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覆蓋率達45% 李滄「花園城區」名符其實

2020-12-05 半島網官網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傑

碧水映晴空,青山色彩盈,公園點綴街邊,碧水清澈有靈動……在不少攝影愛好者眼中,李滄四季皆景。11月17日,記者採訪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李滄區不斷推進改善居民居住環境,綜合整治河道長度24公裡,綠化覆蓋率達4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6.6平方米,花園城區名符其實。新時期新一年,李滄區將進一步建設宜業宜居宜身宜心的創新型花園式中心城區,讓所有李滄居民共享生態「家」。

荒地裝進「口袋」,公園點綴街邊

林間木棧道、兒童遊樂場、景觀雅致的下沉綠地……在位於李滄區黑龍江中路與富錦路路口附近的一處口袋公園,67歲的曲女士幾乎每天都要帶著小孫子來「打卡」。孩子們嬉戲玩耍,大人們休憩聊天,鬧市中這一方臨水的靜謐之地讓人欽羨。「圈粉」居民的口袋公園,周邊還有好幾處,在黑龍江中路與金水路路口東北側,一處偌大的口袋公園環境同樣優美。沿著林間蜿蜒的木棧道前行,兩側層次分明的綠化帶讓人賞心悅目,不時有孩子嬉戲的笑聲傳來。在林間空地,地上是色彩斑斕的透水鋪裝,兒童遊樂場和健身設施穿插其中,人氣也十足。

說起周邊生活環境的改善,大家紛紛伸大拇指點讚。「以前這裡就是片荒地,種菜、扔垃圾、荒草到處都是,環境髒亂。現在整治後建成口袋公園,地方雖然不大,但是景觀環境很美,大家都願意到這裡玩。」曲女士開心地說,2019年,李滄區陸續把黑龍江中路下王埠社區至青山綠水小區周邊的街道荒地整治「美顏」,一下子把城市公園點綴在了街角巷尾和居民樓邊,感覺就像生活在花園裡。

「口袋公園建設主要通過見縫插針的方法,讓居民對優美環境觸手可及。」李滄區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建設口袋公園不僅能有效提升城區綠化景觀環境,也方便周邊居民在附近街頭即可找到休憩、遊玩空間。「十三五」期間,李滄區結合海綿城市理念建設口袋公園,打造小遊園內水生態環境,以低影響開發為手段,設置旱溪和雨水花園等一系列改造,打造富有海綿特色的口袋公園。這一方面推進了海綿城市建設,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園林綠化建設,助力打造花園式中心城區。

綠化覆蓋率達45%,花園城區名符其實

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李滄區加大各類綠地建設力度,新建改建富錦路、十梅庵路等口袋公園38處,新增市民活動空間近20萬平方米;開展東部山林植樹增綠、老虎山公園整治等山體修復項目11個,山體綠化面積近300公頃;建設完成上王埠中心綠地(一、二期)等3處大型城市中心綠地;實施太原路,長治路等40餘條城區主次幹道及區域的裸露土地整治,整治提升面積達125.2萬平方米。「十三五」期間,李滄區綠化覆蓋率達4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6.6平方米,比「十二五」期間提升4個百分點,位居全市前列,花園式中心城區名符其實。

園林綠化讓居住環境變得更美,如何才能更加生態宜居,讓居民真正感受到生活環境的宜身宜心?李滄交出的答卷蔚為經典。作為國家第二批海綿城市的試點,李滄區將海綿城市建設與城區居住環境改善有機結合,「十三五」期間,順利完成190項海綿城市項目建設任務,建設海綿城市達標面積25.24平方公裡。順利通過國家三部委考核驗收,在14個試點城市中獲得第2名的優異成績,再獲中央財政獎勵資金1.2億元。這其中,以老虎山公園、上王埠中心綠地建設工程為代表的試點項目,多次在全國各大海綿城市研討會上作為典型項目推廣,為海濱城市的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建設經驗。

