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期,人民生活並不那麼富裕。更多的人只追求日常的衣食住行。可以說對書畫沒有興趣。所以當時書畫市場很不景氣。名家在過去以攤位價賣畫。高的每平方幾元,低的幾毛。
現在,再看到一開始很少有人認可的繪畫作品時,才意識到任何東西的價值都不如藝術品快。40年前,一幅5元錢沒人要的畫,他買了9000張,現在隨便一張就價值上億。
許化遲,北京人,父親許麟廬,齊白石弟子。他從小就被父親教導繪畫、辨別和欣賞。他父親的藝術造詣可以說是中國書畫的專家,與許多大師不相上下。
那時,許化遲經常去父親開的「和平畫店」。他在父親和許多著名書法家交友的環境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對他的未來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使他對藝術作品格外珍惜和關懷,甚至對藝術家產生憐憫和同情。
遺憾的是,這家齊白石經常光顧的不足40平方米的「和平畫店」早已淹沒在繁華的城市中,很少有人關心它。但仍會有人懷念這裡的熱鬧景象,以為這裡是書畫界和文壇的聚集地。說到這裡,當時的文人都很喜歡。
許化遲從來沒有忘記,他和父親的心願就是讓中國書畫流行起來、流行起來。因此,他繼續保持他的藝術,並在2001年建立了「和平藝術園」。這家文化沙龍不僅有著父親「和平畫店」的魅力,而且展出了許多名家名作,處處洋溢著藝術氣息。吸引了眾多國內外藝術愛好者前來品嘗和觀賞。
一進入和平藝術園,就可以感受到藝術的獨特魅力,仿佛置身於環境之中,它所帶來的心靈衝擊無法形容。無論是徐華池先生的和平藝術園,還是許麟廬的和平畫店,都見證了中國畫市場的蕭條與繁榮。不管他們是不是名家大師,他們仍然不影響他們對藝術的熱愛和傳承,只有這樣,才能有大師畫延續至今。
1978年,許化遲花100多元買了一幅齊白石的畫。5年後,他花20多萬元買了8000多幅畫。40年來,許化遲一共買了9000幅畫!但誰會想到,一平方英尺賣不到5元錢的畫現在成了珍品。誰會想到,那些曾經以高價出售畫作的人,現在成了大師。
正是因為和平畫店收藏了許多珍品,人們才得以認識大師。過去,幾塊錢都賣不出去的畫,現在看來有點搞笑,但仔細想想,公眾的想法更現實,那為什麼不找些實際的素材來賣畫呢。而且,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許化遲先生那樣,在家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能夠洞察和欣賞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大師畫。
體驗了中國書畫市場的跌宕起伏。從一開始沒人到現在價值飛漲,都體現了許化遲先生的遠見卓識。當然,這不僅有很強的預見性,也凸顯了他對繪畫的熱愛和欣賞。一個不喜歡畫畫的人怎麼能花20萬元買一堆毫無價值的畫?懂藝術的人自然會珍惜藝術,它是金子,會有閃光的一刻,它是一匹駿馬,會有伯樂的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