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Badain Jaran)系蒙古語, 「巴丹」是由巴岱(人名)演變而來,「吉林」(吉仁音譯)是數詞,即六十。幾百年前,有一名叫巴岱的牧民居住在巴丹吉林沙漠的大沙山旁,歷盡艱辛在這片沙漠中發現六十個大小不一的海子,後人為紀念他故稱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銀額盆地底部,橫跨額濟納旗、阿拉善右旗,面積約為4.43萬平方公裡,是中國四大沙漠之一,位列第三。
在巴丹吉林沙漠內部,沙山沙丘、風蝕窪地、剝蝕山丘、湖泊盆地交錯分布,並以流動沙丘為主,約佔沙漠總面積的83%,流沙面積僅次於新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海拔高度在1200~1700米之間,中部有密集的高大沙山,一般高200~300米,以複合型沙山為主,為北 30°~40°東方向排列,系西北風的強大影響所致。
集烈日、酷熱、乾旱、沙暴、朔風、死亡等「暗黑」元素於一身,而它卻被評為中國最美五大沙漠之首,上帝在這裡畫下曲線。
巴丹吉林沙漠下面還真隱藏著一個大型地下水庫,這個大型地下水庫來源於500公裡以外的祁連山冰川積雪,它通過地下深處的斷層(阿爾金斷裂帶)源源不斷地流入沙漠。簡單來說,就是祁連山冰川融雪的水通過地下河來到了巴丹吉林沙漠下方,這些水源在一些沙漠凹地溢出地面,於是就形成了沙漠海子。
沙漠中的湖泊星羅棋布,有113個之多(一說140多個),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達74個,淡水湖12個,總水面4.9萬畝。對於普通旅行者來說,或許為巴丹吉林「五絕」——奇峰、鳴沙、湖泊、神泉、寺廟所吸引,但對戶外愛好者來說,巴丹吉林的魅力不止於此。
這直接導致巴丹吉林沙漠形成了獨有的美麗線條,被中國國家地理譽為「上帝畫下的曲線」。自守靜篤首次穿越以來,已經有共計50名左右的戶外愛好者也完成了這項壯舉。
金色沙山環抱中的音德日圖有一種大氣之美,湖面如鏡,蜿蜒沙洲伸到湖心,沙棗、紅柳、蘆葦、紅藻環繞著寬闊的水面,微風輕撫,綠影婆娑,碧波蕩漾,令人心曠神怡。一群白色的天鵝在湖岸嬉戲,展開潔白的翅膀忽起忽落特別扎眼,這裡是天鵝南飛的歇腳地,每年這個時節天鵝都要在巴丹吉林的海子待上一二十天。——守靜篤
放眼遠眺,沙山林立連綿不絕延入天際,南海子、廟海子、小海子、音德日圖、青海子、畢魯圖6個晶瑩的海子宛若天庭遺失的繁星撒落在沙山間,亦真亦幻,飄飄渺渺,宛若仙境。也許只有站在這裡,才能體味巴丹吉林沙漠的精髓,群山林立已是沙漠中的異類,黃沙和碧水這兩樣不相容的事物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撮合下,竟然不可思議的相依相伴,巍立的金色沙山與碧波蕩漾的湖泊相映成輝,演繹著大自然的完美傳奇。——守靜篤
沙漠之美,美在光影之韻。我喜歡拍照,沙漠裡的線條特別獨特。早晚的光影如夢如幻,朔風在沙漠裡激蕩,把地面刻畫出特殊的曲線,斜陽拉出長長的陰影,沙地上呈現出萬千變化的圖案。朝陽和落日下沙丘的顏色深邃動人,無論是在圖片上還是在現場看起來都令人迷戀。——守靜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