李滄區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海綿城市建設是新時代特色背景下推動低碳城市發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創新表現,既要服務生態系統,更要服務城市居民,「所以我們把海綿城市建設的觸角延伸進小區、接通到居民家。」該負責人說,2016年以來,結合海綿城市建設,李滄區完成老舊小區改造98個,惠及居民約6.3萬戶;完成既有建築節能保暖改造約750萬平方米,惠及居民10.5萬戶;整治道路及背街小巷74條,整治面積約101.8萬平方米。

碧水清澈有靈動,與城市相得益彰

除了綠樹掩映的景觀美,高品質城市環境還需有碧水清澈的靈動美。城市因水而美麗,水因城市而變得更具魅力和浪漫,城市與水,相得益彰。在李滄區,李村河、大村河等多條河流橫貫城區,宛如一條條翠玉腰帶。曾幾何時,這些河流瑕疵斑駁,讓居民不願親近。近年來,李滄區不斷加大河道綜合整治力度,一條條河流碧波重現,水鳥紛飛、魚兒暢遊、遊人如織,成為居民親水樂活新空間。

眼下儘管已是初冬,島城攝影愛好者辛先生依舊每周六固定到李村河邊打卡,蜿蜒的李村河畔景色正濃,七彩的樹葉灑在石徑、落在池塘、點綴在碧綠的河水中。「春天拍嫩芽、夏天拍荷花、秋天拍楓葉、冬天拍白雪……一年四季都是美景,我在這裡找到了很多的創作題材,生活在河邊美景相伴,甚是幸福。」辛先生邊說邊摁下快門,一幅幅美景定格在相機中。

碧水映晴空,青山色彩盈。除了沿河漫步觀景,市民拾級而上登山的選擇也不少,在象耳山公園、竹子庵公園等山頭公園,當秋風拂過山林,色彩變得斑斕,銀杏黃得燦爛、楓葉紅得絢麗,李滄的顏色仿佛切換到了「高飽和度」模式,美得不經意卻又自然。每當周末晴好天氣時,這些山頭公園的停車場總是爆滿,成為不少市民全家親子遊玩、親近自然的必選之一,山路、林下、遊樂場,歡笑聲、嬉鬧聲此起彼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李滄就是其中一個完美印證。

繼續推進環境改善,居民共享生態「家」

記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李滄區實施李村河、大村河等6條主要河流綜合整治,整治長度24公裡,增加綠化面積170萬平方米,通過河道清淤、景觀提升、雨汙分流等措施,打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生態景觀,河道網格化管理實現全河道覆蓋。為消除汙染點源,李滄區率先在全市引進管道監測機器人和管線潛望內窺鏡,整治沿河汙染點源400餘個,汙水排查準確率近100%,全區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其中,勝利橋、樓山河、重慶路3個市控以上河流水質斷面均值都實現達標,國控李村河勝利橋斷面均值由劣V類達到三類水質標準,李村河中遊還榮獲「黑臭水體整治長治久清樣板河道」、「山東省人居環境範例獎」等稱號。

