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明的曙光初照大地時,藝術之花也隨之萌芽,最為璀璨奪目的當屬彩陶。彩陶是原始社會最發達、最傑出、最光彩的藝術成就 ,它的產生是人類在控制自然過程中,一次偉大飛躍,是人們在生產、實踐中創造性的想像力物證 。
彩陶的紋飾奠定了中國工藝圖案的初步基礎,最主要的是這些紋飾的內容交織著當時人類對生活、對自然事物的認識, 對於我們讀懂7000年前的中國,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初識船型彩陶壺
在許多人印象裡,原始先民捕魚大概是用石頭砸、木棍插等最原始的辦法,但是一個神奇的「船型彩陶壺」上所繪的魚網圖案卻讓我們對先民的生存技能有了進一步的認知,原來彼時,「撒網捕魚」技能已經上線。
船型彩陶壺為仰韶文化彩陶珍品,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它於1958年發掘出土,泥質紅陶,口徑4.5釐米、寬24.9釐米、通高15.6釐米。中間注口部呈杯狀,用以注入或傾倒液體;器身橫置,上部兩端起尖角,平底;陶壺上端兩肩上,橫置兩個橋形小耳,既便於提拿,又可穿繩背負,隨身攜帶;鼓腹,腹壁外側各用赭黑彩繪網紋裝飾。壺的造型優美,頗像一隻小船,此器物亦因此而得名。
船型彩陶壺的壺身兩側均畫有魚網紋,學者認為當時原始人已有划船撒網捕魚的能力。仰韶文化中有大量的石制網墜,這也證明了當時確已使用魚網捕魚。在我國古代,人們「夢想著」酒就像船下的水一樣,可以永遠不會喝完,故此,將酒器造成船形這個可以理解。船型彩陶壺反映當時人們駕船撒網捕魚的生活,是半坡類型彩陶中的藝術珍品。
那一船美酒與詩意
船型彩陶壺記錄著時代的縮影,其美觀性、藝術性讓人驚嘆。同時,它在那個時代所承擔的功能性、實用性價值,也凝結著先民智慧的結晶。
關於船型彩陶壺的作用,專家認為是盛水器,屬於隨身攜帶的水壺類物品。也有推測是仰韶文化時期的酒具,人們喜歡美酒,當然希望能擁有永遠喝不完的佳釀,而船是永遠飄浮在水中的,用船型彩陶壺裝酒,人們會覺得酒就像船下的水一樣永遠飲之不盡,由此看來,這一說法不無道理。
中國酒文化悠久綿長,博大精深,而酒器文化作為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歷史悠久,千姿百態,深受人們重視。酒船,是容量較大的一種酒器,能用酒船飲酒的,自然酒量不在話下,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海量」。酒船較多的是玉船和瓷船,如現藏廣州市文物商店的景德鎮窯青花瓷船就是此類酒器。蘇軾的「明當罰二子,已洗兩玉舟」,就反映有以酒船罰酒的情景。
我們可以想像,遠古時期,先民們隨身帶一壺酒,撒網捕魚間隙喝上一口,或滿載而歸時,捧「一船」美酒,在星輝下,圍著篝火,唱歌、跳舞,互道喜悅,肆意釋放歡樂,該是怎樣的詩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