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13人均清華畢業 考上名校靠潛移默化

2020-12-05 科學網

同一種記憶

 

家庭成員經常聚在一起,時不時回清華園走走看看。「我和我媽就常說起宿舍,巧了,我們住的是同一棟樓,我住一樓,她住在二樓。」

 

同一個氛圍

 

父母都是清華出來的,這又是一種「潛移默化」。聶昕就說,自打有高考想法開始,就沒想過考其他學校。

 

同一份感情

 

對於母校,聶家人無一例外都談到了清華嚴謹的學風和進取的精神,他們感謝清華的教育和培養;六位老清華中三位是校體育代表隊員,這一點可以說是清華的「校傳」。

 

4月24日,是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成都商報記者近日發現,有這樣一個家庭,40多年間,兩代人共有13名成員走出清華園,佔到清華畢業生總數近萬分之一———清華大學100年,培養了17萬名學生。

 

這個家庭的成員現在北京、美國安靜地生活著,聽說過他們的人都驚嘆不已,而他們卻自認平凡。

 

唯一沒考上清華的 是哈佛博士後

 

舅舅聶光啟說:「她是學醫的,如果要考清華,一定考得上!」

 

1957年,聶家的大姐聶皎如考入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兩年後,二弟聶光啟考入清華大學電機系,又過了一年,小妹聶皓如也考進電機系。

 

聶皎如姊妹三人共有六個孩子,其中五個進入清華的孩子在家庭裡被稱為「小清華」。

 

唯一沒上清華的是聶皎如的女兒唐炬,舅舅聶光啟說:「她是學醫的,如果要考清華,一定考得上!」

 

唐炬1985年考入北京醫科大學,獲博士學位,曾在哈佛醫學院做博士後,現在美國當醫生。

 

繞了半個地球,還是「清華」牽線

 

「我和我媽就常說起宿舍,巧了,我們住的是同一棟樓。」

 

這個清華家庭還在不斷擴大,三位老清華都在校園裡找到了另一半。聶皎如和丈夫唐慶祥,還有來自青島的李有潤是同班同學,聶家在北京,李有潤常去玩,因此認識了聶家小妹聶皓如。二弟聶光啟曾是校運會跳高冠軍,與女隊跳高能手、電機系的師妹黃群芳結成了情侶。

 

和父母不同,聶昕和丈夫連錚在清華時並不認識,一個是88級電機系,一個是85級建築系,直到兩人畢業後,同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留學時才開始交往。

 

繞了半個地球,還是「清華」牽線,有緣人終於結成良緣。

 

小清華中,老大李錚的太太叫李小霞,李小霞本科不是在清華讀的,後來拿到了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碩士學位。

 

至此,聶家13位清華學子到齊,家庭成員感情極好,經常聚在一起,時不時回清華園走走看看,那是記錄了他們青春歲月的地方,雖然相隔幾十年,卻有相同的回憶。聶昕和父母都出自電機系,「我和我媽就常說起宿舍,巧了,我們住的是同一棟樓,我住一樓,她住在二樓。」

 

祖母給六個孫輩每人一本相冊

 

「我姥姥評價一個人,不是看世俗的東西,她看這個人是否快樂……這個要求挺高的。」

 

三位老清華的母親叫齊祖評,「是個睿智的老人。」兒孫都這樣評價她。

 

聶光啟回憶,他的父親聶國忱和母親齊祖評都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大學畢業生,姑姑聶毓禪是位傑出的女性,是中國現代護理教育奠基人。

 

「抗日戰爭時期,1943年初,我父親和她一起從北京輾轉去四川共赴國難,途中不幸身亡,當時皓如才兩個多月(央視十套製作的紀錄片《烽火天使》記述了這段經歷)。從此母親帶著三個孩子含辛茹苦,但她從來沒有放棄對三個兒女的教育。她很有眼界,告訴三個兒女,你們念書能念到哪,我就供你們到哪,直到你們長大成人,她的三個子女以及孫輩們陸續考入清華大學和她的培養和教誨是分不開的。」

 

齊祖評給六個孫輩每人一本相冊,相冊的扉頁上都是她寫給孫輩的話,根據每個孫子的性格,寫的話也完全不同。

 

在聶皓如二兒子李嘉的相冊裡,齊祖評工整地寫道:人不僅靠肢體站立,更要靠思想站立,人不僅靠食物生活,更要靠理想生活。老人家當然知道現實的殘酷,給李嘉的第二段話是這樣的:同在一個環境中生活,強者與弱者的分界,就在於誰能改變它。

