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中的劉墉與真實的劉墉已相距甚遠,最為接近的就是扳倒和珅

2020-12-06 指點江山

劉墉的故居在驢市胡同西頭129號,現已部分成為私人住房,單從外觀上看還保留著當年的豪華氣派。其街南牆上曾有一橫石,上刻「劉石庵先生故居」。石庵是劉墉的號,但是,這塊橫石現已不存在。

根據史料記載,劉墉是一個典型的清官,他的行事作風符合一切世人對於清官的定義。隨著當下古裝電視劇盛行,劉墉的生平事跡亦成為熱門的影視題材。當然,螢屏上劉墉的形象有不少杜撰的成分,與真實的劉墉已相距甚遠,已面目全非。當然,他比紀曉嵐名氣大多了。

不過,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劉墉是乾隆嘉慶兩朝舉足輕重的大臣之一。

在乾隆登基後,劉墉先後被任命為知府、巡撫、御史、尚書等職,堪稱位高權重。嘉慶上臺後,劉墉又幫助嘉慶向先皇討回象徵著皇權的傳國玉璽,鞏固了嘉慶的統治地位。除此之外,和珅的倒臺亦與劉墉有關,在嘉慶扳倒和珅的過程中,劉墉充當著嘉慶最得力的協助者。

因為這兩件功勞,劉墉深受嘉慶信任,沒過多久,便被提拔為太子少保,論起地位在所有漢族官僚中無人能出其右者。

劉墉出身不凡,劉墉所在的諸城劉氏是當地望族,在山東有很大的影響力。劉墉的曾祖父劉必顯曾在順治年間登榜入仕,祖父劉棨則受父親蔭福在康熙朝擔任高官,劉墉的父親劉統勳更是深受乾隆倚重的治國棟梁,曾身居軍機大臣的高位。

乾隆對劉統勳的評價極高,「遇事既神敏,品性復剛毅,得古大臣風,終身不失正」,在劉統勳過世後,乾隆賜其諡號為「文正」。這一諡號各位一定很熟悉,古往今來只有隻有最賢德的文官才能收穫這樣的殊榮。縱觀滿清一代,僅有八位文官收穫這一最高稱譽。

乾隆四十七年,是劉墉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轉折點,許多史學家認為這一年是劉墉與貪官和珅的首次交鋒。

在這一年中,御史錢灃檢舉山東巡撫國泰貪贓枉法。為了查明真相,和珅與劉墉被指派到山東調查國泰案。然而,國泰在朝廷人脈極廣,又花費了大量銀兩疏通關節,包括和珅在內許多隨行的大臣都打算袒護國泰,而皇妃亦對乾隆吹起了「枕邊風」,一度影響了乾隆的判斷,國泰案的調查險些陷入僵局。

劉墉反其道而行,並未從國泰身上直接取證,而是前往民間私下調查,深挖國泰犯下的種種惡行。最終,劉墉憑藉切實的證據扳倒了國泰,使這位貪贓枉法的高官落馬,認罪伏法。正因劉墉在這起案件中秉公辦事,不畏強權,山東百姓感念劉墉的恩德,亦有文人將他的事跡收錄到通俗小說《劉公案》中,使劉墉在老百姓心中成了清官的代言人。

劉墉人生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幫助根基未穩的嘉慶查辦大貪官和珅。嘉慶四年三月,劉墉奉旨受理和珅結黨營私、收受賄賂一案。和珅搜刮民脂民膏、貪汙自肥的行為早已是人盡皆知的事實,所以,劉墉輕而易舉地查出關於和珅的二十餘條罪證。不過,在處理和珅的過程中,與和珅素有間隙的劉墉並未以權謀私落井下石,反倒在嘉慶面前為和珅說起了好話。

正所謂「牆倒眾人推」,和珅落難後,朝中百官紛紛向嘉慶彈劾和珅的罪狀,並請求皇帝將和珅千刀萬剮。在所有大臣中,只有劉墉表現得比較寬容,為了考慮先帝的顏面,他向嘉慶提議:允許和珅自行了斷,留和珅一條全屍。

當時,有許多與和珅敵對的政客都希望通過這起案件對和珅及其親族進行打擊報復,他們不遺餘力地將案件擴大化。對此,劉墉與幾名老臣向嘉慶諫言,做好和珅案的善後工作。劉墉自由熟讀經略史書,他自然清楚一個道理,古往今來大部分酷吏都無法獲得好下場。

