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武漢11月27日電 「論文選題有意義、論文寫作質量高!」11月26日下午,武漢工程大學與武昌理工學院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會舉行,4名研究生分別進行答辯並順利通過。據了解,這4名研究生是湖北民辦高校首批碩士研究生,此次論文答辯的通過也標誌著她們即將順利畢業。
「我校高度重視首屆研究生的論文答辯工作,邀請了湖北中醫藥大學鄭國華教授、武漢大學周本宏教授以及武漢工程大學的劉生鵬教授、張珩教授和劉子維博士組成答辯委員會。」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南小烈介紹,5位答辯評審專家對4名研究生的論文高質量要求,經過嚴格審閱和答辯,對4篇論文都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認可。
在答辯環節,4名研究生分別精心準備了PPT對各自論文進行了展示和介紹,李麗同學的論文分析了核桃在降糖中的作用,受到答辯委員會的廣泛認可。周涵黎同學的論文《洋蔥多肽降糖物質基礎研究及作用機制初探》共分為六章,數據翔實,內容豐富,廣受好評。4名研究生分別匯報了論文的研究思路、研究路徑、創新點等,答辯委員會專家對每一位同學論文的規範性、論文基本框架的邏輯性等進行了評議,並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意見和建議。最終,4位研究生的論文答辯都順利通過。
2014年9月,武昌理工學院與武漢工程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這也是湖北民辦高校首批碩士研究生。在學籍與學位上,武漢工程大學負責研究生的招生錄取、學籍與檔案管理、畢業證和學位證審核發放、畢業就業派遣。導師安排上,對聯合培養的碩士研究生實行「三導師制」,第一導師為武昌理工學院導師,第二導師為武漢工程大學導師,第三導師為企業導師。學制為二年半。前一學年,在武漢工程大學完成相關學位課程的學習,且同時進入武昌理工學院實驗室開展學位論文相關的部分研究工作,後一年半在武昌理工學院完成專題學習和碩士學位論文研究。
生物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單位——武昌理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是該校重點發展的學院之一,生物工程專業是湖北省重點(培育)學科。筆者了解到,在獎勵與資助政策上,聯合培養的碩士研究生除享受武漢工程大學的獎勵、資助及相關待遇以外,還享受武昌理工學院提供的優惠待遇,給予每名研究生一次性資助10000元,每月600元的助研津貼,同時提供免費雙人間宿舍。
「我校高度重視研究生培養工作,安排了最好的師資,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勵政策,全身心投入,力求把首批研究生帶好。」武昌理工學院常務副校長王元璋教授表示,武昌理工學院在激烈競爭與快速發展的「機遇期」,需要進一步提升辦學層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其中開展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獲批碩士學位「授予權」,是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確立的重點突破與實現的目標之一。他說,開展「聯合學位項目」,對學校在加強學科內涵建設,提升學科水平、鍛鍊教師隊伍、積累研究生教育經驗等方面意義重大。
4名研究生除了專業學習和實驗研究外,每個人都組建了一個創新團隊,帶領兩名學弟學妹開展科研實驗。李麗帶領武昌理工學院製藥工程14級學生張帥、錢偉亮開展核桃多肽防治糖尿病物質基礎及作用研究,而周涵黎帶領團隊成員開展洋蔥多肽對2-型糖尿病小鼠降糖效果研究,王亞雲團隊的科研項目是紫色馬鈴薯花色苷提取工藝的研究,吳娜的科研項目是納米藥物紫杉醇製備、表徵及質量控制。
「學校對研究生的培養非常重視,資助力度也很大,導師能力強,兩年多的學習讓我們收穫很多。」四名研究生之一的吳娜告訴筆者,短短兩年的時間裡,她已發表了一篇學術論文還獲得了1項國家發明專利。另外1名研究生李麗發表了兩篇學術論文,另外她發明的一種核桃活性多肽提取物的製備方法及應用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李麗是武昌理工學院本科畢業的學生,畢業後考取了聯合培養研究生,她說,非常高興能夠成為兩校聯合培養的研究生,培養也很有特色,注重實踐,我們經常泡在實驗室裡工作,收穫很大。
據了解,另外兩名碩士研究生周涵黎和王亞雲也都有論文發表,周涵黎撰寫的論文《複合酶製備洋蔥多肽工藝條件研究》發表在《食品科技》上,王亞雲撰寫的論文《紫色馬鈴薯中花色苷提取工藝的研究》也發表在《中國食品添加劑》。周涵黎發明的「一種洋蔥活性多肽提取物的製備方法及應用」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該項研究生培養的顯著成效也助推該校獲批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今年9月,該校與武漢工程大學共同申報的武漢華龍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成功獲批為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的設立是湖北省教育廳實施「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的重要舉措,為高校產學研合作提供了載體,為研究生的實習實踐提供了平臺,有助於高校增強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功能,有助於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升。在2016年新建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設申報中,共有25所高校與52個合作單位建立的研究生工作站獲批。而在此次獲批名單中,武昌理工學院成為一大亮點和特色,獲批湖北省民辦高校首個研究生工作站。(劉明楊)
(責編:周恬、張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