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棉區雨水勤棉花注意防爛鈴

2020-12-19 大學生村官之家

  「南旱北澇」趨勢加重,今年大部分棉區陰雨天氣較多,棉田生長鬱蔽,棉花爛鈴有可能成為影響棉花優質高產的不利因素,因此,應不失時機的做好預防和防治。棉花進入結鈴吐絮期,一般年份在8月中、下旬~9月下旬易發生爛鈴現象,一般棉田發生率8%~15%,嚴重地塊達30%以上,是棉花優質高產的主要威脅。

  棉花是農民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既是民生的重要物資,也是國家國計的戰略儲備物資。因此,抓好棉花提質增效,防治棉花爛鈴應提到重要日程。

  棉花爛鈴的主要原因:棉花花鈴期陰雨天氣較多,雨量大,排水不暢,田間溼度大、壟內高溫高溼,就會造成病菌的滋生和繁殖,而加重棉花爛鈴;氮肥施用過量,導致棉株生長過旺,鬱蔽嚴重,抗病力下降造成爛鈴;棉花鈴病、棉鈴蟲、玉米螟等病蟲害嚴重發生引起爛鈴。近幾年,隨著抗蟲棉品種的普及和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推廣,抗蟲棉結鈴早而集中,抗病性較低,地膜棉又易早衰,因此,棉花爛鈴發生早,並有加重,如遇連日陰雨將會嚴重發生。

  防治爛鈴的方法:

  「兩控」:即控氮素、控旺長。控制棉花生長中後期氮素施用量。目前,栽培的大多為抗蟲棉,一般要求增施一定量的基肥和蕾肥,不施花鈴肥,以防生長過旺、後期蔭蔽加重。要控氮增磷補鉀,並配施葉面肥。如:用2~3%的尿素濾液、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噴施寶等其他葉面肥噴施;適時「化控」可防止棉田鬱蔽、預防爛鈴。因地制宜、宜早宜細進行化學調控。一般初花期和盛花期是化控的關鍵時期。長勢旺盛、陰雨天氣,在棉花打頂後,易出現贅芽叢生,果枝旺長,造成棉田鬱蔽,引起爛鈴。在初花期和棉花打頂後5~8天,每公頃用縮節胺45~80克,蓋頂噴灑一次;噴藥後10天左右,仍有旺長苗頭的,每公頃用縮節胺30~40克,可再次蓋頂噴灑。畝噴藥液50~75公斤。

  「兩防」:即防鬱閉、防病蟲。推株並壟,加強通風透光,改善田間小氣候,可有效防止棉田鬱閉,控制爛鈴發生發展。密度大的棉田,在夏秋陰雨較多時,可推株並壟2~3次,以有效降低田間溼度、控制旺長、減輕爛鈴;對棉株中下部可用75%的百菌清或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等噴霧,可有效防治爛鈴病害的發生。同時,也應及時防治棉鈴蟲、玉米螟、紅鈴蟲等蟲害。

  「兩摘」:即摘除瘋杈、老葉;摘除病鈴、老鈴。由於陰雨天氣,棉花營養生長過旺,容易形成瘋杈和旺長,及時摘除瘋杈、病葉、老葉,可有效預防鈴病的發生,及時打群尖、去贅芽、剪空枝、拔除空棵等,可改善棉田通風透光條件。及時摘除病鈴、老鈴,然後集中晾曬吐絮,是防治棉花爛鈴的有效方法。因此,對棉花中下部的病鈴、老鈴及時摘除,可有效防治爛鈴,減輕損失。

  「兩曬」:即曬田曬棵、曬鈴促熟。在雨季到來前,要培壟通溝,以便暢通排澇;遇大雨暴雨,要及時排除積水;在陰雨過後,要及時大幅度推株並壟,在土壤幹硬可進地時,可耕耘疏鬆地表土壤,使地表、棉株中下部得到及時晾曬,以利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溼度。並及時摘除病鈴、老鈴,集中攤放在水泥地面或房頂上,用塑料薄膜覆蓋,以增溫催熟,改善吐絮質量、提高纖維品質。也可對攤放的棉鈴先噴灑100~300倍的40%乙烯利後,再覆膜曬鈴,吐絮質量會更好。