 

雖然重視教育,但齊祖評認為,除了學業,身體健康、生活快樂也很重要,外孫李錚初中沒考上重點,父母都挺急的,但她覺得沒啥。「我姥姥評價一個人,不是看世俗的東西,她看這個人是否快樂,自己快樂和給周圍的人帶來快樂,這個要求挺高的,不是考試分高、能掙錢、能當官就能達到的。」很多年以後,李錚回憶起來,認為姥姥固然教了他們一些知識,認認字,簡單的算術,背名人名言什麼的,但最重要的是對子孫品格的影響,她為這個大家庭創造了溫暖、公平、開明、追求上進但又不功利的氛圍,「姥姥很特別,世事洞明,但你讓我說她有什麼教育理念,我也說不出來,她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

 

齊祖評2005年去世,享年93歲,電話裡和成都商報記者說起奶奶,聶昕仍然一度哽咽,傷心得說不下去。李有潤本人就是清華大學的教授,對於教書育人有豐富的經驗,他說,他想寫篇文章,講述嶽母的教育方式,以作紀念。

 

家裡的話

 

●「像我弟弟,都沒見過他開夜車做作業」

 

●幾個小清華,小時候聚在一起也是玩,打撲克,從不交流學習

 

●身教重於言教;學習的壓力不能從家長那來

 

●父親李有潤把課本看一遍,然後畫張表,列出知識結構,點撥一二就行了

 

●聶家人無一例外地反對「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學業太重,報各種班」等等

 

家傳

 

怎樣才能上清華?

 

怎樣能上清華?無數人都會問。聶家人的回答很簡單,那就是認真,上進再加上一顆平常心。

 

聶家人普遍學習輕鬆。聶皓如讀書那會,一周學習五天半,最盼望一天半的周末休息,可以好好玩,幾個小清華,小時候聚在一起也是玩,打撲克,從不交流學習。

 

李錚分析原因,一是遺傳,「我們家人腦子都不笨,都挺會考試的。我還算比較刻苦的,像我弟弟,公認的家庭裡相當聰明的,我都沒見過他開夜車做作業。他還給我說:只要有標準答案的題目,我一看就知道老師想要什麼答案!」

 

還有就是家庭的氛圍,父母都是清華出來的,這又是一種「潛移默化」。

 

1987年,李錚成為小清華中的第一人,他能感覺到,後面的弟弟妹妹都把清華當成目標,聶昕就說,自打有高考想法開始,就沒想過考其他學校。

 

清華大學的理工科,是中國優秀人才集中的地方,聶家每個人似乎都長著一顆理工科腦袋。

 

「我就喜歡理工科,數學啊,物理啊,特有意思。」聶皓如承認,上清華有哥哥姐姐的影響,也和自己的愛好有關係。

 

清華女生,尤其是理工科女生,一直很稀缺,不過也有聶昕這樣的女生,以當年電機系北京考生第一名的成績進入清華,讓鬚眉汗顏。

 

進清華後,她所在的班30人,女生只有五個,聶昕自己倒沒覺得有什麼特別的:「這得看人,不看性別,喜歡理工科就好,我們家的人都比較理性,讓我學文科的話,反而摸不著頭腦。」

 

家教

 

反對「越嚴厲越出息」

 

一個虎媽,讓東西方的教育理念發生碰撞。難道真的是父母越嚴厲子女就越有出息?聶家每個人都對此說NO,當孩子時,他們學習輕鬆,為人父母后,他們也給了子女寬容和信任。身教重於言教,不止一個聶家人這樣說。

 

六位老清華畢業後,聶皎如夫婦進了林業部林產工業設計院,聶光啟夫婦去了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聶皓如在首鋼工作,李有潤在清華當老師,都是各自單位的技術骨幹,工作很忙,「所以我們都沒有太多時間管子女的學習。」

 

照李錚看來,現在好多家長教育不得法,天天盯著孩子學習,「這沒用,得孩子自己體會。」他上高中時,父親李有潤會把他的課本看一遍,然後指導他畫一張大表,列出知識結構,點撥一二就行了。

 

平時做父母的基本不會批評兒子,某次大考前,李錚還在認真地看電視,李有潤想了半天,才忍不住「提醒」兒子明天要考試,李錚一聽,相當不高興,撅著嘴走了。 「他小學成績不好,但上中學後自己知道努力,自學能力蠻強的。」在父母的引導下,李錚高中考上了清華附中重點班。

