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淘金路再現古磚墓 考古價值需進一步鑑定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淘金一工地挖出一座古墓,古墓成拱形,由磚砌成。記者楊耀燁 攝

發掘現場有幾名文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在作業。

   此前已經發現不少古墓的廣州市淘金路的考古工作又有新發現!昨日,有讀者向本報報料,在淘金坑的一塊工地上,挖出了一個保存較為完整的古磚墓。昨日下午,記者前往探訪發現,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正在對古墓的外形進行勘測。由於該古墓尚未打開,相關年份和考古價值有待進一步鑑定。

  古磚墓棺蓋尚未打開

  昨日下午,記者去到淘金坑金雅典酒店後的這塊工地,在工地的北面和東南面,有兩臺挖掘機正在對工地進行挖掘。往工地裡面走,在工地的西南面,一個長約3米,寬、高約0.5米的磚結構古墓出現在記者面前。

  記者看到,這個呈南北走向的古磚墓保存得較為完整, 磚墓的磚塊層層疊疊壘得十分整齊, 墓棺蓋呈半圓形,尚未打開。現場四五名考古工作人員正在用鏟子處理墓身旁邊的泥土,一人負責專門度量這個墓身的一些基本數據,還有幾名工作人員則在翻挖其他地方,看還有沒有別的發現。由於古墓的墓棺蓋未打開,因此記者也沒看到其他有價值的文物的身影。

  報料人岑先生住在這塊工地旁邊的一棟住宅樓裡。據他介紹,這塊工地原來是一個老廠房,半年前被推平用作開發住宅樓。兩天前他看到考古隊發現了這個古磚墓。「在北面那個挖掘機挖的地方,也有幾個小古墓,大概兩個星期前發現的,考古人員研究完就將其填埋了。」這個說法得到了該考古隊一名負責人的證實,稱那邊此前是有四五個古墓,「東南邊這一塊還在挖,希望能挖出有價值的東西。」

  對於這個古磚墓的年代,該名負責人不願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只是稱「每個朝代的磚都是不一樣的,這個墓在清代以前。」而對於該古磚墓的考古價值,他則稱仍需要在打開了磚墓後,對裡面的文物進行進一步的鑑定。不過,他表示,「能建起這樣的墓的,都是一些富裕人家。」(記者 周浩傑)

  火爐山

  發現清代墓

  盜掘未遂

  廣州市文廣新局昨天通報,29日傍晚,廣州市文廣新局與大洋網共同建立的「文物保護信息平臺」首次發出警訊:位於廣州火爐山的一處清代墓遭受破壞。市文廣新局立即會同天河區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市文物行政執法部門、所在街道連夜派員趕往現場,對位於火爐山小白架東南坡的古墓現場進行了勘察,確認該墓為天河區登記文物保護單位「蘇太宜人墓」。現場發現,該墓前方有盜洞,據工作人員目測該盜洞未直接對墓室造成破壞,初步判斷為盜掘未遂。

  據介紹,根據調查結果,長興街道隨即報警並聯繫廣州市公安機關介入,正式立案並派駐人員至盜掘現場守夜。市考古所對現場情況評估發現,該盜洞未深入到棺室,可以判斷此次盜掘行為未對文物棺室造成損壞,待公安機關調查結束後,將由區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公安機關調查處理結果和市考古所意見開展下一步的文物保護工作。

  淘金坑一帶古墓密集

  據了解,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在淘金坑這一帶發現古墓。資料顯示,古代廣州城的範圍,在宋代以前沒有出越華路,到清代才發展到小北路,所以淘金坑一帶從南越國時期起直到明清時期都是墓葬區,古墓葬密集。

  其中,距離這次發現古墓的工地約1公裡遠的太和崗淘金家園一帶的古墓群,從1997年以來一直都是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跟蹤關注重點之一。

