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 冬至一陽生 養生重在藏

2020-12-21 瀟湘名醫

時光匆匆,一轉眼到了年終歲尾。12月21日,我們迎來了冬至節氣。民間把冬至俗稱為「日短」,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長,也是一年之中陰氣最為旺盛的一天,冬至過後一陽初生,陽氣開始逐漸旺盛。

清代養生家袁開昌在《養生三要》引經據典道:「一陽初生,其氣甚微,如草木萌生,易於傷伐。」此時節人體功能也處於最弱時期,很多蟄伏的舊病都容易在此時節復發。因此,這一節氣的養生尤為重要,應該謹守一個「藏」字原則。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冬至飲食習俗南北方不一,北方通常吃餛飩和餃子,南方通常吃湯圓,今兒咱們說說餃子的由來吧。傳說建安年間,張仲景行醫經過家鄉白河岸邊,看到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壞了。張仲景馬上叫弟子在一塊空地上支起大鍋,用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窮苦百姓。百姓吃下後渾身發熱,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凍壞的耳朵就好了。

後來每到冬至這天,人們就仿照「嬌耳」的樣子包餃子吃,說是吃了冬至的餃子就不會凍耳朵了,也以此習俗來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

養生5點要記牢

冬至這天開始,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亦由此拉開序幕。三九天,是指從冬至逢壬日算起的三個寒天,每「九天」算一「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所謂:「寒主收引,易致痙攣,血遇寒則凝,凝則致淤堵」,此時節容易誘發中風病、高血壓、心絞痛等季節性疾病,養生需做到以下5個方面。

添衣保暖

《黃帝內經》云:「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此時節要特別注意避寒就暖,防止春季溫熱病的發生。同時注意不要室內溫度過高,以免人體腠理汗出損耗津液。俗話說:「暖頭暖足勝吃藥」「頭戴一頂帽,抵件小棉襖」。添衣保暖也有利於預防風寒傷人引起的感冒、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

早臥晚起

作息方面,早臥晚起。日落而睡,日升而起,不要過度熬夜,熬傷人體陰津。為了更好入睡,晚餐可以7分飽為宜,儘量在天黑前進餐,如果晚餐過飽過晚,身體會運化食物生發陽氣產生燥氣,導致難以入睡。睡前儘量不要做劇烈的運動,玩激烈的遊戲,思考重要的工作。

少思寡慾

天冷了,調理情志應少思寡慾。並且可以通過嘮嗑、讀書、聽音樂放鬆心情。俗話說「找個醫生不如交個朋友」,就是說應經常走出狹小封閉的暖氣房間,串串門,嘮嘮嗑,多交朋友心情好。「書要多讀,食要少吃」「書多可養心,食少可養身」,這是說沉下心、靜住氣,讀讀喜歡的名篇佳作,樂在其中,煩惱、憂愁就會隨之散去。「藝不離手,曲不離口」,這是說經常哼一哼小曲兒,心情越唱越愉悅。

飲食清淡

飲食調養總體來說宜清淡,不宜肥膩食物,更不宜過食辛辣燥熱食物,以免出汗過多耗傷人體陰液。俗話說「冬令進補,來年打虎,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此時節可以依據自身體質適當進補。可以適當選擇羊肉、蘿蔔等食材進行食補,也可以配合中藥當歸、砂仁等藥材進行藥食或藥膳溫補。原則上以食補為主,藥補為輔。

運動得當

民諺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但是運動也要講究方法。所謂:「秋收冬藏」,天寒地凍,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對於喜歡戶外運動的人群來說,儘量等到太陽出來後再出門活動,結合自身體質以及心肺耐力選擇適當項目鍛鍊,運動出汗注意水液補充,建議飲用溫水,養護人體胃陽。中醫養生注重調養人體精、氣、神,喜歡調息養心的人群來說,可在室內或室外做呼吸吐納功法,通過發出「噓、呵、呼、呬、吹、嘻」的讀音,通過讀音口型的調整和控制人體內氣息的升降出入,來調整人體肝、心、脾、肺、腎、三焦臟腑功能失調。對於喜歡肢體運動人群來說,則可以動中求靜,採用呼吸吐納與肢體動作相結合的中醫導引功法,如五禽戲、八段錦等,來增強人體體質。