 

聶昕、連錚夫婦有兩個孩子,女兒三年級,兒子一年級。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聶昕認為好的教育方法是讓孩子覺得學習是自己的事,「學習的壓力不能從家長那來,這是個惡性循環。他們總會獨立,如果哪一天沒人管了,又該怎麼辦呢?他們自己明白怎麼做,家長也省心。」

 

聶家人無一例外地反對現在的某些教育方式: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學業太重,報各種班等等,「希望孩子有好習慣,有健康的心態,對自己有要求,沒必要給他們設立什麼目標。」

 

家風

 

「清華家庭」的淡定

 

清華、北大,幾乎是中國人的高校夢想。父母教育孩子,會說:「長大了上清華北大!」老師熟人誇獎:「這孩子能上清華北大!」小孩自己立志:「我要上清華北大!」更有甚者,記者有位女性朋友,發誓非清華北大畢業生不嫁!這兩所名校,就是標杆,就是境界。普通人家,要是高考出了個清華或北大的學生,那肯定是全家歡喜,大放鞭炮,大宴賓客。再多出幾個,就是奇蹟了,至於兩位數,想都不敢想。

 

而身在「清華家庭」,其中的人卻非常淡定,覺得自己沒有什麼了不起。大姐聶皎如說,他們都是很普通的人,畢業後認真工作幾十年,然後退休,沒什麼可說的。聶昕認為,大家從小就在一起,感覺沒什麼稀奇,她的同學中也有一家四口上清華的。倒是聶家的女婿比較上心,李有潤幾年前給清華校友通訊寫了一篇文章,講述聶家的清華情,他覺得這段珍貴的家史應該記錄下來。

 

對於母校,聶家人無一例外都談到了清華嚴謹的學風和進取的精神,他們感謝清華的教育和培養,懷念在清華的歲月,聶家全家喜愛文體活動,六位老清華中三位是校體育代表隊員,這一點可以說是清華的「校傳」。

 

