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場》,無英雄的戰場,愛情就是一場虛幻的名利場

2020-12-21 軌道為你而來

1811年,威廉·梅克皮斯·薩克雷出生在英國一個富有家庭,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大量文學閱讀的積澱後四處遊歷,創造出了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批判主義作品《名利場》,通過兩位性格鮮明女性角色的刻畫,揭露出當時社會中對女性價值觀的觀察和思考。

2004年,印度裔導演米拉·奈爾將其改編成了電影,這部電影的評價兩極化現象明顯,有些人認為電影沒有忠於原著精神,對其進行了大量的改編完全背離了原著精神,所以豆瓣上評分只有6.9分,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這部電影改編頗具特色,不僅表現出了原著的主要情節,還進行了大膽創新,所有的改編情節都是圍繞時代特色和人物精神而做的合理化修改,這兩種評價反映出的是導演改編風格對於小說精神的影響,在我看來,觀眾們的評價都有道理,這個版本的電影改編效果還是中規中矩的,其中有對原著精神的升華,當更多的是基於新時代特色的再創造,由此向觀眾們揭露出女權主義崛起、對資本主義財富的瘋狂追求等精神。

今天,我將從改編特色、人物塑造、主題升華三個方面來深入解析這部世界名著改編的成敗之處,也讓觀眾們了解導演想要表達的深刻內涵和不當之處。

01、影片按照小說既定主線展開情節,在演員選取上與原著人物形象偏差較大,刪除了小說中的很多劇情交代情節,導致在戲劇發展上缺乏大局觀,將小說中展現主題精神的結尾改編為開放式結局,將時代精神的隱喻放在了人物刻畫上。

小說中的背景是19世紀的英國上流社會,這裡金錢至上、權利至上,整個社會缺乏應有的人情冷暖,只關心各自利益的爭奪,在此背景下展開的故事以兩位女主命運的不同發展來映射社會的變遷,由此揭示上流社會驕奢淫逸、勾心鬥角的生活場景。

影片沒有改變小說中宏觀的社會環境,遵循了小說中既有的人物關係和主線情節,運用天馬行空的創造力豐富了人物形象,這些都是尊重原著讀者的表現,可另一方面卻有些差強人意,比如對於演員角色的選擇。

在原作中的人物相比,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俊俏,過於醒目,這與小說中的描述有很大差異,更會引起讀者的挑刺,比如留著小鬍子高大的羅頓上校成為了奶油小生,缺乏了戰爭年代軍人的威武之氣,杜賓上校原本呆板木訥,但換成瑞斯·伊凡斯飾演過於高大帥氣,這讓人物反差不再如小說中那麼強烈,人物身上的精氣神得到了部分消減,這並不能全歸結於演員本身,而是由選角偏差導致影片代入感不強。如果不是因為瑞茜·威瑟斯彭的強大個人魅力和出色表現,很有可能會讓整部影片陷入巨大非議。

在改編內容方面,影片對劇情的刪減是毫不猶豫的,刪除了小說中非常重要的別特牧師一家,別特夫人不但撮合夏普和羅頓,還在被趕出克勞來小姐家後對夏普進行了倒戈,可是影片中就沒有這個人物,顯然對於關鍵節點人物的刪減對帶給觀眾很大的困惑,而導演在故事流暢性上進行了取捨,從效果上來說也並不盡如人意。

我們會發現影片缺乏了小說中高潮迭出的戲劇衝突,這一方面是由於影片沒有放在宏觀背景下去展現人物行為,導致人物性格出現了部分割裂,另一方面對於主題的渲染也不同於小說中的處處刻畫,入木三分,僅僅描述出不同環境下角色們的各種追名逐利的行為。

從對結尾的改編也能發現導演的意圖,薩克雷雖然時時展現出為了名利而奮鬥的女性,但是他內心仍然對她們保留了心底的一絲善念,因為這裡面有體制的原因,有她們所處環境的制約,更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些都是人性中無法克服的本能。於是小說中,善良的阿米莉亞和杜賓走到了一起,夏普則把死去喬治的財產揮霍一空,只剩下了一份壽險合同。雖然夏普是整部小說中最勢力的一位,但最後她的兒子繼承了家業,雖然不願與母親相認,但仍然給她留下一筆生活費,讓她可以體面的老去。

