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寒食帖》,寒食清明節,一人簡說

2020-12-09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今天清明節,最近很多地方打出了「寒食清明節」。

所以,想到蘇軾寫的《寒食帖》。

簡說寒食節、清明節

寒食節,我國的傳統節日。冬至後的105天,大概是清明前的一兩天。

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大臣介子推。因為介子推和他母親,被晉國大王燒死在山上,所以就有了寒食節。這天大家不能生火,只吃冷食。

隨著時代的演變,宋代以後,寒食節逐漸被清明節代替。清明從節氣,變成了一個重要的節日。

清明節就成了掃墓,踏青的日子。

簡說《寒食帖》,只是簡說

我個人非常非常的喜歡蘇東坡,但是我不推薦花大量的精力臨蘇軾的字。

雖然是簡說,但是還是要交代下,被稱為蘇書第一,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的來龍去脈,能夠比較好的理解這幅偉大的作品。

《寒食帖》全名《黃州寒食詩帖》。

中國古代最全能的文人蘇軾所寫的,詩和字。

蘇軾生於1037年1月8日,卒於1101年8月24日。

1082年的寒食節,蘇軾已經被貶到黃州做個很小的閒官,第三年。

而蘇軾的父親蘇洵卒於1066年5月21日,在北宋,寒食節還是掃墓的日子。

這個時候的蘇軾,前途未卜,窮困潦倒,被貶官第三年了。

東坡那一天肯定到很傷心,很自責,很無助。

想寫兩首詩,拿起筆,寫下了這個帖。

像蘇軾這樣的文曲星,心情有大波動的時候,我們普通人可能就失準失常,可是他們往往會如有神助。

古人寫字,從右至左,由上至下。

第一列,「自我來黃州」開始,蘇軾心情還算是平緩的,只能說算平緩。

寫「自我」這兩個字,東坡還沒有進入狀態。

當寫到第四個字,「黃」的時候,東坡好像控制好了心情。這個「黃」寫得真是穩。

在從好像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字越寫越收縮,寫完一首詩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 寒食帖 棠花,泥汙燕支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

但是,寫完這一首,壓制自己的情緒,克制的寫完了這一首。

情緒釋放,第二首字變大,肆意而發。

尤其是,「破灶」兩個字。

很明顯,當時東坡,情緒來了。

這個時候,腦袋和手是同時的,有感而發。

想詩的腦袋,寫字的手,傷感的淚,有可能都同時的出現。

很肆意的抒發,帶著強烈的情緒,寫完了第二首。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裡。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今天是簡說,提幾個情緒的字眼。

《寒食帖》如果要從,筆畫,結構,章法,書法欣賞的老三樣角度,要寫個幾萬字。

因為蘇軾的執筆有自己的特色,很多可以推敲的點。

可能有兩個情緒流

蘇軾寫第一首的時候,寫著寫著啜泣了起來。整理好情緒,再寫第二首。把字寫大強壓,讓自己不哭。但是寫到破灶的時候,淚水直接滴下來。直到君門才稍微調整了情緒,一直到最後。

還有一種可能呢

蘇軾,一直都沒有哭,眼淚沒有留下來,都在眼睛裡。第一首寫完的時候,可能停了一會,想了一會。把眼淚吞下,由傷心變成,不能改變現狀的憤怒。稍微釋放了些,情緒就好了點。釋放一點,人會好一點。寫完第二首。

前面說了那麼多和《寒食帖》書法沒有關的事。

因為《寒食帖》是行書草稿,書寫者的情緒會完全影響到字。

當一個人以為自己很有才,你也感受過其他的誇讚。但是現在離開家鄉,不能讓你發揮才能,生活也很清貧。三年了,今天是祭祖的日子。你會是怎樣的心情。

我是一人,我會感覺懷才不遇,黯然神傷,還有些因為自己無能而感到憤怒,為什麼現在的我是這樣。

我雖然沒有蘇軾那樣的才情,心境,人生。但是我在有一次的情況下,感覺自己好像能體會到蘇軾寫《寒食帖》情景。

那種情況下,我連筆都拿不起來,也不願意拿。

關於《寒食帖》有很多可以說的點,現存臺北故宮。

以後還會深入的從書法角度分析。

再說一句,非常不推薦,花很多時間臨蘇軾的字。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的客觀求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相關焦點

