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時候的棒棒糖到長大後的喜糖,糖果貌似伴隨了女孩子整個甜蜜或者嚮往甜蜜的人生。小時候你可能因為一顆棒棒糖結交了一輩子的閨蜜,長大後你即將用兩個人的喜糖交付一生。
喜糖,顧名思義辦喜事時所用的糖。中國人素來將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列為四大喜事,其中洞房花燭夜最為重要。那麼問題來了,結婚為什麼要發喜糖呢?
喜糖由來,是從古代沿襲傳承至今。自古崇尚禮儀,傳統婚俗以周禮為依規,有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六禮。而文訂時一般會準備的六項禮,其中一項就是米、糖、福圓。米和糖是供女方做湯圓之用,取團圓美滿之意。福圓代表新郎的眼睛,女方不能收,只能偷兩顆給新娘吃,表示從此看住新郎的眼睛,使他婚後不再看其他的女孩子,此外也有圓滿多福、子孫興旺之意。
有看過《三國演義》的童鞋們都知道「劉備招親」的故事。孫權「大意失荊州」後,對劉備十分惱怒,周瑜便下美人計,以嫁孫尚香與劉備為誘餌,騙劉備入吳。劉備不敢說不來,因為如果說不來,劉備將被天下人恥笑:「孫權嫁妹妹給他都不敢來東吳娶親」,這樣有失劉皇叔的尊嚴,但如果劉備來到東吳,孫權就把劉備握在手掌之中了。周瑜想用假招親、真扣留的辦法,把劉備當作人質,讓劉備交還荊州。不料這—計策早被劉備的軍師諸葛亮識破。諸葛亮為劉備準備的「錦囊妙計」裡就有—「獻紅雞蛋計」。吩咐去東吳娶親的人,到東吳後每家每戶地發「喜果」,讓劉備去東吳娶親成為家喻戶曉的喜事,使孫權妹妹——孫尚香無法再嫁他人,逼孫夫人只能把女兒嫁給劉備。 諸葛亮用結婚發「喜果」的計謀,使劉備娶回了孫尚香,孫權「賠了夫人又折兵」。從此,結婚發「喜果」成為吳地的一種習俗,後又演變為「喜糖」。
發展到舊社會時,喜糖在舊時婚禮中,作為婆家定禮中的六色禮或十二色禮之一,新娘上車(轎)的時候,新郎新娘入洞房的時候,都要撒喜糖,讓大家一起分享甜蜜美好。傳統婚禮中的喜糖分為四個品種,稱為「四色喜糖」,包括冰糖、冬瓜糖、橘糖和龍眼,象徵四季分明、甜甜蜜蜜、白頭偕老。
現在每對新人都是通過發喜糖來告知並邀請親戚朋友:我們即將結婚啦!接受喜糖的人一般會祝福新人並參加婚禮,見證一對新人喜結良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