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不是一個實體,對量子力學的多種詮釋

2020-12-17 中華網科技

量子力學對人類來說,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黑箱」,目前量子力學很多的「詮釋」都只是對「黑箱」所呈現出來的這些事物規律做一些「說得通」的詮釋,所以每一種量子力學詮釋,都有各自缺陷。

最近幾天,我國量子計算機「九章」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的新聞刷屏。

雖然生活中、新聞裡經常會聽到量子力學這個詞,但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清楚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問。

量子不是一個實體

一聽量子,很多人會以為它跟電子一樣是一個實體。其實,這個理解是錯的。

量子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的時候,提出一個假說:能量的傳輸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普朗克把這一份一份的能量稱為「能量子」,也被人們稱為「量子」。

這在當時是一個顛覆性的概念,因為在經典物理學裡,人們一直認為能量的傳輸是連續的,不存在最小單位。由於這個假說太過於「叛逆」,簡直顛覆了整個經典物理學,所以在該假設提出之後的10餘年裡,普朗克一直試圖尋找各種方法來解釋輻射能量的不連續性現象,但最終歸於失敗。

1905年,愛因斯坦在普朗克研究的基礎上,認為光的傳播也是「一份一份」的,並且愛因斯坦給出了極其充分的數學證明,證明存在所謂的「光量子」。

在此之前光作為一種波,已經被人們廣為接受。在新的理論面前,光的波動說與微粒說之爭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結論落下了帷幕。而後人們發現,不單單能量和光存在這種量子性,包括電子等其他微觀粒子,也存在這種「量子性」。

量子力學最早就是研究為什麼微觀粒子會呈現這種「既是波,又是粒子」的神奇現象。

量子力學就在我們身邊

那麼,有人會問:研究量子力學到底有什麼用呢?其實你正從中受益。比如,生活中你每天都離不開的電腦,它的出現首先要感謝的就是量子力學。正是得益於量子力學基礎研究領域獲得的突破,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者尤金·華格納及其學生弗裡德裡希·塞茨才能在1930年發現半導體的性質——可同時作為導體和絕緣體而存在。在電晶體上加電壓能實現門的功能,以控制管中電流的導通或阻斷,利用這個原理便能實現信息編碼,可以編寫一種1和0的語言來操作它們。

可以說整個半導體產業,基本都是在量子力學基礎上才得以構建的,如果沒有量子力學就不會有晶片、計算機,乃至我們當前五花八門的電子產品。現代網際網路所代表的信息科技,包括原子鐘、人工智慧、5G、LED等都跟量子力學脫不了關係,同時現代醫學的大多數成像工具和分析方法,如自旋磁共振、電子隧道顯微鏡等,基本也都是在量子力學的基礎上才得以實現的。

展望未來,如果通用量子計算機得到了廣泛應用,那麼整個社會方方面面都會受到影響。

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教授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醫療方面,我們生產新藥物的速度會大大提高,這是因為新藥製造需要計算機模擬哪個配方是最有效的,使用電子計算機模擬非常慢,但量子計算機很快就能計算出來;人工智慧方面,無人駕駛汽車傳感器處理的速度如果使用量子技術的話反應能力就更快,性能就會提高;農業方面,量子計算機出來後,可以研究清楚光合作用是怎麼回事,有科學家預言,如果這個應用研究成功了,太陽能的利用會從現有的10%提高到20%—30%,農業會出現跳躍式發展。

對量子力學的多種詮釋

雖然量子力學幾乎構成了當前包圍我們生活的各式各樣電子產品的基礎科學理論,但量子力學對於人類來說,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黑箱」。

量子物理學中的一些現象看起來「毫無章法」,有的似乎完全說不通。所以物理學家就基於客觀存在的現象規律,通過數學工具提出了一些解釋,來詮釋這些現象,試圖讓量子物理能「說得通」。但是由於我們並不知道這些量子現象背後的原理,因此這些詮釋就有點像盲人摸象——對一個事物的描述存在多個版本,且都有缺陷。

量子力學告訴我們不能再用位置這樣的物理量來描述電子、質子等粒子。例如,電子沒有固定的位置。取而代之,我們用它們可能處於的位置來描述它們。為了表示電子處於某個位置的概率,物理學家引入了一個叫做波函數的數學工具。電子的每一個可能的位置都被稱為一個狀態,波函數給出了電子處於任何一種狀態的概率。

哥本哈根詮釋是量子力學的主流版本。它認為,當我們對波函數進行測量時,除了一個特定狀態的概率外,其他所有狀態的概率都變為零,被測量到的狀態概率變為1。這確保了電子有一個固定的位置,而不存在於其他任何地方。這種一個特定狀態的概率變為1,其他概率都變為0的過程被稱為波函數塌縮。但是我們無法知道波函數在哪裡以及如何塌縮。波函數描述的每一個可能的位置都有機會成為電子所處的特定位置。哥本哈根詮釋實際上只是對量子不確定原理這個現象所做的描述,並沒有實際探究這個原理。

