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遴選出近幾年考入國內外頂尖名校以及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的部分重慶外國語學校學子,請他們講述自己追夢路上的故事,以期對同學們的學業規劃、職業規劃等有所啟發。
楊淑惠
個人簡歷
2004-2010:沙坪垻區實驗一小
2010-2016:重慶外國語學校
2016-2019:美國雪城大學
2019-2020:教育機構實習
2020年考取哈佛大學教育碩士
2020年3月初,重慶女孩楊淑惠陸續收到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南加州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最終她選擇到哈佛大學去學習教育專業。她說:「中國教育的多樣性,中國與其他國家在教育體制上的差異性,都使我充滿濃厚的興趣,我想為此而努力。」
1、三年讀完本科
楊淑惠本科就讀於美國著名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雪城大學,在這裡,她只用了三年時間就完成了本科階段的學業。在這三年中,楊淑惠對於獨立思考、尊重差異和人際交往的意義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並堅持通過海量閱讀不斷充實自己。
由於本科學校提供的項目不能滿足自己的學業需求,大二那年,她轉到了自己同樣感興趣的經濟學,並輔修教育研究學。她認為,經濟學裡的部分原理能夠非常恰當地解釋教育領域的問題。於是,主修和輔修相輔相成,給予了她對教育學不同的看法和見解。
2019年5月,提前一年本科畢業的楊淑惠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各大學或教育機構的實習中。而事實上,為了更好地理解教育學,楊淑惠在本科階段經常利用寒暑假到學校或者教育機構實習,了解學校和機構的運營模式差別、學習管理機制,從老師和同學的口中了解他們眼中的「教育」。
楊淑惠說:「給予永遠不會讓人變得貧窮。」為此,她常到世界各地貧困地區做志願者,還教那些到美國的難民和雙語幼兒園的小朋友說日常英語。當她發現中國很多學生對英語的需求更高,就把大家聚集起來定時分享英語學習方法和小知識。
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後實踐,楊淑惠一步步觸摸教育的真諦,並決心在最頂尖的學府繼續探尋。
楊淑惠在世界各地的貧困地區做志願者時和孩子們在一起
2、對教育夢想的堅持
為什麼會持之以恆地追逐教育夢想?楊淑惠說:「這些和中學階段的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楊淑惠回憶初中階段,說那時稚氣未脫、懵懵懂懂。以班主任兼語文老師王偉為代表的老師們的引導和感染,使她逐漸明白了學習的真諦。「或許在那時,我在心裡就種下了一顆有關教育的種子。」楊淑惠說,如今回想起班訓「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更加覺得力重千鈞。「高遠的追求,永遠要立足於腳踏實地的刻苦努力,中學階段養成的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等習慣為我後來的成長奠定了重要基礎,並且一直在產生著持續而積極的影響。」
楊淑惠高中階段就讀於重慶外國語學校國際部AP班。有一年,同樣畢業於重外、當時正在哈佛大學深造的羅曼學姐,到班上做了一次演講。羅曼講述了自己在哈佛大學的學習生活,並提到自己幫助敘利亞難民兒童設計課程、以聯合主席身份主辦哈佛中國教育論壇等經歷。楊淑惠說:「那次演講,我聽得特別認真,更加堅定了我心中的夢想。」如今,她依然在勇敢追夢,要做更加真實而自信的自己。
楊淑惠初中時期在班級活動中擔任點評嘉賓
經驗分享
1.嚴於律己,踏實勤奮
大一剛進校園時,還不是很熟悉情況,各方面都感覺自己比別人「慢半拍」,於是大一兩個學期拿了一個B,兩個B+。儘管當時看到成績的我很受挫,但是也暗暗下定決心之後再也不能拿A-以下的成績,不管付出什麼樣的努力。所以之後我嚴格要求自己大量閱讀各類文獻、書籍,經常去請教學校的教授們,用學習來充實自己,甚至忙到一部電視劇都追了一個學期。結果證明:所有努力都是有回報的。
2.心懷感恩,真誠待人
能收到世界名校的offer,我非常感謝雪城大學幾位德高望重的教授為我寫的推薦信。我一直很尊重比我經驗豐富的人,不管年齡和職業。對於教過我的教授我也心懷感激,並且尊重他們在自己領域的成就,所以常常到教授辦公室請教學術問題,偶爾也會和他們聊一下我的人生困惑。有幾位教授在我畢業之際對我說,對他們而言,我是個真誠求學並且願意接受意見的學生。他們能感受到我的感恩之心,所以有好幾位教授在我畢業之際都主動說幫我寫推薦信,願意在我的求學之路上繼續助我一臂之力。
3.自信樂觀,肯定自己
不管以後你們會做什麼,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自信絕對是一個成功者必不可少的品質。我堅信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自信還可以無限放大你的閃光點!只有肯定自己,才能戰勝自己,最終超越自己!最後,以Walt Whitman 在《Song of the Open Road》中的一句話與學弟學妹們共勉:
「Strong and content I travel the open road.」(堅定滿足的我,走在開闊的大路上。)
來源:重慶外國語學校