新時期新一年,李滄區還將繼續推動李滄東部18平方公里海綿城市建設,進一步擴大海綿試點區域經驗效果;完成老虎山公園綠化提升面積23萬平方米;改造李村河、金水河河道及其兩側綠地約7.5公裡;實施黑龍江路兩側等3處口袋公園建設,改造面積約1.3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5.1%。一個更加宜業宜居宜身宜心的創新型花園式中心城區,將成為所有李滄居民的共享生態「家」。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河北雄縣創建園林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7.16%
    截至目前,雄縣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367.47公頃,綠化覆蓋率達37.16%。截至目前,雄縣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367.47公頃,綠化覆蓋率37.16%;建成區綠地面積328.44公頃,綠地率達到加大用於園林城市建設的資金投入2014年,雄縣投資6000餘萬元,完成了文昌公園、清河公園等一批公園綠地建設;投資2.5億元,實施了保靜公路城區段建設工程
  • 三水南山鎮力爭到2022年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
    南山將確保到2022年,全鎮森林覆蓋率達到60%以上,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2%以上,以多種主題和形式增綠、增花、增彩,切實豐富南山森林文化內涵。位於佛山最北部的南山鎮,12361.8公頃的國土總面積中,溼地面積就達到2507.9公頃,林業用地面積5371.4公頃,林地和特殊灌木林地面積5120.1公頃,非林地綠化1065.7公頃,鎮域森林覆蓋率59.0%。
  • 連雲港市贛榆區人大代表視察城區綠化工作
    中國江蘇網3月20日連雲港訊(通訊員 姚紹莊 閆波 ) 15日上午,連雲港市贛榆區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大代表開展「助推綠色發展」視察活動,並邀請部分市人大代表參加,專題視察贛榆區城區綠化工作。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孫海、副主任王學濟出席活動。
  • 建清廉李滄 創文明城區!「清廉之島·文明李滄」文化節系列活動舉辦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激發廣大群眾的愛國熱情,繼承和弘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大力弘揚廉政文化,9月24日,由李滄區紀委監委機關、李滄區委宣傳部、李滄區文化和旅遊局、李滄區婦聯、李滄區文明辦主辦,李滄區文化館、李滄區美術家協會、李滄區書法家協會、李滄區攝影家協會承辦的「清廉之島 文明李滄」文化節系列活動在李滄區文化館正式拉開帷幕。
  • 新加坡的綠化令人心馳神往
    與此同時,新加坡有340多個公園,居民區平均每500米就有一個公園,綠化面積佔國土面積的45%,綠化覆蓋率達80%以上。        取得這樣的「綠化成績」,絕非一日之功,而是經過了4個階段、50多年的精心設計和規劃。        第一階段是20世紀60年代,提出「花園城市」的概念。
  • 「建清廉李滄 創文明城區」!李滄區舉辦「清廉之島 文明李滄」文化節系列活動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激發廣大群眾的愛國熱情,繼承和弘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大力弘揚廉政文化,9月24日,由區紀委監委機關、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和旅遊局、區婦聯、區文明辦聯合舉辦的「清廉之島 文明李滄」文化節系列活動在區文化館正式拉開帷幕。「清廉之島 文明李滄」文化節是區紀委監委推進「清廉之島」進千家萬戶的重要一環。
  • 河北廊坊:文化帶動景觀設計 一街一精品建設「花園城市」
    以綠色潤染城市道路 以花木裝點公園遊園 以文化帶動景觀設計一街一精品建設「花園城市」截至目前,廊坊市城區綠地率達到43.97%,綠化覆蓋率達住在附近小區的市民李霞說,居住在花園般的城市裡,幸福感倍增。從建市之初,廊坊就大力推進環境保護及園林綠化工作。上世紀90年代,廊坊提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設計理念。進入2000年,廊坊建設了海棠園、紫薇園等一批特色植物專類園。2006年,廊坊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稱號,是全省獲此殊榮較早的設區市。
  • 獨家揭秘:設計師帶你走進信聯天地 李滄中心「空中花園」超有料
    作為李滄區級國有企業控股開發的重點項目,信聯天地擇址李滄中心區位,建成後不僅將成為李滄的「未來之城」,更將對區域發展提供持續推動作用。信聯天地建築設計師、悉地國際設計顧問(深圳)有限公司設計副總裁王浪好項目離不開好地段。
  • 觀山湖區持之以恆抓好林業綠化工作
    為了打造宜人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觀山湖區在城市綠化、植樹造林和森林資源管護等方面不懈努力,各項林業綠化數據逐年穩步提高。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春風又起時,觀山湖區除了「植新綠」之外,還持之以恆地堅持「愛綠」「護綠」。
  • 北辰區讓文明城區這塊「金字招牌」名符其實
    天津北方網訊:「創建文明城區為了什麼?不僅是為了『奪牌』,更是為了老百姓。」北辰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劉季春說,「北辰區始終明確『創文永遠在路上』的工作目標,堅持從百姓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出發,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
