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看到友人在其朋友圈轉發了其公司資訊,就光溜溜的一個公眾號連結。
我問他,轉發目的是什麼?你想不想別人點開看?你啥話也不說,人家憑什麼點開你的連結?
其回答,好像說的有道理,那該怎麼做?
你要寫下你的轉發理由啊,或者提煉其主題內容,或者你的感受或收穫等,讓別人看了你的文字推薦,有欲望去打開你這個連結,否則轉發意義何在?
生活中有些細節確實不容忽視,信息太多太泛濫,朋友圈同樣如此,所以有些信息我們可以屏蔽掉。
為了讓朋友圈信息更價值化,我把很多內容沒有營養都設置了屏蔽,比如自嗨自拍,對自己無用商品的微商,當然也包括這類純連結的轉發,有的人一天要轉很多文章,都是光溜溜的霸著屏,不屏蔽你屏蔽誰!
恰好最近在看趙周老師的《這樣讀書就夠了》,突然在書裡也找到了相類似的觀點。
說到閱讀內化的訓練時,他提到了微信訓練法。
講到在轉發連結時,問問自己,我能加上複述再轉發嗎?重述時能體現前因後果嗎?我能補充點相關經驗嗎?
如果能加,那麼你就得到了鍛鍊。
當然這是從訓練自己的角度出發的,而從閱讀者的角度就是,因為你加了這些內容,所以使得你的連結有了靈魂,瀏覽而過時,願意因此點開你的推薦閱讀。
如果說提煉轉發花五分鐘時間,那麼養成了這樣的習慣的話,每天的訓練無疑能不斷強化自己的能力,而你的轉發也顯得更有價值和效果最大化。
趙周老師是國內拆書幫的創立者,影響過百萬人的創新思維,而其RIA讀書法就是其精髓,「拆書」七步曲則是其核心內容,閱讀過後確實很有收穫,而更有價值的就是應用到日常的閱讀中去。
所謂的「拆書」七步曲就是一下七步:
第一步,確定致用類圖書。
致用類圖書是拆書法的適用邊界,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解決具體的問題,並能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用上。
第二步,快速閱讀,判斷重要性。
快速地閱讀過去,遇到書中的理論、建議、觀點或者較難理解的地方時,先問自己問題:這對我有多重要?如果對我現在並不重要,那就忽略而過;如果對我重要或有用,則放慢速度細讀。
第三步,I便籤上,複述重要信息。
在I便籤上,用自己的語言重述閱讀信息,也是總結自己得到啟發、有價值的提醒,寫好後貼在相應的書頁。
第四步,內化知識,A1便籤寫下自己類似經歷或體驗。
針對閱讀中某個信息,問問自己有沒有相關的經歷,是否聽說或者見到過類似事情,寫在A1便籤上,貼到I便籤旁邊。
這個內化的標準是認知要鮮活,如故事般要素完整,和內容要對應,對經歷或經驗的反思能加深對原問的認知。
第五步,規劃如何應用,A2便籤上。
受到文字啟發後,先考慮自己應用的目標,再寫下達成目標的具體實施行動,寫在一張A2便籤上,貼在書頁上。
目標是否符合smart原則(明確、可衡量、可實現、以結果導向、明確期限),是否行動能拉近與目標的距離,是否與原文關聯。
第六步,指示標籤做提醒用
在貼了便籤的書頁旁,貼一張指示標籤,提醒自己這一頁有自己的學習資料。
第七步,A2便籤督促行動
看完一本書後,把所有的A2便籤拿出來貼在冰箱或牆上等能常常見到的地方,提醒自己落實行動。
而我平時制定了某項計劃後,就直接把具體的日程落實到手機的日程表上,提前會有提醒,確保每一項的計劃能落地實施。
通過這七大步驟的操作來進行閱讀訓練,也就是RIA讀書法的核心內容——R(閱讀片段)、I(用自己的話重述知識)、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和A2(以後我怎麼應用) ,以此訓練自己,那麼自己的學習能力提升一定相當快。
確實,職場上需要的能力林林總總各不相同,人們總是關注一些較為顯性的能力,如演講能力,英語能力,創新能力等,但真正決定一個人能走遠的,其實是相對內蘊的、起到支撐作用的能力是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原能力,也就是關於能力的能力!
#笑薇讀書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