嘉慶九年末,劉墉在北京驢市胡同的家中安然離世,終年八十五歲。

據說,在劉墉過世的那天早上,他還前往南書房完成了值守的工作,傍晚還在府上宴請賓客,在返回臥室後「端坐而逝」。

縱觀劉墉的一生,在政治上幾經風霜雨雪,最終卻能保持屹立不倒,可謂政治場上的常青樹。嚴格來說,劉墉並未做到位極人臣的地步,但是,後人仍喜歡以「宰相劉羅鍋」稱呼這位一代名臣。

根據見過劉墉遺骨的人講,劉墉的骨骼寬大,活著的時候定是高大的偉岸男子。此外,當時的科舉對「顏值」也有一定要求,士子的才貌都是不可或缺的。那麼,「劉羅鍋」之名又是從何而來呢?

原來,在劉墉八十歲那年,嘉慶曾與這位老臣開了個玩笑,稱其為「駝子」,這時的劉墉已年老體衰,彎腰駝背自然在所難免。對此,紀連海就曾說道:「歷史上的劉墉不是狀元,也不駝背。他的官位確實數經起落,不過,他也並沒有跟和珅鬥一輩子。」

總而言之,劉墉無愧於為人臣子的標杆,所以,在他過世幾百年後仍能為現代人帶來「正能量」。

參考資料:

