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白帝城託孤,為什麼他的兒子劉禪是扶不起的阿鬥

2020-12-17 百家號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劉備字玄德,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雖說是貴族之後,但是等到他長大後,家中的境況也是不好,只能與母親兩個人編草鞋為生。劉備十五歲開始就在外邊遊學,師從盧植,劉備為人寬容和藹,身邊的英雄豪傑都喜歡依附劉備。雖說是

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三結義,可見劉備的人格魅力,跟隨劉備的人越來越多。劉備在黃巾起義中有戰功,便封他為安喜縣縣令,督郵因為劉備拒絕送禮,報復說要上表撤掉劉備,張飛這個暴脾氣,哪裡能看著他老大哥劉備受氣,便跑去把督郵鞭打了一頓。劉備深知得罪了督郵,趕緊帶著兩位好兄弟逃跑。

劉備

建安元年,曹操還封劉備為鎮東將軍,此時的曹操也忽視了劉備,認為他只是一個胸無大志的落沒貴族。但其實劉備一直都在養精蓄銳。建安六年,曹操親自討伐劉備,劉備逃往依靠劉表屯兵新野。到了建安十二年,劉備三請諸葛亮,諸葛亮的隆中對讓劉備嘆為觀止。劉備有了諸葛先生的幫助,簡直如魚得水,這也令曹操感到了深深的危機。

諸葛亮

建安十三年,劉備與東吳的孫權聯合,與曹操戰於赤壁,打敗了曹操,佔據了荊州五郡。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實力不斷增加。建安二十四年,漢中之戰後,劉備取得勝利進位為漢中王。但是,在夷陵之戰後,關羽張飛相繼去世,劉備失去了左膀右臂。章武三年,劉備一病不起,在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

劉禪是劉備的第二個夫人甘夫人所生,劉禪字公嗣,小名又叫阿鬥。是蜀漢的第二位皇帝,又稱為後主。說起劉禪的一生,也算是多災多難。劉禪建安十二年出生在荊州,在逃亡的中,兩次被困,幸得趙雲將軍相救。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稱為漢中王時,被封為王太子。到了劉備稱帝時,進為皇太子。

劉備為了培養好劉禪,讓他從小讀《 韓非子》等書學習為政之道,並且讓習武。還讓諸葛亮輔佐他,按理說,劉備的基因再加上後天的培養,劉禪應該不會落得「扶不上牆的阿鬥」這樣不好聽的名聲,被人們記住。劉禪17歲在成都繼位,拜諸葛為相父。

趙雲救阿鬥

劉禪223年繼位的時候,有諸葛亮輔佐,休養生息,致力發展生產,也是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在234年時,諸葛亮病逝,劉禪就猶如失去了方向的小船,蜀國的政權也開始混亂。身邊也沒有可以信任的人。劉禪不善於知人用人,任意黃皓獨掌朝中大權。

諸葛亮與劉禪

黃皓蒙蔽了劉禪的雙眼,蜀國最後被司馬昭滅掉。蜀漢滅亡後,劉禪搬遷到魏國的都城,被封為安樂縣公,就此安然度過了一生。「樂不思蜀」的成語就是來自劉禪的故事,司馬昭特意宴請劉禪,在宴會時故意安排蜀國的節目。身邊的人都很是懷念蜀國,掩面擦淚。司馬昭問劉禪是否想回蜀地,劉禪回答到:「此間樂,不思蜀「,無心復國。

樂不思蜀

司馬昭對這個答案很是滿意,感嘆到就算諸葛亮還在世,也挽救不了劉禪和蜀國。所以,後世也會用扶不上牆的阿鬥,來形容阿鬥的無用。至於劉禪是否真的只是為了逃避司馬昭的迫害,裝成無心復國的樣子。但是如果說劉禪真的是想復國,也不會這麼安然地在洛陽過一輩。