從中也可以看出,夏普最終沒有如願通過個人努力進入上層社會,卻仍然達到了安享天年的水平,而晚年她的境界也發生了轉變,拿出這些錢救濟窮人,受到他人的讚揚。可是在電影中,喬治和夏普到了印度之後戛然而止,以頗具風格的印度歌舞成為了全片的終結,而沒有交代人物的最終命運,將選擇權留給了觀眾,這讓影片的開放程度過大,沒有表現出原作中作者對於這些人物的固有判斷和結局,缺乏了主題深度,只能通過人物的特點行為去體會屬於時代的精神隱喻,這其實是不夠明智的,也是觀眾廣泛批判的一點。

02、雙女主形象失去了原著中的尖銳與刻薄,多了幾分溫柔與善良,追求名利的夏普與善良溫柔的阿米莉亞對比關係並不明顯,羅頓、奧斯本、杜賓等配角人物形象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

雙女主有一個很大的看點,那就是兩位女主的差異性,早期小說中往往會塑造出兩個不同性格的人物進行對比分析,《名利場》中的兩位女主就是這樣的設定,夏普出身貧寒,這與阿米莉亞高貴的出身形成反差;夏普處處小心算計,時刻等待高富帥來實現屌絲逆襲的勝利,這與阿米莉亞的恬淡優雅形成反差;夏普內心狂熱,對生命充滿了蓬勃的朝氣,這與與世無爭,溫柔善良的阿米莉亞形成反差。

影片改變了小說中原有的人物設定,讓夏普變得溫柔善良,而不是原著中的尖銳刻薄,比如小說中的夏普把男人當成了玩弄對象,肆意挑逗,讓他們成為自己獵取的對象,她的目的就是賺取那些奢華的物質享受,她所有行為的出發點就是金錢,這讓她貪婪的人性顯露無疑。

影片卻摒棄了所有對夏普不利的一面,讓她變得重情重義,溫婉動人,這為她的貪慕虛榮披上了另外一層外衣,而從她行為來看,如此善意的人追求自己的幸福並無不妥,甚至連追求手段都沒有了小說中的狠毒,也就是說顛覆了小說中的人物設定,從負面人物轉變為了正面人物。

小說中追求名利的夏普和善良的阿米莉亞是兩種人群的不同代表,正是因為出身、代表階層的不同,讓她們面臨不同的選擇和境遇,在最終的結局上也會不同,可是在影片中卻讓兩者都成為了善良的代名詞,無疑這是導演的良好夙願,卻消減了電影的戲劇張力,讓兩個人物性格趨同,不利於展現小說中那些深刻的主題意境。

其他配角人物形象改動也很大,比如羅頓在小說中是一個不算精明的紈絝子弟,他嗜賭如命,是一個地道的流氓,可以用無惡不作來形容,在姑媽對他失望之極時他仍想獲得有錢姑媽的信任,而羅頓也被夏普所迷惑,以至於為了她與家庭決裂。電影中羅頓卻成為痴情男人的象徵,他明知道姑媽不接受他和夏普的結合卻一意孤行,從事賭博也是為了養家餬口,一切行為都給了他「絕世好男人」的美名。

奧斯本同樣自私自利,他對阿米莉亞沒有付出過真感情,而是作為一個備胎一直儲備,如果不是杜賓在苦苦勸阻,他會早早拋棄阿米莉亞,他不光和夏普調情還有不少風流韻事,只有在奔赴前線時展現了對家庭的留戀。影片中他成為了毫無人性的花花公子,總是自命不凡,這也讓他戰死沙場成為了理所當然。

杜賓是小說中最悲情的一位,他具有騎士精神,對朋友忠誠,他深愛著阿米莉亞,卻從未橫跨過道德的底線。他給阿米莉亞買鋼琴卻從未告訴過心上人,他具有世界上最美好的品性,甚至因為反對阿米莉亞和夏普交往而萌生退意。影片中杜賓不像小說中那麼忠厚老實,但卻同樣正直,這可能是為數不多保持原型的角色。

03、原著揭露的是資本主義社會中因為「名利」而發生的種種人性醜惡,影片除了對人物進行深入刻畫外,還升華了女性主義的崛起這一主題,雖然也暗含了「名利場中無英雄」的主題,卻將根源推到了命運的巧合上面,缺乏了對時代背景的宏觀把握。

小說中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發生的道德淪喪和精神墮落,上流社會有著為人所不恥的利益爭奪,最為典型的就是夏普,她耗盡心力為了爭取到名利,可是在眾叛親離、戰爭摧毀下煙消雲散,反過來說,即使她真的得償所願,她過上的生活也不會是幸福的,小說中流露出一種憂傷的悲傷,這正是「名利」引發的爭端。

