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6月10日消息(記者羅偉) 明天是我國第六個文化遺產日,湖北公布了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90項,其中,新入選項目76個、第一批和第二批名錄擴展項目14個。確定並公布了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秭歸縣等13個縣(市、區)、鄉鎮為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包括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及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等項目。三國傳說、張居正、女媧傳說、土家族哭嫁歌、綠茶製作技藝、湖北蒸菜製作技藝、武當純陽秘功、嚴氏眼科中醫療法等項目榜上有名。
據省文化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湖北大力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組織專班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資料庫,並在全省推廣使用,截止目前,共完成錄入項目12216條、傳承人9688名,圖文聲像等素材20359個。
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名錄
恩施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秭歸縣、夷陵區、鄖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魚洋關鎮、利川市柏楊壩鎮、建始縣長梁鄉、來鳳縣百福司鎮、宣恩縣沙道溝鎮、房縣門古寺鎮、通城縣麥市鎮、曾都區洛陽鎮。
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計76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一、民間文學(13項)
185 Ⅰ-26 三國傳說(荊州三國傳說、 荊州市
荊州關羽傳說)
186 Ⅰ-27 張居正傳說 荊州市荊州區
187 Ⅰ-28 伍子胥傳說 監利縣
188 Ⅰ-29 五句子歌謠 興山縣
(興山五句子歌謠)
189 Ⅰ-30 廩君傳說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190 Ⅰ-31 女媧傳說 竹山縣
191 Ⅰ-32 湯池傳說 應城市
192 Ⅰ-33 莫愁女傳說 鍾祥市
193 Ⅰ-34 蘇東坡傳說 黃岡市
194 Ⅰ-35 長篇敘事山歌 鹹寧市
195 Ⅰ-36 楊漣傳說 廣水市
196 Ⅰ-37 土家族哭嫁歌 來鳳縣
197 Ⅰ-38 陸羽傳說 天門市
二、傳統音樂(13項)
198 Ⅱ-39 火居道音樂 穀城縣
(谷城火居道音樂)
199 Ⅱ-40 漢江磨調 宜城市
200 Ⅱ-41 星巖坪山歌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201 Ⅱ-42 官渡民歌 竹山縣
202 Ⅱ-43 漢江硪歌 沙洋縣
203 Ⅱ-44 浠水民歌 浠水縣
204 Ⅱ-45 大洪山民歌 隨州市
205 Ⅱ-46 五句子山歌 恩施州
(恩施五句子山歌)
206 Ⅱ-47 石工號子 恩施州
207 Ⅱ-48 高腔山歌(宣恩高腔山歌) 宣恩縣
208 Ⅱ-49 穿句子山歌(鶴峰山歌) 鶴峯縣
209 Ⅱ-50 沔陽民歌 仙桃市
210 Ⅱ-51 吹打樂 老河口市、五峰
(老河口鑼鼓架子、五峰民 土家族自治縣、
間吹打樂、宜都民間吹打樂、 宜都市、紅安縣、
紅安蕩腔鑼鼓、建始南鄉 建始縣、來鳳縣、
鑼鼓、來鳳打安慶、 潛江市
潛江嗩吶)
三、傳統舞蹈(3項)
211 Ⅲ-22 搭蝦子 洪湖市
212 Ⅲ-23 螞蝦燈 鄖縣
213 Ⅲ-24 獅舞 安陸市、潛江市
(安陸麒獅舞、
潛江高臺舞獅)
四、傳統戲劇(1項)
214 Ⅳ-26 花鼓戲 鄖縣
(鄖陽二棚子戲)
五、曲藝(6項)
215 Ⅴ-25 善書 武漢市蔡甸區、仙桃市
(索河善書、沔陽善書)
216 Ⅴ-26 跳三鼓(江陵跳三鼓) 江陵縣
217 Ⅴ-27 公安道情 公安縣
218 Ⅴ-28 鄖陽四六句 鄖縣
219 Ⅴ-29 沔陽漁鼓 仙桃市
220 Ⅴ-30 沔陽道情 仙桃市
六、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2項)
221 Ⅵ-6 武當純陽秘功 十堰市
222 Ⅵ-7 板凳拳 鹹豐縣
七、傳統美術 (8項)
223 Ⅶ-10 燈彩 武漢市漢陽區
