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面對一個人的時候,總愛弄清楚對方的身份,這種身份除了職業之外,更多的是血緣,比如你是誰誰的孩子,祖上是誰,兄弟幾個,戶口調查也沒有這麼細,倒不是中國人都愛八卦,實在是中國是一個注重血緣的民族。
作為唯一一個沿襲下來的古文明,宗族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因素。
不僅如此,中國人還都承認自己有一個共同的祖先——我們稱自己是炎黃子孫,這不是沒有原因的,中國的大多數人的祖先真的都是黃帝,這從我們的姓就可以看出,不過不是每一個中國人,而是大部分,大概是百家姓百分之八十二的樣子。
那大家就奇怪了,黃帝到底姓什麼?中國的姓遠不止傳說中的百家,任何一個姓也佔不到中國的百分之八十二啊。
如果說起黃帝的本姓,的確佔不到這麼多,就現在看來,黃帝的本姓居中國姓氏排名297位,人口只有54萬人,佔中國人口的千分之三左右。
但我們大多數人的確是黃帝的子孫,之所以和黃帝不是一個姓,是因為在漫長的歷史中,發生了許多事情,它不僅讓很多黃帝的子孫不和黃帝一個姓氏。而且,還造成了和黃帝一個姓但卻不是黃帝子孫的現象。
事情好像越來越複雜了,其實你看完這篇文章就不會覺得複雜了,再說,從黃帝到現在,幾千年的歷史,什麼也沒有發生,那才叫無趣。
我們的祖先黃帝姓姬,但他的父親並不姓姬,也許這就是一個轉折點,從黃帝開始,有人就從父姓了。
而在那之前,很多人只是根據所居住的地方做姓氏,比如我們的黃帝,以前姓公孫,後來之所以改姓姬,並不神秘,因為他就住在姬河邊上,今天大家所認定的黃帝故裡就在商洛市洛南縣姬河地區,那裡還有一個姬河水庫。
在上古傳說中,黃帝是一個亦帝亦仙的人物,他發明了很多東西,其中有一個叫軒轅,就是車軲轆,後人就以軒轅作為黃帝的名字,也有人說是因為黃帝住在軒轅之丘,所以也是以地為名。
在黃帝的時代,他不僅統一了陝西到河南黃河流域各個部落,而且還使中華文明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難以想像,在石刀石斧的時代,居然有了算術、音樂、船隻、衣服帽子、原始的車子,甚至還探索出了挖井這種水利工程。
當然,黃帝還主導還創辦了醫學,《黃帝內經》即使到了今天,也是學中醫之人案頭的必備讀物。
作為中華文明的始祖,黃帝自然是多能而偉大的,而他成為中國的萬姓之祖卻另有緣由,歷史記載,黃帝共有兒子二十五個,只有十四個人分封得姓,共得到十二個姓。
可見那個時候的姓氏其實還是很混亂的,就是貴為黃帝的兒子,也不一定有姓,而且姓氏大部分還是自己的分封之地,只有兩個兒子跟著黃帝姓姬。
這是姬姓人的第一次分流,但後來的首領少昊、顓頊、帝嚳、唐堯都是黃帝的子孫,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其實也都是黃帝的子孫。
而且周朝成了故事的轉折點,因為周武王(姬發)東出中原,滅了紂王,建立了周朝,大肆分封諸侯國,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並不以姬為姓,而是依照了以前的傳統,以自己的分封國為姓氏。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很多本該姓姬的人又一次分流,形成了中國的大多數姓氏,就是到了今天,在中國的百家姓裡,有411個姓可以說大致源頭都是姬姓,由於人口多,而且地域分布廣,影響越來越大,所以後來中國人都自稱「黃帝子孫」,加上黃帝和炎帝在歷史上有一段並立的時間,所以又稱為「炎黃子孫」。
姬姓的這兩次分流,讓姬姓本姓的人口遠遠低於分支姓的人口,但這兩次分流並不是導致今日姬姓人口少的唯一原因,另外還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就是周朝滅亡之後,周天子家族被迫改姓周,其他的封地有姓姬的也都改為封地之名,這是王朝變幻帶來的姓氏影響。
第二個,唐朝開元年間,因為當時的皇帝唐玄宗名字叫李隆基,為了避皇帝諱,很多姬姓都改名周了。這無疑也造成了姬姓本姓的分流。
當然,歷史還是公平的,他不僅會分流姬姓的人口,也會偶爾加上一些,這些人包括下面這些人。
一是恢復的,這些人有姓公孫的,在漢朝的時候發達了,想起了自己的祖先,又改回了姬姓。還有姓周的,有的因為避皇帝諱,有的因為其他事情也改姓姬。
二是改姓的,他們分別有姓宗的和姓雍的,都是因為避皇帝諱改姓姬。
另外還有少數民族和外國人改姓姬的,因為中華文明強大的同化力量,許多人為了融入中華文明,就改成漢姓,其中有一部分就成了姬姓。
從上面可以看出,加入姬姓的除了恢復的那一部分,基本就不是姬姓人,但這些畢竟是少數,比起那些本應該姓姬但卻沒有姓姬的人比起來,實在不值一提。
其實,中國人是一個特別注重姻親關係的民族,就算不是一個姓,大家開玩笑都會說,五百年前我們是一家人。
因為中國人的多子女觀念,導致姻親關係特別的複雜,有時候理來理去,你會發現,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原來就是你的親戚。
所以,就算我們姓氏和姬姓沒有關係,以姬姓的龐大影響力,我們都可能就是姬姓人,所以,說整個中華民族都是黃帝的子孫,這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