  相關資料顯示,太和崗一帶發掘的古墓葬多達238座,時代上迄西漢,下至明清。去年,淘金家園一帶就共發掘出西漢、東漢、南朝、唐代各時期墓葬27座。

  而在淘金坑這一帶,在2007年11月,淘金坑一建築工地清理出西漢至明清時期的墓葬10座,出土有陶、瓷、石等文物125件(套),其中,18號的清代墓小罐內灰化了的稻子還能粒粒可見。

  對於這次在這個工地裡挖出古墓,參與挖掘工作的考古隊負責人並不驚訝。他告訴記者:「以前在這塊工地的東面和西面,都曾挖出過古墓。」 (記者 黃丹彤 通訊員 穗文宣)

相關焦點

  • 廣州發現保存完整古磚墓 墓棺蓋尚未打開(圖)
    此前已經發現不少古墓的廣州市淘金路的考古工作又有新發現!昨日,有讀者向本報報料,在淘金坑的一塊工地上,挖出了一個保存較為完整的古磚墓。昨日下午,記者前往探訪發現,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正在對古墓的外形進行勘測。由於該古墓尚未打開,相關年份和考古價值有待進一步鑑定。
  • 重磅考古發現!廣州橫枝崗再發掘57座墓葬,漢夫妻合葬墓現身
    今年廣州考古的成績單亮眼。臨近2019年末,廣州文物考古成果單現「收官之作」。 據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消息,近日,廣州橫枝崗再發掘清理近60座漢至清代墓葬,出土陶器、青銅器、鐵器、珠飾等文物近500件(套)。南都記者探秘考古第一現場。
  • 鬧市有古墓、墓裡有國寶,廣州人腳下竟藏著一個大寶庫!
    而據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調查顯示,從上個世紀開始廣州地區考古工作一直沒有停下,發掘了不少有價值的墓葬。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州地區單就發掘的兩漢墓葬約有2000座。數量也是非常龐大了。當然,因為廣東地處嶺南,古時候不是政治中心,龐大如皇帝的墓葬是比較少見的。最常見的是百姓的墓葬。
  • 南安墓磚上發現南音古樂器圖形(圖)
    本報訊昨日,泉州收藏者劉先生向記者展示了他從南安豐州收藏到的幾塊墓磚,這些墓磚側面都有一個阮鹹樂器的圖形,這一發現令考古人員興奮不已。  據悉,在泉州豐州近期考古挖掘過程中,有不少驚人發現,共發現並清理了25座磚室墓,出土了200多件隨葬品和大量花紋墓磚及兩種紀年墓磚,是我省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六朝墓群。墓群中,出土了不少有關音樂的墓磚圖案,印證了六朝時地方戲曲在泉州的繁盛。目前,泉州考古工作者正在對這批出土文物進行梳理、考證。  「這是阮鹹圖案。」
  • 廣州的校園 到底有多少「古墓派」
    古人去世後,往往找就近的山崗地帶埋葬,這些山崗丘陵常常是古人去世後埋葬的地方,廣州像梅花村、淘金坑這些地方,以前也是一些山崗,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古代的墓葬。 廣州大學:東晉磚室墓 1986年8月,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古隊在廣州大學校園內發掘3座東晉磚室墓,出土銅器、青釉器等文物數十件。1989年3月,考古隊在廣州大學清理1座東晉磚室墓,出土1方墓誌磚,陰刻「甄壽亡親解夫人墓」,這在廣州地區還是首次發現。
  • 新密又現漢代古墓群 4座漢畫像磚墓1座子母磚墓