【《清史稿》、《湖南通志》、《劉墉的故居》】

相關焦點

  • 劉墉、紀曉嵐、和珅,歷史中三人的真實關係如何?
    但真實歷史中,乾隆還是那個風流多情、附庸風雅的乾隆,但劉墉、紀昀、和珅,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卻與影視劇中塑造的形象相去甚遠。以下,我們就來具體說一說。(紀曉嵐與和珅劇照)《宰相劉羅鍋》中的劉墉賢能廉潔、剛正不阿,《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紀昀風趣幽默、機智果敢,他們被刻畫成正義的化身,與大貪官和珅針鋒相對、勢不兩立。但真實歷史中的劉墉和紀昀,則是既沒能力也沒膽量與和珅鬥。
  • 劉墉和紀曉嵐,電視劇中對付和珅的鬥士,真實歷史上二人關係如何
    乾隆一朝人才濟濟,因為各種電視劇的熱播,最讓今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劉墉、紀曉嵐與和珅三位。在電視劇中,劉墉和紀曉嵐很少組合出現,摩擦和珅,在真實歷史上,難道是二人關係不好嗎?劉墉生於1720年,紀曉嵐生於1724年,而和珅生於1750年。不過因為後來嘉慶帝賜死了和珅,反而和珅是最先去世的,劉墉和紀曉嵐都活到了1805年,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都算長壽之人。
  • 身高兩米的「劉羅鍋」:真實的劉墉與和珅關係怎麼樣?
    和珅念念不忘要置劉墉於死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對劉墉百般刁難。自此,劉墉在朝廷、在民間,對公事、對私事多次智鬥和珅,也多次得罪皇帝被貶。最後和珅被扳倒並被賜死,劉墉告老還鄉,一副悽涼景象。(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終於在32歲那年,劉墉參加會試,中了第64名。會試之後就是殿試,而殿試實際上只確定名次,不再淘汰人了,所以到了這個階段,基本上已經可以保證未來光明的前途了。劉墉在殿試中表現更加出色,中二甲第二名。殿試分為三個等級,一甲只有三人,即狀元、榜眼、探花。
  • 劉墉、紀曉嵐、和珅,誰的官最大?他們在乾隆朝的真實地位如何?
    大清王朝268年(入關後),話題度最高的皇帝是乾隆,而乾隆朝最家喻戶曉的臣子當屬劉墉、紀昀(字曉嵐)、和珅。但是,我們對三者的了解大多來自影視劇,而對於真實歷史中的他們卻知之甚少。
  • 劉羅鍋(劉墉)與乾隆、和珅、紀曉嵐的真實關係
    此作作品高91釐米,寬178釐米,尺寸之大亦是目前可見的劉石庵作品中屈指可數的,且字字珠璣,精彩絕倫。細察用紙,可見此紙光潔嚴密、厚實勻淨,並以金粉手繪團蓮團菊紋。富貴雅致,極是珍奇。這件作品堪稱是他的代表作。書法錯落有致,肥腴中寓清剛之致,如太極高手,渾厚中寓輕靈,精氣內斂,變化無窮。作品書於嘉慶丁巳年(1797年),時劉墉79歲,已抵達「人書俱老」的仙家意境,是典型的劉氏晚年風格成熟期作品。
  • 別被電視劇騙了,捉弄和珅的不是紀曉嵐,而是清白傳家的劉墉
    別被電視劇騙了,捉弄和珅的不是紀曉嵐,而是清白傳家的劉墉文|歷史的故紙堆近些年來,因為電視劇、小說等文學作品的盛行,乾隆的兩位重臣和珅與紀曉嵐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而且在這些文學作品中,大多數時候和珅與紀曉嵐都是相愛相殺的冤家
  • 歷史上真實的和珅、劉墉、紀曉嵐都是啥人?這三個人中有清官嗎?
    在乾隆時期,有這麼三位重臣和珅、劉墉、紀曉嵐,相信大家對這三個人物已經非常熟悉了,和珅和紀曉嵐被拍成《鐵齒銅牙紀曉嵐》,而劉墉則被拍成《劉羅鍋》,所以說這三位重臣的形象在人們的心中自然有了定局。但是您知道真實歷史上的這三位都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嗎?今天就為大家來盤點盤點。和珅首先就來介紹和珅,因為和珅地位最高,也是因為和珅最為出名,歷史上的和珅確實是個貪官,也是一個超級大貪官,自他之後,幾乎沒有人能達到他的那種級別。
  • 劉墉和紀曉嵐,與和珅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
    如果說歷史是一部厚重的古卷,那麼翻閱歷史,就是為了能夠讓我們吸取到更多有價值的東西。可悲的是,在當下這個時代當中,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湧入到我們的生活,以至於很多人都將影視作品當中的情節誤以為是真實的歷史。相信很多朋友都曾經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如果以娛樂的角度看待這部電視劇,它無疑是成功的。
  • 乾隆讓劉墉和錢灃查倒了和珅的親信國泰,但和珅依舊安然無恙
    劉墉比乾隆年輕8歲,此時也六十多了,歲月不饒人。這時候年輕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和珅比乾隆小了將近40歲。和珅26歲就擔任了戶部三庫郎中,得到乾隆的賞識後他青雲直上,不久就掌握了翰林院的實權。小時候的貧窮,讓和珅做官時想著儘快出人頭地,初出茅廬不怕虎,他和清官一起打擊福康安等朝中顯貴。
  • 歷史上紀曉嵐與和珅誰官大?乾隆最寵誰?中間起碼隔了兩個劉墉!
    首先需要澄清的一點是,電視劇在挑選適宜角色的演員時,自然會有年齡上的限制,因為扮演者年紀相仿,所以給了觀眾一種劉墉,紀曉嵐,和珅是同齡人的錯覺,但就這一點就和真實情況大相逕庭。關於這三個人的生卒年月,《清史稿》中都有十分詳細的記載。
