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作是山水畫家張際才於廣東佛山順德逢簡水鄉寫生基礎上創作的,創作時間是2018年5月。順德逢簡村是著名的水鄉和漁米之鄉,那裡有縱橫交錯的河湧,兩岸生長著茂盛的榕樹,5月正是枝繁葉茂的季節。畫面中,高大濃密的榕樹叢下,幾條載滿收穫的小船緩緩划過,樹叢上,一群白鷺鳴叫掠過,意境幽遠、寧靜,廣東特有的水鄉氣息非常鮮活地呈現了出來。
這幅作品畫家以一貫大寫意的手法加於表現,沒有面面俱到地去糾纏於一枝一葉細節的描繪,而是用厚重的墨塊和大面積渲染的手法表現南方特有的繁密而茂盛的樹叢,小船、白鷺看上去寥寥幾筆,看似無意,實則有心,點活了整個畫面,使畫面頓時生動起來,這就是大寫意山水的魅力。
大寫意山水之「大」,不是畫幅要多大,不是畫得要多滿,更不是「逸筆草草」,而是內涵之「大」,意境之「大」,格局之「大」,筆墨技法之運用自如,大寫意要以自然為美,以真為美,以真入美,將「具象」升華為「意象」,寓「天趣」於「物趣」,真正的寫意精神,就是大筆寫去,直抒胸臆,個性飛揚。《水鄉印象》就很好地通過大寫意的手法,筆墨揮灑間,一氣呵成,抒發了畫家對現實生活的熱愛,那種濃烈鄉情和泥土氣息幾乎是撲面而來!
清人戴熙在《習苦齋題畫》中說,作畫有三難:「密易疏難;沉著易,空靈難;似古人易,古人似我難」。看古今山水作品,豔則易俗,淺近寡淡,繁則易僵,簡則易弱。南方的樹木枝繁葉茂,是很難用線條和墨色來表現的,但《水鄉印象》這幅作品中,我們能看到畫家繁中求簡的功力,通過其出色而大膽的鉤、點、線、染等技法的靈活運用,把縱橫交雜的樹枝畫得亂而不亂,齊而不齊,遠處和樹下有意的留白,使構圖別具一格,出人意外又自然而然,生發出了無限的想像空間和縱深感,小船與樹上的白鷺相映成趣,相互照應,使整個畫面呈現出沉穩灑脫、生機盎然、空靈蓊鬱的景象。
張際才的山水畫屬於嶺南畫派一脈,但從這幅作品中,我們看到他的山水又明顯區別於傳統嶺南畫派,畫面既有石濤筆墨的多樣性,也有黎雄才的秀茂、李可染的墨色,還有現代色彩的影響,筆、墨、色氣韻流動,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標誌著畫家自身繪畫語言和圖式風格的成熟。文/風子(畫家、人文學者)
張際才,1940生,江西贛南人,山水畫家,著有《寫意山水畫技法研究》(《中國書畫報》專欄連載 )、《怎樣畫寫意山水》(嶺南美術出版社 2017)、《張際才山水畫》(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0)等專著。
(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