  顏金龍史磊

相關焦點

  • 爛鈴的產量與影響,棉花鈴病的介紹,鈴病的種類
    因此,棉鈴病是實現棉花高產、優質、高效的嚴重障礙。棉鈴病防治是棉花生產中的一個重要技術問題。下面小編為大家了解一下鈴病的症狀。(一)鈴病病原與症狀:造成棉花爛鈴的病菌近20種,按其致病方式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可以直接侵害棉鈴的,有角斑病、疫病和黑果病等病菌。另一類是屬於傷口侵染的,有些甚至是半腐生性的,有紅腐病,紅粉病等。
  • 抗草甘膦基因在國內棉花生產環節幾點節本增效作用
    近年來,國內植棉成本大幅提升,植棉效益急轉直下,農民棄種棉花現象普遍,國內棉花種植面積縮減觸目驚心,仍以農戶個體經營為主的黃河流域棉區和長江流域棉區尤為明顯,三大植棉區鼎立漸變成新疆棉區一枝獨秀,棉花的供給風險也隨之加大。
  • 2020年新疆主要植棉區全年氣象情況匯總
    (阿拉爾氣象局 陳海燕)北疆烏蘇、沙灣、石河子、阿克蘇等主要植棉區棉花生產周期天氣情況2020年氣象條件有利全疆棉區棉花生長發育及產量形成2020年棉花生長發育期間,全疆大部棉區熱量條件好於常年和去年
  • 棉花結鈴的總數、在棉花生產中的影響
    皮棉數量又受每公頃總鈴數、衣分和鈴重3個因素的影響,每公頃棉鈴總數受每公頃植物數量和單株棉鈴數的影響。因此,棉花公頃產量實際上受每公頃株數、每株鈴數、衣分和鈴重4個因素的影響。當棉田密度過大時,果實節數將減少芽數,每果節數相應減少蕾鈴脫落增加,造成單株結鈴數顯著減少,每公頃總鈴數相應也減少,棉花產量降低。反之,如果每公頃的植物數量很少,棉花幼苗生長的生態條件得到改善,個體生育力將更加強勁,果實節數將增加,單株植物的鈴數將增加相應增加,棉鈴脫落將減少。但是,如果密度太低,每公頃的鈴鐺總數將會過低,這將影響產量的增加。
  • 農業部發布《2013年春季棉花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制缽前再施棉花苗床專用複合肥2~3公斤,並與缽土充分混和。培肥土層厚度應不少於15釐米。切忌用尿素、碳銨作床肥,以防出苗時燒根死苗。同時注意防止床土及蓋籽土被綠(甲)黃隆之類的除草劑汙染,一旦發現應及早選用新床址,進行翻曬培肥或用客土填床,並重新備足蓋籽土。(二)適期播種,培育壯苗1.及時制缽。一般應在3月底前完成制缽。
  • 做好技術措施,膨好桃,增鈴重,2020年棉花產量高希望大!
    進入8月份棉花處於盛花至吐絮時期。是保伏桃、爭秋桃的關鍵時期,棉田管理的主要任務是改善棉田的通風透光條件,維持根系活力,防貪青晚熟,防早衰,為以後的優質高產做準備。一、補桃肥,防早衰。對於出現棉花顯衰的棉田應及時補施桃肥,防止棉花早衰,促使多結鈴;對於前期結鈴較多的棉田,為了滿足大量結鈴對養分的需要,提高鈴重,8月10日左右補施蓋頂肥;對於地塊乾旱部分可採用葉面噴肥配合礦源黃腐酸一起使用,可提高棉田耐旱及抗早衰能力,為了爭取秋桃,通常需補施二次蓋頂肥,蓋頂肥施用時間通常跟上次施肥間隔10日前後。
  • 2020全國入秋進程圖:各地入秋時間什麼時候
    預計今年秋分節氣前半段南方雨水偏多,氣溫偏低,江南大部或將加快入秋進程。秋分:晝夜均寒暑平 江南大部或入秋  《天氣預報》節目悠揚的背景音樂,名為《漁舟唱晚》,它的音樂情境,恰恰是雲銷雨霽的秋分時節。  秋分時節,北半球晝短夜長,天氣日漸轉涼。
  • 棉花貪青晚熟原因分析及解決的辦法
    晚熟的棉花,由於後期氣溫低,纖維不能正常發育,吐絮不暢或不能吐絮,剝桃花多,品質差。目前,北疆部分棉田已開始機採,但自家的棉花一些棉桃至今裂鈴,貪青晚熟,怎麼辦呢?根據當前棉田貪青晚熟,分析原因和解決的辦法如下。
  • 冬天來了,棉衣暖舒適,但你知道在播種棉花之前的幾個準備工作嗎
    棉花的利用主要是棉花、棉籽。在所有的農作物當中,棉花是唯一能夠由種子生產纖維的農作物,可以說非常的神奇。棉花可以用來製作棉衣、棉襖、醫用紗布等物品,是紡織工業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棉籽含大量的油分、蛋白質,是食品工業的原料。在我國,新疆棉區發展迅速,產出的棉花總量和總質量都是位於全國之首。