(武漢花燈扎制技藝)
224 Ⅶ-11 泥塑(黃陂泥塑) 武漢市黃陂區
225 Ⅶ-12 木雕 荊州市、通山縣
(荊沙榫卯木雕、通山木雕)
226 Ⅶ-13 石雕(綠松石雕刻技藝) 鄖縣、竹山縣
227 Ⅶ-14 膏雕(應城膏雕) 應城市
228 Ⅶ-15 英山纏花 英山縣
229 Ⅶ-16 鹹豐何氏根雕 鹹豐縣
230 Ⅶ-17 民間繡活 鹹豐縣、宣恩縣
(土家族苗族繡花鞋墊)
八、傳統技藝(19項)
231 Ⅷ-21 煨湯技藝 武漢市江漢區
(武漢小桃園煨湯技藝)
232 Ⅷ-22 老大興園鮰魚製作技藝 武漢市礄口區
233 Ⅷ-23 傳統榨油技藝 武漢市黃陂區
(黃陂楊樓子壪榨坊榨油技藝)
234 Ⅷ-24 糕點製作技藝 黃石市、建始縣
(黃石港餅製作技藝、
建始花坪桃片糕製作技藝)
235 Ⅷ-25 風箏製作技藝
(荊州磨鷹風箏製作技藝)荊州市
236 Ⅷ-26 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 松滋市
(白雲邊酒傳統釀造工藝)
237 Ⅷ-27 綠茶製作技藝 當陽市、恩施市、
(仙人掌茶製作技藝、 宣恩縣
恩施玉露製作技藝、
宣恩伍家臺貢茶製作技藝)
238 Ⅷ-28 陶器燒制技藝 丹江口市、漢川市
(均陶燒制技藝、
馬口陶器燒制技藝)
239 Ⅷ-29 織造技藝 大悟縣
(大悟織錦帶製作技藝)
240 Ⅷ-30 蟠龍菜製作技藝 鍾祥市
241 Ⅷ-31 豆豉釀製技藝 通山縣
(楊芳醬油豆豉釀製技藝)
242 Ⅷ-32 牮紙製作技藝 通城縣
(黃龍牮紙製作技藝)
243 Ⅷ-33 應山滑肉製作技藝 廣水市
244 Ⅷ-34 豆製品製作技藝 利川市、巴東縣
(利川柏楊豆乾製作技藝、
巴東五香豆乾製作技藝)
245 Ⅷ-35 油茶湯製作技藝 鹹豐縣、來鳳縣
246 Ⅷ-36 漆筷製作技藝 來鳳縣
(來鳳漆筷製作技藝)
247 Ⅷ-37 湖北蒸菜製作技藝 仙桃市、天門市
(沔陽三蒸製作技藝、
天門蒸菜製作技藝)
248 Ⅷ-38 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天門市
(天門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249 Ⅷ-39 囊匣製作技藝 省直
九、傳統醫藥(7項)
250 Ⅸ-5 彭銀亭中藥炮製工藝 武漢市江岸區
251 Ⅸ-6 張介安中醫兒科診療法 武漢市江岸區
252 Ⅸ-7 梅竹青跌打損傷療法 武漢市漢陽區
253 Ⅸ-8 邱氏醫藥 宜城市
254 Ⅸ-9 麝火療法 洪湖市
255 Ⅸ-10 鹹寧胡氏燒燙傷療法 鹹寧市鹹安區
及祖傳秘方
256 Ⅸ-11 嚴氏眼科中醫療法 鹹豐縣
十、民俗(4項)
257 Ⅹ-14 廟會(舊街花朝節、 武漢市新洲區、
富池三月三廟會) 陽新縣
258 Ⅹ-15 七夕習俗 鄖西縣
259 Ⅹ-16 民間商用數字 丹江口市
260 Ⅹ-17 婚俗(孫橋婚俗) 京山縣
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共計3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一、民間文學(1項)
11 Ⅰ-11 孟宗、黃香孝行故事 武漢市武昌區
(「孟宗哭竹生筍」故事)
五、曲藝(1項)
79 Ⅴ-14 打鑼鼓(善歌鑼鼓) 京山縣
六、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1項)
80 Ⅵ-1 嶽家拳 黃梅縣
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共計1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三、傳統舞蹈(2項)
119 Ⅲ-16 龍舞 孝感市孝南區、
(楊店高龍、鹹豐板凳龍) 鹹豐縣
121 Ⅲ-18 五蝦鬧鯰 武漢市蔡甸區、洪湖市
四、傳統戲劇(5項)
124 Ⅳ-16 荊州花鼓戲 監利縣、天門市
125 Ⅳ-17 皮影戲 秭歸縣、竹山縣、
(秭歸皮影戲、堵河皮影戲、 荊門市東寶區、
東寶沮漳皮影戲、曾都皮影戲) 隨州市曾都區
127 Ⅳ-19 文曲戲 黃梅縣
175 Ⅳ-21 漢劇 荊州市
176 Ⅳ-22 楚劇(大悟北路子花鼓戲) 大悟縣
五、曲藝(1項)
180 Ⅴ-23 鼓盆歌(潛江鼓歌) 潛江市
八、傳統技藝(2項)
149 Ⅷ-13 傳統麵食製作技藝 武漢市江漢區、
(蔡林記熱乾麵製作技藝、 陽新縣、大冶市、
浮屠玉 油麵製作技藝、 羅田縣、廣水市
還地橋魚面製作技藝、
羅田手工油麵製作技藝、
應山奎面製作技藝)
151 Ⅷ-15 醬菜製作技藝(遠安衝菜) 遠安縣
十、民俗(1項)
184 Ⅹ-13 端午節 洪湖市、鄖縣、
(洪湖鳳舟、漢江龍船會、鄂州市
澤林旱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