  • 重溫經典 蘇軾《黃州寒食帖》
    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唐代詩人盧象這首《寒食》詩,所言即是寒食節的來歷。元豐五年的這一天,因「烏臺詩案」而被貶的蘇東坡,鬱悶地寫下了曠世神品《寒食帖》,被稱為「天下三大行書」之一,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我國好多地區,清明節前一天仍保留著寒食節傳統。
  • 《寒食帖》的作者是誰?《寒食帖》背後的歷史故事是怎麼樣的?
    蘇軾,又名蘇東坡,才高八鬥,宋朝一代大文豪,但是少有人知道,蘇軾的書法造詣也是神採奕奕,在書法界也是有著頗高的成就。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蘇軾《寒食帖》的故事。第一,《寒食帖》的意義清朝乾隆皇帝,非常喜愛蘇軾的《寒食帖》,他當政一甲子,在西風東漸的年代裡,乾隆皇帝豐富的人生閱歷,開拓了他獨特而又多元的藝術品味。乾隆皇帝在位期間,遍覽了宮中典藏,他極度熱衷於搜集古書畫,並且留下鑑賞印記,其中蘇軾的《寒食帖》就是其中之一,並且他還一再品賞《寒食帖》。
  • 蘇軾《寒食帖》的傳奇!
    ▲ 蘇軾《寒食帖》(局部)《寒食帖》的誕生本身就是一段撲朔迷離的經歷。於是在元豐五年(1082),一個悽風苦雨的寒食節夜晚,蘇軾親筆寫下了著名的《寒食帖》。這件名作筆畫間起伏跌宕,仿佛是蘇軾用筆墨在訴說著他人生的悲歡離合。
  • 《天下十大行書》第三:蘇軾《黃州寒食帖》
    我是一人。天下十大行書這個排名找不到出處,但是有一個非常統一的排行榜。排行從高到低依次是:《蘭亭序》、《祭侄稿》、《寒食帖》、《伯遠帖》 、《韭花帖》 、《蒙詔帖》 、《張翰思鱸帖》、《蜀素帖》 、《松風閣》 、《土母帖》 。
  • 蘇軾《黃州寒食帖》,高清大圖!
    紙本,25行,共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原屬圓明園收藏,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
  • 談談蘇軾的《寒食帖》
    蘇軾《寒食帖》局部談談蘇軾的《寒食帖》為什麼好的書法是心忘於筆,手忘於書的達情?為什麼別人靠功夫,蘇軾卻用天賦成為書法大家?蘇軾《寒食帖》《寒食帖》不但運用點線面的全新組合,極具畫面感,作品中大量運用「塊」「面」的並筆手法如「來」、
  • 蔣勳解讀蘇軾與《寒食帖》
    著有《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美的沉思》、《蔣勳說紅樓夢》等。《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 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 天下第三行書《蘇軾黃州寒食帖》
    《黃州寒食帖》系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手跡。紙本,25 行,共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
  • 「天下第三行書」| 蘇軾《寒食帖》
    文玩 | 字畫 | 品鑑 | 茶道蘇軾《寒食帖》全圖《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寒食帖》細節之一《寒食帖》細節之二《寒食帖》細節之三《寒食帖》細節之四
  • 蘇軾寒食帖 往事何堪哀
    不過其中如果有一件文物值得特別認真觀看,那一定是人稱「天下第三行書」的北宋蘇軾《黃州寒食詩帖。蘇軾《黃州寒食詩帖》局部不過其中如果有一件文物值得特別認真觀看,那一定是人稱「天下第三行書」的北宋蘇軾《黃州寒食詩帖》(天下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第二公認為是顏真卿所寫的《祭侄季明文稿》)。黃州是地名,就是今天湖北的黃岡。寒食是一個古代的節日,是冬至之後的第105天,也叫百五節。這個節是春天過的,離清明很近,過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並要去祭掃踏青。
  • 說說天下第三行書-蘇軾《寒食帖》
    作為眉山人,自然是對蘇東坡情有獨鐘的,作為一個愛舞文弄墨的眉山人,更是對東坡先生的《寒食帖》愛之愈深,天下第三行書可絕非浪得虛名。《寒食帖》又名《黃州寒食詩帖》或《黃州寒食帖》。是蘇軾撰詩並書寫,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 曾翔臨古:蘇軾《黃州寒食帖》
    蘇軾《黃州寒食帖》局部   書法三要素:筆法、字法和章法,都很重要,不能偏廢。趙孟頫說「用筆千古不易」,可見筆法之重要,筆法是傳遞書法精神的一個根本性的東西。蘇軾《黃州寒食帖》局部要在臨寫過程中運用篆籀筆意,裹著筆鋒前行,寫出的線條才圓勁、有精神。