    經過文物考古部門的搶救性發掘,新密市牛店鎮李灣村古寨牆下又現漢代古墓群,其中4座為漢代畫像磚墓,一座為子母磚墓,此外,還出土了大量陶器,這對研究中原地區漢代社會生活和墓葬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2月28日,李灣村群眾在平整土地時,鉤機在寨牆意外鉤出了一些漢代墓磚。
  • 考古探秘之南陽漢代畫像石(磚)墓
    南陽漢代畫像石墓最早發現於20世紀30年代,解放後至今,考古工作者先後共發據和清理了100餘座漢畫像石墓和50餘座畫像磚墓,範圍遍及南陽市區和所屬各縣。墓葬構造多是在平地上挖一豎穴土坑墓壙,然後在墓壙內以石或鑽石並用砌築墓室。漢代盛行死則同穴的葬俗,故漢畫像石(磚)墓多為夫妻合葬墓。其平面布局和空間立體造型大都模擬地上的房舍建築格局,宅第化特徵明顯。
  • 4人組團盜西晉古墓 一塊墓磚賣五六十 獲利兩千多後再盜墓栽了
    夜間,浙江寧波一座西晉古墓被挖出3米深的墓坑,兩名男子接連往外遞墓磚,外有兩人負責接應,手裡提著探照燈。《盜墓筆記》中的劇情近日在餘姚牟山鎮一小山村上演。3月20日,當地4名村民組團盜墓,半天就刨出一個直徑近4米、深3米的墓坑,盜取墓磚30多塊,每塊以五六十元的價格出售,從中賺取2000多元。嘗到甜頭後,4人21日晚又故地重遊被村民發現無功而返。村民報警後,警方22日蹲守在現場抓住了其中兩人。現場發現的墓磚磚面有粗繩紋、五銖錢紋等紋飾,部分墓磚有明確紀年,經鑑定,屬於西晉元康年間,規格高,距今近2000年,具有一定的文物考古價值。
  • 廣州橫枝崗再發掘近60座漢至清代墓葬!出土近500件文物
    現場:已清理漢墓等古墓葬57座這些古墓葬位於恆福路與麓湖路交界處東北角的山崗上。記者在現場看到,在約3000平方米的範圍內分布了眾多大大小小的墓葬,有木槨墓、也有磚墓;有些墓穴裡出土了豐富的隨葬器物;有些晚期墓還打破了早期墓葬。考古工作人員在有序地清理墓穴裡的隨葬器物。
  • 考古部門首發南宋丞相史嵩之夫婦墓出土細節
    南宋古墓被盜、考古專家進行搶救性發掘、民間傳聞四起、專家證實為南宋丞相史嵩之夫婦墓……連日來,有關南宋丞相史嵩之夫婦墓的考古發掘引起廣大市民高度關注。昨日,在考古部門結束田野發掘工作後,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召開新聞發布會,向記者介紹了史嵩之夫婦墓的考古成果,並就民間一些不實說法進行了糾正勘誤。據悉,日前考古工作已經轉入室內研究與保護階段。
  • 考古挖出皇室保鏢墓,一老頭拿著族譜趕來:埋的是我先祖
    很多人對此的看法都不盡相同,有人認為兩者都在挖墓取寶,本質上都幹著同樣的事情;也有不少人覺得考古隊是國家公職人員,挖墓都是出於某種歷史或者人文研究的需要。實際上簡單來說,考古隊挖掘可跟盜墓賊有著巨大的區別,他們並非「逢墓必挖」,而是本著以保護國家文化古蹟和出土文物的理念進行的搶救性考古挖掘。
  • 中大師生30多年前就已「就近考古」,這些大學也都是「風水寶地」!
    陶塑牛、羊、豬價值如何?東漢墓中較為常見,反映當時「六畜興旺」景象此次發掘的東漢墓也出土了大量動物陶俑,其考古價值如何?根據相關資料,陶塑牛、羊、豬、雞、鵝、鴨等在廣州出土的東漢墓葬中頗為常見。2006年,中山大學北校區醫學科技綜合樓建設工地發掘、清理出古墓葬22座,包括西漢土坑墓8座、東漢磚室墓3座、三國時期磚室墓1座、晉南朝磚室墓10座,出土文物近300件套。2017年10月,中大博物館工地發現東漢墓1座、唐代灰坑1座。考古專家介紹,漢代海珠區並不是現在的一個大島嶼,而是以寶崗、曉崗、赤崗、馬崗頂等高地為中心形成的小島。
  • 殘磚碎瓦疑似南漢王離宮別苑(圖)
