區交流互動,分享社區治理等方面的金點子,增進兩岸友誼。  當天,臺灣社區交流團參觀了東營區勝利街道中山社區、牛莊鎮大杜社區,兩岸社區工作人員舉行了交流座談會。在社區書畫室,兩岸社區書法愛好者一同揮毫潑墨、互贈墨寶。交流團還走進社區活動室欣賞了社區居民的呂劇表演,體驗了剪紙藝術。東營區勝利街道中山社區與高雄市茄萣區嘉泰社區發展協會籤訂了友好交流合作協議。社區文化透著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讓交流團人員讚不絕口。
  • 「書記工作室」沙龍傳遞社區治理經驗
    (記者 馮卓清)12月11日,由區黨建服務中心主辦、涼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承辦的「心手相牽、齊心向前」——「書記工作室」沙龍暨「傳承杯」第二次輪值活動在涼城新村街道舉行,基層工作者們相聚一堂,匯共識、聚力量。
  • 揚州「廣陵實踐」:基層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創新
    作為城市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治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表現形式,而社區黨建則是社區治理的基石和保障,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因此,如何進一步加強社區黨建,通過深化社區黨建改革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成為當前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面臨的現實課題。
  • 兩岸村裡長共話基層治理!有哪些金點子?
    22日,第五屆海峽兩岸村裡長交流會在嵐舉辦,兩岸社區、基層代表等齊聚一堂,共話兩岸社區治理、基層融合。5名來自兩岸的社區工作者圍繞「讓生態環保走進社區」「營造美麗和諧的新家園」「社區治理與公眾參與」等主題,分享基層社區治理經驗。
  • 晉安引進兩岸社區治理經驗 居民協商參與
    小公園動工改造,社區居民參與搬運建築材料。福州新聞網12月7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何佳媛/文 陳暖/攝)5日上午,晉安區茶園街道電建一公司宿舍的小公園,正式動工改造,臺灣專家和社區居民都趕來參加動工儀式。
  • 共享抗疫經驗 共度中秋佳節,2020京臺社區發展研討會今日舉辦
    研討會以「京臺社區同心 兩岸抗疫同行」為主題,邀請兩岸社區治理、規劃設計領域專家學者、基層實踐者和社區居民,共同分享兩岸基層防疫與社區營造的典型經驗和感人故事。在主題演講環節,兩岸專家學者分別圍繞臺灣社區營造與防疫實務、臺灣社區安全促進與防疫、北京參與式社區治理模式、社區自治組織培育與社區防疫參與等進行了主題演講。
  • 「第二課堂」獲得「第一手經驗」!園區社區治理法治實訓基地共建籤約
    該基地是省內首家由法院和社區管理部門共建的新型法治實訓平臺,旨在以解紛實務培訓,帶動解紛技能提升,促進基層社區工作者的法治能力。首批25名來自園區的社區工作者將踏入園區法院的大門,在法院「第二課堂」接受為期3個月的法治思維薰染。
  • 平潭引進臺灣社區治理經驗 打造沒有「圍牆」的社區大學
    這所沒有「圍牆」的大學,是由平潭兩岸國學中心、上井村村民委員會聯合成立的上井村社區大學。今年8月揭牌成立至今,三個月的時間裡,嵐臺兩岸的講師已開設六堂課,收穫了各個社區居民的肯定與讚揚,但這對上井村社區大學而言,僅僅是一個開始。
  • 中國城鄉社區治理經驗學術研討會在紹興召開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11日電12月9日至10日,「中國城鄉社區治理經驗學術研討會」在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召開。此次研討會由民政部研究基地東北大學城鄉社區建設研究院主辦,紹興市越城區委區政府承辦。會議旨在總結各地基層治理創新經驗,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言獻策。紹興市越城區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應堯剛與東北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楊明同志分别致開幕辭。
  • 臺灣中南部村裡長安順考察交流基層社區工作治理
    近日,臺灣中南部村裡長一行28人組成參訪團到安順考察交流,參訪團先後走進平壩區小河灣村、同心社區和經開區星光社區龍井村,考察了安順市新農村建設和基層社區建設,並在星光社區服務中心座談交流。
  • 釐清基層社區治理研究與實踐的邏輯邊界
    筆者以為,有關社區治理的理論研究與學理發展從未中斷或滯緩,但在一定程度上,理論與實踐還相互不適應。社區治理的學理發展似乎難以對經驗探索展開有效指導,而社區治理的研究者在基層社區治理這一正在廣泛探索的社會事實中,諮政主體作用式微。
  • 延續「上樓經驗」!平潭一社區借鑑臺灣社區模式,打造志願者隊伍
    平潭華信社區,一個新成立的社區,延續「上樓經驗」,試點兩岸社區融合建設,因志願者的加入也呈現出新氣象,目前志願者服務隊已有試點兩岸社區融合建設推廣臺灣社區營造概念昨日,平潭嵐城鄉華信社區舉辦2019「信好有你」歲末暖心同樂會,會上表彰了社區「最美」志願者,大家還互相交流,分享心得。
  • 「中國社區建設與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題講座在濱州召開
    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院長文軍作了以「社區建設與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為主題的講座,並分享了全國各地優秀社區的建設經驗以及對濱城區未來社區治理工作的思考。講座上,文軍以貴州農村示範區為例,指出社區治理應最大化地運用社區自身的資源優勢和強項。「貴州農村山路多,主要以茶葉種植為主,形勢比較單一,當地政府依託自身優勢,創新改革,建設了山地自行車道,提高了鄉村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 長沙以小切口撬動城市基層黨建大格局:強社區基礎 解治理難題
    這座城市在深度剖析重難點問題後,提出了六項任務: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黨支部「五化」建設、實行各類黨員兜底教育管理、構建「黨建引領、多方共治」小區治理架構、加強樓宇商圈黨建工作,建強城市社區黨建骨幹隊伍,特別是整合各方力量、資源,強化社區和居民小區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服務功能、隊伍建設,以此為切入點,撬動城市基層黨建的大格局。
  • 【大國小鮮@基層治理】丹陽「五送」進社區 助力基層治理專項行動
    日前,鎮江丹陽市委老幹部局、丹陽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聯合舉辦「五送」進社區暨助力基層治理啟動儀式,組織30多名銀髮志願者來到丹陽市雲陽街道鳳美新村社區,開展「送法律、送義診、送科普、送書畫、送文藝」的「五送」服務活動,全面吹響「銀耀曲阿綻光彩」助力基層治理專項行動的「集結號」。
  • 蓉臺兩地社區「雲交流」促兩岸社區文化融合發展
    成都市臺辦供圖中新網成都8月31日電 (王鵬)「蜀文化之旅·蓉臺社區文化雲端交流活動」31日在四川成都和臺灣雲林縣兩地舉行,成都市青羊區蘇坡街道清波社區攜手臺灣雲林縣古坑鄉華山社區在線上分享兩地社區文化,蓉臺兩地200餘人參與交流。
  • 兩岸社區論壇:社區營造有很多可互鑑的地方
    這些來源於海峽兩岸社區的共同問題出現在了11月28日在蓉舉辦的第七屆「兩岸同根 致力為公」系列文化交流活動之社區論壇上,成都、臺灣兩地的社區研究者、參與者共同研討,尋找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基本規律,交流推進社區發展的治理辦法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