影片中對於人物都是從正面去描述,夏普和阿米莉亞成為了真心相待的好姐妹,摒棄了其中無數的勾心鬥角,這讓電影充滿了濃濃的正能量,似乎這就是一部因為戰爭而導致家破人亡的電影。但是小說的主題遠不僅如此,它的內核是人類善良的天性和腐朽的體制之間的鬥爭,以及為了美好生活而付出的艱辛和代價,小說中的種種細節加深了讀者對人物的理解,讓主題更加突出。

電影在改變人物設定後,基於時代發展的角度重新審視了小說的內涵,定調為積極向上的奮鬥之路,讓夏普失去艾米莉亞友誼和羅頓愛情的同時嘗到了「名利」的代價,這些是對小說精神的肯定,同時又融入了時代特色:女權主義的崛起。

開頭提到了對影片讚揚的聲音,講的就是夏普身上的奮鬥精神,她所有的行為都是想讓自己過得更加幸福,在批判社會體制的同時,薩克雷對夏普既有深深的同情,也賦予了她奮鬥的意義,我認為這是可以被深挖的點,導演抓住了小說中一直隱含的內核,恰好與女權主義的盛行相匹配,這是值得稱讚的。

夏普不能單純的用好與壞來進行評判,而是生活在貧困環境中底層女人的奮鬥之路。她體現出對維多利亞時期傳統女性乖巧居家形象的挑戰,在生活中夏普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以向上爬的機會,她認定有用的人都會極力迎合,使其成為自己上升的階梯。比如對克勞萊太太,她盡心盡力照顧了兩個星期,目的就是為了得到老太太的家產,為此可以忍辱負重,放低姿態。

夏普同樣是一個獨自自主非常聰明的女性,她在情場是老手,控制男人們的情感,這些她賴以生存的根本,只是因為不正確的金錢觀讓她失去了應有的底線,這無疑是令人傷心的,但她身上的進取和拼搏精神卻具有極強的借鑑意義,作者也希望在小說中體現出對女性主義精神的尊重和支持。

這是一場沒有勝負的比拼,同樣「名利場中無英雄」,影片將夏普失敗的原因歸結於陰差陽錯,並且沒有指明未來的方向,有一種可能是對於未來比較悲觀,索性不拍那些傷感的畫面,另一方面可能是對夏普經歷有種認同感,覺得她可以代表那些向上的女性群體,卻不願將結局拍的流於形式。總之,影片在結局處理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唯一的遺憾也是缺乏對時代背景的宏觀把握。

結語:

《名利場》曾被譽為英國版的《紅樓夢》,由此可見它在英國文學中的重要地位,作者還曾起過一個副標題:沒有英雄的小說。在作者心中這場戰爭是沒有硝煙沒有勝負的,每個人都是這場戰役的英雄,卻又毫無價值,他們都被束縛在這腐朽的體制之下,如同嗡嗡亂撞的無頭蒼蠅,尋找著無法遇見的光明未來。

電影通過對小說人物、情節的改編,表現出了夏普的享樂和阿米莉亞的無奈,與原著相比缺乏了一些內涵,卻也挖掘出了一些進步的要素,也算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只是對於名著,還是需要更加謹慎,以免摧毀掉讀者心中那完美的經典。