相關焦點

  • 白帝城託孤的真相,劉禪不是扶不起皇帝,只是諸葛亮有心無力
    劉備在稱帝兩年後就去世了,去世之前把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帝城託孤。年幼的劉禪就在諸葛亮的教導下開始慢慢成長。筆者寫到這裡就要和讀者朋友討論幾個問題了,首先劉備白帝城託孤是不是真的對諸葛亮放心,畢竟歷史上篡權的人太多。其次諸葛亮來輔佐劉禪是正確的嗎?劉禪真的是「樂不思蜀」嗎?
  • 劉備有4個兒子,為何會將皇位傳給扶不起的阿鬥?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的實力頓時減少一半,《隆中對》的戰略方針也無法得以實施,為此劉備便以舉國之力發動了夷陵之戰。結果倒好,十數萬大軍被陸遜一把火燒了個精光,就連劉備也病逝白帝城,不得不託孤諸葛亮,將皇位傳給劉禪。
  • 重慶掌故丨白帝城託孤堂,跪在劉備跟前的兒子是誰?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在與東吳的大戰失敗後病危,將諸葛亮招到白帝城,託付後事。奉節白帝城,山頂的託孤堂,按原著還原了這一場景。劉備病臥榻上,諸葛亮和趙雲站立榻旁,周圍還有部分文臣武將。而劉備的兩個兒子,就跪在了病榻跟前。那跪在地上的,是劉備的哪兩個兒子?
  • 都知道劉禪「扶不起」,劉備為何還要傳位給他?
    劉禪是三國時期劉備的長子,比起劉禪這個本名,劉阿鬥這個小名大家則更要熟悉一點。常言道「扶不起的劉阿鬥」就是形容的劉禪。當年劉備當年登基後,親自立劉禪為接班人,其中的無奈也不足為外人道。而且在劉備在世期間,他就已經曉得了劉禪的資質平庸,做人也是普普通通難堪大任,但他為何還要立劉禪為接班人呢?這是很多人都想搞清楚的事情。劉禪是劉備的長子不錯,但並非劉備的嫡長子,史書記載劉禪的生母是甘夫人,甘夫人只是劉備的一個妾室,所以立儲立嫡長子的規矩在劉禪身上並不適用,比較古代嫡出和庶出之間還是有天壤之別的。
  • 劉禪終日渾渾噩噩 扶不起的阿鬥 造成他性格懦弱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劉禪的幼年經歷,在長坂坡大戰中,由於戰亂紛飛,劉禪的母親糜夫人以及甘夫人,都在戰亂中不知所措,只有一個趙子龍衝進重圍來救他們,把糜夫人和甘夫人安頓好了之後,發現阿鬥竟然不知去向,於是趙子龍又一個人衝進重圍當中去救阿鬥,那時候的阿鬥尚在襁褓當中,還是一個小嬰兒,什麼都不懂,在不諳世事的時候就要承受這麼多痛苦,雖然作為劉備的兒子,但該吃的苦還是要吃
  • 白帝城託孤,劉備除諸葛亮之外還秘見了誰?劉禪竟讓孔明如此傷心!
    再加上父親劉弘英年早逝,這使得劉備一家更是雪上加霜!幼年時的劉備常常與母親在黃昏孤燈下,掩頭痛哭。公元175年,15歲的劉備外出求學。母親希望他能夠學有所成,謀得一官半職。但劉備生性不喜歡讀書,反而喜歡廣結天下英語豪傑。就此也認識了賣豬肉的張飛、街頭賣藝的關羽!同時三人結拜為異性兄弟,這也是後世千年歌頌的"桃園三結義"!
  •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白帝城託孤,劉備真的想過殺掉諸葛亮?
    虛偽的言論,匡扶漢室是假,替關羽報仇是假,白帝託孤也是假的,劉備就是不折不扣的偽君子。然而歷史上的劉備真的是偽君子?筆者認為,劉備並非偽君子而是真君子。在史書中,也能找到許多證據能夠證明劉備並非偽君子。空口無憑,下面筆者就舉白帝託孤這個典型例子來證明。 關羽、張飛先後身死,夷陵之戰又遭遇慘敗,劉備心力交瘁下,病倒在白帝城,臨終之前託孤於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 白帝城託孤,劉備真的想過殺掉諸葛亮?三國志裡一個字道出真相