多世界詮釋有點類似科幻小說中最喜歡使用的「平行宇宙」概念。該詮釋認為,波函數對電子位置的其他預測不但沒有消失,而且還全部發生了,只不過它們都發生在彼此不相干的世界裡而已。這聽上去就像,如果你在這個現實裡做了什麼糟糕的決定,別擔心,也許在另一個現實中,你仍然可以獲得一個完美的結果。但這種詮釋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它讓概率失去了意義。

導航波詮釋比較複雜,簡單說,導航波詮釋認為,用以表達量子力學的波函數是有實體的,是一個叫作導航波的真實的波。粒子只是導航波上的「頂點」,然後被導航波帶著走。導航波詮釋與哥本哈根詮釋最大的區別是,導航波認為粒子的位置和軌跡是固定的,只是我們無法提前獲取,只能觀察到隨機化的結果。

為了解決多世界詮釋在概率上的問題,一些科學家發展出了宇宙學詮釋。這種詮釋建立在永恆暴脹的背景下,它認為,如果有無窮個宇宙,那麼多世界詮釋一定成立,因為有無窮個「你」正在進行實驗,而現實將會按照概率的比例進行分裂。這樣一來,經典概率就仍然存在意義。

除此之外,量子力學的詮釋還有量子貝葉斯主義詮釋、量子達爾文主義詮釋、交易詮釋、關係性詮釋等。

雖然對量子力學的詮釋都有缺陷,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只通過這些詮釋,就能精準計算出某些結果,並將此應用到科技上,製造出可以實際使用的電子產品。對於量子力學來說,還有一些非常基礎和根本的部分等待著被發掘。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視覺中國供圖量子力學對人類來說,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黑箱」,目前量子力學很多的「詮釋」都只是對「黑箱」所呈現出來的這些事物規律做一些「說得通」的詮釋,所以每一種量子力學詮釋,都有各自缺陷。量子不是一個實體一聽量子,很多人會以為它跟電子一樣是一個實體。其實,這個理解是錯的。量子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的時候,提出一個假說:能量的傳輸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 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雖然生活中、新聞裡經常會聽到量子力學這個詞,但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清楚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問。  量子不是一個實體  一聽量子,很多人會以為它跟電子一樣是一個實體。其實,這個理解是錯的。  量子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
  • 打破谷歌量子霸權!一文看懂什麼是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對人類來說,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黑箱」,目前量子力學很多的「詮釋」都只是對黑箱所呈現出來的這些事物規律做一些「說得通」的詮釋,所以每一種量子力學詮釋,都有各自缺陷。這裡的黑箱是指,在不了解黑箱裡面的原理情況下,只知道黑箱表面的使用。比如說,計算機對大多數人來說就是一個黑箱。
  • 網友問: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最後為何又反對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當初並不反對量子力學,而是反對量子力學的根本哈根詮釋中,那種模稜兩可的詮釋。愛因斯坦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他解釋光電效應的論文還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量子力學本是一個泛概念,在量子力學誕生之初,波爾等人建立起來的量子力學系統稱為根本哈根詮釋。
  • 心經與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1.什麼是量子力學隨機性 ?根據數理雙修的大師馮諾依曼的總結,量子力學有兩個基本的過程,一個是按照薛丁格方程確定性地演化,另一個是因為測量導致的量子疊加態隨機塌縮。薛丁格方程是量子力學核心方程,它是確定性的,跟隨機性無關。那麼量子力學的隨機性只來自於後者,也就是來自於測量 。
  • 一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全面認知量子力學
    量子物理學是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礎理論,在許多學科和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量子物理學的基石是量子力學,它相當複雜,許多人對其眾多概念及其聯繫感到頭疼。這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對量子力學有一個全面的認知。儘管當測量它時,它只會在一個位置出現一次。薛丁格的貓,就是對疊加的流行描述。這個貓最初旨在顯示量子力學看起來荒謬,因為貓不能同時又是生又是死。但這不是因為疊加不是真實的。像貓這樣的宏觀物體由於退相干而失去了量子行為。量子物體與環境相互作用,量子行為在該環境消失,會發生退相干,將我們從量子領域帶到所生活的環境。
  • 一百多年了,量子力學依舊神秘!
    由此,玻爾和海森堡提出了量子力學中的「哥本哈根詮釋」。根據這個詮釋,當對一個系統進行測量時,這種不確定性就消失了;只有這時,波函數才會坍縮,疊加的狀態才會變成粒子的一個位置。也就是說,是觀察者的觀測改變了這個系統。
