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古詩詞,大家立刻想到的就是唐詩宋詞,想到那些家喻戶曉的詩詞名篇。但其實歷史上還有很多韻味悠悠的詩詞,不被廣大老百姓熟知。我是貓貓,今天我給大家分享明代2首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古詩,讓人刮目相看,感受文韻悠悠。
第1首,《老馬行》:大宛天馬飛黃乘,躡日追風筋力勍。雄姿颯灑猛氣浮,倏忽翻飛看絕騁。鹹陽古道秋風冷,奮迅崢獰嫌大獷。權奇倜儻毛骨成,五花雲錦寒光影。敵場鼓怒爭奔景,四蹄踣鐵鑾和靜。自從當日出塞還,放棄不妝委草間。碨礧拳毫慘澹顏,伸頸長鳴望玉關。駿骨荒郊老歲月,籲嗟簡斥辭天閒。交河層未行路艱,惟聞弦響角弓彎。
此時磩踏威左掃,駊騀爭誇窮鼻腦。邇何見笑駑駘輩,偃蹇自令羞弊憊。憶昔萬裡逞軒鷙,不數驊騮與天嫋。閩粵茫茫煙海深,驚矯躑躅衝勒任。一蹴南極流星奔,逸勢直欲逾鄧林。今來策足欲焉泊,展側塵途但心懻。烈士慷慨不得試,顧盼千載須臾事。丈人材力苦遭忌,薄晚抑志無多懟。浩蕩直謂遊方肆,榮利何關姑且置。勿為蹭蹬供顦顇,伏櫪誰令悲老驥,非予撫髀獨斜睨。
這首詩的作者是明代詩人劉鳳。劉鳳的詩歌創作特點是喜歡用那些偏僻的字眼,讓人讀起來十分生澀拗口。但是仔細品味之下,還是能夠感覺到很深的文化韻味。
此篇詩歌名為「老馬行」,是寫馬老了的情況。詩歌開篇先寫馬兒壯年時英姿,重筆勾勒。當馬之絕騁奮迅,塞外爭雄,展露它的神俊瀟灑,意洋洋自得,傲視群儕,根本想不到萬年的悲傷也。
所以昔時之輝煌,轉為此刻之鬱懣,如繁華成傷,苦樂懸隔;春水東流,不可復挽。可知駿骨荒老,其痛何烈!而老馬之心,有如烈士慷慨,縱簡斥被嫌,猶有所冀。而伏櫪之志竟不得逞,則又悲之又悲也。
此篇之立意如此,故知劉鳳明寫老馬,而實則以馬自況,認為自己像老馬一樣不被重視。「閩粵茫茫煙海深,驚矯躑躅衝勒任」,洩其形跡者;「烈士慷慨不得試,顧盼千載須臾事」,露其面目者。馬與人,傷心同樣懷抱,所以劉鳳能以氣質合之,將馬兒描寫得栩栩如生。
全篇風格粗豪,詞質氣褊,有渾成之致。而其中用典,比如老驥伏櫪,是用曹操雄心不已的典故;壯士撫髀,是用劉備壯志難酬的典故。而曹劉終成大業,而劉鳳始終不被重用,年老即將死亡,更有不勝悲者。
第2首,《李將軍歌》:李候猛勢撼天關,執戈擐甲弓臂彎。倒懸秋水腰九環,獨立營門意色閒。羽林將士紛如蟻,子所統監豺與豻。少年擁師下河曲,一日飛騎逾蔥山。爾父昔悍雲朔夕,狂虜每過山前泣。將軍骨腦鷹隼格,猿猱飛騰顏貌瘠。華嶽劈裂河逆流,惜不過楚漢分鴻溝。邇命移兵共恤憐,轉鬥遼碣聲威振。長驅蹂躒青海上,宗從鹹隨數十人。手挽大箭血狻猊,掣雷追風遑顧身。
奮擊斫刺如霹靂,崩潰囂聲動砂磧東。東夷政衰民不獲,流離徙遷國有隙。遠逾萬裡土益斥,可是要功事夷貊。即今海島已重譯,向我求通仰叩額。義猶嚴為狡詐責,受降絕貢兵威赫。安攘上奉完全策,旋師且未巾釋。念欲拊背兼吭阨,夷謀譎詭況叵測。飛帆西指或東擊,將軍料敵守便益,盡欲擒赴市朝磔。一旦風濤洗兵革,欣頌普天無橫逆。
這首詩的作者同樣是劉鳳。詩名《李將軍歌》,乃是題詠李如松。李如松為是明代名將李成梁的兒子,故詩有「爾父昔悍雲朔夕,狂虜每過山前泣」,以「虎父無犬子」意,借其父詠如松也。李如松亦有軍略,為一時將才,曾平定寧夏哮拜叛亂。萬曆二十年(1592),日兵入侵朝鮮,同年十二月,李如松以提督軍務東徵朝鮮,抗擊倭寇,頗有勝績。萬曆二十一年(1593)四月,日兵被迫退出漢城,謀求和議,抗倭援朝取得階段性勝利。李如松於十二月班師還朝。詩當作於此時。時明初內憂外患已萌,而李如松能揚威域外,不但顯名,亦振國威,是以劉鳳藉此篇以表敬慕之意。
詩重點寫如松東徵,但卻從李如松儀貌下筆,「執戈擐甲弓臂彎」,「倒懸秋水腰九環」,如見其肖像,故能以先聲奪人,使讀者拭目以待。「手挽大箭血狻猊,掣雷追風遑顧身。奮擊斫刺如霹靂,崩潰囂聲動砂磧東。」具體描寫如松場上英姿,見其悍勇之狀及戰況之慘烈。
詩歌后半復以平淡作筆,反覆渲染如松將略及其豐功偉績,則雖未詳寫抗倭情狀,而如松之英勇雄力已浮於面前矣。此篇開筆奇峰突兀,濃墨重彩,而中段殺氣陣雲,風雷追掣,至其末段則沉穩有質,豪氣內斂,故全篇結構錯落有致,於轉折騰挪深有會心。
即單就文辭言,雄奇瑰偉,如「華嶽劈裂河逆流,惜不過楚漢分鴻溝」之類,真有力劈華山,斷流江漢之威力,與全篇奧古風格妥帖吻合,是為佳篇。
這首詩文字豪雄而情志充盈,得古體渾樸蒼茫之長,真是讓多年後的我們刮目相看,佩服不已。朋友們,你們對上面這些詩詞有什麼看法呢?你們還知道哪些不知名的好詩好詞呢?歡迎留言哦。
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