按揉2個穴位,教您經絡養生

寒為冬令主氣,屬於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引起許多疾病或使舊病復發加重。因此穴位保健不失為一種防寒祛體溼溫陽氣的好方法。

1、按揉足底溫腎陽: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井穴,常按湧泉穴可以起到溫腎助陽的作用。俗話說「寒從腳起」,可以選擇足底湧泉穴進行按揉,每次按揉50下左右,也可以配合艾灸、足浴。但是,對於陰虛有熱體質(表現手心、腳心、胸口經常熱,入睡後宜盜汗)需慎用。

2、按揉肚臍暖中陽:神闕穴(肚臍)位於腹部中間,被稱為是經絡之總樞。每日用手掌順時針按揉此穴約50下左右,或艾條懸灸約15-20分鐘,有利於溫養人體脾胃,對於體內寒溼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病症具有很好的治療與保健作用。

數九寒天拉序幕,冬至春來生一陽,飲食調理多溫補,養生保健重閉藏,今天您開始養生了嗎?

來源/新華社

梅州市生態環境局舉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報告會

梅州市生態環境局姚鎧滔局長率隊到平遠開展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調研

加強跨界流域協作 守護源頭碧水青山 ——梅州市生態環境局與贛州、龍巖、漳州三市生態環境部門籤署聯防聯控協議

開展韓江流域入河排汙口排查 為韓江秀水長清築牢基石

梅州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黨員志願者到創文掛點村開展黨課下鄉活動

我市全面成立市縣兩級環委會

編輯:袁慧

點分享

點點讚

點在看

【來源:梅州生態環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伴我行——冬至
    這首耳熟能詳的「二十四節氣歌」,記載了一年從立春到大寒中的二十四個節氣。在古代,因為沒有天氣預報,「二十四節氣」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深深植入我們的生活,而且隨著歲月的延伸,它還被人們賦予豐富的文化內涵、民俗文化和節日文化。成為中國人特有的時間知識體系的一部分。
  • 節氣養生:冬至來了
    冬至日,一陽生,冬至交日在中國的傳統上是很重要的日子,冬至節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2017年的冬至日在12月22日。
  • 二十四節氣之冬至|冬至冬至,幸福必至~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冬至簡介冬至,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於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講法,一是說明年關將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古時候,漂泊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
  •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什麼意思?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什麼意思?文/農夫也瘋狂「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以前很多的小孩子都會唱的一首二十四節氣歌。如今大雪節氣已經過去了,全國多個地區也進入隆冬了。馬上就要迎來了今冬的底四個節氣冬至了。那今年的冬至是哪一天呢?在民間所流傳的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又是什麼意思呢?(1)今年冬至是哪一天?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也是24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在古代的時候就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冬至節氣:冬至一陽生,是以日晷長,那日晷究竟是什麼?
    「夏至一陰生,是以天時間漸短,冬至一陽生,只以日晷初長。」清朝《幼學叢林》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 為什麼說「冬至一陽生」?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嗎?
    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稱「冬節」,在古代民間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現在很多地方冬至節日氣氛不濃,都僅是保留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但在廣東,冬至仍是重要的節日,尤其是潮汕地區,更是認為「冬大過年」,「冬節丸,一食就過年」,這與冬至「一陽生」的傳統說法正好契合
  • 今年「冬至」是哪天?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啥意思?
    今年「冬至」是哪天?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啥意思?今年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二日。冬至可以說是咱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不僅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而且還是一個很傳統的節日,甚至在古代還有「冬至大如年」的一些說法。既然大家都這麼的重視,那冬至這個節氣自然也就會有很多的講究了,有一句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就是其中的一種,咱們來看看是什麼意思吧。「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
  • 冬至時節話冬至節氣
    首先說說什麼是冬至?有人說,冬至不就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誰不知道。可是如果有人再問你二十四節氣是什麼?二十四節氣是怎麼來的,你可能答不上來,或回答不清楚了。「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統稱為「節氣」,也即二十四節氣。公元前104年,漢武帝時,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把一年總天數分成二十四段,每段約15天,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其中的一個,是指寒冷的冬天來臨,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
  • 冬至 佳節一陽生