    點擊進入>>>   廣州南漢北宋建築遺蹟發掘現場有重大發現,表明麓湖一帶距今約1000年前已是鐘鳴鼎盛之地  正在廣州市麓湖路發掘的南漢北宋建築遺蹟有重大發現一些墓葬、遺蹟和遺物創下了多項廣州地區考古首次發現的紀錄。  大墓墓主疑似高級官吏  這次發現南越國時期的豎穴木槨墓有2座。其中一座出土有銅勺、石硯、陶杯、陶四聯小罐、陶溫壺、陶甕等10餘件。是一座典型的南越國早期土著越人墓葬。另一座分前後室,出土有陶器、石壁、銅鏡等30餘件。一陶罐的肩部戳印有「居室」二字。
  • 湖南一罕見西晉紀年磚墓為考古提供年代參考
    原標題:湖南一罕見西晉紀年磚墓為考古提供年代參考新華社長沙11月5日電(記者阮周圍)紀年銘文磚、15件棺釘、五銖銅錢……記者5日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位於湖南資興市東江街道的一座西晉紀年磚墓的出土文物和發掘資料整理工作於近期完成,其為研究湖南地區晉墓分期
  • 廣州發現完整東漢磚室墓 成年人可自由穿行(圖)
    考古專家稱1900年前廣州磚頭砌拱建築技巧運用已和羅馬人共享  一座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州地區考古發現規模較大、結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磚室墓近日在廣州動物園犀牛館場地被發現。昨天,廣州考古所副研究員易西兵現場向媒體通報了這座東漢磚室墓結構和隨葬物品情況,據悉,這也是廣州考古發掘中發現的最直觀的墓室之一。同時發現的還有分屬南朝、隋和明代另外3座磚室墓。  廣州博物館名譽館長、著名考古專家麥英豪到現場考察了這座磚室墓。
  • 形狀為「八邊形」磚室墓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4月上旬,合肥長豐縣下塘鎮埠裡社區沛雙路(淮南北路北延)項目,挖掘機在施工過程 中發現一座古代磚室墓。經過考古人員現場調查,確定工程線路穿過一處古墓群,目前已經初步確定該墓葬群有13座。
  • 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點擊上圖查看《風雅秦淮》·文脈 專版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千年磚畫解碼南朝遺風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於2013年1月至6月進行了考古發掘。 發掘表明,兩墓的形制與丹陽三座齊代帝陵基本相同,皆為「凸」字形帶甬道單室磚墓。一號墓磚室全長14.2米、寬6.4米,二號墓磚室全長15.2米、寬6.48米。發掘過程中,兩座大墓內均發現了大量磚印壁畫:1號墓西壁發現了相對完整的羽人戲虎,及半幅竹林七賢磚印壁畫。
  • 東吳大型穹窿頂磚室墓
    古墓東南角磚臺及瓷盞。本報訊(特約記者方映忠 記者王剛)專家昨日表示,鄂州市博物館11月完成發掘的一座古墓,認定為三國東吳時期大型穹窿頂磚室墓葬,這種古墓結構為長江中下遊地區首次發現。古墓位於鄂州杜山鎮程操灣崗地上,由墓壙和墓室兩部分組成。
  • 煙臺村民挖出西周陶器 考古價值極高
    在倉庫裡,十多個陳列架緊緊地排在一起,工作人員搖動把手,這組西周古陶慢慢地展現出來。每件藏品上都貼著標籤,分門別類地放著。 今年29歲的鄭波表示自己家境一般,沒有多少餘錢。他向記者回憶起發現陶器時的情形:「當時我們正在採土燒磚,沒想到挖出了一大堆瓶瓶罐罐,有的罐子上刻著花紋,有的形狀像鼎。看其他人都在拿,我就開著小卡車把200多件瓶瓶罐罐拉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