    在史書中,也能找到許多證據能夠證明劉備並非偽君子。空口無憑,下面筆者就舉白帝託孤這個典型例子來證明。 關羽、張飛先後身死,夷陵之戰又遭遇慘敗,劉備心力交瘁下,病倒在白帝城,臨終之前託孤於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如果我兒子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
  • 感人至深的白帝城託孤,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不要再說劉備虛偽了
    劉備將「阿鬥」託給諸葛亮,不僅換得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並且連他的兒子諸葛瞻,也戰死綿竹,真是一門忠義。而阿鬥對諸葛亮,不僅推心於生前,實也置腹於死後,實踐了「父事」的遺囑。若就託孤這一事而論,實為周公旦以後唯一的歷史佳話,甚至可以說是歷史奇蹟。但周室的託孤,主要應歸功於周公旦一人;而後漢的託孤,則實由劉備及諸葛亮兩人共濟其美。並且有了劉備,才能發揮諸葛亮的志節。所以在政治權力的關係上,劉備更為難能可貴。
  • 劉備臨終託孤,給阿鬥留下二份遺詔,第二份只有十個字,卻是核心
    劉備為給「桃園三結義」的二弟報仇,不聽諸葛亮、趙雲的勸阻,親自率領蜀漢的精銳部隊御駕親徵東吳,結果在夷陵之戰中,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裡」而擊敗,劉備倉皇地逃回白帝城(今重慶奉節縣白帝鎮)。 夷陵之戰標誌著蜀漢政權由盛轉衰,劉備苦心經營大半輩子的基業幾乎喪失殆盡,他在白帝城悔恨交加,一病不起。
  • 劉裕和劉備都是臨終託孤!他們兒子的結局有什麼不同嗎?
    歡迎來到百家號《畫船聽雨眠聲》,今天我們講的是:劉裕和劉備都是臨終託孤!他們兒子的結局有什麼不同嗎?歷朝歷代皇帝臨終託孤的事還真不少,比較著名的就有白帝託孤,劉備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但自己的兒子劉禪又是一個無能的人,坐不穩皇帝這個位子,所以他臨死前將諸葛亮召來說:我自知時日無多,,奈何我兒愚笨,所以我死後你能扶持就扶持吧,不能的話就取而代之。
  •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對趙雲說的一番話,卻讓一旁的諸葛亮誠惶誠恐
    白帝城託孤時劉備對趙雲說的一番話,卻讓一旁的諸葛亮誠惶誠恐漢朝末年,漢獻帝昏庸無能,朝廷腐敗無能,奸臣當道,天下各地各路豪傑蠢蠢欲動。曹操更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來曹操之子曹丕逼漢獻帝讓位,自立為帝。而當時傑出的人物還有孫權,劉備等人。
  • 劉禪不是扶不起的阿鬥,而是智量甚大,後人應該理性評價
    通常我們提到劉禪的時候,都是覺得他十分的不爭氣。他沒有守住先主劉備給他打下了江山,也不會統軍打仗,只想歸於安穩,不想管理國家大事,最終導致蜀國的土地被人兼併。咱們之所以會這樣覺得,首先可能是因為大家都是從別人那裡聽到對他的評價,但是大家有沒有好好去研究一下史書,或者想一想他身上的可取之處。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來看一下真實的劉禪是什麼樣的人。
  • 劉備想讓諸葛亮繼位?把劉備四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一讀,就明白了
    大家都知道,劉備一生顛沛流離,好不容易做了三年皇帝,結果夷陵大敗後病死白帝城。長久以來,很多人對劉備白帝城託孤產生疑問,既然劉備知道劉禪不堪大用,為何不把皇位直接給諸葛亮?這是一種想當然的說法,封建社會是家天下,即便諸葛亮能力超強,劉備也不可能把皇位讓給他。這點從白帝城託孤,劉備試探諸葛亮這件事上就已經體現出來。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真的可以「自取」?想多了。