相關焦點

  • 蔣方舟:名利場究竟是什麼?
    晚宴因為走紅毯的時間不斷延長而延後,開飯前就越來越漫長的雞尾酒會讓大家社交——說是社交其實就是端著香檳漫無目的地巡視全場,找到一個認識的人就衝上前去尬聊。 我參加過最尷尬的雞尾酒會是在英國某個高端場合。所有人不認識所有人,每個人胸前戴著一個很小的名牌,上面寫著頭銜和名字。
  • 楊絳「點煩」本《名利場》出版
    (原標題:楊絳「點煩」本《名利場》出版)
  • 組圖:名利場-07
    她調動自己的全部才能和智慧,運用自身出眾的美貌和性感超群的風姿,甚至還耍了一些不可告人的小把戲,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擠進上層社會的社交名利場,享受自己夢寐以求的美妙生活。   貝基社交生涯的頂點開始於她成為彼特·克勞利先生女兒的家庭女教師那一刻。
  • 奧利維亞·庫克的「名利場」,英國文學史最知名的惡女之一!
    在《頭號玩家》中,那群從小被家長罵不務正業、沉浸在遊戲世界中與現實世界脫軌的壞孩子們,在遊戲中成為了英雄,如同《超感八人組》一樣,超越種族、語言、膚色和國家,找到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遊戲廢宅到擁有愛、愛情、夢想、友情與情懷的熱血少年們,這個世界只需要十年。
  •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愛米麗亞·賽特笠|蓓基·夏潑|名利場|...
    薩克雷為《名利場》創作的插畫就「真實」而言,他在《名利場》裡也說,不論作者穿的是小丑的服裝或是教士的服裝,他一定盡他所知來描摹真實。薩克雷說,描寫真實就「必定要暴露許多不愉快的事實」,可是還得據實描寫。他覺得這個社會上多的是那種沒有信仰、沒有希望、沒有仁愛的人,他們或是騙子,或是傻瓜,可是他們很吃得開。他說,千萬別放過他們,小說家要逗人笑,就是為了譏刺他們、暴露他們。
  • 人人都渴望進入那個「名利場」
    作品辛辣地諷刺了買賣良心和榮譽的「名利場」中的各種醜惡現象,而且善於運用深刻的心理描寫和生動的細節勾勒來刻畫人物。 《名利場》劇照 《名利場》不同於傳統和時俗所欣賞的充滿浪漫情調的小說,小說中沒有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物做主角,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跡,寫的只是
  • 【悅讀】亂世紅塵《名利場》 ——一部傳世不朽的鴻篇巨製
    《名利場》以兩名平克頓女子學校畢業生利蓓加·夏潑和愛米麗婭·賽特蒞(暱稱:愛米)兩位女士為主線,以賽特蒞、克勞萊、奧斯本三個家族的興衰為鋪墊,以三個家族中主要人物愛米麗婭·賽特蒞,喬治·奧斯本,羅登·克勞萊以及喬治的好友威廉·都賓之間的友情、愛情、親情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與纏綿始終牽制著讀者的思維。
  • 2020名利場背後:一場火鍋局
    一年一度的《智族GQ》年度人物盛典,也是一年一度的《名利場背後》。去年我們寫了如何籌備一場活動,今年我們的故事從活動之後開始。與各個團隊無數次的磨合令人焦慮,一位編輯克服焦慮的方式就是喝酒。在《智族GQ》工作5年,他說今年的拍攝是整個製作團隊喝酒最多的一次,平均一場要喝掉6瓶白葡萄酒。拍攝對象需要表現情緒,工作人員則需要處理情緒。視頻編輯J一天需要確認幾十條視頻物料,電腦也經常因此崩潰。
  • 薩克雷《名利場》薦讀
    作品辛辣地諷刺了買賣良心和榮譽的「名利場」中的各種醜惡現象,而且善於運用深刻的心理描寫和生動的細節勾勒來刻畫人物,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傑作。有人的地方就有名利場,誰也逃不了這個劫。人們總愛在名利場中為自己找一個漂亮、華美的位置,藉此炫耀自己,於是便頭也不回地走入了那個浮華的世界。人們不惜藉助一切力量邁進所謂的上流社會,將真情與友愛拋到九霄雲外。金錢、權利成了他們唯一的追求。
  • 名利場之一:哪些行業暴名暴利 "
    中國,正在成為世界最大的名利場。在國家鼓勵投資與消費、商業鼓勵贏利與營銷、職場鼓勵成功與上位的市場氣氛之下,成功被當成了共同的社會生存目標,名利場生生不息,成為最趨勢化的中國時態的一部分。      有人計算過一生賺足397.2萬元錢才夠,但名利場從來不會止於397.2萬元而裹足不前。  生活在繼續,中國的GDP增長在繼續,理想和成功的欲望還在,名利場就會繼續。