  • 乾隆時期,劉統勳與劉墉是什麼關係
    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 ——歌德 劉統勳是劉墉的父親。雍正二年(1724年)中進士,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等要職,是乾隆時期的名臣。
  • 被人們神話的劉墉
    其實呢他的政治生涯是十分的曲折的,雖然世間上流傳著許多關於劉墉與乾隆的小軼事,但是其中的原委已經不是我們所能了解的了,就好像到現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著許多傳說,最搞笑的居然是還有人說這個劉墉是皇太后的乾兒子,如果按照這個傳說來推理的話,那麼這個劉墉不就是乾隆的幹兄弟了嗎?
  • 歷史真相:美男和珅不姓和,巨人劉墉不羅鍋,紀曉嵐大和珅26歲
    文/藍夢島主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一部《宰相劉羅鍋》,捧紅了劉墉,一部《鐵齒銅牙紀曉嵐》,捧紅了紀昀,隨之而紅的還有故事的另外兩大主角——皇帝乾隆以及貪官和珅。電視劇通過成功的角色塑造,讓乾隆、劉墉、紀昀(字曉嵐)、和珅四人成為清朝最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與之相關的歷史故事和歷史知識也同樣深入人心。
  • 嘉慶欲將和珅凌遲處死,劉墉說了一句話,嘉慶改為賜和珅自盡!
    在乾隆一朝這裡不得不提起一個人物,他就是乾隆的寵臣和珅。和珅以貪汙出名,也是名義上乾隆的管家,深得乾隆信任。和珅在乾隆一朝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嘉慶繼位後乾隆被尊為太上皇,皇權依然掌握在乾隆的手裡,但此時的乾隆年歲已高,已有些老年痴呆,和珅借乾隆的寵愛,經常做擅權亂政之事,不把嘉慶放在眼裡,朝中有人稱和珅為「二皇帝」。嘉慶雖然氣的咬牙切齒但此時乾隆尚在,而且對和珅極為寵信,嘉慶此時還不具備扳倒和珅的力量,所以選擇了對和珅「曲意逢迎」,從此和珅更加的放肆。
  • 紀曉嵐和劉墉,根本不是和珅的對手,只有他才有資格!
    清朝的和珅在乾隆執政期間可謂是風頭正勁,在清朝的整個政治組成中,和珅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 在清朝的權力機構中,內閣大學士統領天下文人,可以說天下讀書人都應尊稱其為「先生」,和珅就曾任職過;軍機大臣手握清朝絕大多數的軍隊,擁有最強大的實力,和珅任職過;御前大臣統轄內廷中一應事務,服侍於皇帝身旁,和珅任職過;內務府總管,皇帝的小金庫,掌管皇帝的所有花銷,和珅也任職過。
  • 別被影視劇劉墉智鬥和珅給欺騙了,其實他是諳熟為官之道的
    一:劉墉真的是影視劇中的羅鍋形象嗎咱們大家都看過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裡面的劉墉多耿直多正氣一身正氣,這是劉墉的法寶,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劉墉是不是這樣的呢?首先電視劇劉墉從外貌形象和歷史原型人物就不對,電視劇劉墉的形象是小矮個,羅鍋,然後後邊有一個挺大的羅鍋弓著,那麼歷史上劉墉的形象是不是真是這樣呢?
  • 清朝大學士劉墉,真的是羅鍋嗎?揭秘真實劉墉
    原創|古月林夕,圖片|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宰相劉羅鍋》相信大家都看過,在裡面劉羅鍋劉墉與和珅鬥智鬥勇,深得我們大家的喜愛,而在歷史上也確實有劉墉這個人。劉墉是清代的畫家、政治家。乾隆年間中進士,官至內閣大學士,做官期間為官清廉,而且劉墉擅長書法,流傳後世的書法作品也有很多。與與鐵保、翁方綱、成親王並稱為清代四大書法家。我們一般都會叫劉墉劉羅鍋,那麼歷史史上真實的劉墉是羅鍋嗎?他做過宰相嗎?歷史上,劉墉當過吏部尚書,做過內閣大學士,官居一品。但是從來沒有做過宰相,因為從明朝朱元璋開始,就已經取消了「宰相」這一職位。
  • 江南發生兩起文字獄,劉墉真實面目被揭露,網友:比和珅還可恨
    《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塑造了劉墉忠君愛民、智鬥奸臣、不畏強權的大清官形象,直到今天仍然深入人心。然而,歷史上真實的劉墉,卻和影視劇中相去甚遠,他不僅與和珅沒有任何交集,而且也不是一位清官,甚至乾隆年間的兩起「文字獄」都由劉墉一手製造。這樣一個毫無功績可言的人,為什麼會被冠以「清官」的帽子呢?有關劉墉的故事,要從他的家世說起。
  • 紀連海說「陽謀」:和珅成敗倏忽 劉墉功德圓滿
    雖然不擇手段有時候比循規蹈矩、順其自然成事更快,比如和珅。雖然成得快,但敗得也快,四十九歲就被處死了。劉墉卻是一個很好的範例,享年86歲,無疾而終,功德圓滿。無論是歷史事件中,還是現在的職場上,陰謀與陽謀都是熱議的話題。就清代歷史而言,劉墉與和珅也許是對這個話題最有說服力的明證。紀連海坦言:「當然不是能成事就行,而是要看怎麼去成事。」
  • 乾隆命令劉墉跳河自殺,劉墉說了一句話救了自己一命,說了什麼?
    要知道,1711年出生的乾隆帝比1720年出生的劉墉大了9歲,而1750年出生的和珅更是這兩位的年輕後輩,所以,和珅才能夠作為乾隆帝富有活力的開心果存在。由此,我們自然會明白經典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很多被誇大的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