  • 國際| 棉花市場行情(3.25)
    進口棉花價格指數
  • 棉花陸續進入開花結鈴期 山東發布中期管理技術意見
    ,省農業廳日前發布2018年棉花中期管理技術意見,確保棉花豐收。8月10日後不要再根際施肥,以免造成棉花貪青晚熟。 適時打頂 打頂要按照「枝到不等時,時到不等枝」的原則,每畝密度4000株時,單株果枝14~15個即可打頂;按時間,山東各棉區一般在7月15日~25日打頂,最晚不能晚於7月底。
  • 400萬噸棉花缺口之謎待解
    一段時間以來,國內棉花供需「缺口論」已成市場主流聲音,按照這樣的預測,國內棉花市場無疑會供不應求;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國產三大棉區目前卻出現棉花大量積壓現象,眾多紡織企業不僅不擔心買不到原料,且多在靜觀其變。
  • 定苗時期注意些啥
    棉花出苗後長出3片真葉時就要進行定苗。早間苗、定苗,不僅能防止因播種量大造成株間擁擠而形成高腳苗,同時能減少養分消耗,是生產上提倡的一項栽培管理措施。但是往往由於定苗過早,受病蟲害和不良氣候的影響而出現死苗,造成缺苗斷壟,得不償失。
  • 2010棉花病蟲害防治與農化產品的需求調研
    枯萎病 紅鈴蟲棉紅蜘蛛 斜紋夜蛾 棉蚜 棉鈴蟲盲蝽 紅鈴蟲 鈴病 黃葉枯死病棉鈴蟲 斜紋夜蛾 甜菜夜蛾 紅蜘蛛棉蚜 鈴病 黃枯萎病 紅鈴蟲但也常因秋吊,乾旱嚴重,由於土壤水分不足,根系吸收水分、葉片光合作用受阻,迫使中下部鈴吐絮過早,上部幼齡停止生長,特別是當初霜來得過早時,種子和纖維不能正常成熟,造成減產;也有的年份遇到秋雨連綿,由於低溫、高溼、寡照而引起爛鈴;還有的因播種晚、品種生育期長、氮肥施用過量等原因造成貪青晚熟等。吐絮期棉花病蟲往往成爆發性危害,因此,8-9月份做好棉花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尤為重要。
  • 新疆:聯合成員單位編發棉花適宜播種期預報服務產品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李志宏 郭燕雲報導 3月27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局農業氣象臺組織召開2020年全國棉花適宜播種期預測聯合會商網絡會議,山東省氣候中心、武漢區域氣候中心、河北省氣象科研所參加會議,就各地棉花適宜播種期預報情況進行會商
  • 我國棉花主產區新疆進入棉花採收期
    09-29 14:47:08 來源: 證券時報 舉報   證券時報e公司訊,國慶將至,我國棉花主產區新疆迎來棉花豐收
  • 山東發布棉花災後生產管理技術指導意見 儘可能縮短田間積水時間
    ,對棉花後期生長構成極大威脅。為切實減輕澇災損失,儘快恢復棉花生長,特制定如下田間管理技術指導意見。爭分奪秒搶排水。排水是減輕澇災損失第一位的措施,也是其它技術措施的前提與基礎。各地要及早疏通河流排溝,打通竹節溝,挖好田間魚刺溝;加強輸水渠溝疏通,保證三溝暢通、排灌自如、雨住水退,以防棉田再次遭受漬澇危害。雨後迅速組織人員搶時排除田間積水。對排水不暢的低洼地塊,要採取強排措施,儘可能縮短田間積水時間。
  • 2019年棉花中期產量構成要素及產量趨勢調查分析報告
    從調查數據分析,雖然每畝花蕾鈴總數與去年和歷年基本相當,但每畝大小鈴總數有所減少,反映棉花產量構成要素的花蕾鈴組成中,蕾的佔比偏高,而大鈴比例偏低,蕾多鈴少的結構不利於最終成鈴率。加之7月中下旬及8月上旬出現持續高溫天氣,會加劇中上部幼鈴及蕾的脫落,對上部成鈴可能造成一定影響。
  • 棉花後期為什麼要噴灑葉面肥?棉花噴灑葉面肥的好處
    棉花後期噴施氮肥可防早衰在棉花後期,葉面噴施氮素營養可以保持棉花葉片綠色,增強光合作用,防止氮素去除和早衰,將氮肥和調節劑802混合,增強棉花的生長耐力,效果更明顯,增產效果更好。從8月下旬到9月上旬,噴灑尿素和調節劑的混合溶液100次,每5 - 7天噴灑一次,噴灑2 - 3次,每畝噴灑75公斤肥料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