  • 夜讀 | 人人都渴望進入那個「名利場」
    作品辛辣地諷刺了買賣良心和榮譽的「名利場」中的各種醜惡現象,而且善於運用深刻的心理描寫和生動的細節勾勒來刻畫人物。》劇照《名利場》不同於傳統和時俗所欣賞的充滿浪漫情調的小說,小說中沒有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物做主角,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跡,寫的只是「受環境和時代宰制的普通人」,講的也只是瑣碎庸俗的事情
  • 《名利場》:名利場中人心所向,人生路上對錯彷徨
    薩克雷《名利場》讀後《名利場》今讀《名利場》——薩克雷這一得意之作,「名與利」 總在我的腦海中徘徊,甚至似乎要有被強化進而形成這個問題答案的意思。我是要被屈服嗎?不能,我們還得好好想想。為此,不妨先讓我們回憶一下故事的情節。
  • GQ名利場幕後花絮曝光 2019名利場揭露娛樂圈內幕令人瞠目結舌
    近日,GQ名利場在微博引起關注,今天GQ公眾號發表了一篇文章《GQ報導 | 人來人往,潮起潮落:2019名利場背後》,揭示了2019年度GQ名利場幕後花絮,信息量之大令各位看官瞠目結舌!8萬塊禮服扔馬桶怎麼回事??
  • 英劇《名利場》口碑兩極,源自如何看待原著的現代化解讀
    薩克雷創造貝姬這麼個不斷依靠男性攀登上流社會的「壞女人」就是為了揭露、批判和諷刺,到了世紀之交,影視劇創作者卻只要愛。不知道今年這個在海報裡讓女主角貝姬把地球踩在腳下的版本會以什麼方式結局。2018版《名利場》海報近些年來英國時代劇創作的共通性在於融入了現代視角,《名利場》也不例外。ITV版本的《名利場》大量使用了《理查三世》式的鏡頭語言,安排女主角朝鏡頭使眼色。雖說沒有臺詞,但眼色足以說明女主角的心事。
  • 楊絳「點煩」本《名利場》出版:師生姊妹之作
    潤澤修改楊必譯《名利場》前言文/楊絳楊必譯完薩克雷的小說《名利場》,已心力交瘁,無力修改。當時她有錢鍾書先生為導師,可保證無漏譯誤譯,但全書尚待潤澤修改。薩克雷把他的《名利場》稱為「沒有主角小說」,但既是小說,必有人物。
  • 《名利場》:19世紀的浮華風情畫
    一個女人與浮華世界裡的名與利  19世紀的英國,出身貧寒但野心勃勃的貝姬·夏普(瑞茜·威瑟斯朋),從小就立志不惜用任何手段進入上流社會,本片講述的就是她如何利用自己的美貌與智慧徵服世界的歷程另外,這部小說還曾經三次被改編為電視劇,最近的就是1998年BBC的版本。有意思的是,在這部《名利場》裡飾演簡的娜塔莎·利特爾就曾在BBC版本的電視劇中扮演貝姬一角。美國甜姐的轉型嘗試  這是部由兩個女人支撐起來的電影,一個是導演米拉·奈爾,另一個當然就是女主角瑞茜·威瑟斯朋。擁有著一雙藍色眼睛和滿頭金髮的瑞茜是典型的美國甜姐。
  • 打油詩 名利場
    名利場中笑話多,破帽懸空君也魔。色字當頭刀下鬼,醒來長嘆枉蹉跎。
  • 人定勝天 VS 造化弄人--薩克雷《名利場》
    》看完,其它的都還好,就是有時稍嫌囉嗦,篇幅原本可以短些的。書中稱杜賓上尉是故事裡唯一的君子,而我看來,物以稀為貴的君子做每個決定都以愛情作為輔助條件,如果能讓艾米開心的事他都盡心盡力地去完成:促成艾米與她的"天神戀人"奧斯本的婚事;暗地裡給予艾米孤兒寡母經濟支持;勸說艾米大哥喬斯照顧窮苦無助的妹妹(同時順帶幫襯那老來糊塗的老爹);說服原本厭惡艾米並與之毫無往來的有錢無德公公在臨死前交還孫子撫養權的同時給予他們豐厚遺產……瞧瞧,他的所有君子行為都離不開艾米這個賓語
  • 「暮光」男主角羅伯特-帕丁森登《名利場》
    《暮光之城》男星羅伯特-帕丁森成為最新一期《名利場》雜誌封面人物,這位英倫帥哥稱他的「銀幕上的情人」克裡斯汀-斯圖爾特算是最好的年輕女演員,但兩人只是「好朋友」,關於兩人戀愛的報導都是假的。
  • 又是誰的名利場?
    他們視紅樓為名利場,亦是風月場,是那些敗落公子,吃酒玩樂之所,也是紅樓女兒,閨閣築夢之地。他們在屬於自己的院落修行,或沉迷酒色,或執於詩文,或落入情海,又或僅僅只是修行。《紅樓夢》本是一部描寫青春的小說,卻隱藏了太多人生世味,有悲壯,亦有蒼涼,是滄海,亦是桑田。翻開書卷,便見花柳繁華,草木蔥蘢,在沒落之前,整個賈府皆是風雲鼎盛。隨處可見的春光,燈火如雲的月夜,瀰漫了整個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