  • 什麼是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物理學中與非常小的物理學分支。它產生了一些關於物質世界的非常奇怪的結論。在原子和電子的尺度上,許多經典力學方程,描述事物在日常大小和速度下移動的方式,不再有用。在經典力學中,對象存在於特定時間的特定位置。然而,在量子力學中,物體卻存在於概率的陰霾中;它們有一定的機會在A(愛麗絲)點,另一個機會是在B(鮑勃)點等等。
  • 為什麼量子力學被科學家封神?
    維也納大學的aslav 布魯克納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假設下, 魏格納的想法可以用來正式證明:量子力學中的測量是取決於觀測者主觀的。教科書上的量子力學讓我們沒有理由相信,一個可以被製造成幾個原子那麼小的探測器,不應該被描述成一個像光子一樣的量子物體。
  • 一度被提出者放棄;或能解決量子力學最棘手...
    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最大的成就之一,它能夠解釋和精確預測多種現象。但是,量子力學的詮釋始終充滿爭議。在試圖理解用量子力學描述的世界時,我們遇到了巨大的困難。科學家為了克服這些困難做出了種種嘗試,其中最有希望、可能也最簡單的一種就是德布羅意-玻姆理論(de Broglie-Bohm theory,簡稱dBB),也被稱為玻姆力學。
  • 【地理觀察】量子力學解釋靈魂轉世,恐怖的量子力學顛覆人類世界觀
    譚師出品 雙縫實驗是量子力學中,最為神奇的實驗之一。該實驗由英國科學家託馬斯·楊在1807年提出的,證明了光波動性;到了20世紀初,量子力學的出現,給雙縫實驗增加了新的解釋。
  • 如何解釋量子力學?或許我們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換句話說,它可以理解成物理學家在嘗試找到量子力學的數學理論與現實世界的某種「對應」。從更深層的角度來看,每種詮釋都反映著某種世界觀。這裡簡單總結了8種量子力學的詮釋,它們有些可能更為「主流」,另外一些則更「小眾」;一些說法有待未來通過實驗驗證,而其他的也許一直只能是一種猜想或假說。你最支持哪種?
  • 量子力學是唯心論嗎?
    量子力學也是類似問題,一向認為所有量都是連續的,讀到能階,很自然便會問兩個能階之間是什麼?科學的哲學化另一個複雜的概念,是被觀測物體和觀測儀器的關係。一向都認為是無關的,這樣,當然不接受在量子力學中兩者互相影響的概念了。很多人會推崇老子在《道德經》裡的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愛因斯坦算不算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愛因斯坦和量子力學的旗手玻爾之間的爭論,也聽說過他的不相信「上帝在擲骰子」,如果只看這兩點,容易讓人錯誤的認為愛因斯坦不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建立有著巨大的貢獻,包括量子力學的奠基。
  • 量子力學是什麼?是不是一個唯象理論?
    唯象理論,概率論,取象比類思維方式,時間空間對稱性理論,全息論,以及量子力學,地理科學,藝術等等非因果論基礎的認識世界的方法,才是人類認識未知世界,相對世界,未來世界的最簡便有效的方法。到目前為止,物理學界都沒有解釋清楚量子力學的本質。
  • 解密什麼是「量子」,其實量子力學很簡單,卻是當下物理學的支柱
    量子,是目前物理學中一個十分基本的概念,但是量子並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中,和引力,磁力等現實中確實存在的物理概念有很大的區別,因為「量子」就是一個物體或者能量最小的狀態,假設一個物體存在最小並且無法在被分割的狀態,這個狀態就叫做「量子」,也就是說「量子力學」是一種觀測物質或者能量最微小時狀態的學說
  • 「你在或不在,我就在這裡」——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  題:「你在或不在,我就在這裡」——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函數真實存在  新華社記者餘曉潔  量子力學是與相對論比肩的20世紀偉大的科學發現,催生了諸如雷射、半導體、核能等高新技術。
  • 量子力學能解釋時空的存在或不存在嗎?
    為什麼是量子引力?量子引力已經制定,以解決所有物理學的一個最大的問題:需要團結兩大理論成果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前者提供了一個從空間和時間上理解世界的框架,它涵蓋了遠距離的行為。廣義相對論引入了一個概念,即時間是相對的,並且重力本身由於彎曲的時空而存在。
  • 3條哥本哈根學派關於量子力學的論述
    哥本哈根派對量子力學的創立和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代表人物有玻爾、海森堡、泡利和玻恩等。海森堡的「測不準關係」和玻爾的「互補原理」構成了哥本哈根學派詮釋量子力學的兩大主要支柱。1927年後,逐漸為大多數物理學家所接受,因此被人們稱為量子力學的「正統」解釋。
  • 朱清時院士為什麼錯了:現代物理與量子力學並沒有否定客觀世界
    量子力學的基本問題在量子力學中,量子態並不是一個物理量,而且還有測量問題,因此存在詮釋問題以及其它若干量子力學基本問題。對於什麼時候需要和怎樣運用量子力學處理具體問題,物理學家一般是有把握的。對於量子力學基本問題,在一般教學科研中很少涉及,只有少數物理學家關注,而且沒有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