蓊鬱而空靈—張際才《水鄉印象》賞析

2020-12-17 珠江美術

此作是山水畫家張際才於廣東佛山順德逢簡水鄉寫生基礎上創作的,創作時間是2018年5月。順德逢簡村是著名的水鄉和漁米之鄉,那裡有縱橫交錯的河湧,兩岸生長著茂盛的榕樹,5月正是枝繁葉茂的季節。畫面中,高大濃密的榕樹叢下,幾條載滿收穫的小船緩緩划過,樹叢上,一群白鷺鳴叫掠過,意境幽遠、寧靜,廣東特有的水鄉氣息非常鮮活地呈現了出來。

這幅作品畫家以一貫大寫意的手法加於表現,沒有面面俱到地去糾纏於一枝一葉細節的描繪,而是用厚重的墨塊和大面積渲染的手法表現南方特有的繁密而茂盛的樹叢,小船、白鷺看上去寥寥幾筆,看似無意,實則有心,點活了整個畫面,使畫面頓時生動起來,這就是大寫意山水的魅力。

大寫意山水之「大」,不是畫幅要多大,不是畫得要多滿,更不是「逸筆草草」,而是內涵之「大」,意境之「大」,格局之「大」,筆墨技法之運用自如,大寫意要以自然為美,以真為美,以真入美,將「具象」升華為「意象」,寓「天趣」於「物趣」,真正的寫意精神,就是大筆寫去,直抒胸臆,個性飛揚。《水鄉印象》就很好地通過大寫意的手法,筆墨揮灑間,一氣呵成,抒發了畫家對現實生活的熱愛,那種濃烈鄉情和泥土氣息幾乎是撲面而來!

清人戴熙在《習苦齋題畫》中說,作畫有三難:「密易疏難;沉著易,空靈難;似古人易,古人似我難」。看古今山水作品,豔則易俗,淺近寡淡,繁則易僵,簡則易弱。南方的樹木枝繁葉茂,是很難用線條和墨色來表現的,但《水鄉印象》這幅作品中,我們能看到畫家繁中求簡的功力,通過其出色而大膽的鉤、點、線、染等技法的靈活運用,把縱橫交雜的樹枝畫得亂而不亂,齊而不齊,遠處和樹下有意的留白,使構圖別具一格,出人意外又自然而然,生發出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和縱深感,小船與樹上的白鷺相映成趣,相互照應,使整個畫面呈現出沉穩灑脫、生機盎然、空靈蓊鬱的景象。

張際才的山水畫屬於嶺南畫派一脈,但從這幅作品中,我們看到他的山水又明顯區別於傳統嶺南畫派,畫面既有石濤筆墨的多樣性,也有黎雄才的秀茂、李可染的墨色,還有現代色彩的影響,筆、墨、色氣韻流動,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標誌著畫家自身繪畫語言和圖式風格的成熟。文/風子(畫家、人文學者)

張際才,1940生,江西贛南人,山水畫家,著有《寫意山水畫技法研究》(《中國書畫報》專欄連載 )、《怎樣畫寫意山水》(嶺南美術出版社 2017)、《張際才山水畫》(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0)等專著。

(原創作品)