採訪的最後,聶家人深情地說出心聲:「清華歷史已屆百年,我家『老清華』就讀於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初,『小清華』就讀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正是我國教育蓬勃發展的兩個好時期,我們趕上了。國順則家順,清華大學哺育了我家兩代人,我們對清華懷有無法割捨的情懷。在國家各個行業,各個領域,各個角落都有清華學子的身影和足跡,他們努力著,奮鬥著,奉獻著,我們,有幸成為這個群體的一部分。」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13所中國高校躋身世界大學200強!想考上這13所名校,該如何努力
    在這個由英國人評選的大學排行榜中,中國13所大學上榜,其中7所是首次入榜!入選2020年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的13所大學為:清華、北大、復旦、上交、中科大、浙大、南大、華東師大、武大、北師大、中大、同濟、西安交大。其中,前6所大學長期霸榜,後7所在今年成為了世界大學聲譽排名200強的後起之秀!
  • 那些考上清華北大等一流名校的學生,靠的是自己努力還是老師教育
    那些考上北大清華等一流名校的學生,真的是老師教出來的嗎?事實上,教育學上有個理論,對於人的成才來說,叫先天因素決定論還是教育決定論。這114人如果不是放在人大附中,而是放在其它鄉下學校或農村學校,那麼他們有可能考上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嗎?顯然不太可能。如果跳出北京來看,2019年高中考入清華、北大人數大人數最多的是衡水中學,達到了恐怖的275人。
  • 考上清華北大,意味著什麼?
    2020年的高考已經結束,相信對於每一位高三學子來說,能夠考上名校是夢寐以求的事情,對於一些學習非常好的尖子生來說,他們的目標可能有些高,他們想要報考的學校甚至是清華北大,那麼為什麼學習好的學生都喜歡報考清華北大呢?考上清華北大,意味著什麼呢?
  • 娛樂圈唯一考上「清華」的女童星,網友:當之無愧的「清華校花」
    娛樂圈唯一考上「清華」的女童星,網友:當之無愧的「清華校花」文:9527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都少不了小演員的身影,為了劇情需要,不管是作為主角的幼年版,還是扮演著獨特的角色,小演員的戲份必不可少。但也有些童星沒有被娛樂圈的光鮮靚麗吸引,她們選擇以學業為主,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考上心儀的大學名校。葉子小小年紀就因出演《春天后母心》走紅,她在劇中的靈動演技,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時間受到無數觀眾追捧。
  • 娛樂圈唯一一個考上「清華」的女明星,網友:當之無愧「清華校花」
    娛樂圈唯一考上「清華」的女童星,網友:當之無愧的「清華校花」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都少不了小演員的身影,為了劇情需要,不管是作為主角的幼年版,還是扮演著獨特的角色,小演員的戲份必不可少。但也有些童星沒有被娛樂圈的光鮮靚麗吸引,她們選擇以學業為主,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考上心儀的大學名校。葉子小小年紀就因出演《春天后母心》走紅,她在劇中的靈動演技,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時間受到無數觀眾追捧。而且在拍戲過程中,就連導演都被這個聰明懂事的小姑娘折服,還說這小姑娘藝術天賦很好,將來若在演藝圈發展,前途不可限量。
  • 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能力都差不多,為什麼畢業後差距卻很大?
    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能力都差不多,為什麼畢業後差距卻很大?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是國內的頂尖學生,能力可以說不相上下,差距並不會很大,可是,為什麼在大學畢業後他們之間的差距會很大呢?首先,學生的成績和畢業後的發展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比如說學生在校的學習成績很好,不一定畢業進入了社會就會混得很好,這是沒有直接聯繫的,就比如說只知道學習的書呆子,雖然成績可能是班裡的第一,但是,不一定除了社會就能很好的生存,畢竟走向工作崗位不僅僅需要個人能力,還需要一個人的情商,如果只是智商高不懂得和別人怎麼去交流和合作,依然不能很好的生存,相反,可能這個學生平時學習成績不怎麼好
  • 為什麼越是清華北大類的名校,本科畢業後就業率越低?原因很現實
    據統計,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本科畢業就業率是極低的,2019年,北大本科畢業就業籤約率只有6.16%,而清華的本科畢業籤約率5.4%,加上靈活就業率北大清華的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也就在20%左右,實在是令人驚掉下巴。而且現在越是名校,本科的就業率往往越低,太多的學生都選擇了本科畢業之後進一步進行深造,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筆者認為大概有三種。
  • 2北大1清華,農村家庭三個孩子全考上名校,只因父母常說一句話!
    農村一家姐弟三人,2北大1清華學習君偶然間在網上看到這樣的一則報導,說是在東莞在東莞市麻湧鎮漳澎村的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裡,雖然家庭困難,劉家夫妻也只是以務農為生的普通農民,文化水平有限,但就是這樣一個家庭卻走出了3個清華北大的高材生,只因父母從小常對孩子常說這樣一句話。