  • 扶不起的阿鬥?五虎上將死後,劉禪給他們起的諡號,諸葛亮都服
    導語:扶不起的阿鬥?五虎上將死後,劉禪給他們起的諡號,諸葛亮都服三國時期,劉備收服了一幹有勇武有才能的大將,其中有五個是劉備最為重用的大將,他們被稱為五虎上將。這5個人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和黃忠,這五人跟隨劉備出生入死,各懷其技,為輔助劉備打江山做出了很多貢獻。劉備生前能收服這麼多的大將,說明他身上一定有自己的能力和魅力,但劉備的兒子劉禪被稱為「扶不起的阿鬥」,不僅沒有得到劉備的賞識也沒有得臣心,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
  • 劉備白帝託孤於諸葛亮被稱為千古典範 康熙憑啥用七個字表示鄙視
    只等諸葛亮「表示感謝」或「受之不疑」的時候,劉備輕輕咳嗽一聲,那麼「白帝託孤」馬上就會變成「清君側」。所以諸葛亮這才「嚇得」涕淚橫流:"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這其實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雖然康熙未必是小人,但是他憑啥用「以譎詐相尚,鄙哉」這七個字說劉備白帝託孤很卑鄙?這可能是因為漢語沒學好。
  • 劉備臨死前想讓諸葛亮繼位?把劉備四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一讀,真相...
    大家都知道,劉備一生顛沛流離,好不容易做了三年皇帝,結果夷陵大敗後病死白帝城。長久以來,很多人對劉備白帝城託孤產生疑問,既然劉備知道劉禪不堪大用,為何不把皇位直接給諸葛亮?這是一種想當然的說法,封建社會是家天下,即便諸葛亮能力超強,劉備也不可能把皇位讓給他。這點從白帝城託孤,劉備試探諸葛亮這件事上就已經體現出來。
  • 諸葛亮臨終前,劉禪問了他一個問題,諸葛亮才知劉禪的這個秘密
    》,可謂是婦孺皆知,裡面也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歇後語和俗語,比如: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扶不起的劉阿鬥、樂不思蜀等,那麼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這位扶不起的劉阿鬥,看一看他究竟能不能被扶得起來。劉備在夷陵作戰時很不幸戰敗了,帶著自己的一隊人馬逃到了白帝城,劉備自知命不久矣,於是叫來了諸葛亮等一乾重臣,要進行臨終前最後的託付,劉備將自己的王位傳給了尚且年幼的劉禪,並且讓劉禪拜諸葛亮為師,告誡諸葛亮,如果劉禪不能夠勝任,還請諸葛亮另尋英明的君主,諸葛亮自然是被劉備給感動了,隨即向劉備保證,定當竭盡全力的輔佐劉禪,這時候劉備才放心的閉上了眼睛,最終撒手人寰。
  • 劉備白帝城託孤的「白帝」到底是什麼來歷?
    白帝城,可謂巴蜀地區聞名遐邇的一處人文勝地。 論歷史,這裡有三國劉備臨終託孤的佳話;論文學,這裡有李白流芳千古的名篇《早發白帝城》;論風光,三峽風光享譽世界,白帝城正位於瞿塘峽口的重要地標,今天屬於重慶市奉節縣。
  • 讓司馬懿都自嘆弗如的諸葛亮,為什麼教育不好阿鬥?
    他天不怕、地不怕,只怕一人,那就是諸葛亮。在他眼裡,諸葛亮有天人之智,堪稱古今第一人。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智商和情商都360度無死角的諸葛亮,卻扶不起「阿鬥」?我們先來看看阿鬥的身世阿鬥在荊州的新野出身,原本有兩個母親——嫡母糜夫人和生母甘夫人,兩位夫人姐妹情深,對劉備唯一的兒子呵護備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