  • [聚焦黃石兩會]黃石將打造「百園之城」 到2020年城區公園將達100個
    4日上午,黃石「兩會」第二場新聞發布會,黃石市建委主任餘常晏稱,到2020年黃石城區公園數量將達到100個,建成「百園之城」。從資源型城市向工業旅遊城市轉型,黃石在綠色發展、生態修復上做足文章。目前,黃石城區擁有53個公園。  「半城山色半城湖。」
  • 盧龍:精細園林管護 提升綠化水平
    樹木整形、植物修剪、灌木和景觀樹造型…………近日,在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城區各主次幹道園林工人正忙著為綠化帶修剪、除草,經過修剪後的綠植鬱鬱蔥蔥,造型美觀。為深入推進「三創四建」活動,盧龍縣紮實開展園林綠化各項工作,以補短板、增綠量、提品質為工作中心,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形象,助力省級森林城市創建。目前,盧龍縣城市建成區園林綠地面積達405.8公頃,城區綠地率達38.46%、綠化覆蓋率達42.6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87平方米。
  • 體系健全、內容完備,淄博城區防空警報音響覆蓋率達100%
    配備了手搖、電動、電聲、多媒體等各類警報器,實現了有線無線相結合,統控分控相結合,電臺、電視臺、通訊網絡同步插播相結合的警報發放方式,連續21年成功組織了防空警報試鳴,城區警報音響覆蓋率達100%。此外,淄博已經建成了空情接收、低空預警雷達、北鬥導航通信等系統,自主研發了「人防翼通疏散導引」系統,為新時期人民防空的快速發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 河北:雄縣打造省級園林縣城 綠地面積達328.4公頃
    目前,該縣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達367.4公頃,綠化覆蓋率達37.1%;綠地面積達328.4公頃,綠地率達33.2%;公園綠地面積達87.1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3.2平方米,形成了綠地分布合理、設施功能齊備、區域特徵鮮明的園林綠化景觀。公園綠地建設工程。
  • 花園城區的「福田實踐」
    本報記者楊陽騰攝隨著持續不斷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如今的福田,常年花團錦簇、綠樹蔥蘢,處處展現出「抬頭見碧水藍天、推門聞鳥語花香」的花園城區生態活力與魅力,成為廣東省第一批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城區、全國大城市唯一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的中心城區。圖為生態環境優美的福田城區。
  • 「數」說都勻「十三五」|綠水青山新畫卷,森林覆蓋率達 65.67%!
    第四屆中國綠化博覽會於10月18日至11月18日在黔南州都勻市舉辦。展園區由三個展園環構成,以「家、國、天下」的展示體系,設招展展園56個。這五年,是環境保護深入人心,自然生態持續優化的五年。都勻市以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為抓手,實施「綠色都勻三年行動計劃」,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體系,榮獲「2016年創新中國綠色發展優秀城市」「2017 年度中國綠色發展與生態建設標杆城市」「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稱號,森林覆蓋率達 65.67%。
  • 浙江:十年樹木十億株 用心植綠涵養「大花園」
    新華社杭州7月6日電題: 浙江:十年樹木十億株 用心植綠涵養「大花園」新華社記者方問禹、許舜達夏季,駐足浙西山區麗水市遙望,3500多座海拔千米以上山峰翠綠如綢,為我國華東地區築起了一道綠色的生態屏障。
  • 龍華新區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單位」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張尉心 楊明銘 通訊員 李世釗 劉誠)記者昨日獲悉,日前全國綠化委員會公布「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名單中,我市龍華新區榜上有名,成為深圳市唯一獲此稱號的區級單位。這是自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位列深圳市「美麗深圳」綠化提升行動績效考評各區之首以來,龍華新區在綠化工作領域內獲得的又一殊榮。
  • 「百園福田」繡出中心城區幸福感
    穿行花園城區感受「百園福田」「過節不想出遠門『添堵』,咱出了家門就能逛公園,每個公園都是一處『網紅打卡地』。」家住下梅林的居民吳華業說,每逢節假日,他們全家就喜歡帶著孩子去蓮花山公園、筆架山公園逛逛,碰上花展時,有時還會約上朋友一起去「打卡」。
  • 綠色的張力—江西泰和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札記
    目前,該縣城區綠地率達39.4%,超過國家園林城市標準3.4個百分點,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4%,超過全省森林覆蓋率近1個百分點。2009年、2010年,該縣連續兩年榮獲全省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先進縣;近3年來,造林面積均達到省下達目標任務的180%以上。藍天、碧水、青山、綠地,已成為泰和這張「綠色名片」最生動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