  • 高考和考研考上985名校,哪個更出色?浙大教授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但是他卻很擔心,因為自己是一個畢業於二本院校的學生,他所報考的研究生院校是一所非常出名的985學校。他擔心這所學校會因為自己是二本院校的學生而在複試環節中被壓低分數。 這也並不是老師偏心或者是怎樣,這就是名校效應。在老師的潛意識當中,就會覺得名校的學生會更優秀。但是在複試環節中打分相對是比較公平的,如果我們真的非常出色的話,很少有導師會注重我們的出身。導師也會秉承著公平的意見更加注重學生的能力。 這位網友又問了一個自己非常關心的問題:本科原本就是985院校的學生和考研考上985院校的學生到底有沒有區別呢?
  • 清華北大考不上,考上這4所大學,同樣能「光宗耀祖」有面子
    清華北大是我國著名的頂尖學府,在師資力量和綜合實力上在全國排名一二,是我國眾多高校的領袖。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也都是眾多學子中的佼佼者,若是能考上清華北大,不只是對於學生本人來說是一種榮耀,對於學生的整個家族也是很值得慶賀的事情。
  • 他退學北大,高考10次終圓清華夢,32歲從學校畢業,現狀如何?
    ——《題烏江亭》 名校學府,這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地方,從古至今,不經過一番寒窗苦讀,都無法得到最後撲鼻香的「梅花」。在中國,兩所知名學府分別是清華和北大,為了能成為這兩所名校的學子,無數學生拼盡全力,終日手不釋卷苦讀著。然而,能夠一次就進入高等院校的屬實是不容易,可這世界上從不缺乏永不言棄之人,吳善柳就是個例子,他甚至被人們稱之為「高考瘋子」。
  • 我國退學率「最高」的4所985大學,考上很風光,畢業時更難!
    每年都有一批為了夢想的學生,為了高考在拼搏奮鬥,可以說在高考上,大家都想考上一所名校,最好都上985、211。因為這些院校的實力是非常強的,進入這些院校的話,師資力量、學校的硬體設施都是非常不錯的。如果能考上這樣的院校是非常不錯的,不過要考上這些院校難度是非常大的,這四所畢業率「最低」的重點高校,考上難,按時畢業更難,拿不到畢業證很難堪。我國退學率「最高」的4所985大學,考上很風光,畢業時更難!
  • 「高考瘋子」 吳善柳:復讀8年才考上清華,畢業後卻在老家當老師
    導語:在每年高考結束後,總會有一些非常優秀的學生,考上了好大學,讓人十分羨慕。而在國內,沒有比清華和北大更好的大學了,能考上這兩所學校,實在是很不容易的。於是,清華北大也成了眾多學生心中的理想與追求。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高考瘋子」吳善柳,復讀了8年考上清華,畢業後為何卻成為了一名高中老師?出生於浦北縣北通鎮大書房村的吳善柳,家境貧寒,一家人掙扎在溫飽線上。然而吳善柳的父母對他的學習問題非常上心,不管家裡再窮,花在學習上的錢一點也不含糊。所以吳善柳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高中時,他就把清湖大學定為自己的目標。
  • 名校校長談小升初:培養學生既要懂琴棋書畫 又能考上清華北大
    同時,學校從課程設置、課堂教學等方面都要放眼高中,甚至學生更遠的未來,讓學生進入高中後實現自然的過渡,更具有可持續發展力,培養學生既要懂琴棋書畫,又能考上清華北大。作為一所專注於初中教育的名校,學生畢業後出口在哪呢?陳珍介紹,在銜接小學、對接高中上,學校從課程設置、課堂教學、班級教育、大型學生活動、生涯規劃教育等方面都會放眼高中,甚至學生更遠的未來。
  • 我爸媽清華畢業,讓我學會自生自滅
    我有一個清華畢業無欲無求的媽網友@快樂菜雞說,我媽真的是一個圖省事不惜散養我的天才。我媽雖然清華畢業,但對我,從小到大沒有提出過任何要求。我媽朋友的孩子、我們小區的同齡孩子都背著書包走進了清華附小、人大附小、八中等優質的名校,而我,只是被我媽隨手扔進了一個普通的私立學校。甚至,還為了方便,直接幫我籤了小學高中直升班。
  • 非常自律刻苦拼命的普通學生,能考上中國最高學府清華和北大嗎?
    以2019年為例,清華北大共錄取本科生7117人,清華約3717人,北大約3400人。 2019年,全國高考報名總人數為1031萬,這說明,考上清華北大的,只有0.069%。2020年更難,全國高考報名總人數為1071萬。
  • 清華畢業生坦言:上了名校,才會懂學歷無用,是多麼可笑的謊言!
    還不是給人打工,「煎餅攤大媽靠賣煎餅月入3萬」,「某某初中畢業仍然是大老闆」,「賈伯斯,比爾蓋茨中途退學照樣成富翁」,學歷無用論,不知在何時起,成為孩子不再努力的藉口。   1   之前在人民日報上看到過這樣的新聞。
  • 安徽「神童」今年14歲以693分考上清華,畢業的中學19年飽受爭議
    14歲很多人正處在初中的學習時期,這也是學習階段的一個黃金時刻,叛逆期的孩子是否可以在這個階段把握好學習的機會,對於未來考取重點中學乃至未來考上一所好大學起到了無形的影響。
  • 努力就可以考上清華北大嗎?不行的話,還有什麼更重要?
    而考上985、211大學中最頂尖的兩所學校——清華北大,可能是所有高中生的夢想了吧,我想幾乎所有學習應該都有幻想過自己考上清華北大的場景吧。為了考上清華北大,有很多同學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可是僅僅只有一小部分同學成功了,更多的同學以失敗告終。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嗎?如果可以,怎麼做?
  • 大學畢業後,考上了一所普通院校的研究生,究竟有沒有必要去讀?
    如果學歷足夠高,又是重點名校畢業,那麼自身的學歷光環自然而明顯。所以許多同學為了能夠讓自己順利找到好工作,就會選擇讀研。一些重點名校的大學生會分配諸多保研名額給本校的學生,所以對於重點名校的大學生來說,考研佔有很多優勢。而有些同學大學就讀的普通本科,本身畢業之後找工作就不具備任何名校光環,所以想要通過考研來改變自己所面對的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