    一中國的古人真是不簡單,就那麼些平常的日子,偏偏要發明出了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順應天時,又有很多講究。中國古人又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 二十四節氣之冬至:冬至習俗你知多少?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又稱「冬節」,在我們古時候,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漂泊在外地的人們到了這個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以「年終有歸宿」就是這麼來的。
  • 趙學敏二十四節氣詩書作品之《冬至》
    國華快訊: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國著名書法家趙學敏不僅參與了申遺工作,同時運用傳統格律詩創作了24節氣詩並寫成書法作品,受到各界好評。時值冬至期間,現推出趙學敏冬至詩書作品,以饗讀者。
  • 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什麼意思?這一天該怎麼過?
    冬至對於中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節氣。這個節氣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還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因此在農村,一直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到了冬至這天,從飲食,到習俗都和其他節氣有很多不同,農村俗話說:「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過好冬至,對即將到來的整個冬天,甚至未來一年,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冬至這一天又該怎麼過呢?冬至一陽生的意思,是古人認為自冬至起,雖然天氣依然寒冷,但天地間的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著下一年的循環開始,是個大吉之日。
  • 二十四節氣 丨 冬至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和傳統節日  冬  農曆十一月初七  至    2020年冬至具體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 二十四節氣-冬至
    冬至,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早誕生的節氣,數九寒天自此始,白晝日光自此長。冬至又叫「冬節」是古人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人們在這一天祭祖,彼此賀冬,所以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與其他節氣不同的是,冬至的節日氛圍更濃厚,最為普遍的風俗便是吃了。北方各地,冬至大多都是吃餃子,部分地區也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南方各地,冬至飲食就五花八門了,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時間過得飛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便開始數九,所以冬至的到來,也意味著寒冷冬季的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冬至一陽生」裡的人生哲學,離不開陰陽消長,物極必反的原理!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又稱日至短、冬節、亞歲等。也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民間有個俗語叫做「冬至一陽生」,意思是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的陽氣開始慢慢變強,代表下一個循環的開始,是大吉之日。「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是來自於《易經》的十二闢卦,也叫十二消息卦。冬至《易經》的卦象:地雷復,六陰至,一陽生。
  • 二十四節氣之冬至養生
    大家平時有按照24節氣養生的習慣嗎?我們為什麼要按照節氣養生保健呢?這個有用嗎?我們是生活在自然界的,自然界的萬物生長都有自然規律,比如春天萬物復甦,花開草盛,而冬天花謝草枯。那生活中我們除了要順應四季變化以外,還要遵循24節氣的變化。12月22日是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古人說冬至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最寒冷的階段,民間從冬至起就開始數「九」,將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 古人為何稱冬至為「一陽生」?
    冬至是重要的節氣冬至不僅僅是一個能讓人聯想到「現在該要吃湯圓了」的重要節日,它還是進入冬季後的第四個節氣,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這七個節氣同樣被歸類為表示寒來暑往變化的節氣。冬至亦是八大天象類(八大節氣劃分成:四立、兩分、兩至三大類)節氣中的「兩至」之一。
  • 節氣丨「冬至」知多少
    但是如果你認為冬至只是吃餃子的話,那你可就太不了解冬至了。下面,跟隨時封君一起了解冬至小知識吧!節日起源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一個傳統的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日。冬至節,來由於節氣特點「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在冬至祭祀神靈和祖先,此後形成節日習俗。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是上古時期根據天象物候確定陽氣漸漸開始回升而定出的節氣。冬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對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天。
  • 俗語「冬至當日回 」、「冬至一陽生」什麼意思?
    冬至是一年當中白天最短的日子,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方的溫度最低。過了這一天,北方的白天時間就會逐漸變長,溫度就會逐步提高,所以就有了冬至當日回的說法。最人們的感知中,冬至這個時節是天氣最冷的時間,為什麼又稱之為「冬至一陽生」呢?在二十四節氣中,冬至為子月,也就是一年的開始。在一天十二時辰中,子時也是人體一陽初生的時間。老年人說:在冬至以前「陽氣朝下」,過了冬至就是「陽氣朝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