相關焦點

  • 東方藝壇▎張際才山水畫作品欣賞
    張 際 才張際才,1940年生於江西贛南,當代著名山水畫家,著有《怎樣畫寫意山水》(嶺南美術出版社 2017)、《寫意山水技法研究》(中國書畫報 2017)、《張際才山水畫》(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0)等。
  • 萬水千山總是情:訪山水畫家張際才
    窺一斑而知全豹,通過觀賞這一幅幅清新淡雅,空靈秀美的山水畫後,張老師的運筆風格已呼之欲出,這就是他抒發的情懷,同時也讓記者聯想到了生普洱的味道,輕輕一嗅,仿佛沐雨後的稻草,清新素淡,讓人回味無窮。原中國畫研究院院長劉勃舒曾為張際才這種藝術追求深為感動,專門為他題詞「水擊石則鳴,人激志則宏。」這句話放在師法於自然,自學成才的張際才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正是得益於不斷的激勵,不斷的求索,不斷的感悟,張際才的一幅幅山水畫才更具靈性!
  • 張際才:為什麼現代人要畫現代山水畫?
    以下文字由子語根據錄音整理自張際才中國寫意山水畫訓練營導師教學語錄。(張際才中國寫意山水畫訓練營第三期現場)一、為什麼現代人要畫現代山水畫?中國的古詩空靈、清淡、意在言外;中國的山水畫質樸、和諧、畫外寓情。意境是詩與畫共同追求的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它是中國傳統文化(文學、繪畫、哲學)最具特色的精神內涵,是有限之中體味的無限意蘊。詩與畫的結合是一種哲學的美,詩情畫意,相得益彰。這種美是發自心靈深處的感動,也是一種精神上的皈依。
  • 新書:《張際才山水畫冊》(2020年)出版
    繼《怎樣畫寫意山水》(嶺南美術出版社 2017)後,《張際才山水畫冊》(2020版)近日出版。本畫冊收集了當代著名山水畫家張際才1987年到2020年部分代表作162幅,其中冊頁作品63幅,全面展示了其不同時期創作的風貌。
  • 探尋「印象水鄉」,領略豐富的嶺南水鄉元素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盧真偉 通訊員/麻宣)麻湧「印象水鄉」項目位於華陽湖溼地公園牌坊的對面,與景點桃花塢一水相隔,東望華陽湖國家溼地公園,西臨馬滘河花海漂遊景區,總佔地120畝。
  • 新書:《張際才山水畫冊》(2020年)出版
    繼《怎樣畫寫意山水》(嶺南美術出版社 2017)後,《張際才山水畫冊全書共170P,1/12開本,設計雅致,印刷精美,是欣賞、臨摹、收藏、研究張際才老師作品的珍貴資料。本書重點展示了張際才老師2010年之後的新作,與之前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張際才山水畫》基本不重複,其中展示的近幾年創作的63幅冊頁作品,以小見大,意境幽遠,充分展現了其紮實的中國山水畫功力,非常精彩,並且大部分是第一次公開發表。
  • 四海印象|(三)戰國古璽賞析
    特此推出「四海印象」專題。專題內容是洪四海老師對歷代經典印章的個人評析,由小牧記錄成文以供大家參考和交流。戰國燕烙馬璽賞析此印邊欄殘破自然,章法空靈舒朗。字形處理巧妙,天趣橫溢。線條質樸堅韌。在平時的創作中,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 名畫賞析:江南水鄉(周同春)
    美協周同春國畫作品水鄉系列四尺鬥方尺寸約68X68釐米 9張打包750 帶畫家冊名畫賞析
  • 水暈而墨彰,全在用水之妙:讀南派畫家張際才的山水畫
    張際才山水畫表現的主題,多是南方山水、客家風情,而南方山水有一個與北派山水最大的特徵,就是茂盛、潤溼,很少見到山的結構,為了表現出南方的雨霧、山林、流水,畫出南方山水特有的霧氣、水氣、生氣和氤氳之氣,畫家需要靠畫樹、畫雲、畫水來體現,而這都離不開水的運用,張際才經過長期實踐,在水法的理解和把握上,達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大膽而嫻熟。
  • 嶺南派畫家張際才山水畫作品
    張際才(1940--),江西南康人,當代山水畫家。早年曾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和創作,在贛南山區潛心寫生十餘載,後專攻山水畫創作,曾得到關山月、黎雄才、劉勃舒等大師的肯定與教誨,風格日臻成熟。
  • 鄭乃珖《水鄉春色》賞析
    :鄭乃珖《水鄉春色》賞析 鄭乃珖(1911—2005),號璧壽翁,生於福建省福州市。由於國家開始重視傳統文化,擅長花鳥畫的鄭乃珖也有了更好的創作環境,《水鄉春色》便作於這一時期。 《水鄉春色》在1956年第二屆全國美展脫穎而出,震動了美術界,其學生郭自修2000年在《我所認識的老師鄭乃珖》一文中回憶道:「1956年全國美展,陝西省送去《水鄉春色》,在北京展出時引起轟動,好評如潮,大家驚嘆其構圖新穎、線條剛勁流暢,在古人同類題材中從未見過。
  • 當代山水名家諸明國畫賞析!領略江南水鄉自然景色之美!
    原標題:當代山水名家諸明國畫賞析!領略江南水鄉自然景色之美!畫家在縮千裡於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將江南的美景淋漓盡致的詮釋在這畫卷之中,實乃是一幅經典的江南水鄉山水畫!
  • 蘇天賜油畫《水鄉之晨》賞析
    蘇天賜 《水鄉之晨》 油畫1962年 50cm×73cm這幅 《水鄉之晨》是蘇天賜先生家屬凌環如、蘇凌、蘇青、蘇為在2008年捐贈給了中國美術館。當年蘇天賜先生家屬捐贈了25件作品,包括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以他的夫人為模特兒創作的《黑衣少女》。
  • 墨色靈動:張際才山水畫的用水之法
    在張際才的作品裡張際才的寫意山水墨色靈動富有韻律的畫面,正適合著現代人們的欣賞情趣。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賞析之《竹裡館》,品味王維的空靈與寧靜
    詩人王維的一些山水田園詩歌,具有空靈寧靜的意境,虛實相生,富有韻味,下面我們來欣賞王維的《竹裡館》。竹裡館--王維詩人背景重點詞、詞語注釋古詩今譯古詩賞析詩韻畫風讀王維的詩是一件讓人愉悅的事情,因為他的詩中有一種空靈和寧靜。
  • 對景寫意,隨心造意:讀張際才的寫意山水畫
    至簡,是寫意山水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張際才老師繪畫特點之一。他有些作品看上去比較「滿」,但整體又顯得很空靈,這也是一種「簡」。這種「簡」,體現在去繁就簡,去蕪存菁,去掉了許多繁瑣的東西,使主題更加鮮明,特徵更加突出。
  • 對景寫意,隨心造意:我讀張際才的寫意山水畫
    至簡,是寫意山水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張際才老師繪畫特點之一。他有些作品看上去比較「滿」,但整體又顯得很空靈,這也是一種「簡」。這種「簡」,體現在去繁就簡,去蕪存菁,去掉了許多繁瑣的東西,使主題更加鮮明,特徵更加突出。
  • 對景寫意,隨心造意:我讀張際才的寫意山水畫
    至簡,是寫意山水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張際才老師繪畫特點之一。他有些作品看上去比較「滿」,但整體又顯得很空靈,這也是一種「簡」。這種「簡」,體現在去繁就簡,去蕪存菁,去掉了許多繁瑣的東西,使主題更加鮮明,特徵更加突出。
  • 【唱好麻湧】且看柏康先生的水鄉情懷
    魚乾、蝦幹、鴨幹,美味的華陽魚面、蟛蜞粥,是麻湧水鄉喜迎八方的特色美食。從《魚米之鄉數麻湧》的第一個旋律開始,全能音樂人方頌評充滿透明感的溫柔吟唱便為麻湧之美添了一層空靈的水鄉氣息。融合廣東歌謠與R&B流行唱法,真假雙聲相合創造了麻湧特色新歌謠的時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