  •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高清完整版
    宋四家 —— 蘇東坡蘇軾《寒食帖》又名《黃州寒食詩帖》或《黃州寒食帖》。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裡。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 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 蘇軾的《寒食帖》,寫出滿紙的蒼涼,卻驚豔近1000年!
    蘇軾畫像今天我們主要談論一下他的書法——《黃州寒食詩帖》。《黃州寒食詩帖》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貶謫於黃州(今湖北黃岡)後第三年(公元1082年)的寒食節所作。蘇軾《黃州寒食詩帖》在蘇軾的書法作品《黃州寒食詩帖》問世多年後,傳到了河南永安縣令張浩手中,恰好張浩與才子黃庭堅相熟,後張浩攜這幅寶貴的書法,前往四川眉州謁見黃庭堅。
  • 蘇軾 | 《黃州寒食帖》技法單字賞析(高清)
    蘇軾 《黃州寒食詩帖》 局部三黃庭堅跋 《蘇軾寒食帖》蘇軾 《黃州寒食詩帖》 局部乾隆題跋於明詮 臨《黃州寒食帖》《黃州寒食詩帖》不僅是宋代大書法家蘇軾個人書法生涯中最為精彩的代表作品之一立足於這樣的藝術主場,蘇軾在用筆的技巧方面則較之前輩如「尚法」的唐人更為輕鬆自然,更推重適性自由。這就不能不說到他那與眾不同的執筆法 —— 偃臥筆法。何謂「偃臥」?《說文》這樣解釋:「偃:僵也。凡仰僕曰偃。」其好友陳師道應該是非常熟悉蘇軾執筆的,他這樣描述:「東坡作書以手抵案,使腕不動為法。」
  • 那一年寒食的苦雨——蘇軾《寒食帖》文學賞析
    這卷墨跡便是出自偉大詩人蘇東坡之手,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三行書」的《寒食詩帖》。此後,這件被乾隆皇帝生前珍愛的書法作品,便流落在民間,有如一枚風中的葉子,總是飄搖不定。後來輾轉流落到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手中。它的劫難並沒有就此完結。1923年9月,日本東京大地震,菊池家遭災,所藏古代名人字畫幾乎被毀一空,當時菊池惺堂冒著生命危險,從烈火中將《寒食帖》搶救出來。
  • 蘇軾於《黃州寒食詩帖》流露的寂寞
    《黃州寒食詩帖》又叫《黃州寒食帖》,亦或為《寒食帖》。由兩首五言詩組成,共計127字。其主要內容如下:其一: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寒食帖棠花,泥汙燕脂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 蘇軾《黃州寒食詩帖》長卷及分頁高清學習帖
    》或《黃州寒食帖》。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裡。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 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
  • 蘇軾在黃州:故事從《黃州寒食帖》說起
    《寒食帖》又名《黃州寒食詩帖》或《黃州寒食帖》。是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橫34.2釐米,縱18.9釐米,行書十七行,129字,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那時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作的二首五言詩。此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發的人生之嘆。全詩蒼涼而飽含深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此刻複雜的心情。書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 行書手卷號稱天下第三,蘇軾書《寒食帖》
    這卷《寒食帖》整體風格灑脫流暢,蘊含蘇軾的無盡心事,歷來都受到世人的高度讚美。蘇軾寫詩是在被貶黃州的時候。經歷烏臺詩案後,他有點心灰意冷。在寒食節的時候感到鬱郁不得志,前後寫了兩首有關寒食節的詩。當蘇軾離開黃州之後,有感而發,把這兩首寫成了行書手卷,就有了流傳千古的藝苑瑰寶《寒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